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完善災后農民增產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各地、各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全力抗災,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效果。但是災后恢復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必需繼續地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落實、重要任務來完成。對此,現就進一步抓好災后恢復生產、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特作如下通知: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抓好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各地、各部門特別是受災嚴重的山區鄉鎮,要充分認識災后恢復生產、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把恢復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極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來解決。一要切實按照“工作目標不變、農民收入不減”的總體要求,出實招、求實效,立足全面完成今年農業生產發展目標,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要進一步查清農業受災的數量、情況、程度,細化災后恢復生產方案,明確工作任務,抓緊組織實施;三要落實工作力量,廣泛宣傳災后恢復生產和支農政策,激發農民的災后恢復生產積極性,迅速掀起災后恢復生產的熱潮。
二、抓住關鍵環節,著力解決影響恢復生產的突出問題
一是加快竹林災后更新復壯。進一步組織鄉鎮(街道)、機關干部和科技人員分赴重災村、戶,進行“一對一”技術幫扶,抓好每個重點村五百畝以上毛竹災后更新復壯示范林建設,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有序開展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同時,實行竹林災后更新復壯項目“以獎代補”政策(具體辦法另行制定)。各有關鄉鎮(街道)、村要抓緊向縣林業部門申報項目,并經縣林業部門評估后抓緊付諸實施。
二是切實增強受損毛竹加工、消化能力。要積極引進受損竹子加工利用企業,有關鄉鎮和林業、環保、國土、規劃等有關部門要本著為竹農解憂、特事特辦的要求,做好全程服務,力求早引進、早落地、早開工。要解決好加工企業毛竹的堆放場地等實際問題,并給予必要的廠外站點收購場地建設補助。各金融部門要進一步簡化手續、優化服務,切實保障災后受損毛竹收購、加工企業(大戶)的信貸資金需求,并盡可能給予利率優惠,力促其多收購、多加工、多消化,并由縣財政予以貼息。對災后受損毛竹的銷售一律暫緩征收育林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外銷的免費辦理運輸證、檢疫證,免收衢州市范圍內的過路費(高速公路除外),其運輸車輛輕微違章的,公安、交通等部門要以教育為主,不扣車、不罰款、不卸載。
三是加快林區道路及受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修復。針對當前林區道路、蔬菜大棚、澆溉渠道和輸電線路、抽水機埠等農業生產設施受損情況,要抓緊研究,抓緊修復,保障農業生產需要。為更好幫助重點鄉鎮林區道路修復,新增萬元林區道路建設“以獎代補”資金,用于災區林區道路建設。
三、大力發展短平快項目,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在大力開展災后恢復生產的同時,要因村制宜、因戶施策,大力發展“短、平、快”項目,努力拓寬受災戶、低收入農戶的增收渠道。一是要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有條件的林區可采取套種、套養的方式,大力發展山羊、菜牛、土雞、中藥材和高山蔬菜、食用菌等種養業。此項工作由縣農業局牽頭,會同林業局、科技局及有關鄉鎮組織實施。二是要加大災區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做好人企對接,使更多勞動力實現就業務工。此項工作由縣農辦牽頭,會同人勞社保局、經貿局及有關鄉鎮組織實施。三是要大力發展家庭來料加工業,培育經紀人,組織家庭婦女、老人開展來料加工業,增加家庭收入。此項工作由縣婦聯牽頭,會同鄉鎮組織實施。四是要依托本地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經營水平,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此項工作由縣旅游局牽頭,會同農辦及相關鄉鎮組織實施。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要確定分管領導,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及早啟動增收項目的實施。
四、多方籌措資金,切實做好恢復生產的保障工作
開展災后恢復生產、發展“短平快”增收項目,必須切實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一方面,各地要組織發動群眾投資投勞,集聚民力開展自救工作。另一方面,縣財政籌措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災后恢復生產、林區道路建設和發展“短平快”項目。同時,縣財政、林業、農業、水利、農辦等相關部門要積極主動地向上級反映災情,加強與上級對接溝通,多渠道爭取專項資金,集中用于抗災救災工作。縣信用聯社、農業銀行、農業開發銀行、郵政儲蓄等金融機構要積極擴大農業貸款規模,放寬條件,簡化手續,為災后恢復生產、發展“短、平、快”增收項目提供資金保障。縣信用聯社籌措萬元專項貸款,開辟“自救創業”專項貸款綠色通道,并由縣財政予以貼息,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五、加強生產服務,不失時機組織春耕備耕
一是要抓好重要農業生產資料儲備,保障供應。縣農業、供銷等有關部門要深入研究災害的影響、市場的變化,儲備一批種子、化肥、農資等重要農業生產資料,確保農業生產的需要。按照化肥淡季儲備制度,對新增儲備部分,縣財政安排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貸款貼息,確保重要生產資料儲備到位。縣物價、工商、農業等部門要加強農資市場的監管,關注農資價格動態,加強執法檢查,保障農資商品價格穩定、質量安全。二是要著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重在抓特色、建基地、創品牌上下功夫,做到種養業互補,一二三產互動。三是要圍繞重點產業、劃分重點區片,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技培訓,推廣良種良法;組織農技人員和鄉鎮干部駐村進戶、蹲點辦方,建立農機、植保等專業服務隊,大力推廣“獻軍種糧模式”;更好地發揮農技和“農民信箱”的作用,及時農產品、農資購銷信息,指導好農民春耕生產。四是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聯合會的作用,大力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產品銷售,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五是要抓好柑桔提升工程示范點建設,加強春花作物培育管理,組織群眾清淤渠道、修復機埠,保證春耕用水,抓好綠化造林。
六、切實轉變作風,關心受災群眾生活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災后重建和春耕生產,切實把這項工作作為轉變作風、強化為農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具體舉措來抓,制定出臺具體支持措施。對災后重建項目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優化服務。要組織干部下鄉入戶,切實幫助解決受災農戶的實際問題。一是要保障受災農戶的基本生活,特別要重視做好春荒救助工作,做到工作到村、落實到戶,不漏一人,幫助農民度過春荒。二是要逐項檢查各項扶持救助政策的落實情況,確保全面落實到位,使困難群眾得到救助和實惠。三是要著力防治次生性災害,加強對地質災害點、山塘水庫的監控和防范,做好飲用水源地水質情況的監測,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