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經濟發展的主線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今年是“十一五”結束的一年,明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十二五”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十二五”的整個過程和各個領域。
今年我國人均GDP可能要達到4000美元。人均GDP 4000~10000美元屬于中等收入范圍,世界上能夠真正走出這個中等收入范圍的國家不多。原因在哪里呢?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發展方式處于粗放狀態,仍然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為主,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要么依賴進口,要么依賴外資企業來提供。我們在“十二五”提出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并且在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對于中國的長遠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按照建議,具體來講要實現六個方面的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在需求結構上要實現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轉變,主要是要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最近幾年我國居民消費率從50%多逐步下降到現在的35%。而發達國家的居民消費率是60%~70%,美國是70%,日本是60%多。在“十二五”期間我們要用3~5年時間實現需求結構的大轉變,使居民消費率由現在的35%提高到50%。對電子信息產業來講,這意味著消費類的電子信息產品和服務將會有大幅度的增長。為此,我們還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別要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第二個轉變是經濟增長要以第二產業帶動為主,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重點發展第三產業。我國服務業在GDP中所占比例很低,增加值的比例只有43%,就業的比例只有34%,這兩個比例同全世界水平相比低很多。美國的第三產業產值和就業的比重都占了70%多。服務業發展滯后會造成就業比較困難,甚至制約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我國GDP總量和美國相比差9萬億美元,主要是差在第三產業上。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主要是因為第三產業實行的營業稅比第一、二產業實行的增值稅的稅賦要重,其他費用也高。“十二五”期間,我們一定要通過制定鼓勵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來促進服務業更快發展。
第三個轉變是經濟增長要從現在以物質消耗為主,轉變為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實現,特別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們原來提出,到2020年把技術的對外依存度降低到20%,現在我們技術對外依存度是50%。技術決定著收入分配,決定著需求結構的調整。所以我們的企業在別的地方可以省錢,在研發投入上一定要舍得花錢。這幾年,電子信息產業涌現出很多創新型企業。比如說,華為公司2009年的研發投入是133億元,去年申請國際專利1847項。如果我們培育出30個華為這樣的公司,申請國際專利的總量就有可能超過美國。同時,我們要積極利用國際市場的科技資源來提高創新能力,利用一些在國外具有較好科技資源的企業來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第四個轉變是城鄉結構要由現在主要是靠城市發展向城鄉協調發展轉變。現在農村沿海地區面貌變化很快,特別是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以后。我們要通過統籌城鄉發展來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現在時機比較成熟:一是我們的資金比較富裕;二是有些地方招工難,農村勞動力有轉移的出路;三是農產品需求比較旺盛。所以,在“十二五”期間,農村、農業的現代化都會有較快的發展。
第五個轉變是區域結構將由沿海率先發展向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轉變。中西部的發展速度會明顯加快。內蒙古利用資源優勢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連續六年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的領跑者。天津也在加快發展速度,增長速度僅次于內蒙古,擁有十幾個上百億元的大項目,濱海新區的建設會帶動環渤海地區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十二五”將會是中西部加快發展的時期。
今年是“十一五”結束的一年,明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十二五”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十二五”的整個過程和各個領域。
今年我國人均GDP可能要達到4000美元。人均GDP 4000~10000美元屬于中等收入范圍,世界上能夠真正走出這個中等收入范圍的國家不多。原因在哪里呢?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發展方式處于粗放狀態,仍然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為主,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要么依賴進口,要么依賴外資企業來提供。我們在“十二五”提出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并且在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對于中國的長遠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按照建議,具體來講要實現六個方面的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在需求結構上要實現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轉變,主要是要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最近幾年我國居民消費率從50%多逐步下降到現在的35%。而發達國家的居民消費率是60%~70%,美國是70%,日本是60%多。在“十二五”期間我們要用3~5年時間實現需求結構的大轉變,使居民消費率由現在的35%提高到50%。對電子信息產業來講,這意味著消費類的電子信息產品和服務將會有大幅度的增長。為此,我們還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別要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第二個轉變是經濟增長要以第二產業帶動為主,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重點發展第三產業。我國服務業在GDP中所占比例很低,增加值的比例只有43%,就業的比例只有34%,這兩個比例同全世界水平相比低很多。美國的第三產業產值和就業的比重都占了70%多。服務業發展滯后會造成就業比較困難,甚至制約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我國GDP總量和美國相比差9萬億美元,主要是差在第三產業上。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主要是因為第三產業實行的營業稅比第一、二產業實行的增值稅的稅賦要重,其他費用也高。“十二五”期間,我們一定要通過制定鼓勵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來促進服務業更快發展。
第三個轉變是經濟增長要從現在以物質消耗為主,轉變為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實現,特別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們原來提出,到2020年把技術的對外依存度降低到20%,現在我們技術對外依存度是50%。技術決定著收入分配,決定著需求結構的調整。所以我們的企業在別的地方可以省錢,在研發投入上一定要舍得花錢。這幾年,電子信息產業涌現出很多創新型企業。比如說,華為公司2009年的研發投入是133億元,去年申請國際專利1847項。如果我們培育出30個華為這樣的公司,申請國際專利的總量就有可能超過美國。同時,我們要積極利用國際市場的科技資源來提高創新能力,利用一些在國外具有較好科技資源的企業來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第四個轉變是城鄉結構要由現在主要是靠城市發展向城鄉協調發展轉變。現在農村沿海地區面貌變化很快,特別是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以后。我們要通過統籌城鄉發展來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現在時機比較成熟:一是我們的資金比較富裕;二是有些地方招工難,農村勞動力有轉移的出路;三是農產品需求比較旺盛。所以,在“十二五”期間,農村、農業的現代化都會有較快的發展。
第五個轉變是區域結構將由沿海率先發展向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轉變。中西部的發展速度會明顯加快。內蒙古利用資源優勢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連續六年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的領跑者。天津也在加快發展速度,增長速度僅次于內蒙古,擁有十幾個上百億元的大項目,濱海新區的建設會帶動環渤海地區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十二五”將會是中西部加快發展的時期。
2003年3月,厲志剛被調任到縣經貿局任局長。當記者談及到莒南的經濟發展時,他認為:2001年,中東卡塔兒會議的成功召開,對莒南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加快莒南經濟發展,迫在眉睫。經過多方論證和考察,厲志剛大膽決策,開始了以資產重組為主要形式的再次改革。先后派出20人,對回藍皮革公司、青云服裝公司、中天印務公司、塑料廠、五金廠、慶豐公司以及和這些企業有資產連帶關系的友聯服裝公司、印刷廠依法實施了破產。經過破產拍賣后,這些企業陸續恢復了生產經營,重新煥發了生機,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厲局長的親自監督指導下,許多企業轉虧為盈。預計2007年,全縣218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0億元,增長2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億元,增長26%,實現利稅6.5億元,其中利潤4億元。各項指標和2002年底相比,分別增長362%、316%、218%、304%。厲志剛經常深入企業,以協調解決企業生產要素為重點,建言獻策,全心服務,促進了莒南經濟的迅速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經濟強縣,并形成了食品、醫藥、石雕石刻、化工化纖、造紙、柳編、糧油加工、飼料加工及木器加工多種特色產業。莒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成功孕育了山東省最優秀的民營企業群落,產生了阜豐、綠潤、三方、景耀、宇達、玉皇、金勝等一大批出色的民營企業,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的跨國公司前來投資建廠。
無私奉獻和坦蕩的胸襟是厲志剛的真實寫照。為了打造一個美麗、溫馨、和諧的開發區,厲志剛經常是起早貪黑,舍小家顧大家,每一項工作他都親自監督指導。
當話題再次轉到莒南縣經濟開發區時,采訪氣氛變得相當輕松。莒南縣經濟開發區共投資23億元,按國際標準設計了園區各項基礎設施。共修筑了總長20多公里的淮海路西段、西五路、十泉路、黃海路、隆山路北段、西三路等園區主干道,硬化總面積40多萬平方米。園區道路、供電、供水、排水、排污、郵電通訊、有線電視和互聯網等配套設施齊全,基本實現了“九通一平”。目前,共有51個過千萬的項目簽約入區并開工建設,總投資額3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