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知識管理方法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知識管理方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知識管理方法

第1篇

關鍵詞:研究生管理;知識管理;知識系統

2003年研究生擴招政策出臺以來,我國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計劃和在校生規模都在逐年擴大。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研究生的在校生規模將達到200萬。龐大的研究生群體給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且高校推進與科研機構、企業協同創新以培養更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也對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都還繼續沿用傳統的管理體制,無法有效應對極速膨脹的在校生規模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知識管理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效實用的管理方法,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知識管理已經被廣泛運用于企業,并且被證實對提高企業的戰略性競爭力具有突出貢獻。在我國,高校是傳播知識,創造知識的象牙塔。因此,研究生的管理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知識管理的過程。通過在研究生的日程管理過程中建立一個學籍管理、獎懲制度管理、協調管理、跨專業學科研究管理、產學研一體管理的知識系統,實現研究生管理過程中相關信息與知識的整合、共享、更新與不斷創新,從而提高研究生管理的績效。

1知識管理的內涵及其在研究生管理中的應用

知識管理源于企業管理,是一種應運網絡新經濟時代而生的新興管理方法,但是不同領域基于實際對其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定義。美國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知識管理就是提供知識,去有效地發現現有的知識怎樣能最好地應用于生產過程產生效果[1],YogeshMalhotra認為知識管理是企業面對日益增長的非連續性的環境變化時,針對組織的適應性、組織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種迎合性措施[2]。肖曉春等認為知識管理是把技術工具的程序和應用與知識數字化、存儲、廣泛應用聯系起來,通過電子網絡,使知識和智慧在整個教育經驗的生命周期里得到不斷創造和傳遞[3]。不論不同領域如何定義與理解,知識管理的核心就是對知識的管理。在我國,高校是傳播知識、創造知識的有效載體。研究生通過不斷地獲取知識,內化知識,共享知識,創造知識,以繼續完善自己的學業和研究。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所帶來的在校研究生人數極度增加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多的高校傾向于將信息化的知識管理應用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之中。研究生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立不僅有利于信息知識的傳播,而且有利于知識的創新,通過信息知識不斷獲取、共享、創新的過程,以達到高校傳播知識的重大作用.

2研究生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立

2.1學籍的知識管理

學籍管理包括對學生的入學信息、導師選擇、學習成績、科研成果、學位論文、就業去向等信息的綜合管理。通過獲取研究生新生的本科學校、專業、就業單位等信息——也可以說是知識,并將其共享給導師,為研究生與導師的雙向選擇提供便利。同時,基于這些共享信息,學校能對研究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科研能力等進行跟蹤存取,進而對學生的學位論文及畢業去向做出預測并根據實際情況實時更新。更新后存取的學籍信息反饋回學校后,又能給下一屆的招生計劃提供指導和支撐。通過學籍信息的獲取、存取、共享、更新與創新,實現管理的績效,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2制度的知識管理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的《2016研招調查報告》,我國高校的招生計劃穩步增長,錄取分數有所降低,招生規模繼續擴大。各大高校為爭取生源,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獎勵措施——比如提供優厚的獎助學金。大多數的研究生入學后,憑著優厚的獎助學金過著輕松安逸的生活,上課逃課,考試前通宵突擊,學位論文僥幸過關,順利獲取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以往的“嚴進寬出”已經逐漸演變為“寬進寬出”,沒有相應的懲罰制度,再加上培養目標的不明確,導致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下降。制度是一種顯性知識。一種新獎懲制度的制定必須經歷舊制度的獲取與傳閱,信息經驗的交流與共享、初步方案的公開、反饋與更新以及新制度的再創造。

2.3激勵管理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指出,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人的潛力只能發揮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他們的能力可發揮80%—90%[4]。產學研協同創新環境下的高校追求與企業的優勢互補,致力將研究生培養成企業所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尤其是開發性人才。鑒于激勵對潛力的激發作用,在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實施激勵管理也是一種提高管理績效的有效辦法。激勵政策的制定首先要獲取制定激勵方案的知識來源,包括學生方知識、組織(包括學院和學校)方知識、教師方知識。因此需要做調查和訪談來得知不同方對不同激勵方式的敏感度;然后結合激勵相關理論,確定激勵方案,包括激勵的細則及其組合方式。激勵管理也要密切同評價管理和獎懲管理相結合,才能真正起到挖掘潛力的作用。

2.4協調管理

研究生知識管理系統的協調管理主要體現在研究生招生錄取、日常培養、學位論文、就業等幾個方面。研究生的招生錄取是一項繁雜耗時的工作。初試、復試工作的組織、考生信息的調取、考生綜合素質的排名以及考生的條件工作都需要依靠協調管理來保證整個招生錄取過程的順利進行。而且考研初衷的不同,使得招生時面臨的問題很多。而這些問題會在日常培養中影響學生的學習,繼而影響對他們的管理。通過建立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網格化的管理體系,能有效地協調在招生、培養、就業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2.5跨學科研究管理

現階段,高校鼓勵跨學科協同創新,力求培養全方位發展的綜合性人才。這就要求研究生在日常的學習當中通過參加不同學科的講座、課程等來實現知識的共享,繼而達到知識內化、知識創新、知識面擴大的效果。實行跨學科研究管理,首先需要變革招生制度。我國目前還采取統一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來劃定研究生招生錄取線,傳統的招考模式鮮少的涉及對創新能力的考察,而創新能力是跨學科研究的關鍵技能。其次要改善目前的課程設置,變單一學科的課程為多學科融合的課程安排,力求實現學科融合知識的傳播,為創新跨學科研究夯實基礎。最后,跨學科研究管理需要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管理信息系統來實現知識的實時共享和觀點的及時交流,做到不同學科之間真正的交流與合作。

2.6產學研一體管理

目前我國高校正著力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融合教育、科研和生產三種力量,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部門合作的資源優勢,力求把研究生培養成為既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又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建立產學研一體管理的知識管理體系,有利于三方實現資源共享,繼而達到資源的再利用和再創造,也有利于人才的提升與再進修。高校推進與科研機構、企業協同創新以培養更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協同創新環境對高校的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文通過探究知識管理的內涵及其在研究生管理中的應用,提出建立一個學籍管理、制度管理、激勵管理、協調管理、跨學科研究管理、產學研一體管理的知識系統,實現研究生管理過程中相關信息與知識的整合、共享、更新與不斷創新,從而提高研究生管理的績效。

參考文獻

[1]黃榮懷.隱性知識及其相關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4(6).

[2]陶俊.對知識管理的一些回顧[J].商場現代化,2006(2):94-95.

[3]肖曉春,肖貽杰,段麗.淺談教育中的知識管理[J].中國遠程教育,2002(11):18-20.

第2篇

關鍵詞:產品開發;知識管理;制造現場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07

產品個性化需求的增加和更新換代速度加快,要求企業在最短時間內開發出滿足用戶要求的新產品,這就對企業的產品研制開發能力提出了極大挑戰。信息化條件下,產品開發知識的管理和重用已經成為加速產品開發和產品開發能力持續提升的關鍵環節,知識重用是應對市場挑戰的重要方法,將企業在產品開發和生產過程中積累的知識應用于新產品研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成熟的設計,減少試制和試驗環節,提高產品的通用化程度,縮短開發過程,加速新產品上市的周期。

1 產品開發知識的重用現狀

目前,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運用的知識主要來源于領域專家知識獲取、成熟產品實例總結和產品數據庫知識挖掘,主要包括產品設計知識(如結構方案設計和詳細工程設計)、制造工藝知識(如產品工藝方案和零部件工藝過程)和生產操作知識(如加工、裝配、處理和檢驗等具體操作的方法、工具、設備、步驟、參數、規范以及實踐經驗、竅門等),通常是針對具體使用部門一次性地建立支持產品開發過程的知識庫,品設計人員、工藝規劃人員及現場操作人員選用和借鑒,知識庫中的產品開發知識一般是靜態的、各個知識庫之間是獨立的。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部門之間的分工,產品的設計和工藝規劃分別由設計部門和工藝部門完成,生產部門根據產品和工藝設計的結果,按照生產計劃組織生產,重點關心當前產品的制造質量和進度,雖然在新產品的研制開發過程中不同部門(如市場部門、設計部門、工藝部門、生產部門、質量部門和采購部門等)在制造現場要針對產品制造、檢驗和調試等環節進行大量的協調,但包括試制在內的制造現場由于缺乏相應的機制和手段,只滿足于現場質量問題的解決,而沒有進行知識的收集和分類,沒有實現產品開發過程的知識閉環管理。其后果是,一方面,制造現場的知識隨著新產品開發過程結束而流失于知識庫之外,無法重用;另一方面,產品知識庫難以隨著新產品開發案例的增加和產品系列開發過程的推進而不斷擴充和更新。

2 現場制造知識的內容及作用

產品制造現場知識,主要包括產品設計知識、工藝知識和操作知識,以沖壓模具為例,設計知識包括模具結構方案,各種功能機構和系統,模架類型,零件的材料、性能、結構、形狀、尺寸與公差,凸凹模間隙,標準件選用等;工藝知識包括自制零件的加工處理、裝配連接、檢測調試等工藝過程和方法,操作知識包括工作零件和輔助零件的機械加工、特種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操作,裝配和連接操作,幾何尺寸和理化性能檢驗操作,模具安裝調試操作等。制造現場不但完成零件制造和產品裝配,而且進行安裝調試,可以全面地驗證產品的功能、性能對設計要求的符合性,以及產品的生產性和經濟性,在產品制造現場要對不滿足設計要求和不符合工藝性的產品設計和工藝設計進行的協調、改進和處理,直到獲得合理可行的工程方案,其方法和結果是生產一線最直接、最寶貴的產品研制知識,不但給出了經過驗證的合理解決方案,而且記錄了不合理的方案及其原因,可以看作是一種新產品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進化過程。其中合理的方案可以為以后新產品開發借鑒;而不合理的方案可以作為禁忌,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試錯,針對產品設計對象(如結構設計、系統設計、零件設計、部件裝配工藝、零件加工工藝,特定工序操作等)建立最終合理方案和之前的不合理方案之間的關聯,可以使產品開發人員在借鑒成熟的設計方案時,深刻理解所選擇案例的原因,達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部分知識對于經驗不足的產品開發人員非常關鍵,可以減少設計和工藝上的不合理和差錯的發生,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3 現場制造知識的管理和重用

為了有效地重用制造現場知識,減少試制和試驗成本,提高產品開發的效率,需要將現場制造知識納入產品開發知識庫之中,并且在知識庫建立之處就規劃產品制造現場知識的添加和維護的接口工具,方便后續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制造現場知識的入庫。其具體方法為:現場制造人員提交協調、改進和處理記錄;產品開發相關人員(如方案設計人員、零件設計人員、工藝規劃人員、質量檢驗人員等)總結歸納,形成產品開發知識;知識庫維護人員根據知識的分類屬性自動編碼,并添加至知識庫系統。其中產品開發知識組織方法如下:將產品開發知識按照層次劃分為產品、部件(如導向裝置、壓料裝置、出件裝置等)、零件(如成形零件和各類輔助零件)和結構要素(如孔、槽、筋、圓角、表面等);將產品開發知識按照使用過程劃分為設計知識、工藝知識和操作知識;將產品開發知識按照產品類型(如沖切模具、彎曲模具、成形模具等)和系列(如沖切模具可以按照凸凹模形狀和尺寸細分)進行歸類,從以上三個維度進行產品開發知識的組織,定義每個維度的屬性,并賦予每個屬性值以特定的編碼。這樣,一則知識根據其三個維度的屬性值對應一個特定的編碼,便于產品知識的計算機存儲和檢索。

4 結論

新產品開發中制造現場知識是產品開發過程的自然增值,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源,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產品開發知識是企業產品開發能力的提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Van A,Joan E. Valid knowledg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sign of large and complex design processes[J].Design Studies, 2005,26(04):379-404.

第3篇

[關鍵詞]隱性知識 主題圖 知識管理 企業

[分類號]G350

1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快速發展,知識已經成為企業寶貴的資源,是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和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保障。企業中的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由于顯性知識易于被其他企業習得,而隱性知識因具有內隱性的特點,使其難以被其他企業所模仿與復制,因此隱性知識已成為企業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來源。與顯性知識相比,隱性知識也更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當前,有關隱性知識的管理主要有兩種模式:編碼化模式和人格化模式…。編碼化模式是指對企業擁有的隱性知識,通過各種手段外化為顯性知識,然后將這些外化后產生的顯性知識進行加工整理并存儲在數據庫中加以利用的方式;人格化模式是指通過與知識創造者的直接接觸和交流實現對企業隱性知識的學習和共享的方式。然而,由于隱性知識自身的特性(默會性、實踐性、情境性、個體性等),單獨使用其中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無法實現對其的有效管理,而綜合兩種模式對隱性知識進行管理的理論探討為數不多,相關的實證方面的研究從目前占有的資料來看還未發現。為此。本文在對企業隱性知識及其管理的相關理論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綜合隱性知識管理兩種模式各自的優點,提出一種基于主題圖的企業隱性知識管理方法。該方法能夠對隱性知識進行有效組織,準確定位隱性知識資源,進而實現對企業隱性知識的較為全面的管理。

2 隱性知識及其分類

隱性知識這一概念最早由波蘭尼提出,自其之后,不同領域的專家對隱性知識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有關隱性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關于隱性知識的理解和相應的理論。通過波蘭尼(polanyi)、斯騰伯格(Steinberg)、克萊蒙特(Clement)、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鐘義信、金明律和徐耀宗等國內外學者專家提出的有關隱性知識的理論,我們發現,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界限并不是絕對明確的。事實上,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以及隱性知識內部都形成了一個連續性的譜系。波蘭尼認為,隱性知識是顯性知識的基礎,一切顯性知識都有其隱性知識根源,顯性知識必須依賴于隱性知識去理解和運用,一種完全顯性的知識是不可思議的。也就是說,就知識本身而言,往往是同時既具有隱性知識成分又具有顯性知識成分。而且兩種知識之間也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存在某種聯系。此外,波蘭尼也一再告誡我們,不要把隱性知識理解為神秘的經驗,隱性知識的存在,并不是否定我們可以將隱性知識外化,而只是否定我們能充分地實現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隱性知識的以上特性,為我們對隱性知識的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①隱性知識可以外化,只是有些隱性知識由于隱性知識擁有者自身的編碼能力有限或人類尚未創造出適合的符號代碼來表述這些知識,而使得人們無法完全表述這些隱性知識從而使其表現為內隱狀態;②知識的連續譜系性為我們對那些目前尚且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的管理提供了可能,我們可以通過對知識中已經編碼化的顯性部分的管理,來實現對知識的尚未編碼化的隱性部分的定位(找到隱性知識載體也即專家),而后通過與隱性知識的載體的進一步的交流,較為全面地獲取隱性知識,從而實現對隱性知識的間接管理。

通過對隱性知識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們同時又發現,造成當前各位學者對隱性知識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不盡相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對隱性知識的內隱程度的界定不同(事實上這主要是由于隱性知識的連續譜系性造成的)。為此,我們可以根據隱性知識內隱程度的不同對隱性知識進行分類,這樣一方面便于我們對隱性知識含義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們對不同層次的隱性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結合挪威哲學家格里門(Gfimen)對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有關隱性知識研究的梳理,本文將企業的隱性知識分為以下四類:①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指那些無法用符號代碼外化的隱性知識;②格式塔式的隱性知識: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下才能被誘發出的潛意識的隱性知識;③無意識、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能夠通過編碼化被外化但由于未意識到該隱性知識的存在而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④有意識、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出于某種目的,有意識地將能夠通過編碼化而外化的知識隱藏起來而不編碼化的那部分隱性知識。

3 基于主題的企業隱性知識管理

借助于主題圖這一知識管理工具,綜合隱性知識管理的兩種模式的優點,本文提出了一個基于主題圖的企業隱性知識管理的方法。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該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功能步驟:間接外化、直接外化、知識標引和建立知識元間的關聯等。

?間接外化:主要是獲取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和格式塔式的隱性知識的一些隱性知識線索,存儲在隱性知識線索庫中,以便對其進行標引。

?直接外化:主要是通過采取各種軟的管理方面的措施或硬的技術方面的措施實現對無意識、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和有意識、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的編碼化,并存儲在專家專長庫中,以便對其進行標引。

?知識標引:主要是在隱性知識線索庫、專家專長庫和專家基本信息庫的支持下,實現對專家擁有的隱性知識的標引,生成知識元。需要說明的是專家基本信息庫中存儲的專家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職務、學歷、專業、聯系方式等,這些基本信息可以從企業的人事部門獲得。

?建立知識元間的關聯:主要是通過知識元之間的各種關系(如屬分關系、同義關系、內在邏輯關系等)和專家之間的人際關系分別建立主題圖和專家網絡圖。主題圖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定位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和未被編碼化的隱性知識載體(專家);而專家網絡的作用在于實現通過專家找專家,并建立信任關系。

4 基于主題圖的企業隱性知識管理方法的實施

從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企業隱性知識管理方法,采取的是編碼化模式和人格化模式相結合的方式。該方式一方面采取編碼化模式將隱性知識中易于或能夠編碼化的部分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實現編碼化,然后將這些已經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存儲在專家專長庫中,對其進行索引,供人們檢索利用;另一方面采取人格化模式,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的線索,對這些隱性知識線索進行標引,其索引地址為擁有該隱性知識的專家,這樣用戶要想獲得知識中這些尚未編碼化的隱性知識部分,則只需與該專家

取得聯系,然后通過與該專家直接或間接的交流來獲取其所需要的這些隱性知識。接下來將較為詳細地論述其實現過程。

4.1 隱性知識的間接外化

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和格式塔式的隱性知識是強隱性知識,強隱性知識,凸顯了知識和人工符號代碼之間的邏輯鴻溝,它們原則上是不能用人工符號代碼來充分表達的。然而,這并不是說其不能被外化。格里門在其強的隱陛知識理論中指出強的隱性知識并不是完全不可外化的,它無法用語言這一工具外化,但可以通過行動來外化;強的隱性知識也并不意味著其無法被習得。它完全可以通過“師徒關系”來獲得。格里門的強的隱性知識理論告訴我們盡管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和格式塔式的隱性知識無法被編碼化,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獲取這些強的隱性知識的一些線索,然后以這些隱性知識線索作為找到擁有這些隱性知識的專家的指南。最后通過與這些專家的直接或間接交流來獲取這些隱性知識。依據以上原理,本文對這些強的隱性知識的外化采取的是間接外化的方式,依據這些通過間接外化獲得的隱性知識線索對隱性知識載體(專家)進行標引,進而通過對這些專家的定位和管理來實現對其擁有的這些強隱性知識的間接管理。

針對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和格式塔式的隱性知識這兩類強隱性知識的特點,本文采取訪談、問卷調查、文獻調查和網絡調查等方法獲取這些強的隱性知識的一些線索。

訪談:訪談按照訪談的結構可以分為結構性訪談、非結構性訪談和半結構性訪談。結構性訪談是獲取格式塔式隱性知識線索的一種有效方法,我們通過結構性訪談,事先將某個情景描述出來,在特定場景--下,詢問專家此種情況下可能采取的行動,從而獲得格式塔式隱性知識的一些線索。對于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我們采取非結構性訪談和半結構性訪談相結合的方式來獲取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的一些線索。非結構性訪談主要由被訪問者引導話題的方向,而采訪者則根據被訪問者談話中呈現的話題進行提問。在訪談初期。通過非結構性訪談獲得一些訪談資料,為半結構性訪談確定一個訪談的主題;接下來,采用半結構性訪談的方式,圍繞非結構性訪談中確定的主題提出問題,當然,在訪談的過程中仍然采取開放的方式。

?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法實質上是一種書面形式的談話調查,它是通過讓被調查者填寫問卷的形式進行的,適用于了解被調查對象不愿面對面交談的問題或有顧慮的問題。同樣,問卷按結構可以分為無結構型問卷、半結構型問卷和結構型問卷。結構型問卷是首先設定某種情景,然后根據情景狀況設計詳細列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選擇式、判斷式等,我們主要使用其獲取格式塔式的隱性知識線索。對于無法編碼化的隱性知識主要采取無結構型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型問卷調查來獲取其線索。無結構型問卷是對問題不擬定,只限定調查的方向,主要是進行探索性的調查。獲取專家所擁有的隱性知識的主題類別。半結構型問卷是將無結構型問卷與結構型問卷融合在一起的一種問卷形式,在專家的隱性知識的主題類別確定之后,采取此種問卷以獲取更多的隱性知識線索。

?文獻調查:文獻調查主要是根據專家發表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擁有的專利等編碼化的顯性知識。獲取專家擁有的強的隱性知識線索,是一種通過專家知識中的顯性部分獲取專家知識中強的隱性知識線索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網絡調查:網絡調查法主要是通過檢索分析專家在博客、論壇、維基百科、微博等網絡環境中發表的言論來獲取專家擁有強的隱性知識的線索的一種重要方法。由于這些網絡空間為用戶提供了某種情景,專家往往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所擁有的隱陛知識。通過以上方法我們就獲得了誰擁有什么主題類型的隱性知識等強的隱性知識的線索,這些隱性知識線索盡管不是隱性知識本身。但卻是通往隱性知識載體的重要途徑。

4.2 隱性知識的直接外化

隱性知識的直接外化主要是對無意識、欠編碼化和有意識、欠編碼化的兩種類型的隱性知識的外化。無意識、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是能夠被編碼化但由于未意識到該隱性知識的存在而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對于這類隱性知識。一方面,應培養企業員工的知識素養、知識意識和捕捉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組建知識學習和創新型團隊,使成員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并經常開展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頭腦風暴活動,使企業員工在不經意間表達自己的隱性知識。有意識、欠編碼化的隱性知識往往是知識的擁有者出于某種目的(如擔心因隱性知識的外化導致自己影響力或地位的降低,利益受損等),有意識地將能夠編碼化的知識隱藏起來而不編碼化。對于這類隱性知識,通常采取激勵的方式來促使其外化,這些激勵措施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和環境激勵。物質激勵是指為獎勵隱性知識的擁有者提供的隱性知識而給予的經濟報酬。物質激勵的方式主要包括隱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知識股權期權制度、知識薪酬支付制度等;精神激勵主要包括榮譽表彰、知識晉升制度、知識署名制度等;環境激勵是指在企業中營造一種易于企業員工將自己的隱性知識外化的環境,主要包括便利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適于隱性知識外化的技術平臺、扁平化的企業組織結構和提倡知識共享的企業文化等。

通過以上各種措施使得企業員工主動將自己頭腦中的無意識、欠編碼化和有意識、欠編碼化的兩種類型的隱性知識表達出來,實現這些隱性知識的外化。然后對這些外化的隱性知識進行編碼,存入專家專長庫中。

4.3 知識元(節點)標引

通過隱性知識的間接外化和直接外化,我們獲得了強的隱性知識的線索和編碼化的弱的隱性知識。為實現對隱性知識的管理,接下來,需要對這些我們通過直接和間接外化獲得的弱的隱性知識和強的隱性知識的線索進行統一的規范性描述,也即進行知識元標引,生成索引條目。與一般的顯性知識管理中的標引不同的是這里的知識元標引生成的索引條目的地址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物理存儲地址(編碼化的弱的隱性知識載體)、另一種是人(強的隱性知識的載體也即專家)。之所以將人作為隱性知識的地址,這是由隱性知識的個體性(或私人性)決定的。隱性知識的個體性首先表現在隱性知識是個體通過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獲得的,隱性知識獲取的整個過程較少或不需要環境的支持,也即隱性知識是專屬于個人的,以人作為隱性知識的載體也可以做到產權明晰;其次表現在隱性知識是以人腦為載體的知識,具有主體依附性。其知識元標引如圖2所示:

4.4 知識元(節點)關聯

知識元標引完成之后,接下來就是建立各知識元之間的關系,以生成一張對企業隱性知識進行管理的主題圖。主題圖是一種基于主題的元數據組織和描述工具,提供了語義級的知識導航和組織方式,它可以表示知識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定位某一知識概念的資源位置。在本文中,主題圖的構建是基于Protege+TMTab的,在集成TMTab的Prottege開發環境下,可以

創建自己的XTM本體,并可以以XTM的格式導出本體。在使用Protege+TMTaB構建主題圖時,知識元之間關聯建立的依據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知識元中各主題詞之間的語義關系,這些語義關系主要包括屬分關系、同義關系、相關關系、近義關系、主題邏輯關系等;另一個依據是知識元中專家的個人人際網絡,依據專家之間的這種相識關系建立知識元之間的關聯。通過每個專家的個人人際關系信息建立企業級的人際網絡,以便通過專家找專家,建立專家間的知識交流的信任關系,如圖3所示:

通過以上過程構建的企業隱性知識主題圖能夠實現對企業隱性知識的定位,也即形成一個有關企業隱性知識的語義索引。通過該索引我們可以實現基于語義的檢索,方便用戶查找到自己所需的隱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載體(隱性知識專家),實現對企業隱性知識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美女扒开尿囗给男人玩的动图| 老太脱裤子小伙bbbaaa| 深夜a级毛片免费无码| 日韩AV高清无码|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性欧美人与动物|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色图第一页|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67194av|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动漫人物差差差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欧美另类老少配hd| 女律师的堕落高清hd|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久久88色综合色鬼|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久| 鲁啊鲁视频在线精品| 男女超爽视频免费播放|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国产麻豆媒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