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二次元經濟發展情況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方面有行業整體增長走向集中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客觀(目前移動互聯網獲取一個用戶接近20塊,要知道四年前也就是1/5的價格),所以過去一年能夠引來行業和二級市場關注的游戲企業就一家,這家企業過去一年能夠取得摧枯拉朽之勢的原因很值得探討,后面我們還會提到。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剛剛了我們第一款文化娛樂內容數據監測產品。在上線之后收到各種朋友們的關心與疑問:為什么在如此冷清的市場背景下,還大規模投入做這樣一款產品?
在經歷過N次的解釋之后,我覺得有必要整理一下我們對于中國游戲市場以及文化娛樂產業的一些看法,以及我們對未來的判斷,正是基于這些判斷,才讓我們毅然決然的上馬了文娛內容數據產品。
可能有些瑣碎,拋磚引玉,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朋友們加入探討。
總體上來說:我們認為未來十年是中國文化娛樂產業大發展的十年;其中互聯網將起決定性作用;2016將是文化娛樂的互聯網年。
一、文化娛樂市場在未來整體上呈增長態勢
看過去幾年文化娛樂的主要子集,游戲、影視、音樂、動漫以及衍生品,無論是在產業規模、用戶規模抑或產業影響力方面,都是在持續繁榮的過程中,在產值上,保持了年均50%以上的高速增長,我們認為文娛產業將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相對于其他產業的成熟甚至產能過勝,國家層面急需與之相對應的文化軟實力,所以對文化產業利好的政策層出不窮,這對產業來說是難得的機遇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大家基本都已經接受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現實,而我們看全球范圍內歷次經濟低迷背景下,娛樂及服務消費反而愈發旺盛,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直接促進了好萊塢電影業的繁榮。
前面有提到2015年倍受關注的游戲企業,相信大家都已經猜到了,就是網易游戲。為什么網易能在2015年爆發,并對騰訊形成沖擊之勢?這是很多券商、投資人問我們的問題。在移動游戲市場中,騰訊與網易是兩個典型的代表,騰訊是典型的入口平臺,靠超級APP為游戲導流,而網易是典型的內容平臺,靠優質內容獲取流量。
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初期,入口平臺的價值最突出,所以騰訊能夠輕取一半的市場份額;但是到了2015年,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基本消失的情況下,大家都要靠內容獲取流量,所以我們看到過去一年網易游戲依靠超級IP和優質內容形成摧枯拉朽之勢,這是移動游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未來好產品會越來越珍貴,渠道對內容的渴求也會越來越凸顯,像《夢幻》一樣的強勢分成比例今年還會有。
現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了,內容開始拉動產業增長,互聯網巨頭必須開始布局內容產業,與此同時改造傳統娛樂業,互聯網力量會在文娛產業形成強大的推動力。
我們看每次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原因都是因為資金鏈的問題,現在很多炙手可熱的創業項目都是長期燒錢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投資人看這些項目已經非常謹慎了,但文化娛樂業與其他產業有很大不同,他可以依靠內容直接變現,所以很多文化娛樂企業可能市值不高,資金鏈大都比較健康,這一點在經濟下行、資本寒冬的產業背景下尤其重要。
二、優質IP的爭奪加劇,互聯網成為IP創生主陣地
“IP”這個詞在經過移動游戲的爆炒之后,短短兩年內完成了一次全民科普,當下文娛產業言必及IP,雖然有部分泡沫,但更多的是市場的剛需。未來市場將繼續深化,企業對于優質IP的爭奪更加迫切,而互聯網將成為IP創生的主陣地。
高速增長的市場需要優質的內容支撐,這點我們在前面有分析過,更重要的是,前兩年的市場實踐已經證明了IP的流量獲取以及吸金能力,以前可能還有人覺得IP的價格被炒得過高有些離譜,但是現在基本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或者說是一種無奈,這是一個踏踏實實的賣方市場,大家沒的選。
此外,在現今文化娛樂大發展的時期,文化內容高度豐富,如何在海量的內容中脫穎而出,IP是一個關鍵要素,同樣玩法的移動游戲,IP產品相對于非IP產品初期導流能力強120%,這是整個產業無法不面對的現實,所以大家對于用戶的爭奪將更加依靠強勢IP。
在經過了過去兩年大家的買買買之后,日本動漫、中國網文、韓國游戲基本已經被大家買光了,所以到了2016年,IP市場的內容生產將大部分靠企業原創,騰訊、奧飛、網易、華誼等行業龍頭已經在加緊布局了,而伴隨國內二次元文化的發生發展并進如主流文化視野,互聯網內容將強勢輸出,具體體現在自制劇(太子妃升職記)、網絡大電影(煎餅俠)、互聯網IP再造(勇者大冒險)、互聯網造星運動(papi醬)等各個方面,所以我們才說:2016是文化娛樂的互聯網年。
三、網紅本身就是優質IP
最近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有被papi醬的各種新聞一遍又一遍的刷屏,有很多朋友來問我們,1200萬的投資能賺回來么?在這里我只能說,我們相信真格以及羅老師的眼光與運作能力。從現在的聲勢來看,是papi醬以一已之力造成了一次網紅界的全民關注(連望京小腰的服務員都知道她拿1200萬投資……)。其實我們很早就提出過,網紅本身就是優質IP。
從用戶的角度來講,網紅擁有忠誠的粉紅群體與更強的號召力,與上面提到的對IP的認知是類似的,企業也需要網紅們所帶來的豐富流量與其形象內核,所以我們看到阿里出來說要包裝網紅,視頻直播平臺也出來說要打造網紅。
相對于很多高高在上的演藝明星來說,網紅的性價比更高(雖然有papi醬,Miss這樣的個例,但是網紅整體的性價比高很多),互聯網為網紅與粉紅之前嫁接了一條流暢的溝通通路,使得網紅更加的平易近人,借由互聯網的通路,未來每個明星都將成為網紅,伴隨著互聯網內容創作的興盛,使得創造、包裝網紅成為了可能,一場互聯網造星運動已經到來。
我們對網紅大體分為內容型和人格型兩個類別,前者靠優質垂直的內容獲取用戶,后者靠個人魅力與顏值取勝,目前脫穎而出的更多的是前者,吸金能力更強的是后者。
四、二次元將逐步進入主流文化范疇
說過去一年文化娛樂產業最熱的關鍵詞非二次元莫屬了,這部分群體擁有相當高的忠誠度與狂熱的付費沖動,所以基本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家都要來分一杯羹。
在二次元消費群體中,95后無疑占據主體,這部分用戶的特點是: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對互聯網文化有較高的認同;有非常強烈的個人意識,并有主動傳播二次元文化的熱情。伴隨著他們逐步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二次元將逐步進入主流文化范疇。
2016年行業對于二次元方向上的投入將會迎來爆炸。在2016年的互聯網內容創作大潮中,二次元文化將影響互聯網內容創作的方向,互聯網文化內容的語言范式將更加90后、更加二次元化
五、互聯網自制影視將在2016迎來井噴
在2015年,全球范圍內互聯網媒體的受眾規模剛剛超過了電視,成為第一大大眾媒體,而在中國,電視的開機率、收視率連年處于下滑態勢,而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也已經過半,達到50.3%,用戶在電視端沒有滿足的需求將更多的由互聯網承接,互聯網自制影視將在2016迎來井噴,這也成為文化娛樂互聯網年的重要注腳。
中國電視的上一個黃金十年來自于電視劇的繁榮,在這一期間我們看到眾多優質的劇集,而最近5年中國電視主題無疑屬于綜藝,真人秀、歌唱選秀、脫口秀等等節目層出不窮,一時間國內的電視臺熒屏呈現一片繁榮之勢,這樣的態勢至2016年將是一個分水領。
一方面的電視的綜藝節目過多,且大部分靠版權采購鮮有原創,對觀眾形成了審美疲勞同時,已無創新的后勁;另一方面,互聯網在進一步的爭奪用戶的時間,尤其一些創新應用的興起對電視業產生的重大的沖擊,諸如視頻、自媒體、直播的興起,不只在爭奪用戶,更重要的搶奪了大量的上游內容資源(近期湖南衛視幾位一哥一姐的動作可以作為部分證明)。
此外,互聯網自制影視是一個典型的渠道倒逼型產品,在互聯網取代電視媒體的大眾影響力之后,用戶的內容需求需要自制影視來承接,自制影視天然的擁有受眾的需求的反饋與流量的輸入的通道,所以在創作上更加符合互聯網人群的需求,貼近網民的生活與語言范式,因而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自制影視的井噴將在2016年對傳統電視媒體形成強有力的沖擊。
隨著國內版權環境的日益改善,我們判斷今年互聯網內容付費將呈規模性增長的態勢,這在部分視頻平臺所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窺見一二,尤其在優質內容在被創造出來的背景下,互聯網可以短期內形成話題效應并引導付費(想想你身邊有多少人因為仲基歐巴買了愛奇藝的會員),短期內,國內各大視頻網站的主要競爭點將基于自制內容的創作以及付費會員的獲取。
六、文化娛樂的航母型公司開始顯現雛形
隨著阿里、騰訊、萬達等大財團對這個產業的看好與持續性投入,文化娛樂的航母型公司開始顯現雛形,他們在快速的拉高整個行業的進入門檻,未來留給小團隊的生存空間將更加有限(以納入巨頭體系華麗退出為目標的另說),而隨著互聯網力量的強勢進入,2016年是企業間競爭的關鍵節點,這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黃金期,游戲、文學、動漫、音樂、自制劇、綜藝等主要節點都將是競爭的主戰場。
說了這么多,回過頭來說我們為啥要做一款游戲大數據監測產品,正是基于上面啰嗦了這多的判斷與分析,國內游戲市場雖然增長放緩,但是依然有過千億的行業產值,并且這些是實打實的被游戲企業所賺到了。
關鍵詞:分配 城鄉差距 收入
引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中心調查研究表明“不斷擴大的我國城鄉、地區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使我國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占總收入差距的將近一半。居民無論是城鎮內部還是農村內部,收入差距都在不斷擴大,且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大于城鎮內部;并表現為收入越高,其收入增長速度越快;反之,收入增長速度越慢”。相較于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的影響,這也不單單是體現一個城鄉之間經濟增長的對比值,其更是一個國家內部經濟情況的體現。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的財富分配狀況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財富分配及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損害經濟效率,促進國民經濟的非健康發展。
在當今社會,對于是互相關聯的“公平”與“效率”來說,在當今中國,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量與生產力之間使得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變成了“此消彼長”的態勢。對此分配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和貧富差距擴大的今天收入不公越發引起社會的關注。而對于分配制度的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多引人關注。
對于收入分配的改革,我們不但要改革其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而且還要找出其存在的根源,要把“問題”和“根源”兩手抓。真正的找出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在下面的闡述中我會簡要從幾個方面分析在目前我國在收入分配中出現的問題。
一、分配差距擴大,貧富差距劇增
政府收入分配職能是指政府通過各種政策工具,參與一定時期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與再分配,實現收入在全社會各部門、各地區、各單位,以及各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合理分割,縮小收入差距,體現社會公平。
而在收入均等化這個政府收入分配職能中,政府的收入分配能來改善個人和家庭之中的收入過分懸殊的狀況。在現在的很多收入差距的問題上,個人問題方為首當其沖。雖收入均等化并不是把收入分配狀態調整到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收入,但在在這個生產要素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勞動收入比例明顯過低。不同地域經濟發展,不同受教育程度下,人們更是產生了較大的分配差距。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從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生活條件上,由于推出福利分房和免費醫療,居民的生活支出大大增加。由于勞動者的收入較少,導致勞動力消費明顯不足。在國內消費占主導的今天,勞動力的明顯過低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
二、城鄉間差距擴大
傳統的城鄉“二次元”結構使得城、鄉間筑起一道圍墻,城鄉發展的不斷擴大使得城鄉發展的結構的“程式化”,使得農村的發展結構得不到更好的提升。破除“二次元”結構,縮短城鄉之間差距刻不容緩?!岸卧苯Y構限制了農副產品的發展擴張的方向,局限了農副產品的增長及收益。
在這種城鄉差距的擴大,對于城鄉的教育體系也有了較大的分離。年輕人因想獲得更多的利潤投身于城市,人們想獲得更好的教育而離開鄉村,鄉村因年輕人少而教育水平逐漸下降。以此導致的惡性循環加之勞動力的短缺使城鄉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對于政府來說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農村多予少取的方針,加強城鄉間經濟文化交流,切實發展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的投入力度。還要政府在實施區域發展及惠農政策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城鄉合作,真正做到“立農為本”的本質。
三、農村區域間的差距過大
農村區域間收入差距過大、城鎮區域間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土地依然是農村發展的根基。在基尼系數不斷上升的現在社會,雖然我國仍是一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但我國的基尼指數與生產資料分配的嚴重不均與1935年幾乎同高。可見我國收入差距過大已經非常嚴重了。這種局面呼喚著政府收入分配職能的強化,但是,我國政府收入分配職能雖已與計劃經濟時代有很大區別,卻仍存在一系列缺陷,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收入再分配的要求。
而區域發展的收入差問題反映的是經濟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影響。比如我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人口的密度以及經濟的發展大大的制約了這里的發展,使得消費水平的低下也影響著這里人們的生活“創造力”的降低。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要找出事情的根源更要積極面對及時解決,然而加強政府的分配職能的必要性刻不容緩。
首先,眾所周知政府收入分配職能是指政府通過各種政策工具,參與一定時期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與再分配,各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合理分割,縮小收入差距,體現社會公平。 但介于現在的社會現況與社會現實要強化政府收入的分配職能,由于最近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上產生了富者越富,窮著越窮的“馬太效應”。顯然這種效應對社會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威脅,要調節與強化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縮小不安因素,擴大投資機會進而維護社會基本秩序。
其次,現在的個人收入還呈現出職業化的特點,人們認為聰明才智不是取得高收入的最佳方式,電力、電信、煙草等行業工作或成為公務員,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因為在這些行業就意味著高收入、高福利、高階層。所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指數,使分配在不同客體之間實現合理分配,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們幸福感的的提高,不必專注于特定的行業。
最后,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政府必須停止附加性的再分配政策,多關心弱勢群體,積極扶持貧困人口和地區,保證“分配到實處,送暖到心頭”。政府有義務保證向公民提供最低水平的統一標準的基本公共服務。基礎教育和衛生保障是最重要的公共服務,既可以提高這些地區人民的生活品質,又可以提高勞動力的素質。
四、結語
收入分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石。收入分配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經濟得到有效提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我國,社會服務業和農林牧漁業職工平均工資最低,而電力、通信、金融保險業等壟斷行業的收入最高,且不同行業職工平均最高值與最低值的比值仍在繼續擴大。在壟斷行業與競爭行業的收入差距中,其不合理部分超過了50%。
這樣的社會影響使得分配制度逐漸成為一種呼聲,成功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賴于深入的政治體制改革,這是一種經濟學中的邏輯,一種發展規律,但沒有政府強有力的決心以及群眾的積極配合,將這種制度送上審議臺,高福利、高工資的公平福利待遇是不可能出現的。
如果說“公平”和“效率”在社會分配中永遠都不能達到平衡,我們也希望這個“天平”不要傾斜的過于大。因為經濟改革同政治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良好的經濟改革才會促生出良好的政治發展,而反之優秀的政治決策是能夠推動經濟朝更好方向發展的。希望國家能沖破分配制度改革的重重障礙,從根本上取得分配改革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衛興華.經濟學文集(第一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錢伯海.錢伯海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3]高尚全.高尚全文存(第一卷)[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4]楊天宇.收入分配與有效需求(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08月.
[5]于祖堯.中國經濟轉型時期個人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
關鍵詞:城鄉收入差距;勞動力質量;經濟增長;人力資本投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整體而言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長的狀態,并逐漸形成了受到世界關注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但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也積累了許多結構性的問題,如經濟增長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城鄉經濟增長差距的矛盾、社會消費結構的差距等等[1]。為解決這些矛盾,必須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提高勞動力質量,這樣才能創造更加穩定的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一、中國經濟增長、城鄉收入差距與勞動力質量之間的關系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目前中國的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城鄉收入差距上,特別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不斷加大。經濟增長的質量好壞需要從經濟增長的條件、經濟增長的過程和經濟增長的結果三方面著手,并以此為依據。從經濟增長的條件著手,即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基本狀況;從過程來看,即經濟增長結構的基本情況;從結果來看,即經濟增長的效果和社會福利的變化情況。實現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是該國能夠長期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國土范圍內的各種有利于創造國民財富的自然、人為條件和能力,其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系統內包含的各種因素的有機結合進而形成的一個整體功能特性。
質量高的經濟增長必然是以高質量的國民經濟素質作為基礎的,而在其中人力資本投資又是決定國民經濟素質的重要因素。國民經濟增長能力不足,城鄉收入差距加大,必然會導致農村甚至城鎮居民對人力資本投資的能力和力度降低,青壯年勞動力無法獲得享受高水平教育、獲得高技能的機會,使得農村勞動力整體處于一個低水平的狀態,無法獲得更高的收入,即分配不均,促使城鄉收入差距加大,從而導致國家勞動力質量水平降低。而城鄉收入差距的加大,使得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嚴重失衡,某些消費品更加傾向于高收入階層,低收入階層的消費受到抑制,進而抑制了社會的總消費需求,不利于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而目前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社會福利逐漸減少,青壯年工作壓力加大[2]。收入分配不合理矛盾的加劇也會影響國民分享經濟增長的果實,從而通過各種機制和渠道抑制經濟的增長。由此,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提高勞動力質量水平便成為改善經濟增長模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關鍵問題之一。
二、如何實現經濟增長、城鄉收入差距與勞動力質量之間的平衡
(一)提升勞動力質量水平
目前,中國正處于發展階段,此時正是教育經費相對于人均收入水平來說較高的階段,當城鄉收入擴大時,低收入家庭面臨的教育經費問題更加嚴峻,致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喪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即降低各級教育的入學率,進而降低全社會的畢業生文化水平。要想解決該問題,除了縮減城鄉收入差距、完善社會分配制度之外,還需加大對國民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在國家經費投入的條件下,吸納社會公益資金,用于國家的教育事業,針對特困地區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依靠教育手段不斷提升勞動力的整體質量水平。而各高等教育學府應當沿襲當前使用的特招方式:向特困地區分配特定的招生名額,給予當地學生求學的機會;向特困地區分配特定名額,進行定向培養等。但在擴大教育范圍的同時還需注意教育工作的質量,不可盲目追尋數量而忽略質量。
(二)縮減城鄉收入差距
縮短城鄉收入差距需要從完善分配制度、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加大社會保障支出)、二次元經濟結構的優化等方面著手。當然,福利方面的改善不能僅僅著眼于整體層面的分布,還應重點關注經濟增長帶來的果實在社會中的分配情況。但若從整體來看,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經濟增長的水平卻降低,這樣的福利結構也是不合理的。而就目前中國的社會現狀而言,縮短收入差距還需注意治清廉的角度,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對貪污受賄的行為進行處罰,還政治一個干凈、純潔的面貌。需要構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培養真正的人民公仆,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將教育、福利等社會民生事務處理好[3]。
(三)明確經濟發展的目標
人是發展的主體,是經濟增長的實現者和成果享用者,其目的在于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提升自身生活水平,優化基本生活條件。在發展經濟同時,不能以某些人的利益為中心,而應兼顧各方面發展的均衡,不能為了某地的發展而舍棄某一方的利益。從發展的實質來看,追求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才能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生存條件,更有利于實現人的價值。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對收入差距進行控制,適量的收入差距有助于激發人們的生產意識,提升勞動生產力,但過大的收入差距反而會抑制國民的生產積極性。
三、結論
由上述可知,當前的經濟發展情況下,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時負相關,即城鄉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利于我國的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成長收入的不斷增加不僅不利于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而且通過勞動力質量水平資質了經濟的增長,加劇社會矛盾。從長遠的發展目標來看,必須在初次分配與二次分配中重點關注收入的平等分配問題,正視利益沖突之間的轉化問題,不斷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鈔小靜,沈坤榮.城鄉收入差距、勞動力質量與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14,6(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