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態因子作用特征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趨勢:日益枯竭。
原因:全球儲量有限,地域分布不均,過量開采和消耗,不能更新。
2、簡述生物量和生產力的區別。
生物量是指生態系統在某一特定時刻單位面積上生產的有機物質的量,單位是:干重g/m2或J/m2。而生產力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生產的有機物質量,表示的是速率,單位是:干重g/m2·a或J/m2·a。
3、簡述溫室氣體濃度升高的后果。
(1)出現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升高。(2)導致極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熱膨脹,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襲。(3)改變了全球水熱分布格局,部分濕潤地區可能變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區可能變得濕潤。(4)改變了生態系統原有的平衡狀態,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適應環境的改變而瀕危或滅絕。
4、請簡述生態因子的幾個特點?
(1)綜合性:每一個生態因子都是在與其它因子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中起作用的,任何一個因子的變化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變化。
(2)非等價性:對生物起作用的諸多因子是非等價的,其中必有1-2個起主要作用的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的改變常引起許多其它生態因子發生明顯變化。
(3)不可替代性和互補性: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替代。但其一因子的數量不足,有時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強而得到調劑和補償。
(4)限定性:生物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態因子或生態因子的不同強度。因此某一生態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長發育的某一特定階段。
(5)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5、請簡述層片的特征是什么?
(1)屬于同一層片的植物是同一個生活型類別,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種只有其個體數量相當多,而且相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時才能組成層片。
(2)每一個層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環境,不同層片小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構成了群落環境。
(3)每一個層片在群落中都占據著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而且層片的時空變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結構特征。
(4)在群落中,每一個層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而且可以按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劃分為優勢層片、伴生層片、偶見層片等。
6、二十世紀,生態學界出現了四大生態學派,請寫出學派的名稱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們的研究重點。
英美學派:英國坦斯列,美國克萊門茨
研究重點:植物群落的演替。
法瑞學派:法國布朗-布蘭柯,瑞士盧貝爾
研究重點:特征種和區別種對植物群落進行分類并且建立了一套植被等級分類系統。
北歐學派:德日茲
研究重點:對群落進行分析,研究了森林群落與土壤pH值的關系。
前蘇聯學派:蘇卡切夫
研究重點:以歐亞大陸寒溫帶森林土壤為研究對象,著重于草原利用、沼澤開發,北極的資源評價。
7、生物體對低溫和高溫的適應有哪些?
1、低溫
植物:(1)形態上:落葉,芽具有鱗片,油脂,植物體表面有絨毛和蠟粉,植株矮化;(2)生理上:細胞中水分減少,細胞液濃度上升,導致糖類、脂肪積累,束縛水保存好,自由水失去,降低冰點,使植物在冰點以下不結冰。
動物:(1)降低熱傳導(最直接方式);(2)增加產熱;(3)局部異溫性;(4)降低體內溫度;(5)行為調節;(6)耐受凍結;(7)超冷。
2、高溫
關鍵詞:企業生態位演化概念本質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戰略管理領域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借鑒自然界物種生態位思想、采用生態位所蘊涵特殊、整體、協調和競爭思想,來研究企業生存發展、延續進化行為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形成了企業生態位理論。目前,企業生態位理論尚未形成體系,有關思想略顯凌亂,分析視角、研究工具和結論也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從國內外不同研究文獻來看,對于企業生態位概念的認識有許多不同看法,多數學者基于企業發展演化過程,認為企業生態位是企業在特定生存環境條件下能動地與環境及其他企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對地位與功能作用。企業生態位產生絕不是某一個環境要素決定的偶然過程,而是涉及由企業制度、企業家、企業職工、企業文化、組織機構、資產狀態、信息技術等企業內部生態因子,與經濟、政治、法律環境、社會文化、教育水平、科學技術等企業外部生態因子交互影響、共同決定的具有一定自組織性的能動過程。因此,企業生態位會顯示出比較明顯的企業特征和環境特征。之所以表現企業特征,是因為企業生態位以企業內部系統構成要素為基礎,是企業內部系統構成要素通過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成的,影響企業的生存資源、發展空間、規模形態和市場占有等,強調企業內部系統要素之間的協同共生。從另一角度講,企業生態位,產生并作用于特定生態環境,促成企業與環境互動系統產生,使得企業在研究外部環境狀態后做出行為選擇和反應決策。
企業生態位的內涵及研究現狀
有關企業生態位的含義,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以Hannan和Freeman為代表種群生態位,認為生態位是企業在戰略環境中占據的多維資源空間;一種是以Baum和Singh為代表的個體生態位(企業生態位),認為生態位是企業在資源需求和生產能力方面的特性。按照Mckelvey的理解,前一種觀點可以解釋為宏觀生態位,是以企業種群為生態位的基本單元,關注處在同一環境機制下的企業群體如何適應環境變化,以及環境又是如何對企業種群進行選擇,并由此尋找產生企業種群多樣化和差異化的原因;后一種觀點可以解釋為微觀生態位,是以企業單體為研究對象,關注企業種群內的單體企業相互之間的差別,尋找企業與其所占據的生態位相互作用的影響特征。在Baum看來,個體生態位要比種群生態位更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國內相關學者基本繼承了國外理論研究成果,閆安、達慶利認為企業生態位是指企業在特定時期特定生態環境里能動地與環境及其他企業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形成的相對地位與功能作用。梁嘉驊等認為企業生態位是企業在整個生態資源空間中所能獲得并利用的資源空間的部分,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行業在企業生態大環境中擁有的明確位置,企業在行業中的生態位是企業在行業內競爭實力的標志。錢輝認為企業生態位是企業與環境之間的一種關系定位,這種關系是企業與環境互動后所達到均衡的狀態,它受到企業內部因素的影響,并通過企業與環境的物質交換接口——資源和需求的狀態表現出來。
由此可見,上述觀點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企業生態位的內涵,然而,這些研究都不同程度的強調了一個重要因素,即將企業生態位視作一個構成企業生態系統的且與資源、功能和地位有關的系統變量。尤其是從梁嘉驊、錢輝等學者的理解中可以看出這一點。但它不同于生物生態位的最大區別是企業生態位的構成主體——企業“是包含若干個人的有機整體,具有更強的思維性和主體選擇能力”。面對競爭對手和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更具有保證自己相對競爭地位的穩定或不落后的意識和能力。企業生態位由各種形態各異、性質有別的生態因子構成,這些生態因子通過緊密的分工協作組成特定結構,改變作用強度與形式,調整關聯層次與方式,再加上宏觀社會環境以及企業與環境、企業之間互動態勢的作用,不斷支配企業行為的價值取向,促進企業發展演進。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是企業生態位功能的主要表現,而非企業生態位本質的集中反映。正確認識企業生態位的本質離不開對企業生態位結構的深入分析。
借鑒國內外學者關于企業生態位已有研究成果,從促進企業與環境協同演化的視角,本文將企業生態位定義為,企業基于組織結構與環境關系,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即企業內部生態系統以外有效尋求與利用各種生態環境因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企業生理特征、營養要求、取食特點、功能地位和作用表現。企業生態位借助于企業的功能機制和市場機制兩種方式來促進人力資源、產品、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催化互動,形成一個不同層次、類型縱橫交錯且錯落有致的多因子系統,產生更大的資源效益、整體效益和綜合效益,以促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生態位本質的具體體現
(一)企業特征
企業生態位由一系列具有關聯性的企業內部生態因子組成,這些因子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一定的組織結構關系,并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特有的性質和狀態。雖然企業生態位不一定完全表現企業內部生態因子的生態特征,但企業生態位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多樣化特性卻可以明顯地標識出企業特征的變化軌跡,也就是說,企業特征能夠表現出強烈企業生態位的特色。由于企業生態位的生成演變往往會受到企業智慧水平、思維能力、生命周期、遺傳基因等的交織影響。因此,透過企業特征可以管窺到企業內部的人、財、物、信息等要素的健康狀態及要素之間的聯結模式與結構關系,并從結構層面了解到企業的功能形態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企業生態位不僅是反映企業生命體的意志、靈魂、思想和行為等特征的功能體,關鍵是基于企業內部結構與功能基礎上的企業特征的綜合體現。
(二)資源狀態
基于資源的理論認為,企業生態位是企業對外部環境中各種資源選擇和利用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為企業能動地與環境及其它企業進行物質循環、能量轉換和信息流動的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生存力、發展力和競爭力。對于多數現代企業而言,采取最優資源利用策略,獲得最優最寬的資源空間幅度,是不同發展時期企業生態位關注的焦點。同一環境中的生態因子并不是平均的分布在各個企業資源維度上,而是傾向于向具有聚集效應的維度集中,企業生態位競爭的日漸激烈加速了生態資源的空間移動,尤其是對稀有生態資源的競爭,不斷擴充和改變企業對所依存環境中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經濟資源的利用幅度。事實上,由于構成生態環境空間的資源因子始終處于從“質”的優劣互變到“量”的增加減少的變化狀態,因此企業生態位獲得并利用的資源空間只能是一個相對概念,這就要求在對某一性質、類型的企業生態位進行具體研究時,必須將企業的資源維度納入到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以便于把握企業生態位的可發展強度和競爭力水平。
(三)環境關系
基于企業與環境互動的客觀存在,企業生態位描述了企業與環境交互過程的協同共生與互動均衡,因而企業生態位的本質還應該揭示構成生態位空間的內外要素之間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生態位是企業內外生態因子由于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復雜關系的縱橫交錯,這種互動關系可能通過物質循環、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也可能通過結構、功能互補,或者是通過充當生態因子鏈的結點加以聯結。
企業生態位遺傳、演進及衰退也揭示了企業生態位空間內部的關系形態。企業生態位的遺傳密碼、遺傳信息和遺傳物質的傳遞、復制都離不開外部環境條件的必要支撐,任何一個外部生態因子在數量上的不足或過剩,質量上的殘次或低劣,都會影響企業生態位的遺傳、演進,否則會極易誘發企業生態位衰退現象。企業生態位的競爭機理、細化機制、調整機制、優化機制、移動效應等都是企業生態位空間內部各要素之間動態交互關系的靜態結果表現。資源狀態提供了企業生態位空間內部各要素交互催化的前提,而企業特征塑造了企業生態位空間內部關系性質的基本概貌。
參考文獻:
本章重點
一、名詞解釋
1.生態環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趨同適應和趨異適應
3.生態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對每一種生態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間是生物對這種生態因子的耐受范圍,稱為生態幅或生態價。
6.生活型和生態型:(1)趨同適應的生物,具有類似的形態、生理和生態特性的物種類群稱為生活型。(2)趨異適應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態、生理和生態特性不同的基因型類群稱為生態型。
二、問答題
1.簡述謝爾福德耐性定律。
2.簡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補充。
3.試述生態因子的作用特征。
答:(1)綜合作用:環境中各種生態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聯系、互相促進、互相制約。任何一個因子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變化。(2)主導因子作用(非等價性):在諸多生態因子中,必有一個對生物是起主要作用的,稱為主導因子。(3)階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對生態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也具階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補償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代替。補償作用:但某一因子的數量不足,有時可以由其他因子來補償。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圍內作部分補償。(5)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環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對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們能影響光照、溫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對生物產生間接作用,這些地方的光照、溫度、水分狀況則對生物類型、生長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簡述環境因子、生態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間的關系。
思考題
一、名詞解釋
1.內穩態2.實驗馴化與氣候馴化
二、問答題
1.根據不同分類標準,生態因子分為哪些種類?
2.簡述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3.生物對耐受性范圍的調整方式有哪些?
1、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段上的生態環境稱為(B)
A.環境
B.生境
C.內環境
D.地球環境
2、簡述環境因子與生態因子的區別與聯系
環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機體以外的所有環境要素。生態因子是指環境因子中對生物的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子。生態因子是環境因子對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生態因子包括在環境因子中。
3、根據生態因子的穩定性程度可把生態因子分為穩定因子和(D)
A.氣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來因子
D.變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