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英語重要詞匯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4)02-0057-01
初中詞匯教學的好壞與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直接相關,詞匯量少不僅限制了學生聽、說、讀、寫的發揮,也大大遏制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但是詞匯的教學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對詞匯的記憶能力和運用能力成為新的難點。
一、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初中生英語詞匯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眾所周知,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我們教學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學生因為不會寫單詞,致使題目做錯的情況。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嚴重影響到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
1.學生記不住單詞。學生記不住單詞,主要是因為在詞匯教學中往往采用單純記憶單詞的方法進行死記硬背,而沒有把單詞放入課本的語境中讓學生進行記憶。
2.詞匯教學方法單調。 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單詞以及學生記背單詞為主。對于詞匯教學,還在采用單調的“教師帶讀學生跟讀抄寫默寫”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利于學生的記憶,時間久了,也會讓學生對英語感到厭惡。最終導致有的班級連正常的英語課堂教學都不能順利進行。
一、堅持語音教學法
重視語音,是促進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初中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更是我國英語教學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因此,先要讓學生學會音標,并在平時教學生新的單詞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音標來讀單詞。
1.讓學生了解一些學習英語單詞的簡便方法。英語學習也是有簡便方法可尋的,比如說教師可以將一些字母組合起來進行歸納,教授學生學習讀音的規則,因此學好語音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語音教學是初中英語中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領域。
2.抓住音素這一關鍵要素,突破拼讀關。音素是字母和音標的橋梁。學好語音對學生記憶單詞很有幫助,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初步具備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潛在智能,有了這一基礎的學習,才會為學生下一步學習語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詞匯教學注重營造生動有趣的語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采用了大量的圖畫、照片、表格,重點內容都用彩體字或黑體字醒目地標示出來,使那些抽象的、枯燥的詞匯變得有生命有活力。
1.語境教學的重要作用。語境對于語言的完整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了語境,語言就不能單獨生存。例如outside這個單詞,它有四種詞性,詞義也有所不同。“Don’t stand outside.”此句中的outside為副詞,意思是“露天”。這些詞匯的意思都要根據具體的語境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地運用語境理論進行詞匯教學,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切實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2.情景語境。情景語境就是結合當時的情景分析語境,有些交際用語與英美人士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聯系密切。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內容進行對話練習時,根據具體情境進行教學,“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is thin and light.”等,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以鞏固本單元要學習的有關長相的詞匯。同時在詞匯的學習中也會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構詞法進行教學,降低記憶難度
構詞法一方面影響學生現在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英語構詞法能幫助學生降低詞匯記憶的難度,擴充詞匯量。如果能在初中就掌握簡單的構詞法,不但能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更能為將來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構詞法的重要性。構詞法就是根據一定的規則,對原有詞形進行變化而產生意義相關的新詞的方法。學生學會相關單詞的構成規則時,能增添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厭煩心理也自然消失了,從而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2.派生詞都是由詞根添加前綴或后綴構成的,學生在學習類似的單詞時只需記住它們的規則就可以很好地記住相關單詞。從而達到擴充詞匯量的目的,進而掌握一種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
此外,詞匯教學藝術形式很多,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單詞講授方法,不斷挖掘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方式,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啟發、誘導他們思考、想象、表達。同時也要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從而達到掌握詞匯的目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堅持,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四、結束語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詞匯教學搞上去了,英語教學效率才能提高。教師要在遵循認知規律的前提下,遵循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認真地分析學生學習英語詞匯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索詞匯教學策略,創造性地選擇和使用詞匯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就能達到積累初中英語詞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潘改霞.淺論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單詞的記憶策略[J].英語廣場: 學術研究.2012,(02):131-132.
【關鍵詞】詞匯教學 初中英語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103-02
語言有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英國著名語言學家D.A.Wilkins曾指出:“沒有語法不能很好地表達,而沒有詞匯則什么也不能表達。”可見詞匯學習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 《英語課程標準》對詞匯教學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在詞匯方面要求九年級畢業生應達到五級目標并做出了目標描述和詞匯量的規定: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法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及其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二 詞匯在教與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1.不重視音標教學
部分教師由于缺乏新課改的理念,不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他們比較重視語言和語法知識的傳授,而對語音知識不夠重視,一帶而過或者沒有教授,其結果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到了初中畢業還不會讀48個國際音標以及不懂得其他語音知識。由于不會拼讀單詞,教師布置的單詞預習形同虛設,他們只能課上依賴老師帶讀,只能通過注音來記單詞,導致其讀音不規范、不地道甚至錯誤,并使英語越學越難,直接影響到英語成績,以至于對英語失去興趣,甚至放棄對英語的學習。
2.詞匯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一些教師在詞匯教學方面花的心思少、時間少。課堂上直接帶讀詞匯幾遍,孤立地教單詞,使詞匯教學脫離了具體的語境,學生對詞匯的了解一知半解;很少或沒有教給學生記詞匯的策略,學生在課后孤立地死記硬背詞匯,費時費力且收效甚微,導致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再加上詞匯量大,部分學生直接放棄了對詞匯的學習,從而成為英語科的學困生。
3.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小學英語教學在我國很多地方三年級才得以開展,由于師資薄弱且不受重視,致使小學畢業生并沒有具備多少英語知識和技能,且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在小學英語學習方面受挫,而對初中英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和存在自卑的心理陰影。《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五級的詞匯量要求大大增加,更強調學生對詞匯靈活運用的能力,這些都加大了初中英語詞匯學習的難度,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另外,小學六年所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初中易受手機、電腦游戲的誘惑,以及自身的惰性和叛逆心理等這些非智力因素都影響著他們對初中英語詞匯學習的興趣。
三 詞匯教學的策略
1.音標教學
古人曾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今后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自學和學了知識不會應用的人。”一個稱職的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教師在每節課要能抽出一些時間對字母、音素和字母組合進行教學。筆者在進行七年級上冊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音標知識進行了一番整合。先用一周的時間教學26個英文字母,并通過給字母注音標讓學生接觸國際音標;然后再教學5個元音字母a、e、i、o、u在開、閉音節中的發音。如bike――開音節,讀/baik/,bag――閉音節,讀/b?g/。這5個元音字母在單詞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學生只要能準確地判斷這個單詞是開音節還是閉音節,就達到不看單詞表就能見詞讀音的程度。最后教學字母組合的知識,如fish――字母組合sh讀/?/,food――字母組合oo讀/?/。通過字母組合的教學,使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字母組合來記單詞,而不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死記硬背。這樣,多數學生在學會了5個元音字母在開閉音節中的發音以及字母組合的發音后,就基本能自己拼讀單詞了。
2.構詞法教學
英語中多數詞匯的構成是有規律可循的,其英語構詞法主要有四種:合成法、派生法、轉化法和縮略法。一旦學生掌握了構詞法,就能迅速地擴大自己的詞匯量,提高猜詞能力,使英語學習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如由happy引出的派生詞有unhappy、happily、happiness。在七年級上學期,我通過對學生進行語音知識普及的前提下,在下學期便對每個話題的單詞進行集中教學。即按照短語、開音節、閉音節、字母組合、合成法、前后綴法、新舊單詞法、音形結合法、縮略法進行歸納。課前先讓學生通過注音、拼讀對詞匯進行預習,課上再請學生輪流帶讀,其他同學跟讀,這樣既能鞏固學生所學的語音知識和構詞法知識,又能調動他們學詞匯的積極性以及培養他們的榮譽感。
3.語境教學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親身體會,如果沒有在一定的語境里面學詞匯,記得快也忘得快,甚至不知道怎么運用這個詞匯。因此,課上我在進行詞匯集中教學的同時,也對該詞匯通過一定的時態讓學生進行口、筆頭造句,這樣既可以使詞匯得到運用,也使時態得到不斷的鞏固;課下,又通過詞匯相關的配套練習讓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在詞匯題方面的應試能力得到提高。如(1)口、筆頭造句。music:He is listening to music. (現在進行時)He often listens to music.(一般現在時)(2)根據所給漢語填詞。I like listening to _____(音樂).
4.閱讀教學
根據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曲線規律,人所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因此,詞匯的重現是非常必要的,而閱讀就是對詞匯不斷重現的一個好方法。《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學生在五級的閱讀目標是:除了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個單詞以上。通過閱讀,學生除了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外,還能對所學過的詞匯進行多次的復習,甚至通過閱讀接觸新的詞匯來擴大詞匯量,特別是單詞的一詞多義更是通過閱讀得以體現。如(1)There was two feet of snow in front of the house.對于feet,學生原本只記得是“腳”,而根據語境,它應該譯成“英尺”。(2)There is a well near here.“well”學生通常譯成“好地/的”,在這里顯然說不通,它應該被譯成“井”。
當然,詞匯教學除了上述這些策略外,還有游戲法、卡片法、詞類歸納法、圖表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具體需求加以靈活運用,以增添詞匯教學的趣味性。
四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課程標準》對于情感態度目標的描述是: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實踐表明,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活動,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亦如此。初中學生往往根據與教師的親疏關系來決定是否喜歡學該門課程,即所謂的“親其師,信其言,樂其道”。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就會形成積極向上、健康活潑的課堂氣氛。反之,僵化、緊張的師生關系,則會釀成沉悶、死板的課堂氣氛。當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情感后,它就能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學生就會克服種種困難,有信心、有興趣來學好這門課。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詞匯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多學習新課改理念,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詞匯教學策略,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葉圣陶先生所描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教是為了不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 詞匯發展 環境 歷史 宗教 價值觀 風俗習慣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66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Vocabulary
HUANG Xianping
(Ying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ngkou, Liaoning 115000)
Abstract As the world's most extensive range of applications of the language, the English vocabulary development proces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this paper, several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history, religion, values and customs, such as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t role they play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vocabulary and are listed by way of example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the process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 of vocabulary, master the vocabula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bula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istory; religion; value; customs
0 引言
據統計,當今世界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加勒比海諸國。全球大約有6億人在講英語。在政治、經商、文化、貿易、交通運輸等領域,英語已經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英語可以稱為是一種國際通用語。
歸屬于印歐語系的英語,在短短的數十年間,取代法語成為國際上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語言,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英語詞匯,作為英語的基本單位,其發展過程受到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英語語言的發展。現在我們就對這些影響因素逐一進行梳理。
1 環境因素
英語的起源地英格蘭地區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由于地處歐洲大陸西部的中緯度地區,所以其氣候條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多雨、多霧、多風。受此類氣候條件影響,英語詞匯中有大量的描述天氣的詞匯。比如描述雨的詞匯就有:drizzle(細雨/毛毛雨)、rapid rain(急雨)、downpour(大雨)、soaking/drenching rain(瓢潑大雨)、swirling rain(旋轉的飛雨)、stormy rain(暴雨)、rainstorm(暴風雨)、thunder rain(雷雨)、thunderstorm rain(雷暴雨)、long rain(長時間的雨)、intermittent rain(間歇雨)、occasional rain(零星雨)、shower(陣雨)、passing heavy shower(驟雨)、freezing rain(要結冰的雨)、frozen rain(冰雨)、dim rain(灰蒙蒙的雨)、monsoon rain(季風雨)等三四十個之多。描述霧和風的也有許多詞匯,例如:misty(薄霧)、mist(輕霧)、smoke(煙霧)、gale wind(大風)、stormy wind(暴風)、typhoon(臺風)、breezy(微風陣陣)、heavy/high wind(大風)、gust(陣風)等等。
此外,借用天氣的詞匯來進行表述的詞匯短語也特別多。比如:under the weather(不舒服)、steal sb’s thunder(搶了某人的風頭)、come rain or shine (不論情況如何)、a face like thunder(陰沉著臉)、save sth. up for a rainy day(以備不時之需)等等。
作為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的英吉利海峽,使得英國的航海運輸業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也使得不列顛島的各個港口都處于對外開放的狀態。這使得英語不可避免地受到諸多外來文化的沖擊。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英國的海外貿易急速擴張,在亞洲、非洲、北美、西印度群島等地先后建立了大量的貿易公司和殖民據點,大量的拉丁語、法語、漢語、日爾曼語、希臘語、斯堪的納維亞語、阿拉伯語、意大利語、印度語、西班牙語等語言詞匯開始進入英語的詞匯之中。school(學校)(希臘語)、atom(原子)(希臘語)、banana(香蕉)(西班牙語)、barbecue(燒烤)(西班牙語)、resume(簡歷)(法語)、kungfu(功夫)(漢語)等詞匯就是在這些對外的交往中被引入進來的。
2 歷史因素
英語起源于公元450年左右。當時日爾曼部落在現在的英格蘭地區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史稱“七國時代”。各個王國開始逐漸發展出自己的語言。公元597年,基督教開始傳入這些王國,同時期,許多拉丁語詞匯進入了初期的英語之中。到830年,阿爾弗雷德統一英格蘭時,在英格蘭地區主要使用的語言有四種:肯特語、西莫西亞語、薩克森語和北恩布里亞語。隨著北歐對英格蘭地區的入侵,許多斯堪的那維亞國的詞語開始進入這些語言之中。
這一時期的語言被稱為古英語,其詞匯具有強烈的日爾曼語特征,在構詞中大量采用復合詞法。現代英語中的名詞后綴、形容詞后綴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的。
公元1066年,威廉率領諾曼人擊敗英國人,將整個英格蘭地區處于自己的中央集權統治之下,法語詞匯開始進入英語詞匯之中。由于這一時期的官方語言是法語,所以與統治階級行為活動相關的領域內都出現了大量的法語借入詞或替代詞,無論是在軍事、政治、經濟、還是生活、飲食、醫療領域。比如“battle”、“captain”、“merry”等。這種變化是相互的。一些法語詞匯改變了原有的讀音,而另一些詞匯則改變了原有的詞義,替代了舊的英語詞匯。古英語中的一些詞綴開始被法語單詞簡化后的新的詞綴所替代。比如“inter-”、“sub-”、-age等。
公元十五世紀印刷術開始傳入英國,英語經由書面化的形式開始逐漸標準化,并開始緩慢恢復其主導地位。人們把這一時期的英語稱為中古英語。
從公元十四世紀開始,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開始對英語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至公元十六世紀,現代英語的基礎基本形成,其后的發展中,英語的語音和語法基本沒有大的變化,而英語詞匯卻保持了不斷的增加趨勢。在文藝復興運動中,對于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的研究,使得大量的拉丁語詞匯和希臘語的詞匯進入英語詞匯體系之中。
發生在十七世紀中葉的資產階級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使得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的最強大國家之一。隨著英國勢力的對外擴張和殖民地范圍的發展,英語開始擴大其使用和影響范圍,同時也把其它國家和民族的語言引入英語之中。比如來自土耳其語的詞匯“coffee”(咖啡)、來自法語的“earl”(伯爵)、來自波斯語的“bazaar”(市場)等等。
二十世紀以來的科學技術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新的詞匯開始進入英語的詞匯之中。比如與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的“IT”(信息技術)、“Wireless”(無線)等等,以及現在正在火熱流行之中的各種“PAD”(平板電腦)。同樣,其它領域也相應地引入和創造了許多新的詞匯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比如“AIDS”(艾滋病)、“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Likonomics”(經濟學)等等。
3 宗教因素
正如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詞匯的影響一樣,宗教因素也對英語的詞匯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又以基督教為最。基督教于公元597年開始傳入英格蘭地區。記載著基督教重要典故和教義的《圣經》(Bible),在同期也開始由希臘語和拉丁語開始被譯成英語。由于《圣經》不是單單的一本書,而是一系列66本書的合成之作,內容涉及歷史、神話、哲學、宗教、地理、建筑、生物、航海、醫藥等諸多領域,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大量的原語詞匯和典故在翻譯的過程中被保留了下來,隨同古英語一起流傳至今,融入了現代英語的詞匯之中。例如:Noah’s ark(諾亞方舟)、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an eye for an eye( 以眼還眼)、A Judas kiss(猶大之吻,意指“出賣朋友,陰險的背叛”)、Can the leopard change its spots (豹子會改變身上的斑點嗎?比喻“本性難移”)。
同時,《圣經》和基督教習俗中的一些詞匯和短語也逐漸地被人們應用到生活之中,表達了新的詞匯含義。如“creature”這個詞,原意為“上帝創造的有形無形的事物”,后來衍生出新的含義“生物”。“jealous”這個詞原意是“對神的絕對忠誠”,而現在則表示“嫉妒”。“charm”原意是“符咒”,現在表示“魅力”。
4 價值觀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會造成人們不同的價值觀。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可以把西方(英美)的價值觀歸納為兩點:一是強調客觀實踐,二是強調以人為本。由于西方的價值觀里對于客觀實踐的重視,所以西方的自然科學發展勢頭迅猛。反映在語言中,自然科學的詞匯就在不斷的增長之中。從最初的各個學科名稱(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等)到現在每個學科細化之下的新生詞匯都在不斷的擴張之中。以信息技術為例,按著詞匯的發展可以列出technology(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Chip(芯片)、Basic application(基礎程序)、Communication system(信息系統)、Modem(調制解調器)、Net PC(網絡計算機)、Bandwidth(帶寬)、Bluetooth(藍牙)等等一系列相關詞匯。而且這個詞匯列表還在不斷的增長之中。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使得人們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強調人人平等,尊重隱私。反映在語言中,即有privacy(隱私)也有equal(平等)這樣的詞匯。
5 風俗習慣因素
風俗習慣也會對英語的詞匯產生影響。英國人的飲食習慣中離不開面包(bread)、果醬(jam)、黃油(butter)之類的東西,所以這些原本只是代表物質名稱的名詞也慢慢地產生了新的詞義。比如:英國人會用bread and butter表示“生計”,相應地,ear one’s bread就是“賺錢謀生”的意思。同樣,茶文化在英國人的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Tea(茶)這個詞也在不知不覺中添加了新的意思。“This is not my cup of tea.”可不是說“這不是我的那杯茶。”而是指“這不合我的品位。”茶在這種用法中具有了新的詞匯意義,表示“品位、風格”。“A good potato”可不是一個大土豆,而是指“一位重要的人物”。由此可見英國人對于土豆這種食物的偏愛。
寵物也是一種增加詞匯用法的好工具。幸運兒在英語中是“lucky dog”。同樣地“big dog”就是一位“大人物”了。“old cat”中的“cat”所描述的是“脾氣壞的老太婆”。
6 結語
語言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環境、歷史、宗教、價值觀和風俗習慣只是其中相對而言發揮作用比較大的幾種因素。通過對這幾大影響因素的學習,我們可以了解語言的發展規律,認識詞匯的構成和發展趨勢,進而更好地學習英語。學習英語,不僅要學習語法和詞匯,還要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既學習了英語,又通過英語這種語言工具打開了另一扇文化的大門。
參考文獻
[1] 張韻斐.現代英語詞匯學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
[2] 戴煒棟.汪榕培.楊彬.高級英語詞匯學(第2版)[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5.
[3] 李平武.英語詞綴與英語派生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