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辦公樓冷熱聯供設計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暖通空調雜志》2014年第七期
12種方案的初投資與運行經濟性比較
1.1設備投資情況分析根據市場詢價,方案1動力站內設備總投資約為510萬元,方案2設備投資約為230萬元。按照當地收費標準,公共建筑僅冬季供熱使用時市政管網配套費為52元/m2,冬夏兩季均使用時市政管網配套費為142元/m2。方案1夏季設備耗電功率為1176.5kW,冬季耗電功率為88kW;方案2夏季耗電功率為202kW,冬季耗電功率與方案1相同。方案1夏季需增加1臺1250kV•A的變壓器,并且由于用電量增加需多繳納電力配套費,共約550萬元。兩方案投資對比如表3所示。方案1中投資費用全部由建設單位承擔;方案2建設單位僅承擔管網配套費610.6萬元,其余的換熱站內設備投資及配電系統投資250萬元由供熱公司承擔。由此可見,采用方案2建設單位的初投資比方案1少673萬元。換熱站由建設單位提供場地,供熱公司負責管理,換熱站內的水電費用全部由供熱公司承擔。該工程換熱站面積為300m2,建設單位可節省地下室建筑面積約350m2另作他用。
1.2運行費用比較夏季:空調運行時間為7—9月,按90d計算。每天運行10h??照{同時使用系數為90%,滿負荷系數為0.7。冬季:空調運行時間為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底,按135d計算。每天運行10h??照{同時使用系數為90%,滿負荷系數為0.8。當地電價按0.8元/(kW•h),熱價按0.35元/(kW•h)計算。供熱費用按冬季熱負荷為4670kW進行計算確定。由于該項目實施初期缺少當地物價局核定的夏季供冷收費價格,經雙方協商,供冷價格暫按單位空調面積16元/m2計算。從表4可以看出,2種方案冬夏季運行費用相差較少。但由于方案2中耗電費用由供熱公司承擔,建設單位每年承擔的空調運行費用為227.67萬元。采用方案2時換熱站的全部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總站,閥門、水泵等完全自動控制,無人值守。如果為自建動力站,應有操作人員,按3人考慮,計算人工費及其他費用,每年約為30萬元。經計算,采用方案2時建設單位每年可節約費用21.41萬元??梢姴捎眉泄├涔岬姆绞剑瑹o論初投資還是運行費用,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2項目實施與運行情況分析
該項目2008年設計,采用了集中供冷供熱的方案,2010年冬季投入使用。2011年和2012年的運行費用如表5所示。其中供熱費用按熱量表讀數計算得出。由于夏季供冷按空調面積收費,所以2年的費用相同。2011年和2012年,該建筑實際運行費用分別為181.24萬元和178.67萬元,均少于預算的建設單位要承擔的運行費用(227.67萬元),運行費用2年共減少95.43萬元,比自建空調動力站方案減少138.25萬元。根據供熱公司的監測數據統計,該建筑單位建筑面積冬季能耗指標為23W/m2,夏季能耗指標為25W/m2,遠低于該地區公共建筑的平均能耗。這源于該項目的節能設計、運行管理與空調控制水平較高。該項目采用了以下空調節能與控制技術:1)換熱站全部采用自動控制,數據遠程傳輸,無人值守。主要有換熱器二次水溫度自動控制,即根據監測到的空調系統的回水溫度及氣候補償器檢測的室外溫度進行對比計算,自動調整一次水回水管上的電動調節閥的開度來調節水系統的流量;根據集、分水器之間的壓差,控制水泵變頻運行。室內風機盤管采用溫度控制和風量控制,根據室內溫度自動調整空調水系統的流量。整棟大樓的空調末端設備如風機盤管、柜式空調機組等均納入大樓的自控系統,可以實現下班和節假日統一關閉等功能。2)該建筑新風系統采用新風換氣機,新風先與排風進行換熱,回收部分排風熱量后送到各個辦公室;辦公室排風經由走廊集中回到新風換氣機房,經過熱量回收后排到室外。新風換氣機的熱回收效率達65%左右。3)換熱系統不分區,共用一套系統,4臺水泵并聯工作,空調系統的水量可在10%~100%的范圍內調節,系統運行更靈活、更節能。
3結論
3.1辦公類建筑應充分考慮建筑的特點,空調負荷的計算應準確。辦公建筑的空調系統運行時間相對比較固定,制冷主機夜間基本處于停機狀態,能耗很小。而在白天工作時間內,制冷主機大部分時間又在部分負荷下運行,這是因為在空調系統設計時各房間同時使用系數取值較大,人員數量取值偏于保守,再加上考慮了其他附加系數,從而導致裝機容量偏大、管徑偏大、水泵選型偏大、末端設備偏大。這些現象導致初投資增加和后期運行能耗增大。所以空調系統設計過程中設備應合理選擇,否則會對后期的運行能耗造成較大影響。根據實際運行情況,方案2的換熱站中水泵與板式換熱器選型也偏大,夏季最大負荷時水泵實際運行3臺,低負荷時1臺水泵運行就可滿足要求。
3.2按照每年的實際運行費用統計,采用市政管網供冷供熱的方案比自建空調動力站每年可減少運行費用69萬元左右。該方案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應大力提倡與推廣。
3.3該工程夏季供冷依舊是按空調面積收費,沒有按照用冷量進行收費,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推行冷熱計量收費,可以進一步促進建設單位的節約意識,降低運行成本,低碳環保,利國利民。
3.4辦公類建筑設計中應加大節能技術、自控技術的應用。
3.5實現冷熱聯供,可以提高熱電廠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和室外管網的利用率,特別是對于城市行政辦公、商業等比較集中的區域,優勢明顯。該項目為該地區采用冷熱聯供的首個項目,有示范與帶動作用,經過2年多的運行,建設單位取得了較好的收益。該項目的成功運行帶動了周邊用戶,熱電廠的供冷效益也在逐步增加。
作者:喬玲敏梁美鳳單位:煙臺大學煙臺大地同創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