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教育孩子論文范文

教育孩子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孩子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育孩子論文

第1篇

論壇中多數媽媽對這位“不管孩子事”的丈夫非常不滿,紛紛聲討這位爸爸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多數媽媽將關注點落在不負責任這一點上,對于這樣的行為對孩子將造成怎樣的不良影響卻沒有過多分析。

早教專家認為,在幼兒心智發育階段、特別是學齡前階段,父母的共同教育對其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其中,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父母任何單方面的,或者單一的教育,都沒有共同的教育效果好。

研究表明,父母共同用心教育孩子,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相反,殘缺的家庭教育,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殘缺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人文性格的全面、健康發育。

父親能給孩子堅強的性格,母愛則是孩子心靈的避免港。對于這個貼子中的父親行為,明顯是不負責的行為,這樣不僅無助于家庭的和睦,也無助于孩子堅強性格的培養。當然,父母雙方任何一方教育的殘缺,都是孩子人文性格培養的缺憾,都不利于孩子的人文性格全面健康發育。

父母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會讓孩子從小失去家庭的安全感。

孩子長時間得不到爸爸或媽媽的關注,會讓他不成熟的心智想當然地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會讓他心里產生挫折感與膽怯感,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越來缺乏家庭的安全感,會讓孩子心中滋生對外界的不信任感,這將極大傷害孩子的健康成長。

父母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心智快樂成長。

在大眾的印象里,快樂是孩子童年的符號與象征。但父母任何一方對孩子教育不上心、不盡心,會讓孩子的關愛殘缺,自然也不利于孩子快樂生活環境的創造,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快樂成長。長期下去,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發育存在障礙、產生心理疾病。

父親教育的缺乏,不利于孩子接受全面的啟蒙教育。

第2篇

曾有一位女生傾述:“我是一名初二女生,不知道怎么了,自從上了初中,我和我的父母總是說不到一塊兒去。我的母親一直對我要求很嚴格,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對我一講再講,有時甚至婆婆媽媽、嘮嘮叨叨,讓人簡直受不了;我的父親工作地點離家較遠,只有在周末才能回一次家,但他也只偶而問問我的學習,從不與我談心,也從不帶我出去玩。我有時想,我的父母怎么不象其他同學的父母呢?但父母還總是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我好……”

無獨有偶,一位母親則說:“我的孩子上了初中后,簡直象變了一個人。平時,我們都忙于工作,上下午和晚上孩子都在學校,只有到周末一家三口才能團團圓圓,但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與我們說的話卻越來越少。上次孩子過生日,他請了很多同學到家里來,卻要我和他爸爸到外面去吃飯。有時,對他的學習、生活多說幾句,他就顯得十分不耐煩,有時甚至還要和我們頂嘴……我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另一位粗心的媽媽還講了這么一件事:一天,自己正在上初一的女兒放學回到家一改往日要看一會兒電視的習慣,徑直到自己的房間睡起覺來。吃飯的時候發現她的神情很沮喪,而且與平日飯桌上談笑風生也不同,好象有什么心事。問她是不是生病了或是否在學校里受了委曲也總是搖頭。過了兩天,班主任老師找上門來,說孩子這兩天總是沉默少言,郁郁寡歡,上課也明顯發現她在走神兒。老師還以為家里發生了什么事所以特地來家訪。好在這位母親發現孩子避著自己洗衣服時明白發生了什么事。

一些家庭忽視了子女的心理需要。而另一些家庭則人為地造成了子女的心理負擔。一位女生說,她的母親每到她考試前就說:“你這次如果考不好,看我怎樣收拾你?!苯Y果,這位女生從小學開始,如果那回大考(期中或期末考試)沒有及格,都會受到媽媽的打罵,上了初中仍然這樣。這位女生說,“我怕考試?!薄笆聦嵣厦看挝叶枷肟己?,而且每次我考差時都希望有人能幫我分析原因?!薄翱疾患案瘢蠋煹陌籽郏瑢W的諷刺我都可以接受,但沒想到生我養我的媽媽也看不起我,我還有什么信心把學習搞好呢?”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長總是以成人的心態來強迫生理、心理都尚在成長期的子女去做應該成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忽略了成長中的子女的學習能力和特殊的心理需要。一次家長會時有一位母親大倒苦水:“自己的孩子每天回到家里總不愿做作業,不是倒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是躲在自己的小房間里聽流行歌曲,怎么勸他學習都不聽?!逼渌麕孜辉趫龅募议L也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聽完訴說,我們請她談談自己工作一天的感受,她說:“每天從單位回到家,覺得全身骨頭都快要散架了,只想躺在沙發里舒展舒展,啥事都不想做??吹胶⒆右苍谒?,更是火冒三丈?!蔽覀兞⒓捶磫査叭绻覀冇米约汗ぷ饕惶斓母惺苋ンw會學生學習一天的感受,作換位思考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教心態可以理解。但事實上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與學習要求超過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并且,當孩子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如考試沒考好)時,“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總是更加責難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甚至打罵孩子。結果造成的惡果是:子女怕學習、行為習慣也不好;在學校與同學關系不好,對老師的教育反感;在家里與父母的關系更是一團糟。有些學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與家長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馳。

如何來觀察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心理問題呢?有這樣一些表象可供參考:心理健康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主動,好奇心強,跟父母的關系融恰,主動與父母、老師溝通,同學關系好,是非觀念強,自覺性強,學習欲望強烈不厭學,面部表情愉悅,精力充沛,善于交友不孤獨等。

當然,家庭重視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可能簡單化,要避免走入以下幾個誤區:

第一,排斥心理健康教育。表現為沒有認識到子女心理健康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愿意接受這方面的宣講,不相信自己的子女會出現心理障礙,把子女有過失行為、違規行為統統視作對子女管教不嚴所致。對子女的某些需要不選擇地滿足或根本不理睬;常常拒絕他人對其子女的心理幫助或象對待感冒病一樣輕描淡寫地處理子女的心理問題。

第二,把心理健康神秘化。對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的心理問題大驚失色,對子女的行為疑神疑鬼,把心理問題框框化,在探尋致障因素時也把主要原因歸結在孩子身上,沒有也不會從自身、從家庭、從親子關系去尋求原因,過分地依賴心理輔導教師協助解決子女心理問題,而自己明顯地束手無策。

第3篇

論文關鍵詞:別讓愛溺了孩子

 

隨著社會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今身處在幼兒園里的孩子們接觸的事物多為高科技產物。相比以前的孩子而言,現在的幼兒思維更加敏捷,思考意識強,更富創造力,想象力。但由于其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的教育問題基本都委托于老一輩,而爺爺奶奶們的過于寵愛,很難促進孩子這些能力的發展,導致現在的孩子出現自私霸道,嬌氣自負,缺乏耐心等嚴重問題。如:孩子早上一起床,爺爺奶奶就會馬上幫孩子穿好衣服鞋襪等;玩完玩具孩子拍拍屁股走后,他們又趕緊把玩具都放好;當孩子鬧鬧別扭,哭幾聲時,爺爺奶奶更是心疼的不行,什么都依他,什么都滿足……

這些孩子從小過的就是小皇帝的生活,以致進幼兒園后,發現自己生活的環境截然不同就會很不適應幼兒教育論文,產生許多問題。以下是我將在大學專業理論中學到的知識結合實際考察整理出的“關于學前兒童的綜合問題分析理論”,在此與同樣關注學前兒童教育問題的朋友們分享一下:

一、孩子用哭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感。一般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們,會出現兩種表現:一種比較沉默,甚至可以不和周圍的人說一句話,抱著自己的玩具就可以玩一天;而另一種是屬于讓老師比較頭疼的,一天到晚哭個不停,飯菜不合意了哭、小朋友拿他的玩具哭、甚至看著別的小朋友開開心心的玩也哭。其實,他們的每一個哭泣都蘊含了其深層的心理原因:1.沒有安全感會哭。當孩子們離開了爸爸媽媽的溫暖懷抱,沒有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不在受到眾人捧著的關注,心理難免會覺得沒有安全感,認為和家人長久以來建立的依戀關系被迫瓦解,因此就會以不說話或是無理由的哭來引起老師的關注。2.情緒不滿時會哭中國。有的孩子從小在家習慣了嬌身慣養的生活,遇到不喜歡吃的菜就會拒絕吃飯,直到家長重新做些自己合心意的。可到了幼兒園就不同了,看到自己不喜歡的菜哭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老師會用盡一切方法讓他知道不可以挑食,不可以浪費。此時他就會感到自己受到的對待產生了變化,因此通過哭來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3.拿走了玩具會哭?,F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的玩具都屬于他自己,所以不能容忍和他人共享玩具,看著幼兒園里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去玩時,就會產生哭鬧不止的過激行為。4.不能獨立處理問題會哭。當孩子們解決不了一些老師認為他們應該自己處理的問題時,就會小聲哭泣。因為以前在家,只要自己一哭泣,就會很快得到大人們的幫助,即使是解扣子,穿襪子等事。這會在他們腦海里折射出一種概念,每當有問題出現時,就以哭來得到別人的幫助,不會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因此,從上述事例中不難看出,現在的孩子由于從小家庭環境的影響,獨立性意識明顯較弱,很有可能造成以后消極的去面對困難。

二、每次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總會有那么幾個孩子說“我不會”、“你幫我做”、“我不玩這個”,其實他們所要完成的事情是很容易的,只是他們想到以前在家里都不用做這些,此時的抵觸情緒就已經抹殺了信心。或是只想一個人獨立完成幼兒教育論文,不愿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思考,只希望老師關注他一個人。這也是我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都是被家里5、6個人關注著長大的,會覺得自己就是應該被眾人捧著、關注著,做事自然會比較自私,不會考慮和別人共同合作。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幼兒教育問題上,都應有憂患意識、開放意識、超前意識,明確社會轉型時期對人的素質的新要求,開拓思路,努力探索幼兒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或許看了以上論述,大家會想到家庭教育的觀念與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大啊,而且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也是有很大的責任和義務去幫助家長們共同教育孩子的。擁有良好的獨立意識、合作意識,不僅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且還能增強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存能力。這些能力,都應從小培養,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著名的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他認為“2~3歲的兒童自我意識開始了萌芽階段,隨著其身體的發育、活動范圍的擴大和活動能力的增強,了解和探究客觀世界的愿望也就越來越迫切,喜歡獨自去探知這個新奇的世界”。此時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行為表現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孩子年齡小,塑造性很強,家長作為孩子的一面鏡子,一定要給予正面,正確的引導方向;而幼兒教師在進行教育時也可以利用講故事、形象直觀等形式讓孩子們學會去區分是非黑白中國。

二、幫助幼兒在人際交往中培養合作意識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積極鼓勵孩子與外界交往,讓其在交往中學會與人溝通,分享、獲得為人處事的方法和良好的應變能力。與同伴玩耍游戲是幼兒最常見的一項交往活動,幼兒許多意識和能力都是在與同伴交往中形成的,也許在此過程中孩子們會因為意見不同而產生矛盾,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促進孩子成長的方式,讓他們學會忍讓,寬容,相互合作,以便更好的去適應社會。

三、成人應在平等中與孩子進行交流

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他們對看到的事物都會問上一個為什么,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幼兒教育論文,我們都應支持他們開動自己的腦筋去尋找答案。成人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應注意自己說話的口氣和方式。作為一名學前教育的教師,更是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盡量與孩子平視,不要讓孩子們仰望你覺得高高在上,最好用商量的語氣發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命令他們做什么。給他們一種小主人的感覺,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獨立做事的快樂,同時要對他們做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多組織一些團隊活動,讓孩子們共同完成一件事,感受其中的樂趣。為幼兒的自主、獨立發展創造自由、寬松、愉快的氛圍。

綜上所述,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也一定要立足于未來,要為孩子今后的發展和一生的幸福著想,要留給孩子一塊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動適應和主動發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和未來生活。當然,允許孩子自主發展并不是說我們可以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把握好愛的度,這樣孩子才會獲得最適度的健康發展。只要我們能做到“愛字當頭”、“愛中有嚴”、“愛中有度”、“愛要配合”,那么他們就能在愛中成長,邁出堅實的步伐,頂起的將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049.com|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老司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va|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女性高爱潮有声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日韩欧美在线不卡|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激情图片在线视频| 免费被黄网站在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娇喘午夜啪啪五分钟娇喘|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jizzjizzjizzjizz日本| 怡红院成人在线|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日本边吃奶边摸边做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男人女人做a视频| 医生女同护士三女| 老师的胸又大又软真好吃|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成人观看网站a|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 5g影院5g天天爽永久免费影院| 在线观看污视频网站| bt√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特黄aaaaaaaaa及毛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男人让女人爽30分钟免费|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