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藝術品理財投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卓越理財》:您認為,在目前的中國,藝術品投資,真正的主人是誰?換句話說,在國內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藝術品真正的買家是哪一部分人?
張樹榮:我覺得藝術品市場目前階段真正的買家是企業家。大家都知道在2004年11月底,東方國際拍賣公司舉行了國內首家以金融與收藏為主題的藝術品拍賣,效果顯著,拍賣總成交額達3103.419萬元,其中書畫部分成交2873.178萬元,成交率為82.1%。業內專家認為,這對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中國拍賣行業是一個創舉,在中國璀璨的經濟星空發出耀眼的光芒,它預示著金融資本逐漸介入收藏及藝術品投資的拍賣時代即將來臨。
大型集團公司和金融機構的進一步進入很大程度上推動和加強藝術品收藏與金融資本之間的有機結合,促進收藏金融化的融合與發展,為我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浙江等地的民營資本也在不斷的進入。從以往的藝術品市場人員的構成來看,主要包括藝術品經紀人或經紀公司、文物商店、企業家、普通收藏家等。
2004年以后,大家明顯感覺到藝術品市場的買方群體急劇擴大,幾乎是十年前的5倍。然而,藝術品的總量并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在物少人多的情況下,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必然持續走高。藝術品的總量太少,而持幣待購的人數迅速增長,不可能成正比發展。
近兩年,中國經濟更加呈飛速發展的趨勢,投資人的投資取向產生了重大調整,他們明顯感覺到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的巨大投資潛力。以往,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最有實力的收藏家和投資家主要集中在海外和港臺地區,現在,大陸的收藏家和投資家的陣營正在逐步擴大。近年來,在中國的各大拍賣市場上,大陸買家,尤其是大陸企業家就占了七成。這就說明,中國收藏家的一舉一動在國際市場上產生了很大反響,他們的實力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卓越理財》:您是否可以判斷一下,將來中國藝術品投資的現狀與未來?
張樹榮:發達國家的事實也已證明,經濟繁榮必然帶來藝術繁榮,這里所說的“藝術繁榮”,并不是指造就出畢加索、張大千那樣的藝術大師,更確切地說,應該稱之為“藝術投資的繁榮”。
收藏、藝術品投資金融化,金融與收藏、藝術品投資的融合不僅在世界,也將在中國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大潮流、大產業。
世界經濟的發展,大范圍的、區域性的和平與穩定局面的持續延伸,使西方國家在二十世紀中期出現金融資本與收藏、藝術品投資的融合,西方資本以上千億美金融入文物、藝術品投資市場,這也是西方文化藝術品投資市場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文化藝術品、文物的收藏為人類淀積了無窮無盡的寶藏,使歷史與文明變改更加豐富和絢麗多彩;金融、收藏與藝術品投資的融合,在世界范圍內使不可低估的文化興國成為現實。
另外,據某專業媒體報道,近20年以來,全世界藝術品市場每年的投資增長率超過30%,而中國的市場行情如何呢?以齊白石的蝦和螃蟹題材畫作為例,10年前,這部分作品的價格是每平尺1.5萬元,而現在每平尺增長了近10倍。10年前,陸儼少的作品每平尺不足5000元,去年這個價格則升至27.5萬元;另外,10年前,黃賓虹的作品每平尺不足1萬,去年的價格幾乎達到了10萬元左右。
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任何一個產業如果沒有與金融資本緊密結合起來,便發展不起來,藝術品也不例外。
《卓越理財》:企業家投資藝術品,已經成為藝術品的主要購買群體,國內是不是有一些更好的例子?
張樹榮: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不乏有重量級企業家加入這個行業。其中大連萬達集團公司和浙江的許多企業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不妨可以仔細關注一下他們的具體行動。除此而外香港富華國際集團陳麗華董事長也積極熱心的參與藝術品的投資與保護。陳董事長的中國紫檀博物館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紫檀博物館,將來我們將在中華文化藝術展覽的活動中有重大合作。
《卓越理財》:您認為藝術品投資對于企業家和企業的重要意義在什么地方?
張樹榮:在我國,由于藝術市場發展時間短,企業與金融資本與藝術品投資基本上處于一種割裂的狀態。眾多國內外專家認為,企業和企業家參與藝術品投資,不僅僅是為保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做出積極貢獻,同時也是杜絕國內外文物走私的重要手段。
《卓越理財》:您認為目前藝術品投資市場上存在那些問題?
張樹榮:近年來,我國的藝術品拍賣和民間收藏市場持續火爆,甚至已被稱為繼股票熱、房地產熱之后的第三大投資熱點。
有人認為,這昭示著我國藝術品收藏市場正在迎來“黃金時代”。也有業內專家不無憂慮地提出疑問:藝術品屢屢拍出天價是否存在泡沫?一味以投資增值為目的的藝術品收藏是否正常?
沙龍上,同學代表、典派盛世(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鋼先生就“國際金融海嘯籠罩中國藝術品市場,藝術品投資理財金融化帶動投資重組”作了主題發言。
“愛的宣言”主題晚會伴隨著浙大校歌拉開序幕,由浙江傳媒學院學生主持演出。浙江大學企業家經理人同學會同學30人捐款3萬余元,幫助貧困學生度過難關順利完成學業。典派盛世(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鋼就今天捐助貧困同學的活動,期望這些優秀大學生不能因為家境貧困而中斷學業,并能發奮圖強,早日成才,報效祖國。接受捐款的浙江傳媒學院學生代表發表了感人肺腑的講話,浙江傳媒學院老師代表貧困學生為浙江大學企業家經理人同學會贈送了“愛心助學”錦旗。
對于目前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為何還要協辦這場“國際金融海嘯之浙商應對”和“愛的宣言”主題晚會?這場專題沙龍能否對藝術品收藏拍賣領域的復興起到作用?針對這些問題,典派盛世(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朱鋼提供的一些藝術品投資建議,以及推出的“藝術品投資保值融資理財項目”引起現場企業家的極大興趣。讓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及企業家同學們介入藝術品收藏領域,去弘揚民族文化,保護中華遺產,并借此提升企業及企業家的文化品位,彰顯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的呼吁得到了企業家的共鳴。
“彩瓷皇后”即將亮相典派盛世2009春季首拍
娟 娟
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今天,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諸多拍品成交額和成交價不斷縮水的情況下,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的拍品成交價格卻依然居高不下。其中琺瑯彩瓷,更因其做工精細、極富藝術價值、增值空間廣闊等特點屢屢刷新著拍賣紀錄,創造著一個個拍賣神話。
琺瑯彩瓷是在康熙時期引進國外琺瑯材料創制的,尤其是其中一種玫瑰紅或胭脂紅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黃金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嬌艷效果,中國傳統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膠水調和,而琺瑯彩瓷則像西方油畫一樣,以油來調配彩料,使彩繪更具有立體感和層次感,因此琺瑯彩也一舉成為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琺瑯彩瓷的制作過程也與其他宮廷用瓷不同,是先在景德鎮用高溫燒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繪彩,再由造辦處琺瑯作在彩爐中燒成。康熙時期琺瑯彩由于初創,還顯得不夠精致;到了雍正時期,琺瑯彩工藝更臻爐火純青。雍正的琺瑯彩瓷胎更白,更密,追求線條優美,釉面更加瑩潤,隨著技術的進步,琺瑯彩色彩也發展到幾十種,畫面立體感更強。且和后代乾隆朝相比,畫面更加韻味十足,做工更精。由于雍正皇帝酷愛琺瑯彩瓷,會直接諭示其制作細節,故此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形小巧、精致,更加俊秀,讓人愛不釋手,所以雍正琺瑯彩也自然是所有瓷器中價格最高昂的,被世人美譽為“彩瓷皇后”。
典派盛世(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9首屆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推出的、由資深收藏家提供的一組12只“雍正琺瑯彩十二生肖蒜頭瓶”,也是此次首拍的重點拍品之一。
投資正當時
《財富堂》:根據《群邑智庫·2012胡潤財富報告》,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大陸干萬富豪人數達102萬人,億萬富豪人數逾6萬人。其中,富豪的投資配置中,藝術品占比15%,排名第五,僅次于房地產、股票、固定收益和黃金,比過去兩年都上升了一個百分點。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王薇:這很正常。在瑞盈財富《2011-2012財富管理配置報告》里,我們建議的藝術品投資的配置比例10%-15%。
近年來,不少投資者會拿理財產品與CPI進行比較,這多少反映他們的資產在通脹壓力下面臨縮水的擔憂。而在林林總總的理財產品中,除了地產、股票、基金、信托、外匯和保險之外,藝術品、古董、珠寶和紅酒等另類產品正憑借其前衛的概念和不錯的投資收益吸引著大家的眼球。
藝術品是容納貨幣流動性的一種大類資產,不但具有資本屬性,又充滿著藝術價值及觀賞價值。比較五年前的藝術品市場狀況,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行為逐漸從富有階層的個人愛好逐漸轉化為一種普遍投資行為。
通過和高端客戶的接觸,我發現,藝術品投資市場和投資者的個人喜好相關。有些人對藝術品市場很感興趣,但是門檻高、專業性強,就主動找到我們這樣的財富管理機構。這種人的藝術品投資份額就會高于其他投資者,甚至成了收藏家。
《財富堂》:現在算是投資藝術品的好時機嗎?
王薇:總體來說,藝術品都是值得投資的一大門類。
瑞盈財富的《2012年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指出,2007 年至 2012 年是中國經濟經歷一系列變化的 6 年,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充滿了傳奇色彩。一方面,爆炸式的增長受到投資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投資形式開始出現;另一方面,藝術品價值和宏觀經濟、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導致藝術品市場的大起大落。
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弱相關性。相較于 GDP 增長率,藝術品市場的增長波動更強。但這并不否定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不論是藝術品拍賣的專場數量還是上拍藝術品件數,近年來都是一路走高。
今年經濟運行水平下行,藝術市場出現了一定的回調。2012年上半年,藝術品拍賣總額為 281.60 億元,同比下降34.27%。成交額的迅速滑落,一方面是受宏觀經濟中流動性資金緊縮的影響,藝術購買力下降,金融投資類資本停滯;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對前期快速增長勢頭以及天價作品放大效應產生質疑,市場觀望情緒蔓延。但是隨著經濟的持續下行以及政府釋放流動性,避險資金開始集聚并尋找洼地,而藝術品市場無疑是十分理想的避險地,藝術品投資市場在可見的數年內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資金避險的價值洼地
《財富堂》:您對當下的國內藝術品市場如何把脈?
王薇:根據瑞盈財富的《2012年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國內藝術品投資主要集中在三大類,分別是中國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品、瓷雜工藝品。
2009 年以后,中國書畫的成交額占藝術品市場成交總額一直超過 50%,截至今年上半年,成交額突破了140億元,可謂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半壁江山。由于2012年春拍的成交存在萎縮,中國書畫也經歷了跌幅之最,成交額占比由上一季度的 59.33%跌至50.41%。4件億元以上的拍品中兩件為書畫作品,在中國藝術品TOP100名榜單中,書畫占據59席。
瓷器雜項是最近幾年來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的“新寵”。2009春拍時候,瓷雜項成交額不到15億,占成交總額的21.26%;到了今年上半年,瓷雜項成交額達到87億,占成交總額 31.18%。瓷雜板塊共有28281件作品成交,同比去年春拍下降14%,依舊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油畫及當代藝術是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點,其地位甚至超過了中國書畫。但是在國內,這個項目所占比重卻很小,這與國人的審美觀念以及中國特殊的文化偏好有關系。一方面油畫并非我國傳統藝術形式;另一方面,國內的藝術品投資更偏向于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藝術文化形式,近當代的藝術受關注程度不如古代藝術也就情有可原了。2012年上半年油畫及當代藝術總成交額為26.86億元,比上季度減少了10.07億元,但市場份額比上季度提高了0.92%,為 9.54%。其上拍量、成交量、成交額都有所下降,但成交比率卻有所提高,在其他板塊多有跳水的2012 春拍市場上,油畫尤其寫實油畫在內地市場總體不負所望表現依舊穩健。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地位和市場地位在近幾年多有異動,前幾年一些屢創新高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成交顯出疲態,新的面孔出現在拍場且斬獲不錯,當代藝術市場呈現不斷重新洗 牌的局面。
《財富堂》:雖然藝術品投資“錢景”頗具吸引力,但是投資此類產品不僅門檻高,而且具有相當的專業性,普通投資者想“嘗鮮”并不容易。作為一家第三方獨立財富管理機構的老總,您給投資者的中國藝術品投資配置建議是什么?
王薇: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藝術品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投資領域。但是真正采用國際拍賣方式的現代藝術品投資形式,特別是以金融為依托的藝術品基金等投資形式在中國還完全是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