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風效果檢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雜志》2014年第八期
1拔風井通風效果檢測方法
基于拔風井評價指標,針對每個評價指標給出相應的檢測儀器設備,檢測的工況條件要求,布點要求以及結果處理。
1.1檢測儀器設備基于前述的檢測指標,確定了各檢測指標檢測儀器設備要求,如表3所示。
1.2檢測工況要求
1.2.1拔風井所在功能區域的門窗應處于全開啟狀態拔風井所在功能區域的門窗的開啟狀態影響其進風口的通風面積,也直接影響拔風井的通風能力。在現場檢測中,應在拔風井所在功能區域門窗全開啟條件下測試拔風井通風量。這一方面是與當初的設計條件所對應;另一方面自然通風一般在過渡季節進行,門窗應開啟。
1.2.2拔風井底部及頂部開啟扇應開啟,百葉調成設計角度拔風井底部開啟扇及百葉的開啟角度影響其進風口的通風面積;頂部開啟扇及百葉的開啟角度影響其排風口的通風面積,直接影響拔風井的通風能力。所以須在將其調成設計角度的條件下進行檢測。
1.2.3室外風速不超過3.3m/s自然通風的動力來源于熱壓和風壓。熱壓越大,通風效果越好;風壓越大,從門窗以及縫隙進入的風量越大,通風效果越好。由于室外風的風速和風向經常變化,風壓不是一個穩定的因素。為了保證自然通風的設計效果,在實際計算時僅考慮熱壓的作用,一般不考慮風壓。拔風井自然通風主要以熱壓為主,因此在現場檢測過程中,宜在室外風速不超過3.3m/s的條件下進行檢測。風速超過此數值,則風壓通風占主導地位,無法有效評價拔風井熱壓通風效果。
1.2.4應在過渡季節的晴天進行拔風井自然通風以熱壓為主導,在拔風井高度一定,拔風口進風面積和出風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通風量與溫差成正比關系,即溫差越大,通風量越大。在晴天有太陽照射的情況下,室內外易形成溫差,對于氣流流動具有較大的推動力,因此在現場測試拔風井自然通風效果時,宜在晴天進行。另外拔風井自然通風一般在過渡季節進行,因此測試時間也應選在過渡季節。
1.3測點布置要求1)測試斷面宜選擇在距進風口2倍長邊邊長的位置或者距排風口5倍長邊邊長的位置。2)進風口風速測點布置:對于矩形拔風井,依據實際的拔風井尺寸,按照圖1要求進行風速測點劃分和布置。3)溫度測點布置,應在拔風井進風口和排風口處各布置1個溫度測點,用來記錄測試期間拔風井進、排風口風溫。溫度測點宜布置在進風口的中心位置,并有相應的固定措施,確保測點位置的穩定性。記錄儀記錄時間間隔應小于15min,記錄時間不少于2h。4)室外風速測點的布置,在測試過程中,宜同時記錄室外風速大小。室外風速測點宜選擇建筑屋頂或者建筑周邊空曠地帶,測點距地面高度宜為1.5m~2m,采用自動風速記錄儀。記錄儀記錄時間間隔應小于15min,記錄時間不少于2h。
1.4基本測試過程對于拔風井自然通風效果測試,其基本測試過程如下:1)先量取拔風井斷面尺寸,長和寬。2)開啟門窗,拔風井開啟扇,調整百葉位置到設計角度。3)同時測量室內斷面風速與拔風井進風口風速。4)采用溫度記錄儀自動記錄拔風井進、排風風口風溫。5)檢測數據應每隔15min記錄一次,不少于8次。
1.5結果數據處理1)通風量計算式中:Q為拔風井實際自然通風量,m3/h;Q1為拔風井修正后的自然通風量,m3/h;Vave為拔風井測試斷面實際平均風速,m/s;F為測試斷面的面積,m2;Trw為理論設計的室外溫度,℃;Trn為理論設計的室內溫度,℃;Tw為測試期間排風口平均溫度,℃;Tn為測試期間進風口平均溫度,℃。2)通風換氣次數計算式中,Q1為拔風井修正后的自然通風量,m3/h;V為拔風井作用的建筑體積,m3。
2工程案例應用分析
本項目為某集團公司總部辦公樓。A、B、E、F樓拔風井自然通風系統采用樓梯旁和樓梯間作為通風井道,標高為伸出屋面4.0m,中庭拔風井位于建筑內部。斜屋頂坡向屋面,南低北高。其中所有樓拔風井頂端向著南面及北面開口。通過拔風井自然通風系統在過渡季節可起到增強自然通風,改善室內舒適性的作用。本次測試選取A樓作為測試對象。1)檢測工況工況1:樓梯間門窗全開,通風井百葉傾斜角30°(設計角度)。工況2:樓梯間門窗全閉,通風井百葉傾斜角30°(設計角度)。2)測點布置(1)截面選取拔風井的通風百葉下部與屋面的距離為3m,檢測截面選取在距屋面1.5m處。(2)布點拔風井的尺寸為1.5m×1.5m,采用等面積中心布點法,布置9個測點,其布點情況如圖2所示。3)測試結果(1)門窗全開的通風量:4572.10m3/h。(2)門窗全閉的通風量:1649.98m3/h。
3結束語
本文針對綠色建筑中拔風井自然通風效果檢測方法進行了探討,確定其評價指標為通風量、空氣流速、溫度,并介紹了其檢測工況、布點要求、檢測基本過程。通過實際案例分析,本檢測方法簡單易行,便于現場實施,檢測參數能夠真實反映拔風井自然通風的應用效果。
作者:孫金金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