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簡述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乙類建筑抗震措施
1、加強樓梯間構造措施
樓梯間作為地震疏散通道,受力較復雜,容易造成破壞,因此應加強樓梯間生命通道的抗震安全性,提高對生命的保護。盡量在樓梯間周圍布置剪力墻,采用板式樓梯,板厚取梯板凈跨的1/28,雙層雙向配筋。在無剪力墻,梯跑跨度較大的樓梯間,在平臺靠近踏步位置設置樓梯梁,梁兩端設置從樓層框架梁上支撐的樓梯柱,柱貫通屋面并有可靠連接且按抗震設計;樓層框架梁復核樓梯柱傳來集中荷載,加強抗剪構造措施,箍筋加密,如抗剪不足,應設置吊筋;樓梯間平臺處設置柱間梁使支撐該梁的框架柱容易形成短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軸壓比應降低0.05。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及一、二級框架的角柱,箍筋應全高加密。
2、加強二次結構構件抗震構造措施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往往注意混凝土結構構件抗震措施,而忽視二次結構。后砌隔墻自承重墻體的穩定在層高較高的建筑中尤其值得關注,應復核后砌隔墻墻厚及隔墻洞口過梁高度及配筋。后砌隔墻在門、窗洞口邊及墻拐角處均應設置現澆混凝土構造柱,當墻較長時應在墻中間增設構造柱,構造柱之間間距應小于4m,構造柱截面為墻厚x200,配筋為4Φ12,Φ6@100/200,墻高超過4m時,半層高或門洞上皮應設置與柱連接且沿墻全長貫通的混凝土現澆帶。每層在構造柱上下兩端高600mm范圍內箍筋間距加密至100mm。
世界資源不斷減少,建造綠色節能環保型建筑是當下行業內關注的發展方向,工程設計也應本著節能減排,從方案選擇到材料選定,努力做到綠色建筑要求。
1、使用高性能的材料是建筑節材措施之一。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和混凝土的性能直接決定建筑耗材的水平。(1)對于豎向承重構件,在相同承載力下,采用強度等級較高的混凝土不低于C40,可以減少構件截面尺寸,節約混凝土用量,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可有效延長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壽命。采用預拌混凝土可以減少施工現場噪音和粉塵污染,并節約能源、資源,較少材料損失。(2)高強鋼筋具有強度高、韌性好和焊接性能優良等特點,據測算,用HRB400鋼筋代替HRB335鋼筋,可節約10%~14%的鋼材,明顯節約鋼材資源。(3)內、外填充墻地上部分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地下部分采用燒結頁巖實心磚。
2、與其他專業配合設計。綠色建筑涵蓋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等多專業內容。設計過程中如果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考慮梁高與洞口關系,減小二次施工步驟,事先統一進行建筑構件的孔洞預留和裝修面層固定件的預埋,避免在裝修施工階段對已有建筑構件打鑿、穿孔,既保證結構安全,又減少噪音和建筑垃圾,減少耗材和裝修成本,節約工程總造價。建筑造型要素簡約,無大量裝飾性構件。
三、建筑平面不規則、超長不設縫采取有效構造措施
在8度區公共建筑,框架結構很難滿足變形要求,故可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L型平面屬于平面不規則,體型復雜,如斷縫分成兩部分,影響建筑品質,盡量不設伸縮縫。剪力墻布置在周邊、分散、對稱,驗算構件承載力時應取考慮偶然偏心單向地震作用與雙向地震作用影響二者中的較大者的配筋。作為公共建筑由于使用要求,平面不設伸縮縫,需采取有效構造措施:1、地下室和地上均設置后澆加強帶。將平面劃分單元,每個單元兩個方向的長度控制在45米以內。后澆帶帶寬800mm,采用膨脹混凝土,鋼筋貫通并配置加強筋,加強筋面積為主筋的1/2,混凝土強度提高一級,鋼筋采用搭接接頭,混凝土在45天后澆筑。2、適當加強樓板、屋面板配筋。樓板、屋面均配置直徑8mm,間距200mm鋼筋網片,與板負鐵按受拉鋼筋搭接。頂層、端開間適當提高配筋率,加強框架梁側面構造鋼筋。3、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建筑專業除屋面采取保溫隔熱措施外,外墻體也作好保溫措施。
四、樓面活荷載計算注意事項
學校工程根據功能劃分有教室、辦公室、衛生間、樓梯間、走廊通道、貯藏室、檔案室等房間。結構計算中荷載取值關系到整個建筑安全,要做到既安全適用又經濟合理。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教室、辦公室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為2.0kN/m2,組合值系數0.7,準永久值系數0.5;貯藏室、檔案室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為5.0kN/m2,組合值系數0.9,準永久值系數0.8。使用計算軟件PKPM,程序在整體計算時組合值系數和準永久值系數僅能定義一次,在個別房間的荷載組合計算時就會存在與規范不符情況。PKPM在SATWE前處理總信息中活荷載質量折減系數(重力荷載效應的活荷載組合值系數)一般工程填0.5,如因個別房間填0.8,將導致整個建筑地震作用放大,不可取。若按0.5默認值計算配筋,與該房間相關的構件(梁、墻、基礎)將不準確。組合值系數如不分別對待取值將影響與該房間相關的構件(板、梁、墻、基礎)配筋。在設計時荷載按一般房間取值,組合值系數0.7,準永久值系數0.5。在PKPM/SATWE后處理圖形文件輸出各荷載工況下構件標準內力簡圖中手工組合,復核配筋。在地震作用下,為確保梁端塑性鉸區不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堅持“強剪弱彎”設計原則。板配筋校核可采用加大活荷載即由原5KN/m2改為8KN/m2,復核與此房間相關的板跨。框架柱應有充足的軸壓比,配筋亦應適當加強。
五、梁截面有效高度
環境類別一類情況下,梁保護層最小厚度取20mm,在施工圖過程中部分梁支座或下部鋼筋縱筋為兩排,直徑25mm,甚至三排,設計軟件默認為h0=H-20,實際單排鋼筋梁有效截面高度為:h0=H-40,雙排鋼筋梁有效截面高度為:h0=H-70,所以梁有效高度在計算時比實際受力狀態大,在繪圖時,應復核計算。
六、結論
建筑是一個綜合各專業的有機整體,在設計時完成本專業設計任務的同時協調配合其他專業間技術措施也很重要??沙掷m的建筑涵蓋規劃、勘察、建筑、結構、設備、電氣、室內、建造、運營管理等多專業內容。各專業間更要相互溝通、共同完成設計任務。電子計算軟件的發展使得結構人員繪制圖紙更加快速,同時由于軟件的智能化只需操作系數,其他均由計算機完成,無形中將設計的理論知識淡化,不注重推敲。所以設計師要不斷強化專業知識,積累工程經驗,充分利用軟件,但不要過分依賴軟件,增強概念設計,從宏觀上把握抗震措施,做到安全、適用。
本文作者:姜傳華單位:北京墨臣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