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解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能源供應不足問題的重要措施
我國每年建筑耗能約占總能耗的三分之一,研究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建成的房屋中有80%以上都是高耗能建筑,且在現有的建筑中,有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其能源利用率僅有33%,與發達國家相比落后20年。如此巨大的建筑耗能嚴重阻礙著我國經濟發展。然而隨著我國環保意識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開始不斷普及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建設探討□連云港市住房保障中心王立新摘要關鍵詞目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理念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其研究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對綠色建筑與保障性住房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探討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必要性及其原則,最后對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設計方案進行研究。綠色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設探討的建設。
1.2政府推廣綠色建筑的最佳方式
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對房價進行調控的一種重要措施,其建設量雖然與商品房的開發量相差很大,然而隨著近幾年來政府加強政策,使得保障性住房每年的開發量也在不斷增加。如果政府能夠在提倡綠色建筑的同時,將綠色建筑理念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主導項目,力求能夠保證保障性住房的節能、環保性,政府不僅需要首先做出表率,充分帶動社會不斷更新理念,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群體能夠優先享受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的舒適度。在綠色建筑理念下進行保障性住房建設,不僅能夠加快我國建筑行業內綠色化進程,還能夠有效緩解我國能源消耗產生的巨大壓力。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嚴格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建設保障性住房,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建筑設計和選用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墻體材料、低輻射中空玻璃門窗、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高強鋼筋、透水地磚、太陽能熱水系統等措施,達到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的目的,為群眾提供了健康、適用、高效、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保障性住房。茗馨花園、茗�花園等保障性住房項目先后榮獲江蘇省一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
2.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原則
2.1被動優先原則
綠色建筑理念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過程中所用技術可以分為主動技術和被動技術,而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應當是被動技術。被動技術有著投資少、適合居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小等優勢。在對建筑實際進行設計時可以先對項目進行背景調查,例如自然環境對溫度濕度以及太陽輻射等的方面資料;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例如太陽輻射對室內環境造成的影響等。在設計過程中影響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求建筑在冬天時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輻射,并在夏季時盡量減少建筑吸收太陽輻射能量。基于此,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建筑朝向、窗戶設計及建筑的蓄熱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2實用優先原則
在進行綠色建筑理念下的保障性住房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建筑的實用性,盡量采用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例如建筑布局、地下室和維護結構、自保溫墻體、節能門窗、節能燈具、節水器具、雨水回收利用、垂直綠化等的選擇。如想要節約利用有限空間,就必須充分利用空間建立高效的空間體系,科學合理的利用地上空間和地下空間,使得地上和地下空間能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進行高效建設。
2.3經濟優先原則
保障性住房是一類較為特殊的建筑,其通常由政府統一進行規劃和建設,并將其提供給特定人群使用,同時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標準、銷售價格和租金等進行一定限定。因此,在綠色建筑理念下進行保障性住房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到成本。當選擇可再生能源時,應當優先使用經濟性高、投資回收期短的再生能源技術。在選擇遮陽技術時,應當選擇固定遮陽或自遮陽技術以降低建筑建設成本。優先選擇全裝修住房,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降低裝修成本,還能避免裝修擾民等。
3.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設計方案
3.1選定場地與設計景觀
在選擇建設場地時,必須對建設場地進行勘察,保證建筑建設項目能夠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而這也是綠色建筑的要求之一。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的設計應當結合周邊自然環境,不同場地也結合不同環境進行分析和設計。一般來說,綠色建筑在選擇建設場地時需要注意一下幾點:(1)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現場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和物種多樣性。(2)盡量減少周圍環境的水土流失。(3)盡量減少周圍環境熱島效應。(4)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綠地面積,綠地面積必須要達到標準。(5)在保證綠地面積的前提下,要是綠地配置科學合理,局部環境內要能夠保證水土合理分配和利用,并具有一定降低污染和噪音的能力。
3.2建筑平面設計
建筑平面設計主要包括建筑朝向、建筑布局以及建筑之間需要有合理的艱巨使得各建筑都能夠獲取最大化的太陽輻射能量,尤其需要注意保證冬季的日照時間能夠達標。建筑的形態系數是影響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基本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建筑的形態系數越高,那么單位空間內建筑的散熱面積就越大,其能耗也就越大。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分散式布局的建筑其能耗遠比集中式布局建筑高,因此,從節能的角度上來說,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當盡量選擇中高層或高層的建筑。此外,在進行綠色保障性住房建設時,需注意減少建筑的外墻面積并合理控制層高。采用平面形式進行建筑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來減少建筑耗能并有效改善建筑室內環境的質量。對建筑內部進行仔細的功能分區,窗戶盡量安置在建筑物背面朝陽的方向,且盡量將功能相似的區域安排在相鄰的位置。
3.3建筑節能設計
建筑產業是一個耗能產業,全球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能源都消耗在建筑上。在我國,建筑物能耗早已超過了全球能耗的四分之一,且每年都在呈現不斷遞增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對其及時加以改善,那么所占比例將很快上漲到四十個百分比。因此,綠色建筑理念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已成為建筑設計中的重點,節能設計也成為綠色建筑設計的核心部分。建筑能耗主要由外墻傳熱耗能和圍護結構傳熱耗能組成,因此在綠色保障性住房建設過程中必須采用高效保溫墻體以有效降低能耗;其次需要關注的是窗戶,窗戶往往是耗熱的薄弱環節,但也是節能的關鍵位置。綠色保障性住房在設計過程中改善門窗的保溫性能并加強窗戶的氣密性能夠有效達到節能的目的。
建筑節能問題涉及到多方面學科知識以及多部門之間的溝通和配合,在進行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建設時,應當根據建筑所處位置選擇合適的節能方式及標準,并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節能設計。之后再對建筑進行空調采暖和通風設計,同時加強建筑圍護結構隔熱能力、保溫能力,提高空調及取暖設備的能效比,使得相同室內環境能夠用夠更加良好的性能。綠色建筑理念下的保障性住房在設計過程中應當使用高效隔熱外墻,同時選取節能門窗,盡量選擇低輻射中空玻璃,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建筑設計的節能性及其高效性,有助于提升室內環境穩定性。
4.結語
在對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在保障用戶居住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有限的面積內為居住者創造出更高的舒適度,并有效推動節能環保型住房建設,將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的質量與性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同時為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創造出更加舒適、安全且環保的住宅。雖然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一些綠色建筑理念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硬性標準,然而在各種綠色建筑的評比過程中,對于一些保障性住房都設置單獨的獎項,政府的政策導向也已經十分明確。保障性住房并不追求高端技術,其更加強調建筑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性價比。因此保障性住房應當成為性價比最高的一種住宅,我們更加應當在綠色建筑理念下進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
作者:王立新單位:連云港市住房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