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生態因子的概念范文

生態因子的概念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態因子的概念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生態因子的概念

第1篇

1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993年,歐洲環境署(EEA)為了綜合分析和描述環境問題及其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結合了PSR框架及DSR框架的優點,提出了DPSIR概念模型,該模型包含驅動力(D)、壓力(P)、狀態(S)、響應(R)及影響(I)五個要素,并架構了五個要素間的因果關系鏈,形成生態安全作用的路徑網絡。本文基于該概念模型,從“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五個維度構建中國沿海城市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每一個維度下觀測變量的選取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生態安全評價的經典、高頻指標[11-13]為基礎,通過梳理相關文獻[14-17]的研究指標來確定。沿海城市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最終由25個指標構成,如表1所示。 

2基于SEM模型的沿海城市生態安全作用機理分析2.1研究對象及數據來源 

本文綜合考慮沿海城市的區位、海域特色、經濟發展 

2.3數據及模型檢驗 

2.3.1數據的信度及效度檢驗 

本文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及合成信度對指標體系進行信度檢驗。內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a作為衡量指標,一般要求a的數值大于0.6[22];合成信度采用Composite Reliability(CR)作為衡量指標,通常要求CR的數值大于0.7[23]。沿海城市生態安全DPSIR評價指標體系信度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指標體系中DPSIR五個因子的Cronbach’a值從0.633到0.892,均大于0.6,各個因子的CR值均大于0.7,該結果表明沿海城市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高的信度。 

本文采用內斂效度和判別效度對各個因子之間的內部一致性和差異程度進行檢驗。內斂效度檢驗要求每個因子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的臨界值大于0.5;判別效度檢驗要求因子的AVE值的平方根大于該因子與其他因子的相關系數。本研究中DPSIR五個因子的AVE值分別為0.573、0.584、0.628、0.624和0.812,均高于臨界值05,該結果表明各因子之間具有較高的內斂效度。各個因子之間的判別效度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AVE的平方根(矩陣對角線數值)均大于該因子與對應的其他因子的相關系數(對角線左下角數值),表明沿海城市生態安全DPSIR概念模型的框架中各個因子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 

2.4沿海城市生態安全作用機理分析 

第2篇

關鍵詞:翻轉課堂;概念圖解;生態學;教學改革

1翻轉課堂、概念圖解的特征及優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采取先自學后教學的方式,教師通過視頻,布置課前任務,提出課前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課前進入學習狀態.學生通過瀏覽視頻,解決教師在課前提出的問題,凸顯了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3-4].翻轉課堂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讓教師不再為了教而教,學生不再為了學而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5].概念圖解主要是圍繞核心概念進行逐級分解,形成一種具有一個核心概念和多個普通概念的圖示[6-7].概念圖解通過圓圈、方框、線條和箭頭等符號直觀、形象、簡練地反映特定知識內容的遞進、分解和分級等邏輯關系.概念圖解可將已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對比、類比、分解和融合,有利于學生歸納整理知識點,透徹理解已學知識,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果[8].

2翻轉課堂和概念圖解在生態學教學中的應用

以生態因子的作用以及生物的適應為例,闡述翻轉課堂和概念圖解教學方式在生態學教學中的應用.

2.1教師繪制概念圖,啟迪學生課前思考

教師首先根據生態因子的作用以及生物適應的重難點,選取該章節的關鍵概念生態因子,再由生態因子引導學生深層次地討論.在生物與環境一章中,主要討論4種生態因子(光因子、溫度因子、水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特征及生態作用,針對每一種生態因子提出相對應的問題,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啟迪學生進一步思考,然后繪制成概念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此外,引導學生積極制作課件.視頻、動畫要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往往一章節的教學重點,還不如幾分鐘的小動畫讓人記憶猶新[9].

2.2小組討論,改進概念圖

教師做出本章節的概念圖時,同時會相應地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或概念,但仍會有一些知識碎片沒有被總結進來.這時就需要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查閱資料,完善概念圖,查找難理解的知識點或相關的知識片段,并積極主動地通過查閱資料去解決.也可以在課堂中或課下向教師提出,教師可以針對本章節的重點,要求學生課下通過微信平臺和QQ平臺進行交流和學習.

2.3選取部分知識點讓學生主講,教師點評

選取生物適應光環境的變化一節,讓學生嘗試從光強、光質和光周期等方面收集資料,講解光對動植物的形態、結構、生理、行為和分布等方面的影響,以及生物適應光環境變化的方式.在學生主講前,引導他們關注幾個關鍵概念,如光的補償點和光的飽和點,光質的波長、吸收、有效輻射等.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師應精心準備和細致觀察,詳細地分析學生主導課堂教學方式和概念圖解的優缺點.若課堂有剩余時間,指導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對話和討論,講解課堂中學生未能正確解釋或解釋不夠清晰的概念,結合每名學生的教學特點,給出改進建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4師生共同討論,因材施教

在課前預習和課堂講解時,總會遺留各種短期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到新知識,也可能是以前的舊知識.每名學生不理解的概念或知識點也是因人而異,通過微信平臺和QQ平臺,讓組長匯總這些沒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小組討論,教師點評,逐步分解,達到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的目的[10-11].

2.5效果評價與改進

在生態學課程教學中使用一段時間翻轉課堂與概念圖解教學法后,通過設計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表進行效果評價.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表主要包括預習效果(學生預習狀況、重難點的分解狀況、課件制作效果和概念圖的分解狀況等)、課堂組織(關鍵概念的提出與分解、概念邏輯關系的構建和授課的方式與方法等)、學生交流與討論(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學生討論的組織方式和組織過程滿意度等)及成績評價(學習成績狀況、隨堂考評滿意度和小組內分層打分滿意度等)等4個方面.通過效果評價,改進翻轉課堂與概念圖解教學方式的每一個環節,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實踐發現,學生為主導的課前準備,簡單易懂的概念圖,以及引人深思的課堂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第3篇

關鍵詞 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生態系統 信息素養結構模型

分類號 G254.97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1.008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Zhang Bilan, Wu Shixi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del of social complex ecosystem, and referring to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structure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co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its major components are expounded.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of compon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help to integrally grasp the impact facto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ecosystem. Information literacy structure model.

信息行為主體,即強調信息屬性的自然人,簡稱信息人。他的信息素養成長根植于由信息人自身的稟賦因子和信息人所處的環境因子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里。信息素養的成長,是這個系統里內外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

1 信息素養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結構要素

1.1 信息素養生態系統概念

信息素養生態系統是指在特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信息人與信息環境所具有的對信息人信息素養的形成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

基于上述信息素養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借鑒馬世駿等提出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ion system,即SENCE)模型[1]和周承聰提出的社會-信息-信息服嶄春仙態系統模型[2],本研究建立了一個信息素養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如圖1),以便于從整體上把握信息素養的影響因素體系。

該模型中,核心圈的信息人為信息素養生態核;信息人所具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稱為信息素養生態基,提供信息人進行信息活動的內能量;第二圈是對信息人的信息活動有直接影響的信息環境,提供信息人進行信息活動的直接外能量,稱為信息素養生態質;第三圈是外部的社會與自然環境,稱為信息素養生態膜,提供信息人進行信息活動的最終能量源泉。

1.2 信息素養生態系統構成要素

1.2.1 信息人

信息人是信息素養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素養成長主體,也即強調信息屬性的自然人。

1.2.2 信息素養影響內因子

信息人所具有的一切對其信息素養的成長及信息實踐活動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子稱為信息人的稟賦因子。信息素養成長稟賦因子非常多,包括學歷、年齡等。稟賦因子的共同作用形成信息人一定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構成影響信息素養的核心內因子。

1.2.3 信息環境因子

信息環境是指信息人可能接觸的信息資源以及特定信息活動的影響因素共同構成的一種信息生存與發展環境。同生態學上任何環境的概念一樣,它也是相對于某個中心的概念,這個中心就是信息人,同時,信息人也不能脫離信息環境而獨立存在。信息環境中一切對信息人信息素養的成長及其信息實踐活動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子則稱為信息素養成長的信息環境因子(外因子)。信息環境因子多種多樣,主要由信息資源、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服務、信息制度、信息氛圍等組成。

1.2.4 社會與自然環境因子

信息人都是群體或者社會中的一員,處于一定的工作、生活環境和社會影響之中,自然人正是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成為一個社會人的。因此,信息人的信息觀念、信息行為潛移默化之中必然受到周圍群體(特別是最密切的生活、工作小圈子群體)的觀念、行為模式的影響。社會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居住模式、社交群、職業等與信息人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因素可歸為微觀因素;宏觀因素包括經濟水平、文化和法律等社會環境因素。

2 信息影響內因子對信息素養成長起主導作用

信息人的稟賦因子,既包括先天形成的因子,如性別、年齡、血型等,也包括后天形成的因子,如學歷、經濟收入水平、社會閱歷等。這些因子共同作用,形成了信息人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

信息人的稟賦因子及其形成的認知結構、認知能力構成了信息素養成長的內環境,信息素養的成長首先是根植于這個小環境里的。信息人既有的認知結構、認知能力構成信息活動的起點,也為信息活動提供思維工具與活動框架。良好的個人認知結構是個人信息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信息素養本身也是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中重要的因素,信息人不斷吸收新信息并豐富、重構其認知結構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信息素養成長和認知能力發展的過程。認知結構、認知能力發展的源泉在于對外部環境信息的不斷吸收,在于不斷與外界信息交換,而這需要信息人不斷激發對信息的需要并為滿足其信息需要而積極利用一切內外條件進行信息活動。也就是說,信息素養成長的根本在于信息活動驅動力推動下的信息實踐活動。

3.3.3 信息人和信息基礎設施的相互作用

信息人是信息基礎設施的現實或潛在消費者,信息人的信息素養培育對信息基礎設施的利用效果、作用的發揮和價值的體現有著重要影響。信息基礎設施的先進性、普及性和易用性對信息活動的效率和效益有著重要的影響,并深刻影響著信息人參與信息活動的積極性,以及信息素養的提升。

3.3.4 信息人和信息服務的相互作用

信息用戶與信息服務者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共生互惠關系。對于信息需求表達、獲取、吸收等能力較低的信息弱勢群體,信息服務具有重要的作用。圖書館、社區服務組織等機構的信息服務,是滿足信息弱勢群體基本信息需求的重要途徑,對信息弱勢群體通過信息需要的滿足感受信息資源的重要價值從而提高信息意識、信息活動驅動力有重要的意義。信息素養成長主體是信息服務的重要消費群體,同時,信息消費者也會對信息服務提供者進行反饋,對提高信息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也有重要的價值。

3.3.5 信息人和信息氛圍的相互作用

信息人是信息氛圍的重要創造者。群體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技能等是由各個個體共同作用形成的。同時,個體與群體之間也處于不斷地相互影響的過程中,社交圈、工作圈的群體信息意識、信息行為模式等,都會對個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說信息環境中信息基礎設施等硬件的建設主要靠經濟支撐,那么作為軟件的信息氛圍則主要靠信息人的整體素質支撐,信息氛圍直接影響著信息人對其它信息環境因子的利用。

3.3.6 信息人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

信息人及信息人所處的信息環境都處于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這個大的外部環境之中,這個大環境既為信息環境的建設提供人財物保障,也為信息人的信息活動提供活動對象。同時,信息環境的建設、信息人的信息活動也推動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素養生態系統的發展與信息時代、信息環境和社會體制的變化與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是一個社會系統,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信息素養生態系統中,內因子對信息素養的成長起著積極的、能動的主導作用,而環境因素對信息素B的成長也起著巨大的作用:信息制度激勵成長,信息氛圍引領成長,信息服務牽引成長,信息資源推動成長,信息基礎設施助力成長,外部信息環境保障成長。

參考文獻:

[ 1 ] 馬世駿,王如松.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J].生態學報,1984,4(1):1-8.

[ 2 ] 周承聰.信息服務生態系統運行與優化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 3 ] 柯平.信息素養與信息檢索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 4 ] 陳文勇,楊曉光.國外信息素養的定義和信息素養標準研究成果概述[J].圖書情報工作,2000(2):19-20.

[ 5 ] 陳海濤,馬艷麗,陳博.信息生態系統演化研究回顧[J].情報科學,2014(2):157-1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同学下面粉粉嫩嫩的p|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2021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影视 |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 手机看片你懂的| 在线观看国产人视频免费中国|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亚洲videos|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国产成人啪精品| 五月天婷婷综合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性猛交xxxxx按摩欧美|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正在播放91大神调教偷偷| 俄罗斯大荫蒂女人毛茸茸|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小说|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一个人看的www高清频道免费|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