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虛擬裝配技術論文范文

虛擬裝配技術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虛擬裝配技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虛擬裝配技術論文

第1篇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裝配規劃;綜述;虛擬現實;軟計算;協同裝配

裝配是產品生命周期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產品功能的主要過程。寫作畢業論文裝配成本占產品制造成本40%~50%,裝配自動化一直是制造自動化中的瓶頸問題。裝配規劃是在給定產品與相關制造資源的完整描述前提下,得到產品詳細的裝配方案的過程,對指導產品可裝配性設計、提高產品裝配質量和降低裝配成本具有重要意義。產品的裝配規劃通常需要得到零部件的裝配序列、裝配路徑、使用的工裝夾具和裝配時間等內容[1]~[3]。

較早的傳統裝配規劃采用人工方式,工藝人員根據設計圖紙和技術文檔,通過分析產品裝配圖中零件的幾何形狀和位置關系,必要時再和設計人員進行討論,進一步明確設計者的真正意圖,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規劃出產品的裝配方案。這種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且難于保證裝配方案的經濟性。

隨著計算機集成制造CIMS和并行工程CE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一方面對裝配相關的設計技術提出了計算機化的要求,以提高和產品開發過程中其他環節的集成化程度。另一方面要求裝配方案的優化以降低成本和縮短規劃時間以加快產品開發進程。受“需求牽引”和“技術推動”兩方面的影響,80年代初,出現了對計算機輔助裝配規劃(ComputerAidedAssemblyPlanning,CAAP)技術的研究。到目前為止,CAAP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出現了4種代表性的方法,按照出現的時間順序及方法的特點,筆者將其歸結為經典裝配規劃方法、虛擬裝配規劃方法、裝配規劃軟計算方法和協同裝配規劃方法。

1經典裝配規劃方法

早期CAAP的研究側重于裝配序列的規劃,以產品CAD裝配模型為基礎,寫作碩士論文一般采用幾何推理的方法,通過產品裝配建模、裝配序列推理和表達以及裝配序列評價和選擇為產品面向裝配的設計和裝配工藝規劃提供指導和支持,其過程通常如圖1所示。

1.1產品裝配建模

產品裝配模型是裝配規劃的基礎,為裝配規劃提供裝配體和零部件的相關信息。常用的裝配信息表達模型可分為圖模型和矩陣模型。法國學者Bourjauct提出了聯系圖模型[4],將零件之間的物理接觸關系定義為聯系即裝配關系,圖中的節點對應零件,邊表示所連接的零件間至少有一種裝配關系。關系模型[5]進一步區分了零件之間的接觸關系和聯接關系,圖中包含3種實體類型:零件、接觸和聯接,邊表達了實體間的關系。產品等級裝配模型[6]將裝配體看成具有層次結構性,即裝配體可以分解為子裝配體,子裝配體又可分解為下級子裝配體和零件的集合,以此表達產品的裝配組成。

矩陣比圖易于計算機表達和實現。Dini和Santochi[7]利用干涉矩陣、接觸矩陣和連接矩陣表達產品,干涉矩陣描述了零部件間沿坐標軸方向裝配時相互間的干涉情況,接觸矩陣描述了零部件間的物理接觸狀態,連接矩陣描述了零部件間的連接類型。為減少矩陣的數量,Huang[8]等把6個干涉矩陣合并為一個拆卸矩陣,集成的表達零部件間沿坐標軸方向的干涉情況。

1.2裝配序列推理和表達

基于聯系圖模型,Bourjauct采用人機交互“問答式”方法獲取裝配優先約束關系[4],寫作醫學論文隨后DeFazio和Whitney[9],Baldwin[10]等人的工作進一步較少了需要由用戶回答問題的數量,然后通過對裝配優約束關系進行推理得到聯絡建立優先關系的層次模型表達產品的裝配序列。

“割集”法是基于拆卸策略的裝配規劃中通常采用的圖論算法。HomemdeMell和Sanderson[5]通過對產品聯接圖進行縮并,利用“割集”算法對聯接圖進行循環分解,生成所有可能的子裝配體,直到不可再分。并提出了裝配序列的AND/OR圖表達方法,圖中的節點對應裝配過程中的子裝配體或零件,超弧表達將子裝配體或零件聯接在一起形成更大子裝配體的裝配操作。因為“割集”算法的計算復雜性為O(3N)(N為零件個數),因此,對于復雜產品的裝配順序規劃存在指數爆炸問題,這是難以讓人接受的。

1.3裝配序列評價和選擇

裝配序列的選擇對裝配線設計、裝配成本、裝配設備選擇有很大影響,寫作職稱論文而評價是選擇的基礎。裝配序列的評價可分為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因素[11]~[13],定性因素主要考慮的有裝配方向換向的頻度、子裝配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裝配操作任務間的并行性、子裝配體的結合性和模塊性、緊固件的裝配、零件的聚合等。定量因素主要考慮的有整個裝配時間(包括子裝配體的操作時間、運輸時間等)、整個裝配成本(包括勞動成本、夾緊和加工成本)、產品在裝配中再定位的次數、夾具的數目、操作者的數目、機器人手爪的數目、工作臺的數目等。

更多的經典裝配規劃方法研究文獻可以參見TexasA&M大學Wolter教授的“AssemblyPlanningBibliography”[14],其中收集了自1980年起近15年經典裝配規劃方法的相關研究。經典方法一般表達出全部的序列解空間,這使它可能從中找出最優的裝配序列,但隨著產品中零件數量的增加,解空間的組合爆炸給序列的存儲、選優帶來極大困難;且序列的幾何推理方法不易融入人類的裝配知識,難免產生眾多幾何可行但工藝不可行的序列結果。

2虛擬裝配規劃方法

虛擬現實技術為裝配規劃的“人-機”協同工作提供了契機。虛擬裝配是指由操作者通過數據手套和三維立體顯示設備直接三維操作虛擬零部件來模擬裝配/拆卸過程,無需產品或支撐過程的物理實現,通過分析、先驗模型、可視化和數據表達等手段,利用計算機工具來安排或輔助與裝配有關的工程決策[15]。虛擬裝配過程中,人機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即人通過直覺/裝配經驗和知識決定產品的裝配過程,但不能精確地判斷當前所有可能裝配的零件,也不太可能準確判定裝配某一零件后裝配體的穩定性等因素,而通過一定算法和規則實現的機器智能剛好彌補人的不足。虛擬裝配方法得到的不僅僅是零件的順序,還可以包括零件路徑、裝配工具、夾具和工作臺等信息。圖2為虛擬裝配規劃的工作步驟。

國外虛擬裝配規劃的研究以沉浸式虛擬裝配環境VADE[16],[17](VirtualAssemblyDesignEnvironment)為代表,寫作英語論文通過建立一個裝配規劃和評價的虛擬環境來探索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設計、制造的潛在技術可能性,為機械系統裝配體的規劃、評價和驗證提供支持。在虛擬環境中,利用提取并導入的CAD系統產生的裝配約束信息引導裝配過程;通過引入了質量、慣性和加速度等物理屬性,基于物理特性進行裝配建模,逼真地模擬真實裝配環境;支持雙手的靈活裝配和操作;記錄虛擬裝配過程中產生的掃體積和路徑信息并可進行編輯;建立了工具/零件/人相互作用模型,支持裝配工具在虛擬裝配環境中的運用。

國內管強等[18]將虛擬現實技術與面向裝配設計的理論相結合,建立了一個虛擬環境下的面

向裝配設計系統(VirDFA)。萬華根等[19]建立了一個具有多通道界面的虛擬設計與虛擬裝配系統(VDVAS),通過直接三維操作和語音命令方便地對零件進行交互拆裝以建立零件的裝配順序和裝配路徑等裝配信息。在面向過程與歷史的虛擬設計與裝配環境(VIRDAS)中,張樹有等[20]通過識別裝配關系進行裝配運動的導航,實現虛擬拆卸/裝配順序規劃、虛擬裝配分析。從集成的觀點出發,姚珺等[21]提出面向產品設計全過程的虛擬裝配體系結構,從方案設計、結構設計和裝配工藝設計3個層次上分階段地對產品可裝配性進行分析與評價。田豐等[22]提出一個面向虛擬裝配的三維交互平臺(VAT),簡化了虛擬裝配應用系統的構造,便于應用的快速生成。

應用虛擬現實環境開展裝配規劃,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工具。但是,虛擬環境的構建需要較大資金的軟硬件投入,另外,虛擬現實技術本身(如圖形的高速刷新)及其相關硬件技術(如力觸覺設備)的不成熟使得虛擬裝配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

3裝配規劃軟計算方法

1994年,Zadeh教授將模糊邏輯與智能技術結合起來,提出了軟計算方法(softcomputing)[23]。軟計算以模糊邏輯、神經網絡和概率推理為基礎,不追求問題的精確解,以近似性和不確定性為主要特征,所得到的是精確或不精確問題的近似解。為避免組合爆炸同時又能得到較優的裝配規劃方案,近來,基于建模、表達和尋優一體化的裝配規劃軟計算方法得到廣泛關注。

3.1裝配規劃神經網絡方法

神經網絡是模擬人類形象思維的一種人工智能方法,它是由大量神經元廣泛互連而成的復雜網絡系統,寫作留學生論文單一神經元可以有許多輸入、輸出,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連接的權值體現,神經元的輸出是其輸入的函數。若將優化計算問題的目標函數與網絡某種狀態函數(通常稱網絡能量函數)對應起來,網絡動態向能量函數極小值方向移動的過程就可視作優化問題的求解過程,穩態點則是優化問題的局部或全局最優解。

Hong和Cho[24]用于機器人裝配順序優化的Hopfiled神經網絡中,考慮裝配約束、子裝配體穩定性和裝配方向改變等因素建立網絡的能量方程,基于優先約束推理和專家系統提供的裝配成本驅動網絡的進化方程得到優化的序列。但由于神經網絡缺乏全局搜索能力,計算結果顯示,該方法容易產生不優化的裝配順序,且常常只能得到一個局部最優的裝配序列。另外,參數選擇和初始條件對網絡的靈敏度影響大;神經網絡在應用前須進行訓練,而訓練時要由專家提供較多可行的順序作為樣本。而樣本可能是針對某種類型的產品,對其它類型的產品則不一定適用,該方法的應用范圍窄。

3.2裝配規劃模擬退火算法

模擬退火算法源于固體退火思想,將一個優化問題比擬成一個熱力學系統,將目標函數比擬為系統的能量,將優化求解過程比擬成系統逐步降溫以達到最低能量狀態的退火過程,通過模擬固體的退火過程獲得優化問題的全局最優解。

Saeid等[25]利用模擬退火算法進行裝配序列規劃時,根據產品裝配模型獲得裝配優先關系,將裝配過程總裝配時間和重定向次數運用多屬性應用理論組合成單一目標函數,作為裝配序列優化的評價函數。Hong和Cho[26]將裝配約束和裝配過程的成本映射為裝配序列能量函數,利用模擬退火算法使裝配序列能量函數擾動地逐步減小,經過多次迭代,直到能量函數不再變化為止,最后得到具有最小裝配成本的裝配序列。作者將該方法應用到一個電子繼電器裝配體上,并將其性能與利用神經網絡[24]的裝配規劃方法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基于模擬退火的裝配序列優化方法可以產生較好的裝配序列并且在運算時間上優于人工神經網絡方法。

模擬退火算法具有較強的局部搜索能力,并能使搜索過程避免陷入局部最優,但模擬退火算法對整個搜索空間的狀況了解不多,不能使搜索過程進入最有希望的搜索區域,從而使得算法的運算效率不高。

3.3裝配規劃遺傳算法

在眾多軟計算方法中,遺傳算法得到了眾多研究者的重視。寫作工作總結遺傳算法是模仿生物自然選擇和遺傳機制的隨機搜索算法,它將問題的可能解組成種群,將每一個可能的解看作種群的個體,從一組隨機給定的初始種群開始,持續在整個種群空間內隨機搜索,按照一定的評估策略即適應度函數對每一個體進行評價,不斷通過復制、交叉、變異等遺傳算子的作用,使種群在適應度函數的約束下不斷進化,算法終止時得到最優/次最優的問題解。圖3為裝配規劃遺傳算法的一般流程。

裝配規劃遺傳算法的研究重點集中于設計裝配序列的基因編碼方式以包含更多的裝配過程信息、設計基因操作的形式和改進遺傳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上。Lazzerini等[27]的分段編碼遺傳算法中,將染色體分為3段編碼,第1段表示參與裝配的零件編號,第2段表示零件的可行裝配方向,第3段表示裝配工具,從而使染色體包含了部分工藝信息。為了提高算法的性能,文中將裝配體分解為子裝配體進行裝配,減少了參加裝配序列規劃的零件數目;Guan等[28]采用基因團編碼方式,一個基因團表達一個零件的裝配操作,由被裝配零件號裝配元、裝配工具裝配元、裝配方向裝配元和裝配類型裝配元組成。在擴大采樣空間選擇下一代種群的基礎上,通過交叉和多層次變異實現裝配序列并行優化。廖小云和陳湘鳳[29]在裝配序列規劃遺傳算法中設計了復制、交叉、變異、剪貼和斷連5種遺傳算子尋找裝配序列優化解。在Smith等[30]的增強型遺傳算法中,選擇下一代個體并不完全依靠適應度,而是先把一定數量較優的個體復制到下一代,將適應度低但幾何可行的序列用于繼續產生序列,直到滿足下一代種群中序列個數的需求,從而使算法能跳出局部最優點,在全局范圍內搜索最優解。

理論上,找到全局最優裝配序列要求參加演化計算的種群規模要足夠大,迭代次數要無限

多,但在計算資源和時間限制下是達不到要求的。因此,遺傳算法求解裝配規劃問題的效率和結果依賴于初始種群規模及其質量、遺傳算子及其操作概率等因素。

4協同裝配規劃方法

裝配體作為實現產品功能的載體,零部件可能由不同的企業設計,零部件和產品可能在不同的裝配工廠完成裝配過程,因此需要設計團隊的協同工作和決策以保證裝配質量和降低裝配成本。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縮短了異地人員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為實時的“人-機-人”協同裝配工作提供了可能。

Wisconsin-Madison大學[31]提出網絡環境下的電子化裝配(e-Assembly),探討在Internet/Intranet上利用3D模型進行協同虛擬裝配和拆卸的方法論和工具,擬實現的關鍵技術包括3D交互可視化、協同裝配/拆卸/維護/回收等。目前已開發了Motive3D系統,利用Synthesizer模塊可以交互/自動進行產品的裝配建模和規劃,Visualizer模塊為用戶在Web平臺上提供裝配序列規劃結果的可視化仿真,但缺少交互修改、調整功能。在ATS項目[32]實施中,為了向異地的開發人員展示裝配設計和裝配規劃結果,嘗試利用VRML作為可視化工具,一方面供設計團隊瀏覽零部件設計,另外將裝配模型用文本編輯軟件進行編輯,生成裝配序列的VRML仿真文件,供異地的設計團隊實時進行評價和提出修改意見。但手工編輯文件不但花費的時間長達一周,而且每次設計修改后都必須重新編輯;同時,仿真文件僅具有瀏覽功能,不能進行交互修改。

Web環境下的協同裝配規劃方法[33]采用協同工作環境下的裝配建模、裝配規劃任務分配和裝配序列合成等技術,通過對復雜產品裝配規劃問題的分解,即降低了單機規劃工作模式的復雜度,又便于集中不同地域多專家的裝配知識和經驗進行裝配規劃方案的協同決策。面向協同廣義裝配[34]通過確定裝配子任務編碼方法、裝配人員評價指數和制定協同裝配協議,以VRML為產品模型載體實現協同裝配系統。在裝配知識和規則的支撐下,支持局域網內多用戶實施產品預裝配、驗證零部件可裝配性,相關的裝配人員能夠協同討論裝配方案。Web環境下3D交互裝配可視化仿真結構是一個符合開放技術標準的可視化裝配系統[35],它基于VRML-Java實現裝配場景的動態生成、裝配控制、碰撞檢測以及裝配過程的動畫回放等功能,目前完成了基于“堆疊”思路的裝配驗證方式。但該系統屬于單用戶系統,不能支持多用戶的實時協同裝配工作。

5結論與展望

CAAP的研究在理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工業界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相對而言還很少,這說明該技術距離工業實用還存在較大差距。裝配規劃是一個經驗和知識密集型的工作,同時又與具體行業和產品有緊密的關系。經典裝配規劃方法的精確推理在保證序列的幾何可行性方面具有優勢,而軟計算技術能夠將人的模糊知識融入規劃過程中,使得結果具有更好的工藝可行性,兩者的適當結合將有利于模仿人類裝配專家的實際裝配規劃過程,從而得到合理的裝配方案。

跨地域、跨國家的網絡化、協同化產品設計和制造新模式的形成使產品裝配成為一個需要協同工作和決策的問題。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建立基于網絡的協同裝配決策平臺和虛擬環境,支持異地多人員協同裝配方案決策將是新形勢下裝配規劃研究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蘇強,林志航.計算機輔助裝配順序規劃研究綜述[J].機械科學與技術,1999,18(6):1006~1012.

[2]石淼,唐朔飛,李明樹.裝配序列規劃研究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94,31(6):30~34.

[3]牛新文,丁漢,熊有倫.計算機輔助裝配順序規劃研究綜述[J].中國機械工程,2001,12(12):1440~1443.

第2篇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 裝配規劃; 綜述; 虛擬現實; 軟計算; 協同裝配

裝配是產品生命周期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產品功能的主要過程。畢業論文 裝配成本占產品制造成本40%~50%,裝配自動化一直是制造自動化中的瓶頸問題。裝配規劃是在給定產品與相關制造資源的完整描述前提下,得到產品詳細的裝配方案的過程,對指導產品可裝配性設計、提高產品裝配質量和降低裝配成本具有重要意義。產品的裝配規劃通常需要得到零部件的裝配序列、裝配路徑、使用的工裝夾具和裝配時間等內容[1]~[3]。

較早的傳統裝配規劃采用人工方式,工藝人員根據設計圖紙和技術文檔,通過分析產品裝配圖中零件的幾何形狀和位置關系,必要時再和設計人員進行討論,進一步明確設計者的真正意圖,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規劃出產品的裝配方案。這種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且難于保證裝配方案的經濟性。

隨著計算機集成制造CIMS 和并行工程CE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一方面對裝配相關的設計技術提出了計算機化的要求,以提高和產品開發過程中其他環節的集成化程度。另一方面要求裝配方案的優化以降低成本和縮短規劃時間以加快產品開發進程。受“需求牽引”和“技術推動”兩方面的影響,80 年代初,出現了對計算機輔助裝配規劃(Computer Aided Assembly Planning,CAAP)技術的研究。到目前為止,CAAP 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出現了4 種代表性的方法,按照出現的時間順序及方法的特點,筆者將其歸結為經典裝配規劃方法、虛擬裝配規劃方法、裝配規劃軟計算方法和協同裝配規劃方法。

1 經典裝配規劃方法

早期CAAP 的研究側重于裝配序列的規劃,以產品CAD 裝配模型為基礎,碩士論文 一般采用幾何推理的方法,通過產品裝配建模、裝配序列推理和表達以及裝配序列評價和選擇為產品面向裝配的設計和裝配工藝規劃提供指導和支持,其過程通常如圖1 所示。

1.1產品裝配建模

產品裝配模型是裝配規劃的基礎,為裝配規劃提供裝配體和零部件的相關信息。常用的裝配信息表達模型可分為圖模型和矩陣模型。法國學者Bourjauct 提出了聯系圖模型[4],將零件之間的物理接觸關系定義為聯系即裝配關系,圖中的節點對應零件,邊表示所連接的零件間至少有一種裝配關系。關系模型[5]進一步區分了零件之間的接觸關系和聯接關系,圖中包含3 種實體類型:零件、接觸和聯接,邊表達了實體間的關系。產品等級裝配模型[6]將裝配體看成具有層次結構性,即裝配體可以分解為子裝配體,子裝配體又可分解為下級子裝配體和零件的集合,以此表達產品的裝配組成。

矩陣比圖易于計算機表達和實現。Dini 和Santochi[7]利用干涉矩陣、接觸矩陣和連接矩陣表達產品,干涉矩陣描述了零部件間沿坐標軸方向裝配時相互間的干涉情況,接觸矩陣描述了零部件間的物理接觸狀態,連接矩陣描述了零部件間的連接類型。為減少矩陣的數量,Huang[8]等把6個干涉矩陣合并為一個拆卸矩陣,集成的表達零部件間沿坐標軸方向的干涉情況。

1.2裝配序列推理和表達

基于聯系圖模型,Bourjauct 采用人機交互“問答式”方法獲取裝配優先約束關系[4],醫學論文 隨后De Fazio 和Whitney[9],Baldwin[10]等人的工作進一步較少了需要由用戶回答問題的數量,然后通過對裝配優約束關系進行推理得到聯絡建立優先關系的層次模型表達產品的裝配序列。

“割集”法是基于拆卸策略的裝配規劃中通常采用的圖論算法。Homem de Mell 和Sanderson[5]通過對產品聯接圖進行縮并,利用“割集”算法對聯接圖進行循環分解,生成所有可能的子裝配體,直到不可再分。并提出了裝配序列的AND/OR 圖表達方法,圖中的節點對應裝配過程中的子裝配體或零件,超弧表達將子裝配體或零件聯接在一起形成更大子裝配體的裝配操作。因為“割集”算法的計算復雜性為O(3N) (N為零件個數),因此,對于復雜產品的裝配順序規劃存在指數爆炸問題,這是難以讓人接受的。

1.3裝配序列評價和選擇

裝配序列的選擇對裝配線設計、裝配成本、裝配設備選擇有很大影響,職稱論文 而評價是選擇的基礎。裝配序列的評價可分為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因素[11]~[13],定性因素主要考慮的有裝配方向換向的頻度、子裝配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裝配操作任務間的并行性、子裝配體的結合性和模塊性、緊固件的裝配、零件的聚合等。定量因素主要考慮的有整個裝配時間 (包括子裝配體的操作時間、運輸時間等 )、整個裝配成本 (包括勞動成本、夾緊和加工成本 )、產品在裝配中再定位的次數、夾具的數目、操作者的數目、機器人手爪的數目、工作臺的數目等。

更多的經典裝配規劃方法研究文獻可以參見Texas A&M 大學Wolter 教授的“Assembly Planning Bibliography”[14],其中收集了自1980年起近15 年經典裝配規劃方法的相關研究。經典方法一般表達出全部的序列解空間,這使它可能從中找出最優的裝配序列,但隨著產品中零件數量的增加,解空間的組合爆炸給序列的存儲、選優帶來極大困難;且序列的幾何推理方法不易融入人類的裝配知識,難免產生眾多幾何可行但工藝不可行的序列結果。

2虛擬裝配規劃方法

虛擬現實技術為裝配規劃的“人-機”協同工作提供了契機。虛擬裝配是指由操作者通過數據手套和三維立體顯示設備直接三維操作虛擬零部件來模擬裝配/拆卸過程,無需產品或支撐過程的物理實現,通過分析、先驗模型、可視化和數據表達等手段,利用計算機工具來安排或輔助與裝配有關的工程決策[15]。虛擬裝配過程中,人機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即人通過直覺/裝配經驗和知識決定產品的裝配過程,但不能精確地判斷當前所有可能裝配的零件,也不太可能準確判定裝配某一零件后裝配體的穩定性等因素,而通過一定算法和規則實現的機器智能剛好彌補人的不足。虛擬裝配方法得到的不僅僅是零件的順序,還可以包括零件路徑、裝配工具、夾具和工作臺等信息。圖2 為虛擬裝配規劃的工作步驟。

國外虛擬裝配規劃的研究以沉浸式虛擬裝配環境VADE[16], [17](Virtual Assembly DesignEnvironment)為代表,英語論文 通過建立一個裝配規劃和評價的虛擬環境來探索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設計、制造的潛在技術可能性,為機械系統裝配體的規劃、評價和驗證提供支持。在虛擬環境中,利用提取并導入的CAD 系統產生的裝配約束信息引導裝配過程;通過引入了質量、慣性和加速度等物理屬性,基于物理特性進行裝配建模,逼真地模擬真實裝配環境;支持雙手的靈活裝配和操作;記錄虛擬裝配過程中產生的掃體積和路徑信息并可進行編輯;建立了工具/零件/人相互作用模型,支持裝配工具在虛擬裝配環境中的運用。

國內管強等[18]將虛擬現實技術與面向裝配設計的理論相結合,建立了一個虛擬環境下的面

向裝配設計系統(VirDFA)。萬華根等[19]建立了一個具有多通道界面的虛擬設計與虛擬裝配系統(VDVAS),通過直接三維操作和語音命令方便地對零件進行交互拆裝以建立零件的裝配順序和裝配路徑等裝配信息。在面向過程與歷史的虛擬設計與裝配環境(VIRDAS)中,張樹有等[20]通過識別裝配關系進行裝配運動的導航,實現虛擬拆卸/裝配順序規劃、虛擬裝配分析。從集成的觀點出發,姚珺等[21]提出面向產品設計全過程的虛擬裝配體系結構,從方案設計、結構設計和裝配工藝設計3 個層次上分階段地對產品可裝配性進行分析與評價。田豐等[22]提出一個面向虛擬裝配的三維交互平臺(VAT),簡化了虛擬裝配應用系統的構造,便于應用的快速生成。

應用虛擬現實環境開展裝配規劃,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工具。但是,虛擬環境的構建需要較大資金的軟硬件投入,另外,虛擬現實技術本身(如圖形的高速刷新)及其相關硬件技術(如力觸覺設備)的不成熟使得虛擬裝配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

3 裝配規劃軟計算方法

1994 年,Zadeh 教授將模糊邏輯與智能技術結合起來,提出了軟計算方法(soft computing)[23]。軟計算以模糊邏輯、神經網絡和概率推理為基礎,不追求問題的精確解,以近似性和不確定性為主要特征,所得到的是精確或不精確問題的近似解。為避免組合爆炸同時又能得到較優的裝配規劃方案,近來,基于建模、表達和尋優一體化的裝配規劃軟計算方法得到廣泛關注。

3.1 裝配規劃神經網絡方法

神經網絡是模擬人類形象思維的一種人工智能方法,它是由大量神經元廣泛互連而成的復雜網絡系統,留學生論文 單一神經元可以有許多輸入、輸出,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連接的權值體現,神經元的輸出是其輸入的函數。若將優化計算問題的目標函數與網絡某種狀態函數(通常稱網絡能量函數)對應起來,網絡動態向能量函數極小值方向移動的過程就可視作優化問題的求解過程,穩態點則是優化問題的局部或全局最優解。

轉貼于 Hong 和Cho[24]用于機器人裝配順序優化的Hopfiled 神經網絡中,考慮裝配約束、子裝配體穩定性和裝配方向改變等因素建立網絡的能量方程,基于優先約束推理和專家系統提供的裝配成本驅動網絡的進化方程得到優化的序列。但由于神經網絡缺乏全局搜索能力,計算結果顯示,該方法容易產生不優化的裝配順序,且常常只能得到一個局部最優的裝配序列。另外,參數選擇和初始條件對網絡的靈敏度影響大;神經網絡在應用前須進行訓練,而訓練時要由專家提供較多可行的順序作為樣本。而樣本可能是針對某種類型的產品,對其它類型的產品則不一定適用,該方法的應用范圍窄。

3.2 裝配規劃模擬退火算法

模擬退火算法源于固體退火思想,將一個優化問題比擬成一個熱力學系統,將目標函數比擬為系統的能量,將優化求解過程比擬成系統逐步降溫以達到最低能量狀態的退火過程,通過模擬固體的退火過程獲得優化問題的全局最優解。

Saeid 等[25]利用模擬退火算法進行裝配序列規劃時,根據產品裝配模型獲得裝配優先關系,將裝配過程總裝配時間和重定向次數運用多屬性應用理論組合成單一目標函數,作為裝配序列優化的評價函數。Hong 和Cho[26]將裝配約束和裝配過程的成本映射為裝配序列能量函數,利用模擬退火算法使裝配序列能量函數擾動地逐步減小,經過多次迭代,直到能量函數不再變化為止,最后得到具有最小裝配成本的裝配序列。作者將該方法應用到一個電子繼電器裝配體上,并將其性能與利用神經網絡[24]的裝配規劃方法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基于模擬退火的裝配序列優化方法可以產生較好的裝配序列并且在運算時間上優于人工神經網絡方法。

模擬退火算法具有較強的局部搜索能力,并能使搜索過程避免陷入局部最優,但模擬退火算法對整個搜索空間的狀況了解不多,不能使搜索過程進入最有希望的搜索區域,從而使得算法的運算效率不高。

3.3 裝配規劃遺傳算法

在眾多軟計算方法中,遺傳算法得到了眾多研究者的重視。工作總結 遺傳算法是模仿生物自然選擇和遺傳機制的隨機搜索算法,它將問題的可能解組成種群,將每一個可能的解看作種群的個體,從一組隨機給定的初始種群開始,持續在整個種群空間內隨機搜索,按照一定的評估策略即適應度函數對每一個體進行評價,不斷通過復制、交叉、變異等遺傳算子的作用,使種群在適應度函數的約束下不斷進化,算法終止時得到最優/次最優的問題解。圖3 為裝配規劃遺傳算法的一般流程。

裝配規劃遺傳算法的研究重點集中于設計裝配序列的基因編碼方式以包含更多的裝配過程信息、設計基因操作的形式和改進遺傳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上。Lazzerini 等[27]的分段編碼遺傳算法中,將染色體分為3 段編碼,第1 段表示參與裝配的零件編號,第2 段表示零件的可行裝配方向,第3 段表示裝配工具,從而使染色體包含了部分工藝信息。為了提高算法的性能,文中將裝配體分解為子裝配體進行裝配,減少了參加裝配序列規劃的零件數目;Guan 等[28]采用基因團編碼方式,一個基因團表達一個零件的裝配操作,由被裝配零件號裝配元、裝配工具裝配元、裝配方向裝配元和裝配類型裝配元組成。在擴大采樣空間選擇下一代種群的基礎上,通過交叉和多層次變異實現裝配序列并行優化。廖小云和陳湘鳳[29]在裝配序列規劃遺傳算法中設計了復制、交叉、變異、剪貼和斷連5 種遺傳算子尋找裝配序列優化解。在Smith 等[30]的增強型遺傳算法中,選擇下一代個體并不完全依靠適應度,而是先把一定數量較優的個體復制到下一代,將適應度低但幾何可行的序列用于繼續產生序列,直到滿足下一代種群中序列個數的需求,從而使算法能跳出局部最優點,在全局范圍內搜索最優解。

理論上,找到全局最優裝配序列要求參加演化計算的種群規模要足夠大,迭代次數要無限

多,但在計算資源和時間限制下是達不到要求的。因此,遺傳算法求解裝配規劃問題的效率和結果依賴于初始種群規模及其質量、遺傳算子及其操作概率等因素。

4 協同裝配規劃方法

裝配體作為實現產品功能的載體,零部件可能由不同的企業設計,零部件和產品可能在不同的裝配工廠完成裝配過程,因此需要設計團隊的協同工作和決策以保證裝配質量和降低裝配成本。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縮短了異地人員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為實時的“人-機-人”協同裝配工作提供了可能。

Wisconsin-Madison 大學[31]提出網絡環境下的電子化裝配( e-Assembly ),探討在Internet/Intranet 上利用3D 模型進行協同虛擬裝配和拆卸的方法論和工具,擬實現的關鍵技術包括3D 交互可視化、協同裝配/拆卸/維護/回收等。目前已開發了Motive3D 系統,利用Synthesizer模塊可以交互/自動進行產品的裝配建模和規劃,Visualizer 模塊為用戶在Web 平臺上提供裝配序列規劃結果的可視化仿真,但缺少交互修改、調整功能。在ATS 項目[32]實施中,為了向異地的開發人員展示裝配設計和裝配規劃結果,嘗試利用VRML 作為可視化工具,一方面供設計團隊瀏覽零部件設計,另外將裝配模型用文本編輯軟件進行編輯,生成裝配序列的VRML 仿真文件,供異地的設計團隊實時進行評價和提出修改意見。但手工編輯文件不但花費的時間長達一周,而且每次設計修改后都必須重新編輯;同時,仿真文件僅具有瀏覽功能,不能進行交互修改。

Web 環境下的協同裝配規劃方法[33]采用協同工作環境下的裝配建模、裝配規劃任務分配和裝配序列合成等技術,通過對復雜產品裝配規劃問題的分解,即降低了單機規劃工作模式的復雜度,又便于集中不同地域多專家的裝配知識和經驗進行裝配規劃方案的協同決策。面向協同廣義裝配[34]通過確定裝配子任務編碼方法、裝配人員評價指數和制定協同裝配協議,以VRML 為產品模型載體實現協同裝配系統。在裝配知識和規則的支撐下,支持局域網內多用戶實施產品預裝配、驗證零部件可裝配性,相關的裝配人員能夠協同討論裝配方案。Web 環境下3D 交互裝配可視化仿真結構是一個符合開放技術標準的可視化裝配系統[35],它基于VRML-Java 實現裝配場景的動態生成、裝配控制、碰撞檢測以及裝配過程的動畫回放等功能,目前完成了基于“堆疊”思路的裝配驗證方式。但該系統屬于單用戶系統,不能支持多用戶的實時協同裝配工作。

5 結論與展望

CAAP 的研究在理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工業界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相對而言還很少,這說明該技術距離工業實用還存在較大差距。裝配規劃是一個經驗和知識密集型的工作,同時又與具體行業和產品有緊密的關系。經典裝配規劃方法的精確推理在保證序列的幾何可行性方面具有優勢,而軟計算技術能夠將人的模糊知識融入規劃過程中,使得結果具有更好的工藝可行性,兩者的適當結合將有利于模仿人類裝配專家的實際裝配規劃過程,從而得到合理的裝配方案。

跨地域、跨國家的網絡化、協同化產品設計和制造新模式的形成使產品裝配成為一個需要協同工作和決策的問題。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建立基于網絡的協同裝配決策平臺和虛擬環境,支持異地多人員協同裝配方案決策將是新形勢下裝配規劃研究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 蘇強, 林志航. 計算機輔助裝配順序規劃研究綜述[J]. 機械科學與技術, 1999, 18(6): 1006~1012.

[2] 石淼, 唐朔飛, 李明樹. 裝配序列規劃研究綜述[J].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1994, 31(6): 30~34.

[3] 牛新文, 丁漢, 熊有倫. 計算機輔助裝配順序規劃研究綜述[J]. 中國機械工程, 2001, 12(12):1440~1443.

第3篇

【關鍵詞】虛擬裝配技術,汽車變速箱設計,應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化,產品開發已經成為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必要的手段。在產品開發時,我們要完善設計技術,降低產品的成本和生產周期。虛擬裝配技術就很好的滿足了這個要求。

二、虛擬裝配技術研究現狀

國外對虛擬裝配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早,在理論上的研究涉及面廣,且已經有較為廣泛的應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Jyaaram等開發研制了一個稱為“虛擬裝配設計環境”(VADE)的虛擬裝配設計系統。利用這個系統,設計人員可以在設計工作的初期便可考慮有關裝配和拆卸的問題,從而避免了裝配設計方面的缺陷。在這個系統中,設計人員首先將在CAD系統建立的零件模型導入虛擬裝配系統,然后在虛擬裝配系統中直接操作虛擬零件進行裝配,有關產品的可裝配性得到檢驗,同時也獲得了許多有關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工藝信息。Dewar等提出了虛擬環境中輔助進行手工裝配的方法,該方法能夠自動記錄操作人員在虛擬環境中對虛擬部件的裝配動作,還能輔助操作人員自動進行裝配,并且詢問操作人員裝配時的裝配方法,同時生成裝配規劃。

三、相關技術分析

虛擬裝配系統的關鍵技術主要有:面向裝配的產品建模,裝配序列規劃策略,虛擬裝配仿真技術,可裝配性評價技術。

1.面向裝配的產品建模技術

產品裝配建模是虛擬裝配設計的重要環節,其實質在于如何在計算機內有效地表達裝配體內在和外在的關系。模型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設計系統后續工作的效率,故而建立一個集成度高、信息完善的裝配模型具有重要的意義。

2.裝配序列規劃策略

在機械產品裝配中,一組零件或子裝配體的裝配順序起著關鍵的作用。裝配同一產品可以用不同的裝配順序,這些不同的裝配順序形成了不同的裝配序列。按照某些裝配序列,可以較順利地組織裝配,最終達到設計要求;而有些裝配序列的采用,由于各種原因,卻不能達到指定的裝配目標。裝配序列規劃就是在給定產品設計的條件下,找出合理、可行的裝配序列,按照這樣的序列,可以達到指定的裝配目標。

3.虛擬裝配仿真技術

采用虛擬裝配技術是為了在設計階段就驗證零件之間的配合性和基于二叉樹結構的裝配模型可裝配性,保證設計的正確性。通過預覽數字化產品,對規劃的裝配過程(裝配順序和裝配路徑)進行檢驗,對產品可裝配性做出評測,從裝配角度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設計,進而達到提高設計質量的目的。因此,裝配仿真可以視為面向裝配設計的重要手段,以彌補傳統裝配設計分析方法的不足。

四、虛擬裝配工作內容

1.虛擬裝配前期準備

虛擬裝配工作涉及內容較多, 范圍較廣, 因此前期準備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制定虛擬裝配的總體時間計劃, 時間計劃中要包含制造工程師對工序進行調整和的時間、虛擬裝配工程師在數據管理系統中建立工序結構樹的時間、工程支持部門數據健康性檢查報告以及數據凍結及下載的時間、進行虛擬裝配及生成報告的時間。

虛擬裝配對數據具有較高的要求: 數據要在正確的結構樹中; 要生成正確完整的輕量化文件; 數據版本要進行; 車輛要正確配置; 整車位置正確; 數據層次正確, 父級子級無重復零件, 左右件無重復特征。然后進行數據模型的準備工作, 對于新的項目要確定項目的車型組成, 按不同車型進行分類整理并保存數模, 而對于改型車型, 就要重點確定項目的更改內容, 然后保存更改之后的車型數模, 這樣就為虛擬裝配做好了數模的準備。還要確定項目的組織結構, 確認相關設計人員和專業虛擬裝配人員所應承擔的職責和權限, 為后續工作打下基礎。最后, 在進行整車的虛擬裝配工作之前要明確數據管理的重點, 要以檢查前最新版本的零件清單為依據, 明確當前缺少數據模型的零件, 并保證所有零件都有相應的工位信息,然后明確記錄數據版本, 利用實時數字樣機仿真與分析系統Vismockup的快照功能對數模信息進行完整記錄。

五、虛擬裝配技術在汽車變速箱設計中的應用

1.研究目標

為了適應現代化制造及并行設計的思想,我們嘗試把虛擬制造裝配應用到汽車變速箱的設計中,通過研究,希望達到以下目標:

(一)汽車變速箱實現面向裝配的設計,為下一步的開發研制提供實施方法及理論支持,實現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降低產品成本,提高質量。

(二)變速箱零件全部實現三維實體模型。

(三)建立統一的數據管理,實現產品的設計數據共享。

(四)實現自上而下的設計。

2.虛擬裝配技術在變速箱設計中的應用

汽車變速箱作為汽車的重要傳動部件之一,其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整個汽車的性能。具體到變速箱的設計過程中,虛擬裝配技術的應用思想、方法、具體的實現途徑如下:

(一)在總體設計階段,根據變速箱的設計要求以及總體設計參數建立變速箱的主模型空間。首先根據汽車整個設計的需要,確定變速箱箱體尺寸和大致外形;根據變速要求,我們的設計采用的是三軸式變速器,包括主軸、移動軸和中間軸;檔位為六檔,五個前進檔,一個倒檔。

(二)在裝配設計階段,完成變速箱結構、系統零件形狀的基本設計,是變速箱設計的重要階段。首先我們要完成的是如何實現變速器的功能要求,也就是如何實現其變速,接下來要進行的是確定裝配基準、裝配層次、裝配約束。以變速器的后箱體的內表面為裝配基準,分為以下幾個裝配區域:前蓋子裝配體,后蓋子裝配體,操縱蓋子裝配體。每一個子裝配體又由下一級的子裝配體和零件組成,主要是按照零部件間的設計邏輯依附關系來確定模型的父子關系,這樣一步一步設計出變速器所有零部件模型的設計。

(三)詳細設計階段中,在保證所有零件的干涉自由和運動協調時,完善變速箱所有零件的設計工作。

六、虛擬裝配技術存在的不足及發展趨勢

1.擬實化程度將越來越高

從其自身來講,虛擬裝配有著不可逾越的優越性,然而,它在工業領域應用的成功程度卻要取決于它對真實世界模擬的逼真程度。擬實化涉及虛擬裝配最根本的兩個方面,也就是虛擬產品模型和虛擬裝配仿真過程。目前數字化模型的虛擬裝配過程尚不能完全取代物理模型的裝配過程,這就限制了其應用范圍。隨著工業界應用要求的提高以及基于物理屬性建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多模式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虛擬裝配擬實化程度必將越來越高,在可預見的將來完全有可能取代物理實物的試裝配過程,從而大大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并節約開發成本。

2.實現標準化

縱觀工業領域各種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大都有一個從非標準化到標準化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同樣適用于虛擬裝配技術。當前虛擬裝配涉及的技術和表達方式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是其發展狀況所決定的一個必經階段。隨著在工業領域應用的逐步展開,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必將影響虛擬裝配技術的應用范圍,從而阻礙其發展,因此,實現標準化是虛擬裝配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七、結語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虛擬裝配在市場競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虛擬裝配的應用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設計理念,進行合理的裝配。只有這樣,在以后的產品設計和開發中虛擬裝配技術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金玲 趙榮遠 虛擬裝配技術在整車研發中的應用[J]上海汽車 2011 (12)

[2]劉子強 虛擬裝配的基礎研究[D] 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艹逼视频免费看| 一个看片免费视频www|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公和我在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成人免费小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日本成人在线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浮力影院欧美三级日本三级|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青青草原伊人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99re热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巨胸流奶水视频www网站|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2021|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久久强奷乱码老熟女| 欧美jlzz18性欧美|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再一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视频|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在线视频资源|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女人与公狗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视频黄 |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爱情岛永久免费|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美国式禁忌5太大了|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西西人体大胆免费视频| 国产另类的人妖ts视频| 97在线公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