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計算機工程導論論文范文

計算機工程導論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計算機工程導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計算機工程導論論文

第1篇

申請級別:副研究員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XX年7月7日

教育與工作經歷

教育

1994.9-1998.7 上海大學機械自動化系 本科

1998.9-XX.3 上海大學機械自動化系 碩士

XX.3-XX.9 上海交通大學圖像處理與模式 識別研究所 博士

工作

XX.9-今 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 講師

學術活動

兼職

中國計算機學會yocsef上海分壇學術秘書委員(XX.5~今)

ieee會員,ieee計算機分會會員(XX.1~今)

上海市計算機學會會員(XX.1~今)

主持中國機器學習郵件列表(XX.1~今)

活動

機器學習及其挑戰研討會,上海,參與,XX.11

第十屆中國機器學習會議,上海,口頭報告,XX.10

環太平洋人工智能大會,aucland,口頭報告,XX.8

國際神經網絡大會,大連,展板,XX.8

神經網絡及其應用研討會,北京,大會報告,XX.3

科研經歷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項

基于數據挖掘和綜合模型的腦磁共振圖像分析和診斷(30170274)已結題

面向鋼鐵生產的數據挖掘和數據融合信息處理平臺及應用(50174038)已結題

納米氧化鋁材料設計的支持向量機方法 (20373040)進展順利

分布式概念格數學模型及算法研究 (60275022)進展順利

參與上海市高校網格技術e研究院一期項目

數據挖掘在生物醫學網格中的應用 (XX.7-XX.6)

主持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開放課題一項

機器學習中冗余特征問題的研究(XX.5-XX.6)

已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合作者:化學系 陸文聰教授

已申請上海市教委科技發展基金

正在申請上海市高校網格技術e研究院二期項目

研究方向

特征選擇

結合學習器的研究

支持向量機

集成學習

多任務學習

偏最小二乘法

化學計量學

多元校正

藥物構效關系

jcics,nsfc

學術成果

論文20余篇(第一作者9篇以上)

sci 收錄5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

ei收錄10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

其它核心雜志,第一作者5篇

sci收錄源雜志錄用2篇,正在出版

譯著一本(第一作者)

支持向量機導論,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XX.3

專著一本(算法部分,五萬字以上)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chemistry,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XX.9

第一作者論文

************************************

學院工作

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等專業課

學術報告(二次)

計算機學院一次

化學系一次

本科生班主任(03級10班),優秀生導師(5)

****************

其它條件

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cet-6

合格,1997.6

上海市職稱計算機能力考試

合格,XX.4

匯總

第2篇

關鍵詞:BLP;模型;安全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5-8107-02

1 緒論

提到安全模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化信息安全模型為Bell-LaPaula模型,簡稱BLP模型,這個模型是被David Bell和Leonard La Padula兩人在1973年首次提出,而后在1976年最終修改并完善的一種安全模型。他們二人致力于研究出這樣一種可以用于模擬軍事完全策略的這種安全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全模型,從系統的安全性角度出發在有效地確保了保密性方面的同時細致地描述了不同秘密級別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聯系,它是多級安全模型的基礎,是公認的基本安全公理,也是最早的、最常使用的一種模型。

2 BLP模型

BLP 模型標明了相關主體、客體、安全等級函數、狀態、系統等定義,定義了 4 個特性,定義了系統狀態機狀態間轉換規則,并制定了一組約束系統狀態間轉換規則的安全理論,包括 10 個定理、 11 個規則,給出了形式化表示,并進行了證明。BLP模型元素表如表1。

BLP 模型是一個狀態機模型,它形式化地定義了系統、系統狀態以及狀態間的轉換規則,使得對于一個安全的系統,經過的一系列規則轉換后,可以證明該系統仍是安全的。以下三個其代表性的安全公理。

簡單安全性公理:當且僅當以下一條成立:1)x=a或x=e; 2)x=w或x=r且fs(s)=fo(o)。

*特性:當且僅當s滿足下列三個條件:

1)s[∈]S [?] O[∈]b(S:a )[?](fo(O)>fc (S))

2)s[∈]S [?] O[∈]b(S:w )[?](fo(O)=fc (S))

3)s[∈]S [?] O[∈]b(S:w )[?](fo(O)

兼容性:當且僅當對于每個o[∈]O,有o1[∈] h(o)且fo(o1)支配fo(o)

BLP模型的信息流向如圖1。

3 BLP 模型存在的問題

由于BLP模型最早提出時適用于軍事策略的安全模型而且當時提出的時候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較不成熟,所以BLP模型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1)BLP模型機密性差。如秘密級別的用戶主體不能獲取機密級別用戶主體的數據信息,卻可以修改機密級別主體用戶數據;而*屬性使得機密級用戶主體信息只能流向秘密級別或者無密級別,這樣雖然防止了信息泄露,但秘密級別的用戶主體修改的數據信息的正確度及準確度難以衡量。

2)高密級數據的數據完整性得不到保證。比如機密級別用戶可以修改絕密級別用戶的文件甚至各種權限,這樣的話,絕密級別的用戶數據隨時有可能變成沒用的數據,從而難以保障數據的完整性。

3)BLP模型可用性不高。如無密級用戶主體不能獲取高密級的重要信息,但同時高密級用戶向非敏感客體寫數據這樣的合理要求卻也被限制,系統的可用性得不到保障;并且模型對文件共享機制未進行規定,無法解決隱蔽通道的問題。

4 BLP模型的改進方向

為解決上述三大問題,學者們加大了對BLP模型的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種對 BLP 模型的改進方案,其中影響較大的并且有所成果的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 針對模型本身的改進。劉彥明等人提出了BLP模型的一個完整性增強模型-EIBLP模型[5]。該模型在不改變 BLP模型信息流方向(下讀上寫)的基礎上對上行信息流增加了必要的限制,并對 BLP 模型安全公理、主客體訪問控制標簽、訪問控制操作模式以及狀態轉移規則進行了改進,且對該模型的安全性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證明。結果表明,改進后的 EIBLP 模型不僅仍然滿足 BLP 模型的基本安全特性,而且通過改進 BLP 模型信息上行約束條件、主客體的安全標簽、擴展模型操作模式、完善模型狀態轉移規則等方法,有效提高了 BLP 模型的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機密性。谷千軍等人提出了一個增強的多級安全模型[6],對主體的安全等級函數重新進行定義,總的讀寫原則是“低一級寫、高一級讀”,該模型增強了信息的安全性,提高了信息的完整性。(二) 為彌補自身的不足與其他模型的相互結合。胡明等人在分析BLP模型和RBAC模型及其相關衍生模型[7]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改進的模型。其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改善模型不但有效的對安全性做了較好的完善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其可用性。陳進等人根據BLP模型“向上寫”的原則[8],雖然在信息上流上確保了其機密性但是不能解決普遍存在的向下讀信息流的問題。而Clark-Wilson模型由于其本身的職責分離原則和良構事務原則很好的控制了數據的完整性。提出的模型以BLP模型為主, Clark-Wilson模型為輔,證明了該模型是安全的,可行的。

5 結束語

經典BLP模型是計算機各類系統模型的重要安全公理之一,對計算機系統中實現多級安全起到深遠的影響,但是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以及實際商務應用系統中對安全系統的可用性需求,該模型在可用性需求上仍要作更深入的研究。該文簡要分析了BLP模型原理及其存在的缺陷,然后重要分析了兩大主流改進方向。BLP模型雖在信息安全性方面做得很好但其仍有待于在實際系統設計中應用完善。

參考文獻:

[1] Bell D E,LaPadula L J.Secure Computer Systems: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and Model. Technical Report M74-244[J].Mitre Coporation,BelfordMA,1975.

[2] 卿斯漢,劉文清,溫子紅,劉海峰.操作系統安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 卿斯漢,劉文清,劉海峰.操作系統安全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 賈春福,鄭鵬.操作系統安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5] 劉彥明,董慶寬,李小平.BLP模型的完整性增強研究[J].通信學報,2010,32(2).

[6] 谷千軍,王越.BLP模型的安全性分析與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6,32(22).

第3篇

【關鍵詞】課程改革;計算思維;任務驅動

0 引言

1989年,ACM攻關組提交了著名的“計算作為一門學科”報告,報告認為,“計算機導論”課程要培養學生面向科學的思維能力,是學生領會學科的力量,以及從事本學科工作的價值所在[1]。2001年,CC2001將計算機學科劃分為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信息工程、信息技術五個分支[2]。2005年,CC2005進一步指出,該課程的關鍵是課程的結構設計問題,ACM和IEEE-CS分別為這五個分支學科設計了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要求“計算機導論”課程應該以面向計算學科的思維能力,即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為學生的大學課程打好基礎[3]。2002年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委員會和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推出了《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2002,簡稱CCC2002),闡明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教育思想,對學科的定義、學科方法論、學科知識體系和內容、教學計劃制定以及課程組織方法、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等方面做了系統全面設計,并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知識體系結構組織成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其中知識領域是知識體系結構的最高層次,共14個領域,下設132個知識單元[4]。

目前,我國國內的學科分支及課程體系一直沿用CC2005和CCC2002,“計算機導論”設計5個知識領域,涵蓋12個核心知識單元,分別是信息技術史、程序設計語言概論、軟件工具和環境、語言翻譯簡介、人機交互基礎、軟件演化、通信與網絡、信息技術的社會環境、職業責任和道德責任、基于計算機的系統的風險和責任、知識產權、隱私權和公民自由。

“計算機導論”是一門計算機專業的引導性課程,開設在學生第一學年的第一個學期。本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的組成、數據表示方法學和數據加工表示方法等,最終對本專業各個學科的核心內容、各個學科的關聯有全面、概要的認識,為后續的專業學習奠定入門的基礎。同時,“計算機導論”該課程也是一次對學生具體而詳盡的專業思想教育,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啟蒙作用。因此,依托學科課程體系,對《計算機導論》課程進行改革,優化課程內容、打造精英團隊、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和實踐能力非常重要。

1 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計算機學科體系發展背景、計算機導論課程大綱設計、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導論實際教學效果等方面分析,計算機導論課程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課程意義認識不足

隨著中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學生對網絡資源獲取日益增多的社會環境下,一些學生和教師對“計算機導論”課程的地位認識不足。學生將“計算機導論”課程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混為一談,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學生對大量的專業名詞感覺枯燥,理解困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學生學完后感覺不到這門課程的意義,沒有起到為后續課程打基礎的作用。

1.2 教師對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理解不夠,教學內容簡單化

“計算機導論”課程信息量大,教師很難做到每個章節分配合理,重難點掌握恰當,沒有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系統的認識計算機學科體系結構。教師在面臨繁多的學科體系要求下,很難貫徹執行計算機學科體系的核心思想,在教學內容上只是對核心內容進行簡化和壓縮,生搬硬套教學大綱,完成基本的教學要求。

1.3 教學方式陳舊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學生習慣了依賴網絡、依賴手機電腦,這時,教師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簡單的將黑板的“人灌”簡單的改成了PPT的“電灌”,學生還是被動地接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沒有激情,教學效果不理想。

2 課程改革的思路

2.1 依托學科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為向導構建課程的教學大綱

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基于計算思維的教學,是指通過建立一種合適的體系,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激勵、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課程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計算思維的方法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個性[5]。

2006年3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國計算機權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雜志上給出,并定義的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周教授認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2008年6月,ACM在網上公布的對CS2001(CC2001)進行中期審查的報告(CS2001 Interim Review)(草案),開始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倡導的“計算思維”與“計算機導論”課程綁定在一起,并明確要求該課程講授計算思維的本質。根據ACM和IEEE-CS的要求,“計算機導論”課程應該以面向計算學科的思維能力,即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為學生將來的大學課程打好基礎[6]。

“計算機導論”在課程大綱設計中,依托學科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為向導,力求以嚴密的方式將學生引入計算學科各個富有挑戰性的領域之中,為學生正確認知計算學科提供方法,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計算機的課程做鋪墊。下面列出“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大綱。如表1所示。

如表1所述,“計算機導論”課程的課程大綱中包含了學科的宏大視野和學科各分支領域具有的共性的核心概念、數學方法、系統科學方法、社會與問題,要求學生理解計算思維,認識學科形態,培養專業基礎素質。課程大綱體現了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學生運用計算思維進行問題求解能力的訓練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專業特色,將計算思維應用到各個專業問題的解決方法中去。

2.2 教學內容模塊化,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改變教學表現形式

依據3.1中構建的課程大綱,將“計算機導論”的所有教學內容分模塊以不同的課堂形式表現。下面列出分模塊的“計算機導論”教學內容及教學表現形式。如表2所示。

2.3 打造可持續發展、創新型的教學團隊

“計算機導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讓學生了解學科發展歷史,學科最新發展方向,職業基本行為規范和學科所要學習的內容,因此需要教師能夠融會貫通的對“計算機導論”所設計的計算機學科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并能夠跟蹤學科的科研動態,了解目前的重大科研成果,通過對前沿科學內容的講解,開拓學生的視野。因此,“計算機導論”教師團隊的教師必須教學經驗豐富,“計算機導論”中所涉及的知識映射的單門課程需要有循環教學2-3遍的教學經驗,能夠非常清楚后續各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準確地把握各類課程的引導性內容和重要性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教學團隊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型專業人員擔任課程負責人,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組成梯次合理的隊伍。教學團隊中有教學效果優秀、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

課程負責人熟悉各個教學環節教育改革趨勢,能夠協調和凝聚團隊成員的力量,實現優勢互補,指導團隊成員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或實驗、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取得成果。

“計算機導論”教師團隊的教師要求掌握各種課堂技巧,根據不同的章節內容特色,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繁雜的專業內容,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導論”的興趣,讓學生正確認識本門課程的重要性。

教學團隊成員要求具有創新性思維,在間教學過程中進行專業學術探討與論爭、教學方法交流、教學經驗溝通等,產生教學實踐改革的創新思考,并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實施,形成通過教學團隊成員的創新精神來促進課程發展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教師的良性循環。

2.4 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創造交互式課堂

根據上文所描述的模塊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采用理論、實踐(2:1)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理論課堂以講解基本理論知識為重點,幫助學生運用學科數學思想梳清整個學科脈絡,建立系統化的認知模型。實踐課堂以“任務驅動”的形式組織教學,以團隊小組的形式進行考核。課堂教學方式是:①教師引導組長運用關注點的計算思維指導組內的分工,將一個復雜的題目演變成一系列的子模塊;②各組員定期交流各自完成的情況,對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③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計算思維的方法進行抽象、分析;④通過網絡等各種途徑進行自主檢索、探究、思考、討論;⑤最終形成問題的求解思路;⑥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并演示、講解和答辯相結合進行總結評價,加深學生對知識體系的理解。通過這種課堂組織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改變學生由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1/3的時間課程教學中,除去需要用實驗驗證計算機學科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學科形態外,如: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在最新的計算機產品中的應用問題,第三次數學危機,職業道德,計算機未來的形態等問題均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形式授課。學生需要課前根據老師布置的范圍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形成小組總結性文字,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前學習效果組織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計算思維的方式構建學科脈絡,拓展學科視野。

理論教學與任務驅動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對知識的理解,訓練了學生的計算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3 小結

論文通過對“計算機導論”課程的課程大綱梳理、教學團隊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在當前“計算機導論”教學中注入了新的思路,體現了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Denning P J, et al.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9,32(1)[J].

[2]ACM/IEEE Curriculum 2001 Task Force.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 Computer Science.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and ACM Press,2001[J].

[3]The Join Task Force.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The Overview Report. A cooperative project of ACM, AIS, and IEEE-CS. Sept 2005[J].

[4]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 研究組.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草莓视频黄瓜视频| av天堂永久资源网|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97精品免费视频| 好色先生tv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玩弄CHINESE丰满人妻VIDEOS| 喷出巨量精子系列在线观看 | 五月天婷五月天| 母子俩肥水不流外人田|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精品福利三区3d卡通动漫|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黄色91香蕉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 假山后面的呻吟喘息h|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片 |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av网站|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JIZZYOU中国少妇| 岛国大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5|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欧美激情观看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刺激|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少妇|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四虎麻豆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