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說課設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課程設計;生物化學,啟發
1教材分析
1.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學教材內容多且學時少,學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學難學,但也有學好這門課程的愿望。本課程所用教材是楊麗萍主編的《生物化學》第四版,緒論是第一課,是對本課程的高度概括,是學習生物化學的前導。講好緒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為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的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化學基礎相對較好,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理解分析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緒論講的新鮮有趣,就可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有了這種求知欲,將為后續深入學習生物化學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1]。
1.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生物化學研究的內容與范圍;(2)熟悉生物化學發展的歷史;(3)掌握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熟悉生物化學的學習方法。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
2教法和學法指導
2.1教法
(1)層層遞進提問法:提問貫穿于本次課程教學過程,其目的是學生可以帶著疑問去思考。不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課程內容逐步深入、前后貫通。(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合理的板書設計,加深學生了對緒論知識目標的理解掌握,從而為后續深入學習生物化學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3)啟發對比法:這種方法變學生被動性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4)列舉實例法:學生自己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提高了運用所學生物化學知識點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述的四種傳統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結合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2.2學法
(1)學生應課前做好預習;(2)課上注意聽講、記好筆記;(3)課后做好復習。老師應介紹怎樣預習、如何記筆記、及時復習和回顧已學的知識點等。把學生引導到生物化學知識的范圍中來,同時教導學生學會用生物化學的理論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分析、總結生物化學問題的能力[2]。
3教學程序設計
3.1引入課題(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種現象引出生物化學的概念—是研究生物體的化學。在學生理解后設置問題:自然界中生物體的化學現象多種多樣且復雜多變應如何分析?此處設此問題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如果學生回答不準確或不能回答,則繼續問:怎樣揭示生物化學現象的內在規律?啟發學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這個復雜結構體系的物質組成及其變化規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組成及變化規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現象基本原理整體框架。進一步設置問題:如何研究?再啟發學生舉例回答,從而進入下一環節--生物化學發展簡史[3]。
3.2講授生物化學發展簡史(15min)
3.2.1生物化學研究的啟蒙階段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很早就出現了釀酒、制醬、做醋等應用;在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腳氣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維生素B1的食物對腳氣病進行治療。同時還用豬肝治療雀目(夜盲癥)。講到此處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圖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使老師的文字敘述變得更感性。3.2.2生物化學研究的初始階段生物化學自18世紀中后期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出現后,涌現出很多卓越的科學家。講到此處,用多媒體課件詳細解讀相關研究。原因有三:(1)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為后續內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環和脂質代謝等的生理現象的講解做鋪墊;(3)為之后知識拓展埋下伏筆。3.2.3生物化學研究的快速發展時期生物化學研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乏其人,對生物化學的發展起著深遠的影響。講到此處可與3.2.2的內容做對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然后設置過渡問題: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總結出生物化學研究的什么規律?
3.3生物化學的知識框架和學習方法(20min)
首先設置問題如“生物體的化學組成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此處講授人體每天都和環境進行物質的交換,即新陳代謝。新陳代謝中酶催化了絕大部分生化反應,與此同時生物體具有精密的自我調控方法。這點從幾個層面為學生理清思路,進行下一步學習奠定基礎。為了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重點,可適當舉例說明。從“種瓜得瓜”推導出遺傳的概念,結合本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遺傳的相關知識點[4]。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活躍氣氛,應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知識點,同時穿插知識點覆蓋的實例。
4課堂小結
在緒論的教學過程中應不拘泥于教科書,不能生搬硬套、平鋪直敘、枯燥乏味的講解是扼殺積極性的。緒論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愿。因此可介紹一些目前在基因診斷及其基因治療方面的成功事例,讓學生明白生物化學是和我們生活健康密切相關的,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緒論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生物化學是一門記憶與理解并重的學科,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并融會貫通才能牢固記憶[5]。
5課堂效果分析
通過四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不僅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同時學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會貫通中建立了科學的思維方式[6]。
作者:朱會霞 孫金旭 單位:衡水學院
參考文獻
[1]鄭凱迪,王建光,毛孫忠,等.講好緒論調動起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J].大學教育,2013(13):118-119.
[2]張艷芳,張煜,單琳琳,等.醫學生物化學緒論教學的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6):582-584.
[3]張璟,尹戰海,李霞,等.淺談生物化學緒論課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08(3):608-609.
[4]馮曉帆,柳春,王艷杰,等.生物化學緒論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5(7):587-588.
論文關鍵詞:也談設問的技巧—從一堂物理示范課說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在《運動的描述》一章中安排的第一節是《一、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其具體的教學內容是介紹“參考系”、“質點”、“時刻和時間”、“位移和路程”等幾個運動學基本概念。通常情況下的教學過程往往是孤立地抓住這幾個概念自身的特征來介紹,而沒能將這幾個概念和“運動”這一更為基本的概念建立起適當的聯系,并在與“運動”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基礎上幫助學生來理解與體會這幾個概念的物理含義,從而使教學效果受到局限。筆者有幸聽了一位知名特級教師上了這堂課,這位老師在這一節的教學中做了一些改進:通過一組“貌似平平淡淡,實質設計精妙”的設問,把教學目標中所需完成的幾個運動學基本概念的教學物理論文,自然地依附于對“運動”這一更為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之中。讓筆者對課堂設問藝術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下是筆者對這堂課一個教學片斷的記錄和整理。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一章的第一節:《一、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先給大家幾分鐘時間,把教材閱讀一遍。
師:閱讀教材后,對教材所介紹的這幾個概念如果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作進一步的討論。
生:……
師:如果同學們提不出問題,那么老師提個問題問大家吧——什么叫運動?
生A: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運動
師:關于“運動”的概念,A 同學的回答很好!老師接下來再提第二個問題——什么叫運動?
生:(笑聲)
生B:位置變化叫運動。
引出關于位移與路程的教學
(繼續提問)
師:接下來老師還想向同學們提出第三個問題——什么叫運動?
生C:相對位置變化叫運動。
引出關于參考系的教學
(繼續追問)
師:老師還想追問——什么叫運動?
生:……
生D: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運動。
師:“運動”概念定義中有“時間”這兩個字嗎?
生D:沒有。
師:有“時間”嗎?
生D:有。
師:在哪里?
生D:在“變化”里。
師:回答得太好了!
師:太好了!因為完成任何變化都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作保證,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時間”就在“變化”里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此時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師:既然“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運動”,那么,了解“時間與時刻”對我們了解和研究運動就應該是不可忽缺的了。
自然地引出“時刻和時間間隔”的教學。
通過對“運動”概念的拓展研究,提出“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問題和“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問題。
師:通過對“運動”概念的上述研究我們了解到:物體的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運動??梢?,“運動”實際上就是指:運動物體在不同的“時刻”到達不同的“空間位置”。針對“運動”概念,我還想向同學們提一個問題,……
生(齊) :什么是運動?(笑聲)
師:是的。再次重復提出老問題,是想請同學們結合“時間”和“空間”去思考“運動”這一概念,進而去體會“運動”的復雜性及研究復雜的“運動”的方法與技巧。
師:我們已經對“運動”這一概念有了一個逐步深入的認識過程,回顧一下這個過程,然后再沿著這一思路進一步深入地思考……
生F:“運動”是“變化”、是位置的“變化”、是相對位置的“變化”、是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
師:很好!繼續……
就這節課這個片段的教學特色而言物理論文,筆者大致概括為如下幾點:
1、教材處理的特色:教學中是把“參考系”、“質點”、“時刻和時間”、“位移和路程”等幾個運動學基本概念融入什么是“運動”這一更為基本的概念中,進而自然地提出和合理地建構起來的。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什么是“運動”這一核心概念的準確、細膩、層次分明的認識過程。
2、教學處理的特色:把學生的閱讀、思考、研討與教師的設疑、設問、啟發相結合,較多地運用師生間的交流來逐步把認識過程推向深處、推向。教學設計的合理、教師設問的精巧、認知層次的分明、課堂氛圍的營造等,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方法的啟迪、能力的提高、素質的影響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效。
3、思維活動的特色:整節課的思維活動緊緊圍繞對什么是“運動”這一核心概念的認識而逐步深入、逐步細致、逐步具體的展開。思維活動的起點不高;思維活動的方式平凡;思維活動的目標指向明確;思維活動過程的邏輯推理嚴密;思維活動得到的判斷可信。
所以說智慧的設問,可以悄然營造認知環境,可以悄然激勵認知主體,可以悄然掌控認知流程,可以悄然深化認知內容。
自修反思課題實驗使全組教師能積極自主學習、自覺更新教學理念。教師教學中的“對話者”、“組織者”、“促進者”的角色意識強化了,語文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課題實驗極大地促進了我校語文教師教學理論水平、業務素質、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輕語文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我校語文教學一支鮮活的隊伍。
新教材的實施與課題研究的巧妙結合,使我校語文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人才倍出??h課改專家組成員、校教務主任王功政先后為全縣語文教師上了《老王》、《荷葉-母親》等示范課,多次參加課改協作區會議及全縣優質課、說課并進行評課, 被評為縣“自修-反思課題實驗先進個人、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論文《教學設計-反思》獲全國“四項全能”競賽一等獎,《對誤讀〈背影〉的思考》、《本色語文課堂的細節藝術》分別雜在《語文教學與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發表,《新課程背景下說課說什么》獲全國說課論文二等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探微》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老王〉教學設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研究》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一等獎,《愛,創造美好的境界》獲市論文評比三等獎。縣課改專家組成員王翠芳老師獲眾多殊榮:XX年3月,被茅坪鎮評為第一屆初中語文骨干教師; XX年5月,被秭歸縣文聯授予優秀作文指導教師;XX年2月,被九里中學評為優秀語文教研組長;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評為中學語文優秀教師;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學評為優秀班主任;XX年1月,被縣教育局聘為縣語文課改專家組成員;被信息中心評為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其教研教改碩果累累:XX年12月,《孤獨之旅》獲市說課三等獎;XX年3月,《綜合性學習中的主體張揚》市雙優評比一等獎;XX年9月,《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獲市初中校本教研論文評比一等獎;XX年12月,《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幾點做法》獲四優論文評比一等獎;XX年4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體會》發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進屈原——綜合性學習案例》發表于《語文教學與研究》;XX年年4月,《孤獨之旅》說課發表于《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教研組長鄭家芹老師撰寫的《教師成長與發展報告冊》被評為優秀報告冊,XX年參加縣“走進新課程”語文優質課競賽《綠色蟈蟈》獲得二等獎, XX年10月輔導的學生作文在省知識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第三屆“童之趣”杯大賽征文活動中獲二等獎;XX年 年8月撰寫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課稿》獲全國說課一等獎;XX年 年11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國家級刊物《文學教育》發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屆中小學師生電腦作品大賽課例《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評為二等獎,并被推薦到省電教館參加決賽獲一等獎;2010年1月撰寫的《積累成語,讀寫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發表;2010年8月撰寫的《按〈課標〉要求指導學生作文,培養能力》獲市級論文二等獎;XX-2010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三年被學校評為優秀語文教研組長。在我校語文課題組承擔的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新課程培訓專項”研究《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研究》課題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學規劃辦“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研究與實驗”課題實驗研究中,承擔了課題的資料整理、結題報告的撰寫、總結驗收等主要工作,都順利通過了驗收結題,被縣教科研信息中心評為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陳英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俗世奇人》獲二等獎;撰寫的《教師成長與發展報告冊》被評為優秀報告冊;參加縣優質課競賽《俗世奇人》獲二等獎;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評為示范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三等獎;《〈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校一等獎。向春江老師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屆中小學師生電腦作品大賽課例《春酒》被評為二等獎,獲省一等獎;參加全縣說課競賽《紫藤羅瀑布》獲縣優勝獎;《〈楊修之死〉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校一等獎。趙應菊老師參加全縣說課競賽《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獲縣一等獎;XX年 年8月撰寫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課稿》獲全國說課一等獎;《〈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在縣教學研究發表;論文《課堂提問也是藝術》〉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宋華蘭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吆喝》獲一等獎;說課稿《讓世界充滿愛》獲全國說課二等獎;《〈孤獨之旅〉課堂實錄》、《實踐語文個性化閱讀淺探》在縣教學研究發表。王誠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斑羚飛渡》獲三等獎;論文《念不完的無字天書》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論文《記敘文教學改進之我見》、《語文綜合性學習淺談》、《教育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分別獲縣論文評比二等、三等獎。梅云銅老師在語文中考復習備考會上的《雨說》被認定為縣級示范課;論文《一張憑證的啟示》、《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之我見》都在《新教育參考》發表;論文《一張欠條的魅力》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論文〈《雨說》教學設計〉獲縣論文評比二等獎;中考語文模擬試題獲縣評比三等獎。另我校多位語文老師寫了多篇教學案例、論文在縣教育網上發表。
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動開展不多,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對話反思法”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3、專家引領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