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誠信社會論文范文

誠信社會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誠信社會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誠信社會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中出現的失信行為和信用危機,已經嚴重地危害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加快法制建設步伐,為社會誠信制度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大力弘揚誠信精神,扎實推進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誠實信用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核心內容之一。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把“明禮誠信”寫入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我國民商法也把誠實信用確定為基本原則之一。但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轉型過程中,一些公民和經濟組織的“利”和“義”的天平卻慢慢發生了失衡,各經濟主體受到了利益價值的挑戰,信用危機已經在社會上時時出現。失信行為已經危害到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誠信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需要全社會認真對待的重大社會問題了。

一、當前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危害及成因

當前,我國的社會誠信狀況不容樂觀,有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著誠信危機。信用環境惡化已經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諸多嚴重危害。經濟學家茅于軾在分析我國總需求不足、市場疲軟的原因時指出,總需求的不足禍在信用短缺。我國一些經濟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拖欠貸款、稅款,違約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以及披露虛假信息、質量欺詐等不誠信行為,增大了國民經濟運行的摩擦力!直接增加了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成本,揭制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信用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和產品附加值。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總需求不足,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其根本禍根就在信用短缺。概括地講,信用環境惡化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危害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市場缺乏信用將嚴重影響社會的投資和消費。二是破壞企業的正常經營,加大企業運管成本,削弱企業競爭力。三是影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使宏觀調控政策難以發揮作用。四是信用惡化還直接破壞社會法制基礎,經濟主體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競爭,各類經濟主體難以形成以契約為基礎的法律框架。五是信用危機造成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水平下降,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當前社會轉型期誠信缺失產生的原因:一是傳統誠信觀念沒有及時更新,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我國儒家傳統的誠信不是作為人們的權利、義務來確定的,而是為人們修身養性所追求的目標。它的誠信行為規范是特殊主義的,不是普遍主義的。它認為道德的誠信應該是出自內心的、自愿的、不計利害的,是一種很高的道德境界,只有經過自身長期修養才能達到的圣人境界。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是面對全體公民、組織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一切經濟主體必須遵循的起碼的道德義務。二是同我國政治、經濟體制轉型有關。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整個社會被組織成一個全國大一統的企業,社會各部門、各單位、各利益主體不是以經濟利益、以誠信為紐帶聯系起來的,而是以一系列行政命令、指令性計劃聯系起來的。在當前政治、經濟體制轉型期,傳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仍然發揮著影響,抗拒著市場經濟的沖擊。特別是在追求各自經濟利益時,開始顯得張慌失措,無所適從,導致欺詐、賴賬等失信行為發生。三是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誠信制度體系對誠信缺失者予以嚴懲,使失信者無所畏懼,結果造成信義貶值,誠信受到嘲弄,這是當前誠信缺失極為重要的原因。失信者支付極小的成本,卻能夠獲得極大的收益,加之法律制度不健全,就給心存詭異者留下可乘之機,他們鉆法律的空子,大肆利用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交易優勢,聚斂不義之財。四是司法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更使不法之徒有恃無恐,變本加利破壞誠信。誠信體系缺乏司法保護,失信者不能及時得到嚴厲制裁,守信者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產生。五是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沖擊及宣傳和思想教育工作滯后,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加之經濟結構調整,出現大量下崗職工及弱勢群體,社會分配差距不斷拉大,貧富懸殊等社會現象發生,都引發拜金主義滋生,道德觀、價值觀混淆,使社會信用環境整體惡化。

二、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一)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良性運作的一塊基石

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又是誠信經濟,完善的市場經濟必然有發達的誠信制度體系相伴隨。因此,發達完善的誠信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制度之一。市場經濟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發達的商品交換經濟,誠信是構成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要素,一切經濟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誠信。不僅要有完備的信用形式、發達的信用工具,而且需要構建健全的社會誠信制度。市場經濟對誠信的需求源于信息的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固有的特征,往往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可以說,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誠信是市場主體的準入證和通行證。因此,誠信是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誠信制度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健康發展和運行的基石。

(二)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是經濟主體追求長遠利益的迫切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經濟主體都會自覺遵從經濟學的理性法則,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不會在一次交易中完成,只能在長期不斷的交易中逐步積累和實現。如果經濟主體通過不誠信的方式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那它必定是短命的,不可能維持長期的欺詐和投機取巧行為,因此它也不可能不斷發展壯大,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這就是當今許多跨國大公司、知名企業格外重視信譽的原因。一句話,企業要健康發展,并不斷取得越來越大的經濟利益,就必須樹立誠信形象,維護其信譽。當然維護信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過這種成本付出是值得的。因為誠信形象不但是無形資產,也是有形資產,它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如名牌產品銷量大、價格高等。也就是說,企業維護信譽也是一種投資,同樣可以從中取得凈收益,這種凈收益是企業維護信譽付出的成本與所獲收益之差。其成本是企業為維護信譽而放棄的機會成本,諸如信守承諾而蒙受的經濟損失,為保持良好的財務比率而放棄的投資機會等。

(三)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是提高經濟效益,節約社會成本的必然選擇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經濟道德、市場理論要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有完善的誠信制度體系,要求人們具備契約意識和嚴格遵守契約的約束。誠信、契約精神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劑,它能保證各項經濟活動順暢進行,節約社會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從而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無視契約精神,信用短缺,缺乏誠信使我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造成許多無謂的損失,使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無端增加,導致經濟運行不暢,加大經濟運行的內耗和磨擦力,甚至導致社會經濟秩序混亂。我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根本目標是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但我們在市場化的改革中,如果不解決誠信缺失問題,就會抵消體制創新所產生的效率和效益。

(四)加入WTO要求我國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

當前我國的各類經濟主體,公民、企業、銀行、中介組織、政府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誠信缺失。如公民的納稅意識、知識產權意識相當薄弱;企業不信守合同,拖欠債款和賴賬;銀行呆帳率過高;政府官員以權代法,地方保護;就連本應最具信用形象的社會中介組織,同樣也存在信用危機問題。我國加入WTO后,首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維護好國內市場秩序。這不但有利于國內企業的健康發展,闊步邁向國際市場,而且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國內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吸引跨國公司投資。誠信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可的道德規范,歷來是做人和發展事業的根本,是社會得以形成凝聚力,社會競爭力得以提高的根基,沒有高度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我國將難以參與國際競爭。同時,誠實守信也是文明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中國現代化進程需要重建社會誠信制度體系,降低效用風險的危害。因此,在WTO環境下,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已刻不容緩,已成為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穩定,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

三、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誠信制度的思考

誠信是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現代社會成員必須恪守的基本準則之一。它不僅體現了社會成員互相交往中的自我約束,同時也是保證市場經濟下契約和文明規則實現的前提。構建與世貿組織規則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的誠信制度體系,是擺在我國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

目前我國尚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市場發育狀況和社會信用環境還很不理想。因此,還不能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立,需要政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推進。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是推動全社會建立誠信制度體系的基礎。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應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盡快完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二是進一步加大國家信用政策法規貫徹執行力度和執法力度。三是積極建立公民、組織信用征集、評價、管理體系以及相應的數據庫,為實現信用科學管理奠定基礎。四是推動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發展。五是積極推動經濟組織進一步加強信用管理。

(二)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把公民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誠信,不但包含倫理道德因素、經濟因素,更離不開社會法律制度,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加強公民誠信道德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

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一要把社會法制建設與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在公民中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樹立把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結合、相統一的觀念。二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在抓好法制宣傳教育的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信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經濟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三要重視培養公民的契約精神。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契約精神為核心的契約文明是構建現代法治與現代德治的思想基礎之一,契約精神是文明公民應該具備的一種素質,它是平等觀念、自主意識、合作精神、誠信能力的有機結合。四要恪守司法職業道德,為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表率。國家的司法隊伍、公務員隊伍以及其它公職人員隊伍,代表著國家形象、社會形象,必須在廉潔從政、執政為民、公正司法、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自律、忠于職守等方面作出榜樣,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形象,促進全體公民的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三)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誠信,扎實推進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

中華民族有深厚的道德底蘊和文化、文明底蘊,我們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堅持操守、講究誠信的優秀的傳統道德資源,結合現代法治精神,積極構建現代誠信制度體系。具體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務虛與務實相結合。建設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宣傳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停留在輿論防惡上,還必須出實招,必須堅持用法治的、行政的、經濟的等多種手段,激勵和表彰講誠信的人和事,譴責和嚴懲不講道德和不守誠信的人和事。二是把外在制裁和內在制裁結合起來,積極構建道德制裁力和約束力。外在制裁發揮社會規范和限制作用,內在制裁發揮自我約束作用。三是不斷提高政府的社會誠信度。政府的誠信主要表現為政策的相對穩定性,依法行政,打破地方保護,維護統一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秩序和原則。

第2篇

關鍵詞:新聞傳播;社會誠信;塑造途徑;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11-0123-02

社會發展需要誠信的支撐和助推。新聞傳播最基本的社會價值是保障公眾利益和促進社會發展。新聞媒體責無旁貸要為建立社會誠信營造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在我國特別是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新聞媒體,擔負著傳播新聞信息、引導輿論和社會監督的職責,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本文主要探討新聞傳播是為何能肩負起構建社會誠信的重任,著重點落在如何塑造社會誠信,及存在的問題和可供選擇的克服方法。

一、新聞傳播塑造社會誠信的可能性

社會誠信的基本含義就是誠實守信;主要內容包括經濟誠信、政治誠信和思想文化誠信[1]。誠信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張維迎曾談到過“鄉村社會”,人們靠“鄉土誠信”維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一個小村莊里,人們相互知曉,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名譽很顧忌,“誠信”成為一種理性選擇。可是當你無法確知你所交易對方的信息,問題就出現了。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有賺錢的動機,當這種動機蓋過規范,就出現了道德風險。新聞媒體是一把抑制信息不對稱滋生的利器,通過快速傳播信息,人們可以及時掌握對方的誠信度。輿論監督,會使違約成本變高,人在選擇失信行為時就會有所顧忌。社會誠信行為的踐行,說到底取決于社會誠信意識的建立,而社會誠信意識的形成離不開意識形態的宣傳。新聞傳播主要是生產意識形態產品,新聞傳播以其本身的內容屬性來說,就天然的具有強化社會誠信這種意識形態的能力。

二、新聞傳播塑造社會誠信的途徑

1.關注重大社會誠信問題,傳播引導大眾誠實守信的信息。同志在十報告中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社會誠信意識的建立需要社會整體良好的文化環境,而新聞傳播通過新聞事實的報道在構建良好道德空間方面大有作為。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于1972正式提出了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理論:大眾媒介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某些事實。大眾傳媒對事物和意見的強調程度與受眾的重視程度成正比。所以,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加大對誠信文化的再現力度,來引導受眾關心社會誠信問題,形成誠信意識。大眾傳媒還具有“社會地位賦予功能”,即經由大眾傳媒傳遞的內容,尤其是強調的信息,會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美國學者拉扎斯菲爾德與默頓曾提出“社會地位賦予”的功能觀:任何一種問題、意見、商品乃至人物、組織或社會活動,只要得到大眾傳媒的廣泛報道,都會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2]。閃耀著誠信之光的事件,經由大眾媒介報道之后,將會引導誠信建設走向正確的方向。其中涉及的當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也會因大眾傳媒的傳播產生一種“榜樣化”的傳播效果。

2.對社會誠信缺失現象的報道和抨擊。傳播學者指出,環境監視是大眾傳播最主要的功能。大眾媒介不斷地向人們提供關于社會上各種事件的訊息,以備人們做出決策。公眾有權了解自己生存的周邊環境,從而根據獲取的信息,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判斷。更重要的是,環境監視還可以把那些有違社會規范的行為在媒介上公開,激起社會的譴責。在社會誠信失范的問題報道上不能僅僅是機械再現,而應是深刻批判。中國目前處于一個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的時代。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在網上公然炫耀其奢華生活,并稱自己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將中國最重要的公益機構之一推向輿論漩渦的中心,使其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近年來,地溝油事件、唐駿學歷“造假門”事件……各個領域的誠信危機已成為當前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而對這些社會誠信大面積滑坡現象的公開報道,大眾媒介是最有力的工具。以唐駿學歷“造假門”事件為例來看新聞媒體的作為。2009年4月21日,匿名人士在方舟子的新語絲網站發帖,質疑唐駿的博士學位有假。2010年7月2日,《北京青年報》發表文章《方舟子質疑唐駿學歷造假》。2010年7月8日,央視《新聞1+1》關注唐駿學歷涉嫌造假門:讓打假不再是打架。首先,在沒有標明任何態度和傾向的情況下,對涉及社會誠信的事件進行全面、客觀、連續的報道,給受眾提供一個認知的信息場。其次,媒體的大量報道會授予此類事件極高的“地位”,關注度顯著提高。 最后,媒體自身的態度會有效的引導受眾向既定的方向思考。隨著媒體的批判而反思,因媒體的抨擊而對此類事件產生負面性評價,理清認知,明確方向。

3.新聞媒體自身誠信價值構建的示范和標桿作用。由于自身認知的局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的大部分社會信息都主要是通過新聞媒介。那些想了解但又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實踐了解信息的普通受眾,可依靠的就是新聞媒體。這就關乎媒體自身公信力的問題。媒體公信力是指新聞媒體本身所具有的一種被社會公眾所信賴的內在力量。它是是衡量媒體權威性、信譽度的標尺,也是媒體贏得受眾信賴的能力。所以媒體要首先樹立自己的威信,才能贏得受眾的信任。無論是新聞機構還是新聞從業者個人,都需要遵循嚴格的職業道德。嚴守新聞報道的客觀真實原則,忠實報道和評論,并以公眾利益和社會公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新聞媒體在塑造社會誠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新聞媒體本身:道德缺位、誠信不足。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聞媒體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媒體可能會放松職業道德自律。某些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意識薄弱,在職業理想、職業紀律等方面出現了偏差,甚至價值觀扭曲,為了追逐物質利益和轟動效應,制造假新聞,對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造成極大損害,引發新聞行業的“信任危機”。

2.新聞的娛樂化傾向造成新聞媒體對重大社會問題尤其是誠信問題的報道缺位。傳播學者拉斯韋爾和賴同提出大眾傳播的四大功能是:監測環境;協調社會各部分;傳承社會遺產;調節身心。新聞娛樂化若能充分考慮受眾的接受心理,在社會可接受的范圍內,挖掘新聞的娛樂功能和新聞價值中的人情味,這對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來說是有利的事。但是新聞娛樂化必須有一個“度”,如果過多關注純娛樂化的事件,就會有意無意的回避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信息,比如重大社會誠信問題,這關涉到社會整體精神文明建設。對受眾個體來說,長期接觸這類純娛樂化新聞,會使喪失思考力和判斷力。缺乏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也會造成社會責任感的減弱和喪失。受眾對于媒體報道的新聞持有懷疑態度,使得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當媒體報道一些正面的社會誠信事件的時,受眾也會產生不信任心理。

四、新聞媒體如何克服在塑造社會誠信方面的弊端

新聞傳播行業的職業道德是社會誠信的一部分,只有新聞傳媒自身堅持職業操守,才能談塑造社會誠信。在現代信息社會,虛假信息傳布在很多情況下是由一些不負責任傳播者造成的,新聞媒體一旦加入這一行列,不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負面作用都是極大的。喻國明教授曾說過:媒體“要平衡社會情緒,提示社會最重要的東西,它和受眾之間是‘諍友’、‘益友’和‘摯友’,而不是‘酒友’、‘膩友’和‘狎友’”。 新聞媒體應當有追求真理的精神、獨立自由的精神以及勇擔責任的精神,不懈堅持新聞應有的價值,去為一種社會信念和理想而吶喊。首先要做到恪守自身職業道德,做到新聞誠信,要在思想深處真正確立起誠信理念,并將人類社會交往中的這一基本準則貫穿到媒體的新聞采編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去。其次,要有目的地組織新聞工作者反對虛假新聞,從而提高媒體自身公信力,并在此基礎上傳播構建社會誠信的信息。

參考文獻:

[1] 姜正冬.論社會誠信[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2(3).

第3篇

政府誠信與社會管理的關系其次還表現在政府誠信能夠促進社會管理的創新。社會管理不僅涉及到社會保障方面,還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發面。社會管理中的主導核心力量是政府,如果政府具有足夠的公信力,而且政府在涉及到各種社會管理的問題上都講誠信,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推進社會管理的力度與進程。除此之外,政府誠信能夠促進社會管理的創新,不僅體現在社會管理的方式上,而且體現在社會管理的結構上,政府誠信能夠優化社會管理的結構,使得社會管理的結構向平衡、良性發展。所以說,政府誠信踧踖與社會管理的關系還表現在政府誠信能夠社會管理的創新。

二、政府誠信能夠增強社會管理的軟實力

政府誠信與社會管理的關系還表現在政府誠信能夠增強社會管理的軟實力。由于社會管理涉及到的范圍是相當廣的,而且社會管理還存在難度大、強度高等一些問題,所以社會管理很需要一定的軟實力去保障社會管理的順利進行。在我們當今的社會管理中,由于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誠信缺失的例子是非常多的,而且因為誠信缺失所導致的社會問題也是相當多的。為了進一步緩解社會管理中各種復雜利益的協調,以及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加強社會管理的軟實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作為社會管理的主導力量,顯然,增強社會管理的軟實力責任就落到了政府的肩膀上。因此,政府應該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做出榜樣的力量,來保障社會管理的軟實力,這就涉及到了政府誠信。政府樹立良好的公信度,從而來帶動社會誠信的建設,進一步促進社會管理的順利進行。所以說,政府誠信能夠增強社會管理的軟實力。

三、政府誠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市場失靈”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市場失靈所造成的是新問題是相當嚴重的。在我國的社會管理中的誠信建設是非常薄弱的,不僅出現很多的問題,還有許多的矛盾出現。政府在社會管理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且政府誠信能夠促進社會管理的順利進行,促進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從另一方面來講,社會管理有助于政府誠信的建設,社會矛盾消除,社會秩序穩定,都會歸功于政府,顯然政府誠信就樹立起來了,政府因此也會具有一定的公信力,進而可以去解決一些市場問題。因此說,政府誠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市場失靈”。

四、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免费a∨网站| 欧美3p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1区2区3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xfplay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樱花草视频www|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www.成年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果冻传媒电影在线|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特级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www|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gif| 国产在线激情视频|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沈樵| 2022麻豆福利午夜久久| 国语free性xxxxxhd|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18视频日本| 中国大白屁股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