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誠信教育的措施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誠信教育
新時期下,高校的誠信教育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當然也有發展的機遇,只有讓學生從本質上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才會從內心遵守誠信。高校開展誠信教育是緊跟時展需求的表現,能夠體現高校對于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以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開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雖然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受到了高校師生的重視,總體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思想態勢,但仍然存在誠信缺失現象,無論是在大學生的生活還是學習之中。面對這些不足,只有不斷進行改進,才能真正實現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1.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含義
所謂“誠信”,包含了以下兩個基本層面的含義,其一就是“誠”,能夠誠實地面對一切,從中表現出自身的修養;其二就是“信”,能夠表現出對某方面的信仰,雖然在做不同的事情,但是能夠有明確的態度。總而言之,誠信就是人們所限定的一種道德范疇,有了誠信,就能夠對日常的一些行為舉止和交流進行規范,能夠真誠地處理事端,言必行、行必果。
作為中國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是每個人需要具備的良好品質,更不用說處于時展前端的大學生,更要以身作則,體現出良好的誠信品質。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就是要本著培養大學生“做事先做人”的原則,能夠從自身的發展出發,一言九鼎,而不是出爾反爾,從中反映出大學生的良好風貌。
2.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意義
有了“誠信”,才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這是基本的行為規范,也是對祖國未來事業接班人的基本發展需求。在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機制的今天,更要以誠信立國。只有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才能保證每個大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基礎,為祖國培養出更寶貴的資源。作為誠信教育的最重要場所,高校需要在開展文化教育的同時,重視思政教育,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這在誠信教育中至關重要。要讓大學生具備誠信,就要以科學的態度對面對一切事物,明確誠信是為人之本,只有有了誠信,才能實現一個人的價值,在不久的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大學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高校只有不斷對其進行誠信教育,才能為祖國塑造出更多的棟梁之材。
二、新時期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1.教育理念落后,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新時期下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教學理念過于落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無法正確認識“教育主客體”,存在一種“對立化”的傾向。只有讓教育主客體兩者之間的關系融洽,才能實現交流和正常的溝通,進而取得良好誠信教育結果。而如今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體被認為是教育者,要發揮一定的主導作用,這就會形成“我說你聽”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重要地位,缺乏時效性;第二,在思想認識上過于“形式化”,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過重。很多高校認為誠信教育是一種務虛的工作,只要在宣傳上重視起來,方可達到誠信教育的目標,這就是誠信教育目標不明確所導致的必然結果。高校要在誠信教育的內容、形式以及理念上進行創新,才能讓誠信教育有深度和廣度的發展;第三,教育模式過于狹隘,無法與社會進行鏈接。當前的大學生誠信教育知識單一地在高校進行,沒有與家庭、社會鏈接,形成誠信教育體系,這也是誠信教育發展所面臨的比較棘手的困境。
2.教育內容脫離社會現實,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強調更多的是理論知識,沒有重視實踐教學,這就會導致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脫軌,沒有較強的應用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對于基本理論的闡述和中國傳統“誠信”教育必不可少,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但是為了不脫離實際,要增添一些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案例,要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與此同時,增添與時事相關的案例,避免自制能力不強的大學生出現誠信缺失的危機。
3.教育形式單一,缺乏時代特色
新時期下,科學技術發展迅猛,這也要與教學相關聯,思政教師要使用更加前景的教學手段,而不是單一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這種教學形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此外,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另一個困境表現在信息反饋比較單一,缺乏必要的雙向溝通,只是單方面的教師知識的傳授。為了增添時代特色,要在合適的時段里引入實踐教學,這不僅僅是補充理論教學的內容,更是讓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學會誠信,能夠主動追求誠信行為習慣的養成,就目前而言,誠信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兩者之前存在偏差。
三、新時期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1.完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體系
針對教學理念落后,無法適應時展的需求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完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體系:第一,改進信念教育。只有大學生有了正確的信念,才能在誠信教育的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時代性,這也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是作為一個誠實守信人的根本前提;第二,明確責任教育,在高校之中加強責任教育,讓學生能夠懂得在事件之中勇于承擔責任,這是一種道德的最高境界,需要高校予以足夠的重視;第三,完善法制教育,要讓學生了解在某些情況下,違背誠信就是違背了法律,要能夠知法、懂法,這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法律的規定,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才能更好地用誠信制約自己。
2. 營造大學生誠信教育氛圍
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誠信的社會環境才能促進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社會是一個大環境,每個公民都應該對誠信社會的建立構建自己的力量,這樣才能形成“知誠守信”的理念。良好的誠信社會氛圍體現在有誠信的市民能夠收到充分的尊重,而失信者會受到社會的抵制,要讓不誠信的人有轉化為誠信人的動機,這在高校中同樣適用。對于大學生而言,高校也是一個大環境,只有校園文化中有了誠信的環境,就可以在豐富的課余文化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情操,每個學生都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所有事件的處理,都講究規范化和公開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不講誠信的人會受到良心的譴責,進而有轉向誠信的意識,這就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目標。
3.加強網絡誠信文化建設,優化網絡誠信環境
針對教學內容單一、脫離社會,無法展現出時展的特性,高校誠信教育就要加強網絡誠信文化建設,在網絡上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不僅僅與時俱進,才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例如可以通過網絡的宣傳,加大學生對中國誠信美德的教育;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誠信和不誠信的案例,更好地促進自己的發展;借鑒西方的誠信教育體系,豐富自身的誠信教育發展。
綜上所述,面對新時期的發展機遇,只有不斷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才能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這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他們都承擔著較重的工作使命,要讓誠信教育深入人心,還需要很多的努力,要讓學生從思想上以誠信為重,認識誠信的重要性,在發展的大氛圍中,養成誠信的良好品質,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參考文獻:
[1]劉紀山.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徑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1(08).
關鍵詞:高校;誠信教育;傳統美德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高校承擔的責任已經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向社會輸送高技能人才,它同樣承擔著學生的德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
一、高校學生誠信教育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并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具體的實踐中,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德育的引導,尤其是誠信教育。大部分教師在教書的過程中不能適當地灌輸誠信教育,對學生的一些誠信行為作出正確的引導。同時,有些高校沒有重視德育的課程,使誠信教育不能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并且學校也沒有形成完整的誠信體系建設。部分高校學生在各級各類考試中作弊屢禁不止,蓄意拖欠學費,將學費挪作他用,求職時刻意包裝自己,避實就虛,更有甚者為了在求職中取勝偽造證件等現象都是誠信缺失的表現。
二、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1.誠信是我國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儒家學說提倡仁義禮智信,誠信是其中的基本要素,并且是個人道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歷史悠久,傳統美德在發展中不斷得到傳承,作為基本的道德思想,誠信一直受到了古今文人志士的追捧。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孟子曾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如今,拾金不昧、誠信經營等現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見,誠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并沒有被遺棄,而是不斷得到了傳承,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誠信作為我國傳統美德的一部分,為人們的道德素養、處世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
2.誠信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全球經濟的互相融合,互相推動,社會各界對誠信越來越重視。我國更是提出了以德治國的理念,以誠信教育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方面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面對如今高校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行正確引導是學校的責任之一。因此,誠信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
1.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
環境對人的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要想使高校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就要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學校要加強誠信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選擇優秀的教師對學生的誠信思想進行引導,以身作則,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同時在學校中要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從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體現誠信,將誠信理念融入教學工作當中,同時多舉辦一些有關誠信的演講、演出等,對于學校間的誠信現象,通過校園廣播、校報等進行表揚。
2.完善高校的誠信教育體系
目前,高校的誠信教育體系不完整,因此要逐漸完善高校的誠信教育體系,使每個環節的誠信教育都能夠切實得到落實,形成一套課上課下全面完整的誠信體系。學校要開設和完善思想政治課程,豐富思想政治課堂的教育內容,傳播誠信思想。同時在其他教學中不斷穿插誠信教育,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不同行業的誠信表現。課下主要發揮輔導員的作用,輔導員要對所負責的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可以通過開展班會的形式,或者是利用新媒體與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溝通。最后就是要加強畢業生的誠信教育,這是高校誠信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體現在就業和論文方面,積極正確地引導他們樹立誠信觀念,更好地融入社會。
3.進行誠信宣傳
大多數學生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總是不能夠正確領會,或者認真學習,因此學校對誠信的宣傳不應僅僅落實在理論知識上。要對學校的誠信事件進行書面表揚,并通過學校的展板向全校學生展示。同時可以召開宣講會,邀請誠信的真人真事到學校進行演講,使學生切身感受身邊的誠信,將誠信觀念深入內心。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誠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占據著重要地位。誠信對于學生道德素養的形成,性格品格的培養有重要意義,加強高校學生的誠信教育是勢在必行的。
參考文獻:
[1]鄒菊如,洪厚情.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
[2]單珊.誠信教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D].南京師范大學,2010.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措施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1.考試舞弊屢禁不止,舞弊方式層出不窮。據調查表明,近一成的學生承認自己考試經常作弊,59.5%的被調查者承認偶爾會作弊,而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肯定不準備作弊的只占58.1%。
2.惡意拖欠學費助,學貸款到期不還現象嚴重。現在大學生學費催交工作成為各高校一個燙手山芋,助學貸款也面臨尷尬境地。某高校在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30%的被調查者表示沒聽說過“個人資信制度’,近20%的學生就沒有考慮過還款問題,7%的學生表明是否還款很難說。
3.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部分學生投機取巧騙來各種榮譽,入黨、評優等一旦達到目的再也看不出比普通同學表現好到哪里。更有一些學生就業過程中偽造虛假履歷、蒙騙用人單位,一用人單位在某校某系同學的求職表中僅學生會主席一職就發現8位,令招聘人員哭笑不得。
二、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大學生誠信教育受到重視程度不夠。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無論是在學校、社會乃至學生及其家長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上沒理順、不健全。存在著教育與管理脫節,重教學科研輕思想政治教育,重學術骨干帶頭人的培養輕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輕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同時學校里還常出現“單兵作戰”多,整體推動少。
2.誠信教育內容的系統性和誠信教育方法的針對性不夠。在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誠信教育內容界定不清,在學術界對此也挖掘不夠,內容設置上往往與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有時甚至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這樣會忽視個人內心對誠信的需要,理論性和系統性不夠,較多的是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3.誠信教育環境欠佳,部分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較為突出。當前,在大學生誠信教育環境方面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如社會里政府運作執行不規范、市場經濟中不規則的逐利行為誘導、誠信文化失落、傳媒環境對個體思想的負面影響等;學校里教育亂收費、教師學術腐敗、工作不認真負責,服務態度不好等。這些嚴重影響學校對大學生開展的誠信教育,導致高校誠信教育的效果極其不理想,失信情況在部分學生身上表現得較為嚴重。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
1.家校互動齊抓共管,深入推進學生誠信。教育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無德者無以為師”“德高為師,學高為范”。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在誠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導向作用,要把“敬業、精業、愛生、自律”作為師德的核心嚴格要求自己,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嚴格規范自身的言行,做誠實守信的典范。其次,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緊密聯系大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
2.建立健全的學生誠信檔案,促進學生的誠信行為養成。誠信檔案應包括個人信息、學習誠信信息記錄、經濟誠信信息記錄、擇(畢)業誠信信息記錄、生活(品行)誠信信息記錄、其他誠信信息、信息認定等幾個模塊。在“個人信息”模塊中,學生要如實地登記自己本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主要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在“學習誠信信息記錄”模塊中,要求學生真實、客觀地將自己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綜合測評、所獲獎學金、不良行為記錄、所受處分等填寫進去,并要自己簽名鑒定。
3.完善并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為加強對學生不誠信行為的約束,首先是要完善高校規章制度,以誠信的制度約束學生。高校要注重校內規章制度的建設,包括各類評獎、評優、發展學生入黨以及對違紀學生的處理。其次,在執行現行制度時,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體現誠信的內涵。
4.努力打造校園誠信文化,創建良好的校園誠信氛圍。對于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這個宏偉的工程,學校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想凈化環境,首先就要從凈化校園環境人手。要努力建設一個從學校各級領導、全體教職員工到每一名大學生都誠實守信的環境氛圍,在校園人文環境建設上形成潛移默化和具有導向性的誠信教育場所。
總之,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品德事關高校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誠信作為立足社會的原則,從道德操守著眼,從日常生活著手,全社會共同努力培養出新一代誠實守信的,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楊江水.高校輔導員工作專業化探索[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