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范文

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

第1篇

筆者從事20年的民事審判工作,審理了近500件民間借貸案件,從中總結了四川地區的民間借貸交易習慣主要有以下種類:

根據相關法律對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的規定,對于民間借貸的利率,國家的控制是有一定的彈性和空間的。但以上規定卻沒有明確“銀行”指的是商業銀行還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司法實踐中標準不一。在當事人未約定按照某銀行利率計算利息的情況下,法院可以依據上述意見以中國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四倍為參照;但在當事人約定以某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計算利息時,即使該利率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基準利率的四倍,法院對當事人的以上約定應予以認可。

在民間借貸中當事人往往只約定借款期間的利息,對逾期利息卻沒有約定,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主張逾期利息的支不支持?筆者認為,借款時當事人只約定借款期間的利息的,是基于債權人信賴借款人能按時還款,是一種的交易習慣。但逾期還款是一種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如果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逾期還款反而不用支付利息,不利保護交易的誠信原則,違反法律立法的本意,故應當支持;其標準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逾期給付的規定,利息和逾期利息加起來不能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

當事人約定的利息已經是“同期同類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了,但又約定了逾期利息和違約金是否支持呢?筆者認為:現行法律規定了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利率”包括了還款期間的利率也包括逾期利率,而“違約金”則是對違約行為的懲罰,故逾期利息不予支持,而“違約金”可以支持,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利息的百分之三十為限額。

9、在民間借貸中,當事人重新結算本息,并出具新的借條,經結算后的新借據所載明的數額能否認定為借款的本金?這也是人民法院矯正交易習慣下借款高利息的錯位現象的重要內容。借貸雙方經重新結算出具新的借條,是雙方當事人對借貸關系的重新約定,應視為形成新的借貸關系。所結算的前期利息如不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應可以計入本金;即或超過了四倍利息,債權人不認可而債務人無證據證明是高利息又已經書立借條的,可視為債務人對前期利息的確認;有證據證明含高利息的應當剔除法定以外的高利部分。

民間借貸關系中的習俗、慣例以“準法律”的強制力量調節著民間借貸的運行秩序,其作用同樣不容忽視。

將民俗習慣運用于事實的認定彌補證據不足就是途徑之一。在案件事實認定中引入民俗習慣可以緩解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的沖突,從而有利于保護對當事人的權利。當事人對某項民事爭議的事實都沒有證據證明時,法院可以根據當地民俗習慣認定案件事實。例如,司法審判中常常會遇到有不少借款人在出具的借條上載明“利息5分”。是月息還是年息?利率是千分之五還是百分之五多有爭議。依照四川地區民間借款習慣,“利息5分”是指月息百分之五,據此法院就可以根據這個民俗習慣推定當事人約定的利息是月息百分之五,而不能按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約定不明視為不支付利息”處。

在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可以將公認的行業慣例作為裁判依據。如償還部分借款的性質認定,在無法律明確規定并且有不同處理意見時,行業習慣規則就可以發揮作用。現代民間借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營利和臨時性資金周轉,因此,承擔風險獲取利息收益是債權人的追求目標。從實踐看,銀行借貸合同履行中清償貸款的原則是先清償利息,再清償本金,這已經成為普遍認可的行業習慣。因此,對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應當先歸還本金還是先歸還利息沒有明確規定時,可以參照銀行業的交易習慣。

除此以外,用人文關懷矯正錯位縫合斷裂也是法官在處理民間借貸案件時極其重要的手段之一。

1、人民法院用人文關懷審理案件包括以下內容:首先,積極正確指導當事人舉證,縫合舉證的斷裂。當事人舉證,因受法律意識、文化、身體等方面的制約,舉證很不規范,或者不能舉證、不懂舉證,這就需要法官指導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當事人第一次舉證不能滿足的,要指導其補證,可以突破法院一次性指定的舉證期限,要不惜多次指導舉證,必要時在休庭后,仍然有必要補充證據的,還可以指導當事人舉證質證。其次,人民法院依職權收集證據縫合當事人舉證不能的斷裂。法官是整個訴訟過程中的主導者和掌舵者,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審判人員必須處理好當事人主義與人民法院必要取證救濟的關系。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人因身份或資格的限制而不能取得的證據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取得的證據,以及因年老、年幼、疾病等且因經濟能力而無法舉證的,人民法院應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以盡可能做到所判的案件事實清楚,是非分明,裁判公正。再次,以公平分配舉證責任體現人文關懷縫合證據斷裂。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照有關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不能機械套搬法律,要充分運用人文關懷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和案件的具體情況等因素公正合理地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2、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有著濃厚的親情、友情、地緣、人緣、業緣,這就不但要求法官要運用法律法規、民俗習慣審理案件,還要充分運用人文關懷、人性審判維系倫理。

人文關懷和人性審理在民事審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縫合道德良知的功用。一個優秀的司法人員,不但要有專業的法律知識,還要具備對真善美的信仰和追求,對弱者的悲憫之心。我們在處理糾紛時既要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又要關懷弱勢群體,對于那些因上學、治病、生活等借款而形成的民間借貸案件,家庭確實困難的弱勢群體,要多給債權人做工作,在利息上可以適當放棄,在償還方式上既要保證債權人的權益又要保障債務人

第2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民事主體之間經濟的交往日益復雜,民間借貸形式及形成的法律關系錯綜復雜,因此借貸雙方產生的糾紛也日益增加。民間借貸是民間自發形成的一種民間投資手段,它的出現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研究其類別及法律關系,對于保護正常的民間借貸活動,充分發揮民間借貸的有利作用,更好地調解、仲裁和審理裁判民間借貸糾紛,進一步彌補民間資本對農村經濟的不足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法律對于民間借貸糾紛的相關立法還不夠健全,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一、對于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定過于寬泛與分散;二、操作性不強、判斷標準過于模糊;三、諸于對民間借貸等專門法律的缺失,不能滿足現在民間借貸的需要。如何真正發揮民間借貸資本的作用,減少民間借貸糾紛的發生,筆者從民間借貸的概念、民間借貸合同主體的認定及舉證責任的分配作以簡要的闡述。

    一、對“民間借貸”的界定

    現在關于民間借貸的概念學者們有不同的觀點,并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與非金融機構之間、其他非組織與公民之間相互借貸貨幣、實物與其他財產的行為。”;有的學者認為民間借貸是,“公民之間不經國家金融行政主管機構批準或許可,則依照約定進行資金借貸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在這種行為之間貸款人將自己的所有貨幣借貸給借款人,借款人按約定期限界滿時返還本金并支付相應的利息。”還有的學者認為,“民間借貸是指游離于經官方批準的農村正規金融組織之外的農戶之間、個私企業、鄉鎮企業等中小企業之間,農戶與中小企業之間發生的以償還為前提的借貸行為,以此為前提的借貸行為以及由此形成的借貸關系。”

    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借貸若干意見》)第1條規定,民間借貸是指一方為公民的借貸糾紛,雙方均為企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借款糾紛,不屬于《借貸若干意見》所規定的借貸糾紛范疇,而且,根據《借貸若干意見》第2條、第12條的規定,借貸糾紛的范疇不限于以人民幣為標的借貸,還包括以外幣、臺幣和國庫券等有價證券為標的的借貸糾紛。最高法院《法釋〔1999〕3號批復》所再次明確民間借貸糾紛性質。

    從上面學者關于民間借貸的定義中可以看出來,以上學者對于民間借貸的定義都有合理的地方,但各自也存在爭議,這些學者對于民間借貸的定義中對于民間借貸的主體的認識存在不同認 .通過對民間借貸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民間借貸合同的內涵。民間借貸合同是指由貸款人與借款人簽訂由貸款人將一定數量的貨幣提供給借款人,借款人定期或不定期返還相同數額貨幣的合同。以下筆者將對于民間借貸的主體進行分析。

    二、關于民事借貸合同的主體的認定

    (一)夫妻分居期間一方舉債的債務主體如何認定

    從《婚姻法》和司法解釋的現有規定來看,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的,均應認定為共同債務。但為了維護債權人的利益,立法設定了兩個例外:第一,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的;第二,債權人明知夫妻約定分別財產制的。

    據此,有觀點認為,只有符合這兩種例外情形才可以認定為個人債務,否則,仍應作為共同債務處理。對于分居期間一方舉債的,必須是對方明知,如果僅能證明分居狀態,但債權人不知曉的,也不能因分居而認定為個人債務。對夫妻共同債務或者一方個人債務的認定,須以現有的法律法規規定為標準。還有觀點認為,司法解釋規定夫妻共同債務以“共同生活”為目的,但事實上這一規定并不能直接判定債的對外效力。因此,在欠缺分居公告或者登記制度的前提下,不能以分居為認定個人債務的標準,應以債權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為標準判斷債務的對外效力。另有不同觀點認為,分居期間一方舉債的,鑒于雙方之間的日常家事權已中止,舉債合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故應作為例外情形予以考慮,宜認定為個人債務。另有觀點認為,長期分居可以作為判斷有無舉債合意的重要參考。我們認為,為防止借貸雙方惡意串通,在審理中注重對未舉債方的利益保護。倡導在協議中明確舉債的性質、償還債務的主體以及償債的責任范圍等。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因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日常生活需要是指夫妻雙方及其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事項,包括日用品購買、醫療服務、子女教育、日常文化消費等。

    夫妻一方超出日常生活需要范圍負債的,應認定為個人債務,但下列情形除外:(1)出借人能夠證明負債所得的財產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經營所需的;(2)夫妻另一方事后對債務予以追認的。

    不屬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負債的,出借人可以援引《合同法》第四十九條關于表見的規定,要求夫妻共同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援引表見規則要求夫妻共同承擔債務清償責任的出借人,應對表見的構成要件承擔證明責任。

    表見的證明責任,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第13條的規定。

    (二)借款人與實際收款人不一致時債務主體如何認定

    有觀點認為,原告起訴時應有明確的被告,借款人與實際收款人不一致時,應以借條為憑證,確定借款人為被告。也有不同觀點認為,為查明案件事實,法院在確定借款人為被告的情形下,可以將實際收款人追加為當事人,只有實際收款人能證明借款人委托的事由,才能查清借款事實,方可免除還款責任。

    (三)持有借據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推定為債權人,具有原告主體資格

    如果被告對原告的主體資格提出異議,并提供證據足以證明債權憑證的持有人并非債權人或者債權受讓人的,可以裁定駁回起訴。

    (四)借據上署名的借款人推定為債務人,具有被告主體資格

    原告在起訴時應有明確的被告,被告不明確的,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如果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有行為人虛構借款人或者以已注銷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義借貸等被告不適格情形的,法院應告知原告變更被告,原告拒不變更或者無法變更的,可以裁定駁回起訴。如查明被告屬被借名、冒名且無過錯的,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五)出借人兩人以上的共同債權主體如何認定

    出借人兩人以上的共同債權主體,僅一個或者部分出借人對借款人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出借人為共同原告,但明確表示放棄向借款人主張權利的其他出借人除外。放棄債權的其他出借人對借款人另行提起訴訟的,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六)在連帶責任保證中債務主體如何認定

    在連帶責任保證中,出借人僅起訴借款人或者僅起訴保證人的,法院不主動追加保證人或者借款人為共同被告。被訴保證人主張借款人參加訴訟的,經法院釋明后,出借人仍不申請追加借款人為共同被告的,法院可僅就保證之訴審理。

    (七)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借款債務主體的認定

    1.以夫妻一方名義向他人借貸,訴訟時夫妻關系仍然存續,債權人未將配偶列為共同被告的,法院不宜主動通知借款人的配偶參加訴訟,但配偶申請參加訴訟或者案件涉嫌虛假訴訟的除外。

    2.借貸行為發生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訴訟時出借人或者借款人一方已經離婚的,原告或者被告可以申請追加其原配偶為共同被告。

    (八)私人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以個人名義出具借據為公司借款應如何認定借款關系

    在審判實踐中,法院對民間借貸關系的認定存在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做法是嚴格按照借據的主體和內容認定借款法律關系,其他因素不影響對借據所確認的借款法律關系的認定;另一種做法則是對證據和其他證據全面加以審查,綜合認定借款法律關系是否成立,借款事實是否存在,以及借款是否歸還。然后,依法對案件作出處理。此類民間借貸,實為私人企業之間拆借資金的糾紛,案由應定為企業借款合同糾紛。認定私人企業法定代表人以個人名義借款屬于公司借款還是個人借款,應根據借據內容、借款用途和實際由誰支付借款來確定。借款用于單位的,由單位償還;借款用于個人的,由個人償還。債的主體是指向特定人的。本案中,公司人格與個人人格是混同的。雖然借據中載明的當事人為自然人,但雙方均為其所在私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且知道實際出借方為甲公司、借款方為乙公司以及借款的用途,應認定雙方的行為屬于公司之間的借貸行為。

    三、民間借貸事實認定及舉證分配

    (一)傳統意義上的民間借貸

    當事人之間對因買賣、承攬、股權轉讓等其他法律關系產生的債務,經結算后,債務人以書面借據形式對債務予以確認,債權人據此提起訴訟,而債務人或擔保人對基礎法律關系的效力和履行事實提出抗辯并有證據證明糾紛確因其他法律關系引起的,原則上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但借據仍可以作為基礎合同履行的重要證據。傳統意義上的民間借貸方式,由貸方把現金轉移給借方,借方給貸方出借據為憑。對于這種借貸方式,在借貸之間形成了一種單向的借貸關系,即貸方給借方現金,借方給貸方提供借據,一旦雙方的法律行為完成并認可,借貸之間就形成了單向的法律權利義務關系,即貸方享有并到時收回借據金額的權利而不負有義務,借方負有承擔并到時歸還借據金額(本息)的義務而不享有權利。這種借貸方式,我國合同法把它規范為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這種合同的性質是單務合同和實踐性合同。這種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比較簡單明了,處理起來也比較容易。

第3篇

【關鍵詞】民間借貸 不當得利 無因性證明

一、不當得利概述

按照通說,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受利益,致他人損害者,應付返還義務。《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據此,不當得利的基本要件有四:一方獲得利益,一方受到損失,獲利與受損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獲得利益及利益受損均無法律上的原因。

關于由民間借貸轉化而來的不當得利之訴,是否違反誠信原則、是否構成濫用訴權、是否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的問題,雖然在學界還有所爭議,但筆者認為從當前司法實踐出發,出于保障當事人利益之目的,應當認可當事人有權提起不當得利之訴;雖有違反誠信原則、禁止反言原則之嫌,但為保障權利人利益此種違反可被接受;民間借貸與不當得利案件從案由、法律關系、訴訟請求等方面考慮均不屬于不同標的,不是同一案件,二者僅是相互牽連,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根據民事訴訟法確立的舉證規則,應當由主張不當得利的一方對符合不當得利構成要件承擔舉證責任。在民間借貸轉化來的不當得利案件中,一方獲利、一方受損失、因果關系的證明都相對容易,舉證難點在于給付無因性的證明,尤其是前訴,前訴不特指民間借貸案件結束后另行提起不當得利之訴的情形,亦指當事人在同一案件中將變民間借貸為不當得利的情形。民間借貸的結果可能會對不當得利案件產生影響,導致舉證責任分配、案件證明程度更為復雜。以下將通過案例研討“無因性”的證明。

二、“無因性”的證明

關于無因性證明,如果雙方不存在付款基礎,給付行為明顯欠缺意思表示的案件,不當得利認定較為容易,其中較為典型的是錯誤轉賬、錯誤交付等。但在由民間借貸轉化來的不當得利案件中,雙方有經濟往來的基礎與可能,存在一個甚至是多個法律關系,這導致此類案件不當得利“無因性”認定困難。

(一)僅有一個法律關系時無因性的認定

若雙方僅有一個法律關系,獲利一方既否認給付原因又否認不當得利的,應由獲利一方提出反駁證據,就合法占有承擔舉證責任。在最高院(2013)民申字第1639號再審裁定書中,獲利一方否認雙方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且在一審、二審庭審中認可雙方無其他經濟業務往來,因此法院認定主張不當得利一方已完成相應的舉證責任。獲利一方認為不構成不當得利的,應當就合法占有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以主張不當得利一方的舉證。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筆者雖然主張在特定情況下需要由獲利一方就合法占用進行舉證,但這并未改變不當得利案件的基本舉證規則:由主張不當得利一方承擔舉證責任。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當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完成舉證責任時,則應當由獲利一方就其反駁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系合法占有。法院所查明的案件事實是動態變化的,一方證據形成優勢或使法官形成內心確信的,則此時應由對方就反駁理由承擔舉證責任,否則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二)存在多個法律關系時無因性的認定

這種情況下,主張不當得利的一方舉證難度大,其需完全證明款項給付不屬于雙方的任意一個法律關系。在由民間借貸轉化來的不當得利案件中,由于存在其他經濟往來,債權人前訴中債權主張被駁或債務人前訴中的還款主張未被支持,債權人(債務人)提起不當得利之訴時,債權人(債務人)在前訴中的主張未被認可,是其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并不能據此直接推定獲利一方收取相應款項沒有法律上的原因。主張不當得利的一方仍應舉證證明款項給付欠缺意思表示,不屬于雙方任一法律關系項下的款項,否則其不當得利主張就無法得到支持。在福建省高院(2015)閩民申字第2691號裁定書中,由于前訴不當得利案件中認定雙方除民間借貸關系外,還存在其他經濟往來,主張不當得利一方將款項匯給獲利一方就屬于有正當理由,并非無法律上的原因;主張不當得利一方應舉證證明案件符合不當得利要件,即獲利一方收取款項沒有合法原因或根據,否則應由主張不當得利一方承擔舉證不利后果。

存在多個法律關系的不當得利案件中,還可能會出現訟爭款項的給付原因在某一具體案件中無法查明的情形。此時即使有前訴判決的存在,亦不得進行有責推定,直接視為無法律上的原因。根據舉證規則,主張不當得利一方有義務證明給付的“無因性”,給付有因或給付原因無法查明的,均屬于主張不當得利一方舉證不能的情形,均應由主張不當得利一方承擔舉證不利的后果。在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2332號裁定書中,法院認為案件是否構成不當得利,關鍵在于舉證責任的分配,而不當得利案件應當由主張不當得利一方承擔舉證責任。前訴中主張不當得利一方的民間借貸訴求被駁回并不能必然推定給付行為欠缺意思表示,只是基于現有證據,給付原因無法證明,在查明給付原因之前,不能有責推定,直接視為無法律上的原因。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不當得利案件,應當嚴格按照舉證責任分配規則,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判斷不當得利是否成立。對于由民間借貸轉化而來的不當得利案件,或由其他前訴案件轉化來的不當得利案件,不能否認前訴案件對不當得利案件審理及案件事實認定的影響,但同時也不能僅憑前訴的裁判結果直接推定或否定給付的“無因性”。

參考文獻:

[1]王澤鑒.民法研究系列之不當得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網.路秋潔與孫劍不當得利糾紛申請再審民事裁定書[EB/OL].http:///Index,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91精品福利视频|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视频| 日本在线理论片|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粉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xx在线观看| 黄色aaa级片|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云霸高清|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好爽快点使劲深点好紧视频| 中文字幕第三页|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免费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h在线免费视频| 岛国在线播放v片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美女露隐私全部免费直播| 国产亚洲欧美视频| 黄色软件视频大全免费下载|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 男人天堂视频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色哟哟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宅男66lu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国产91无套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