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單位財務管理問題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我國水利事業單位涉及的類型多,具有較強專業性,既有公益性單位,又有生產經營單位,更多的為二者混合形式的事業單位。由于水利部門各級單位采取的財務制度有所不同,因此財務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方式等也有所區別,尤其當前一些單位“事企不分”,產權不明晰,難以界定單位資產,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弊端。
1、 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財務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規范的行為必須由相應的規章制度來約束而成,財務管理也不例外。完善的財務管理體制,是提高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徑。雖然當前大多水利事業單位已經在內部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但是內容簡單、不易操作,且忽略了資產管理、預算管理、財務分析、收入管理等重要的財務職能。
1.2內部控制力度不足
當前,水利事業單位普遍存在內部控制執行不力問題,例如編制會計憑證和審核、印鑒和支票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沒有分離,缺乏必要的相互監督與相互制約,工作中存在較大舞弊風險,再加上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夠,單靠單位領導的行政監督手段,難以規范財會人員的道德行為。
1.3配套資金到位緩慢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水利部門的基本建設投資也呈現多元化,實行“國家、地方、受益地區”的三點式籌資方法。但是由于各地財政的實際情況不同,在發展中可能存在地方配套不足等問題,造成水利建設資金的嚴重缺口,甚至影響工程的順利開展,同時制約了水利項目的有計劃實施。
1.4缺乏科學的資源整合
可以說,水利事業單位自身具有較大優勢,水利基礎項目建設、水土資源開發、農業供水等,圍繞“水資源”可以開展諸多工作。但是以當前水利部門的發展狀況來看,很多優質資源沒有得以充分開發與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尤其在財務管理方面,水利部門缺乏必要的理財觀念,信息采集與分析滯后,直接影響自身優勢的發揮。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不但沒有開發全新優勢,甚至原有功能也逐漸消失。
2、 加強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
2.1加快完善財務管理體制
以我國長期發展規劃來看,水利項目的投資仍主要來自國家財政撥款。同時,水利部門的“政、事、企”分開是水利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加快國家參股改革也是水利部門管理體制的必經之路。一方面,以國有資產持有者的身份,加入到水利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中,并通過協議或者合同形式明確國家與企業各方的權責利,給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應對市場法則及自身經營目標,設立水利經濟支柱;另一方面,選好時機,做到“事改企”,這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只有這一點做好了,才能為水利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奠定基礎,同時提高單位決策者、財務人員的市場經濟意識,促進水利事業單位的良好發展。
2.2強化預算管理職能
我國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全面開啟后,將構建一個科學、完整的公共財政管理框架:明確劃分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建立單一的國庫賬戶體系、開展部門預算等。經過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水利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資金流量等有所增加,財務管理涉及的內容加多,預算管理將更加受到重視,并貫穿于整個單位事業管理過程中,這給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工作內容與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制定預算管理制度,并做到預算的科學編制、嚴格執行,發揮全面監督作用,對水利事業單位發展至關重要。
2.3逐步擴大理財范圍
水利事業單位的發展,離不開理財,只有這樣,才能加快資金的正常運轉,擴大資金來源范圍,做到開源節流:
(1) 強調水利資產的價值管理。以我國當前近三千億的水利資源固定資產來看,大多數為公益工程,例如水庫、堤壩、涵洞、閘壩、水土保持等工程,當基建工程完畢后,往往單位的財務賬目中不再作出反映,不能及時體現其產生的效益和價值補償等,因此必須加強資產的價值管理,適當反映其使用期間的賬面價值,如磨損狀況、當期評估價值等,利于今后工作的規劃發展;
(2) 重視無形資產管理。當前我國水利事業單位隨著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具備一定的寶貴資源及科研成果,例如庫區與河道兩側的土地使用權、泥沙開采權、水面養殖、水面航行權以及堤壩通行權等,再加上較多的水文地質資料、水利技術研究成果等寶貴資源,都給水利事業單位奠定了良好的聲譽和形象;
(3) 做好收費工作。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統一增收機構,將原本分散的收費單元集中管理,明確職能和分工,實現征收機構的組織能力。同時,采取一定的強制性措施,加大各項費用的征收力度,提高資金流動率與使用率。通過提高水利工程的費用征收標準,可有效促進節約用水,并為水源工程建設籌集更多資金,建立科學、協調的費用征收體制。
2.4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
內部審計作為水利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如果沒有必要的審計行為,內部控制將不能發揮應有效果。做好單位內部審計,主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構建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配備專業內審人員,確保內審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其次,以實際工作為出發點,處理單位內部審計和上級審計部門、內部審計人員和單位領導、宏觀利益和微觀利益之間的關系,避免各種矛盾沖突的發生,確保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再次,改變過去事后監督行為,實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全過程動態監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單位各項財務工作中的監督與決策作用;另外,做好內部審計的宣傳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在單位內部從上到下樹立審計意識,自覺遵守財務行為,理解、支持內審工作的全面開展。
由上可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進步,水利事業地位日益凸顯,水利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問題也十分重要,應在與我國國情相符的前提下,適應國家法律法規、財務制度要求,不斷引進新思路、新技巧、新方法,理順改革與財務管理的關系,促進水利事業單位更好地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財務管理人員管理意識淡薄
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樹立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管理意識、理念是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高效開展的基礎,但目前許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財務管理意識淡薄,科學管理意識嚴重匱乏,這使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面臨新困境。此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事業單位不注重財務管理工作,沒有制定系統的成本管理制度、資金 審批和系統的財務管理條文,致使管理面臨著松散、隨意和無目的的現狀,系統性和整體性缺乏,管理者管理意識自然不高。二是部分財務管理人員財務專業知識不扎實,加之單位缺乏有效的針對性管理培訓,管理者意識和能力都較差。
(二)財務管理預算方面問題突出
事業單位的預算直接關系著事業單位組織的資金收支規模,業務活動走向,是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可否認的是,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是預算管理的核心內容。但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在預算控制與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單位破壞了預算的完整性,大量的財政資金并沒有被納入預算范圍,預算內容缺乏完整統一性。二是預算編制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預算不能更好地服務于財務管理。一些事業單位“切塊”式劃撥資金的方式嚴重影響財政支出效率,因其只重劃撥,不重監督與考察,下級究竟將上級所劃撥資金用在何處,事業單位一概不知,這種預算撥款方式,將監督束之高閣,更容易造成各單位之間的不公平與不公正。三是預算執行中各種大小問題層出不窮。執行過程中任意擴大收支范圍,拋棄審批制度隨意執行預算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專款不專用”成為嚴重問題。
二、解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提升管理意識,加大管理執行力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并以此為指導加大其管理執行力是確保財務管理有效運行的有力保障。首先,只有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其管理職能才能正常、高效發揮。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系統培訓,很有必要。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創設優良的培訓與學習環境、利用競爭機制激勵管理人員等促使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和水平。當然,事業單位還可以加大資金投入,聘請海內外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充分發揮員工的參與與支持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其次,財務管理人員執行力的提高是改善財務管理狀況的關鍵所在。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督與追責力度,確保財務管理執行到位。財政、審計、業務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其對事業單位的審計與監督作用,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質量施行嚴格監督,財政業務管理部門要對事業單位財政管理人員進行適時考核,提高其業務素養,提高其管理執行力。
(二)加強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
加強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是解決預算方面問題的重要舉措,科學、精細、可行性高的預算管理是確保會計職能順利發揮,會計核算精確進行、會計目標順利實現。財務管理高效踐行的基礎。做好預算管理工作,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將基本建設支出投放于事業單位財務大帳中核算,這樣不僅確保了會計信息的完整與統一,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財務管理,更確保了財務資金的相對安全性。二是千方百計抓好資金支出管理工作。事業單位的支出是開展財務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礎,因此,把握和控制好各種資金消耗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事業單位要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和財務管理制度開展收支業務,確保收支科學有秩序,杜絕混亂現象的發生。三是財務管理人員在進行預算管理時要遵守職業道德,確保預算信息的科學完整性,遵循依法可循、有章可循的原則,真正做好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
(三)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運行機制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必須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為依據,并緊密結合地方實際、確保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應與財政部門的財務管理制度相一致,而不能背道而馳。做到上下一致、遵章而行。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常見問題;對策
一、引言
我國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制度對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體制、意識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在預算管理、人員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和監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常見問題
1、預算編制不夠科學
事業單位常因工作人員編制、素質等因素而產生一系列的預算問題,但單位并未對這些因素引起高度重視,長此以往,單位的預算編制就出現不規范的操作行為,由于疏于審核,一些編制程序逐步簡單化,這就導致預算工作難以實施到位。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一是事業單位既沒有考慮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也沒有按照“輕重緩急”的支出原則辦事,因而,單位的預算編制不符合當前的經濟情況。[1]二是單位預算編制會發生“虛報”、“冒報”等問題,導致單位實際的財務賬目脫離了預算數目,另外,當年的財務收支以及年度計劃情況都偏離了各項相關的收支預估情況,多數項目支出是按照同級部門的標準進行實施。單位的各項經費沒有十分可靠的制度依據,相關的預算數據難以保證其準確性,因此,預算工作與實際執行之間就會產生脫節的問題。
2、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事業單位中會計人員的管理意識不夠強,使經濟管理的工作質量出現下降問題。一些單位的財務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學歷偏低,其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等都不高,在面對較難的財務問題時,財務人員不能很快地給出解決對策,致使財務收支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新的時期,會計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但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卻相對陳舊,難以跟上單位的發展步伐,當單位引進管理技術或成果時,財務人員缺少相應的操作技能,因此制約了財務工作的發展。
3、預算指標不夠合理
財務收支控制是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事業單位的控制程序不夠科學,成本支出的控制意識不高。一些控制程序在做出申請后,相關部門并未參照預算進行嚴格施行,各項收支的預算指標沒有及時傳達到各個科室、部門,致使下屬部門不了解單位預算的整體規劃。另外,事業單位的經濟支出未遵照統籌計劃進行操作,常會出現支出擴大、標準上升等問題,這樣一來,支出資金的數目、用途就要做出更改,導致財務決算超過預算規模。部分單位強調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卻忽略了經濟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控制做不到位,大量資金外流,單位的財務制度難以落實,最終導致單位的經費開支大大增加。
4、內部控制措施不夠全面
單位的經濟內控機制不完善,管理意識薄弱。部分領導忽視內控制度的建設,程序審批不夠嚴謹,重大決策未經過集體商議便草率做出審批,導致單位決策不符合實際的發展情況。財務人員的崗位設置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業務交叉現象頻繁、兼職人員數量過多、人員權責不夠明確等。另外,單位內部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經費開支的審批機制不健全。主管財務審批的人員缺少先進管理知識,導致審批手續不規范、原始憑證不齊全的問題出現。[2]
三、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策略
1、完善財務管理機制
財務管理的機制不完善是導致經濟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因此,事業單位要全面統籌各項工作的計劃與實施情況,做到“統籌兼顧”、“不斷創新”。具體而言,財務制度的建設應從提高人員思想認識抓起,財務部門的預算工作關系到各項工作的經濟收支情況,因此,編制預算的設置一定要做出調整,使預算數據符合單位的具體情況。財務預算要堅持“定額辦公、標準支出、專項專報”的原則進行嚴格核算。[3]同時,相關部門要采取相應的行政手段處理財務管理中的各種“疑難雜癥”,利用信息技術解決一些新出現的管理問題,使財務管理機制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
2、做好財務管理的預算工作
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是實質性內控工作,要想做好財務工作,財務部門應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使財務預算在嚴格監管的環境下開展工作。財務監管的嚴格化改革,主要從授權權限、預算制度、權責分工等方面進行建設,各部門的會計人員必須嚴格按照預算標準進行核算,財務人員之間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的工作關系。同時,財務人員的操作權限、范圍應給予相應控制,遇到重大的財務預算時,財務人員要向上級匯報,通過集體商議后再做審批。此外,財務部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轉變“基數理念”,以“零基預算”作為財務預算的主要方法,經過全面預算,充分反映單位的支出、收入情況,使總體收支保持平衡的狀態,體現預算機制的科學性與整體性,確保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達到預期效果。[4]
3、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應該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樹立與時俱進的管理觀念。單位可通過舉辦知識培訓來增強工作人員的技能和素質。此外,事業單位還應完善內部管理的評估體系,使管理層和基層人員都保持較高的思想覺悟,通過學習新知識,更新管理知識,提升財務管理的綜合水平。財務部門應采取定期考評的方式,檢查工作人員的抗風險及應變能力,使每個財務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及時應對各種財務問題。
4、健全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制度
健全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是為了提升單位的財務控制能力。財務部門通過細化職權,將責任落實到每個財務人員的身上,并針對管理的薄弱環節提出控制對策,使重要崗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形成一個集控制技術、方法、制度為一體的財務內控體系。具體來說,內控體系應該明確財務崗位中不協調的部分,并按規定對財務崗位做出相應的調整,改善財務崗位的不協調問題,使財務崗位與權責之間保持平衡。健全單位的內控制度,可以形成制衡性監管體系,行政單位的經濟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資金利用效率。[5]
四、結語
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的公共性部門,以公益服務為主,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關系到人民的實際利益。為了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必須解決財務管理的各項問題,這樣才能保證經濟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財務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財務部門應適時轉變管理觀念,積極學習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知識,使財務管理體制得到最大優化,保證事業單位的各項職能得到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黃俊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4.7(13)96-97.
[2]吳珍.淺析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商貿,2014.11(3)162-163.
[3]蔡紅兵,周奎.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分析[J].財經界,2015.10(15)273.
[4]光建梅.管理控制模式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適用性探析[J].現代商業,2015.15(18)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