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wǎng) 精品范文 前沿科學論文范文

前沿科學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前沿科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關鍵詞] 醫(yī)務人員科研誠信科技論文

一、醫(yī)學科研誠信認知的概述

對醫(yī)務人員來說,科研誠信就是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職業(yè)道德。醫(yī)學科學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人類知識產(chǎn)生的主要途徑,醫(yī)務研究人員知識的獲取和交流都是以誠信為基礎的。科研誠信,也可稱為科學誠信或學術誠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實事求是、不欺騙、不弄虛作假,還要恪守科學價值準則、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活動的行為規(guī)范。美國學術誠信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CAI)將學術誠信定義為即使在逆境中仍堅持誠實、信任、公正、尊重和責任這五項根本的價值觀。[1]

二、科研誠信的基本原則和特點

對于醫(yī)務科研人員,在對醫(yī)學科研項目的目標、意圖、方法及程序闡釋要誠實;對科學研究要真實可信,有關交流必須合理而充分;對事實要能被證明,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要透明。科研人員都有對人類、動物、環(huán)境或研究對象關愛的責任。在提供引用文獻和介紹他人研究的貢獻時必須表現(xiàn)出公平。 同時還要擔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同時通過科學研究,也在創(chuàng)造著生命奇跡。

三、科研誠信研究的意義及在科技論文中的體現(xiàn)

科研誠信直接影響科研環(huán)境,而科研環(huán)境對醫(yī)學創(chuàng)新水平和醫(yī)務科研人員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將其與我國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同步大力推進,才可能取得標本兼治的效果。科技論文是科研成果表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傳播記載科技信息的重要手段。[2]但在醫(yī)學科技論文中也是科研不端行為存在的主要載體。

1.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良誘導,缺乏科研主觀判斷

科研不端行為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醫(yī)務科研人員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圈中,該文化必然對他們的思想行為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科研活動中,醫(yī)務科研人員價值觀體現(xiàn)在對科學技術自身的認識以及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的認識上。

近年來,有關學術造假,論文抄襲事件如井噴狀紛紛報道出來。各種潛藏的名利誘惑也是導致科研不端行為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醫(yī)務科研人員很難申請到課題,一旦申請到,總想讓自己的課題有個“好結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實驗結果都會成功,也不是所有的結果都是意料之中。為了調職、調級等部分醫(yī)務科研人員的“鋌而走險”只是為可能的“成功”獲取所需的名利。

2.科研誠信問題重視不夠,缺乏廣泛倡導宣傳

作為醫(yī)院科研行政人員,對科研論文的造假沒有足夠重視。對作者的自述不懷疑,對科研實驗數(shù)據(jù)很相信,對論文的產(chǎn)出過程不過問,對論文的真實性、科學性不探究等。同時很少在醫(yī)院內對醫(yī)學科研人員進行頻繁的宣傳教育,使之沒有達到科研的一定共識。主要是醫(yī)院對院內科研人員的信任,堅信“科學本身就是建筑在誠信基礎上的事業(yè)”,絕不會認為科研人員會造假,相信絕大多數(shù)醫(yī)務科研人員會本著科學、誠實的態(tài)度撰寫論文,從實驗中得出的科學論點。正是由于這種信任,使得科研不端行為的放逐。

3.科研評價機制的不合理,缺乏有力平衡杠桿

任何一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都與其制度有很大的相關性。在申請學位、調職調級、晉升職稱、成果評獎等事情上,論文的數(shù)量、的刊物級別是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標。[3]為了能順利調職調級、晉升職稱,有的醫(yī)務工作者就用不同的材料,同一個方法做相似的試驗、得相近的結果結論,發(fā)表多篇文章。這是一種科研誠信的缺失也是對科研資源的一種浪費。大部分醫(yī)務人員所想獲取的不單單只是某種利益。一位醫(yī)學專家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由于臨床工作的突出表現(xiàn),深得領導及患者的好評,工作總是沒日沒夜,但是由于沒有時間寫很多論文,論文數(shù)量太少,在職稱任期考評中“不合格”。我們不得感嘆,不合理的科研評價機制對科研誠信產(chǎn)生了不利的導向作用。

四、對科研誠信自身的客觀認識

醫(yī)務科研工作者在從事科研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求真務實,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負責任的履行職責。對臨床某些診療技術或藥物療效的總結,選對選準科研方向,做好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實事求是,系統(tǒng)的進行某些技術或方法上的改良,建立凈化的學術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第2篇

文科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對物理有一定的畏懼心理。那么如何在文科物理課堂上進行前沿物理教學呢?具體方式如下:

1.結合物理學

物理學史可分為古代物理學時期(從遠古—16世紀中葉)、經(jīng)典物理學時期(16世紀中葉—19世紀末)和現(xiàn)代物理學革命時期(20世紀—現(xiàn)在),現(xiàn)代物理學革命時期又分為三個階段,即第一階段(1905—1931年):相對論和量子概念的創(chuàng)建和應用階段;第二階段(1932—1954年):亞原子物理學階段;第三階段(1955年至今):亞核物理學即宇宙物理學階段。例如電磁學歷史,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由于堅信電磁之間的聯(lián)系與統(tǒng)一,對物理實驗有濃厚的興趣,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而發(fā)現(xiàn)了電流磁效應。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和奧斯特一樣也深信各種“自然力的統(tǒng)一性”,并追求這種統(tǒng)一,經(jīng)過十余年的艱苦努力,終于找出了電磁感應定律。在法拉第工作的基礎上,麥克斯韋建立了電磁場理論,并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實現(xiàn)了物理學史上的第三次大綜合。電磁波的發(fā)現(xiàn)轟動了整個物理學界,全世界許多實驗室投入了對電磁波性質及其應用的研究。在赫茲宣布他的發(fā)現(xiàn)后不到六年,意大利的馬可尼與俄羅斯的波波夫分別實現(xiàn)了無線電波遠距離傳播,并很快投入實際應用。無線電報、無線電廣播、無線電話、傳真、電視以及雷達等無線電技術像雨后春筍般地涌現(xiàn)出來,近幾十年來,又實現(xiàn)了遙控、遙感、遙測、衛(wèi)星通信等,從此人們進入了信息化時代。

2.結合現(xiàn)代生活

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大部分來自于生活,又必將服務于生活。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現(xiàn)代高科技的前沿問題都與基礎物理的研究有關。因此給學生講解前沿物理知識時應當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例如現(xiàn)代生活中,一些家用電器包括計算機、電視機、微波爐、電磁爐、手機等都會產(chǎn)生電磁輻射。那么何謂電磁輻射?電磁輻射會產(chǎn)生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預防呢?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傳播的現(xiàn)象。電磁輻射產(chǎn)生的危害如下:

(1)可能會誘發(fā)兒童患白血病;

(2)可能會導致兒童智力殘缺;

(3)對于成年男子來說,可能會導致質量下降

(4)對于孕婦來說,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

(5)可能會導致人體癌細胞增值;

(6)可能會引起人體視力下降,使人得白內障;

(7)可能會影響人的心腦血管系統(tǒng)。預防電磁輻射的方法如下:

(1)電器擺放不要過于集中。在臥室中,要盡量少放,甚至不放電器;

(2)電器使用時間不宜過長,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臺電器;

(3)注意人與電器的距離,能遠則遠;

(4)盡量縮短使用電剃須刀和吹風機的時間;

(5)長時間在計算機前工作時,最好穿上防輻射服;

(6)對于電磁輻射較大的家用電器例如微波爐和電磁爐,可使用防護罩;

(7)要正確使用手機:①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波容易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手機響時,幾十秒后再聽手機;②在使用手機時,可以采用手機專用耳機,實現(xiàn)遠距離使用是比較有效的辦法;③盡量減少通話時間,最好左右耳朵輪流聽;④休息時不要將手機置于枕頭邊;⑤手機不用時最好放在包里,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也不要直接掛在胸前。

3.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社會熱點問題包括交通運輸、環(huán)境污染與保護、能源危機以及新能源等問題。如果將前沿物理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勢必激起學生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現(xiàn)在的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然而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并且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在現(xiàn)實世界里,不可再生的資源絕不會真的完全用盡,而是隨著資源的逐漸枯竭,它變得越來越難開采,于是產(chǎn)量下降,導致市場短缺,價格上漲。持續(xù)短缺和價格上漲最終使這些資源變得如此昂貴,以至于實際上被淘汰。將來的能源結構將會以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體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主,雖然只有水電和生物體能源對今日的可再生能源有較大的貢獻,但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正在迅速增長,在將來可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能量。每一種能源都有其自身的缺點,但是一般來說可再生能源的缺點比化石能源或核能少。

二、前沿物理教學后的成效分析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科學生在高中開始就實行了文理分科,他們中大部分學生物理基礎較差,有些人曾經(jīng)懼怕物理、討厭物理,針對這一情況,就要想方設法激發(fā)文科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引入一些生動有趣的前沿物理知識后,文科學生不再感覺物理枯燥無味,對物理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有個學生甚至想報考物理方面的碩士研究生,但是由于文理科不能跨專業(yè)報考碩士研究生,最后放棄了。現(xiàn)在國家教育政策進行改革后,高中不再實行文理分科,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是有利的。

2.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物理前沿知識中有大量說明科學相對性、不確定性的事例,如果將其滲透于教學中,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啟迪他們質疑舊的科學觀,逐漸形成具有現(xiàn)代意蘊的科學觀。例如離心運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存在一種離心力使物體發(fā)生離心運動。學完離心運動之后,學生明白了根本不存在離心力,離心運動其實是由于物體具有慣性。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離心運動同樣有利有弊。離心運動有利的一面是:利用離心運動可以做成洗衣機的甩干桶,將衣服甩干;利用離心運動可以制作小朋友喜歡吃的棉花糖。離心運動的弊端是:在高速公路拐彎處,如果汽車速度過快就會產(chǎn)生離心運動,將會造成交通事故;高速旋轉的飛輪、砂輪的離心運動將會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很大的危害。

3.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學完電磁學知識后,很多學生告訴我使用手機時多用耳機可以減少電磁輻射。學完離心運動后,學生能夠解釋洗衣機的甩干桶利用的是離心運動的原理,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在拐彎處要放慢速度是為了防止離心運動發(fā)生。學完光學知識之后,學生知道了3D立體電影圖像是如何形成的。即用兩臺攝像機仿照人兩只眼睛的不同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以兩臺投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屏幕上,供左右眼同時觀看,從而產(chǎn)生立體效果。

4.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物理學與人文學科的關系

第3篇

    有關《詩學》的比較思維國內學術界關注的還不多。大家感興趣的還是《詩學》的主體內容:摹仿說、悲劇論和藝術的功用。我們認為,《詩學》的言說方式貫穿著比較的思維,這是一種側重于概念分析的理性思維方法。張尚仁在討論了古希臘哲學思想后認為:“古代希臘哲學的認識史,在歐洲認識史中屬于對主體、課題和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開始形成概念的認識階段。亞里士多德哲學是這一認識階段中所達到的認識成果的集大成者。”[4]94文學研究隸屬于哲學認識,從方法論上看,《詩學》在進行文學比較時,主體已經(jīng)不做情感的投入,所分析的概念純粹是從對客體的比較中抽象出來。馬強據(jù)此認為,《詩學》是純理論的思維,“西方人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純理論的研究,善于運用邏輯的方法,追求范疇的嚴密和體系的完整,而非簡單地進行經(jīng)驗歸納。這一切推動了西方科學的長足進展。亞里士多德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的人物。”[5]34這一看法顯然不符合古希臘哲學的發(fā)展歷程,《詩學》的比較思維走在經(jīng)驗歸納與邏輯演繹的路途中。朱光潛先生對這一思維概括說:“在《詩學》和《修辭學》里,他用的都是很謹嚴的邏輯方法,把所研究的對象和其它相關的對象區(qū)分出來,找出它們的同異,然后再就這對象本身由類到種地逐步分類,逐步找出規(guī)律、下定義。”[6]66這一概括更為準確的說明了比較方法在《詩學》中的運用。《詩學》以比較的方法確定摹仿藝術的種差。亞里士多德給事物下定義貫徹“屬+種差”的定義方式,諸多藝術門類在“屬”上都是創(chuàng)制藝術,而在種差上存在著區(qū)別。種差上的區(qū)別就是藝術分類的標準。亞里士多德一開始就從種差上為藝術分類:“史詩和悲劇、喜劇和酒神頌以及大部分雙管蕭樂和豎琴樂———這一切實際上是摹仿,只是有三點差別: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對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7]3通過三方面種差的比較,亞里士多德將藝術各門類進行了劃分,比如他說:“有一些人(或憑藝術,或憑經(jīng)驗),用顏色和姿態(tài)來制造形象,摹仿許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則用聲音來摹仿。”[7]4

    這是從摹仿的方式確定畫家、雕刻家與游吟詩人、頌詩人、演員和歌唱家的區(qū)別。前者用顏色和姿態(tài)摹仿事物,后者用聲音摹仿事物。在論述悲劇、喜劇的區(qū)別時,亞里士多德運用的也是這種方法,悲劇與喜劇的區(qū)別在于所摹仿的對象:“喜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壞的人,悲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7]8-9可見,亞里士多德是通過比較方法來確定知識之間的關系的。創(chuàng)制知識這一“屬”內的諸多種差依據(jù)摹仿的媒介、摹仿的對象與摹仿的方式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具體表現(xiàn)為繪畫、頌詩、史詩、喜劇、悲劇等藝術門類,在相互的比較中,各藝術門類的特點也隨之得以展現(xiàn)。《詩學》在論說悲劇定義與創(chuàng)制方法時也貫穿著比較思維。《詩學》的主體部分是論述悲劇的定義與創(chuàng)制方法,這是古希臘戲劇盛行的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史詩和悲劇是古希臘成就最為突出的藝術門類。就戲劇而言,在亞里士多德時代,古希臘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與歐里庇得斯三大悲劇家,喜劇家阿里斯托芬也在亞里士多德出生的前一年逝世,因此,在戲劇研究方面,亞里士多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他能夠閱讀到古希臘最為優(yōu)秀的所有戲劇家的著作。《詩學》作為指導學生藝術創(chuàng)制的秘傳學問,亞里士多德當然也要對悲劇的創(chuàng)制方法作詳盡的說明。

    亞里士多德首先給悲劇下了一個定義:“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采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7]19這一定義是通過比較摹仿方式、摹仿媒介和摹仿效果三方面內容而確定,這一比較性的定義囊括了悲劇的六大要素,同時也確定了悲劇創(chuàng)制的技術性要求。亞里士多德論述悲劇情節(jié)安排就以是否能夠陶冶憐憫與恐懼情感為標準,他說:“悲劇所摹仿的行動,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懼與憐憫之情。如果一樁樁事件是意外的發(fā)生而彼此間又有因果關系,那就最能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這樣的事件比自然發(fā)生,即偶然發(fā)生的事件,更為驚人。”[7]31為了達到悲劇的效果,亞里士多德在情節(jié)安排的“突轉”、“結構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比如在情節(jié)“突轉”上,他要求不能寫“好人由順境轉入逆境”、不應寫“壞人由逆境轉入順境”、也不應寫“極惡的人由順境轉入逆境”,只能寫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的人由于犯了錯誤由順境轉入逆境。在布局上,亞里士多德要求單一的布局,他通過比較單一布局與雙重布局說:“第二等是雙重的結構,有人認為是第一等,例如《奧德賽》,其中較好的人和較壞的人得到相反的結局。由于觀眾的軟心腸,這種結局才被列為第一等,而詩人也為了迎合觀眾的心理,才按照他們的愿望而寫作。但這種不是悲劇所應給的,而是喜劇所應給的。”[7]41-42

    從這些言說方式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的論述是非常理性的。首先他通過比較種差確定悲劇的定義,然后以悲劇所要達到的陶冶憐憫與恐懼情感的要求確定悲劇的情節(jié)安排。在論述這些內容時,亞里士多德的個人情感與客體保持著距離,他論說的是對象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個人的喜怒哀樂。《詩學》在批評方法上也運用著比較性的思維。亞里士多德的很多詩學理論是在其老師柏拉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因此,柏拉圖的詩學理論成為亞里士多德反思的對象。《詩學》中一些經(jīng)典的論述往往來自與柏拉圖的比較。例如,在論述詩能否摹仿真理時,亞里士多德認為詩比歷史更為真實,他說:“詩人的職責不在于描述已發(fā)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發(fā)生的事。……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于哲學意味,更被嚴肅的對待;因為詩所描述的事帶有普遍性,歷史則敘述個別的事。”[7]28-29這段論述表面上看,是詩與歷史的比較,實際上是對柏拉圖詩是“摹仿的摹仿”,“詩與真理隔著三層”的觀點的反叛。在對悲劇效果的認識上,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也與其老師對舉。柏拉圖認為,摹仿詩人引發(fā)了群眾的“感傷癖”和“哀憐癖”,使人的性格中理智失去了控制,因此破壞了“正義”。亞里士多德針鋒相對的認為,悲劇能夠凈化情感,從而逆反了柏拉圖的悲劇理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構成了對比關系。陳康先生說:“在亞里士多德尋求智慧的過程中,柏拉圖的影響之廣是驚人的。在這項研究中,亞里士多德思想的每一個主要方面都以柏拉圖哲學為背景。”[8]406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對柏拉圖哲學的繼承和發(fā)展,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對比的方法更為集中的體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思想對柏拉圖哲學的反叛。通過比較,詩的特性得以確認,其地位得以張揚。

    《詩學》的比較方法是理性的思維方法,祛除原始思維的詩性智慧。古希臘哲學從泰勒斯開始,逐漸擺脫了神話思維的影響,運用了概念、推理和論證的方法來說明世界,這是人類認識方式與認識能力的飛躍。汪子嵩先生主編的《希臘哲學史》探討了古希臘哲學與神話的關系后說:“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將這種想象性的猜測轉變,飛躍成為一種理性的思維,就產(chǎn)生了哲學。所以,古代希臘神話應該說是希臘哲學的史前史。”[3]84飛躍是一種質的變化,哲學斬斷了神話的臍帶,以新的姿態(tài)開辟人類文化的新紀元。亞里斯多德是這次文化飛躍的集大成者,在思維方法上吸取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學家的智慧,祛除了原始思維的想象性、以己度物和以象見義詩性痕跡,開創(chuàng)了抽象高蹈的形式邏輯思維。《詩學》中的比較方法就是形式邏輯思維的具體體現(xiàn),比較可以是三段論的輔助,也可以是走向歸納結論的橋梁,因此,《詩學》靈動而又深刻的論述了藝術的本質,許多結論仍然值得我們借鑒。

    二、《詩學》隱喻理論的理性訴求

    比較的思維在《詩學》中有另一層面的運用:隱喻。隱喻是比喻的一種方式,即以具體的事物說明抽象的事物。從人類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看,隱喻原是遠古先民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具有想象性和以己度物的詩性特征。維科在《新科學》中論述了先民想象力旺盛、推理能力相對薄弱的思維特征,指出處于這一階段先民的思維方式為隱喻,他說:“根據(jù)上述來自玄學的這種邏輯,最初的詩人們給事物命名,就必須用最具體的感性意象,這種感性意象就是替換(局部代全體或全體代部分)和轉喻的來源。……在把個別事例提升成共相,或把某些部分和形成總體的其他部分相結合在一起時,替換就發(fā)展成為隱喻。”[9]176在維科看來,原始時代,先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詞匯的積累也比較貧乏,因此,先民表述較為抽象的事物必須借助具體的事物,比如以具體的“頭”指示抽象的“人”的概念。可見,隱喻是原始先民出于本性的表述行為。隱喻到了亞里士多德手里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它從一種原始的思維方法發(fā)展為有意為之的修辭手法。語言學家埃科認為,“隱喻這個論題,是亞里士多德首次在《詩學》中提出的。”[10]179埃科所謂的首次,指的就是亞里士多德第一次運用理性思維論述了隱喻的理性運用。亞里士多德關注的不是原始人如何理解物我關系,在城邦注重演說能力的時代氛圍中,亞里士多德更加注意語言運用的技巧。汪子嵩等先生在《希臘哲學史》中描繪了古代希臘修辭學盛行的狀況后,說:“在古代希臘修辭學早有創(chuàng)立和研究,至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政治生活活躍,演說和論辯是政治上謀進取、法庭上舌戰(zhàn)取勝的重要手段,智者修習修辭術風靡一時。”[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中国高清色视频www| 日韩爽爽视频爽爽| 亚洲成AV人片久久| 特大巨黑吊av在线播放| 可以**的网址| 韩国出轨的女人|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你懂的|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11p| 末成年ASS浓精PICS|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玉蒲团之风雨山庄| 午夜大片免费完整在线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2021免费日韩视频网| 夜夜春宵伴娇全文阅读|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极品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短文d| 脱顶胖熊老头同性tv|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人人揉人人爽五月天视频|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女人与大拘交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 国产自产21区|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