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綠色金融分析范文

綠色金融分析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綠色金融分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綠色金融分析

第1篇

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又稱環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可持續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2000年,《美國傳統詞典》第四版將其定義為:環境金融是環境經濟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筆者從商業銀行角度將綠色金融定義為在投融資決策以及金融經營活動中,將環境因素帶來的收益、成本、風險以及由此帶來的外部性綜合考量,以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金融生態。

綠色金融的本質在于將資本、資源合理配置給綠色產業,以達到改變經濟結構,保護資源環境的目的。這與我國目前的國情十分吻合。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改革深水區,穩增長、調結構、去產能、調杠桿已經成為大趨勢。2016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構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綠色金融體系主要目的是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同時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資。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不僅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也有利于促進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經濟增長潛力。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綠色金融的兩大功能: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和保護資源環境。產業為本,金融為器。只有實現產融結合,才能實現綠色經濟。而實現綠色經濟是實現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由之路。

二、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分析

1.業務基礎良好。長期以來,國有銀行服務于包括鋼鐵、煤炭、紡機、電力、農林等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在這些領域的信貸余額大大超過其他銀行。無論是在銀企關系還是基礎業務合作方面都比較成熟。而現在這些企業都是發展綠色金融的重點目標企業客戶。比如鋼鐵行業的工藝流程改造項目、電力企業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等,這些都為國有銀行發展綠色金融奠定了堅實基礎,客戶資源相對于其他銀行更為有利。從表1四大國有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農工建四大行的綠色信貸余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2.產品創新能力較強。近年來,國有銀行在科技人才引進、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從總行層面建立產品創新中心,引進高端人才,優化業務流程,創新金融產品。發展綠色金融是一項新興業務,如何評估綠色金融項目,如何平衡成本收益分析,這些都需要成立專業部門,引進專業人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國有銀行在這些方面都具備一定實力。

(二)劣勢(Weaknesses)分析

1.綠色金融意識尚未統一。雖然各大國有銀行在總行層面都做了大力部署,一些國有行還專門成立了相關部門或工作小組負責綠色金融業務的推廣普及。但是國有銀行分支機構眾多,存在信息傳導滯后現象。由于地域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各大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例如發達的東部地區,綠色信貸業務推廣較快,甚至作為試點進行重點培育。而一些重工業省份,經濟轉型重點區域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經濟發展方式單一、轉型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綠色金融推進速度緩慢。

2.缺乏有效統一的風險收益分析模型。作為新型經濟模式,絕大部分綠色金融服務企業未來收益都比傳統行業更具不確定性。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給銀行業務發展帶來一定制約。一些地區為了不愿承擔風險,不愿意扶持綠色行業。由于目前整個行業沒有統一的風險收益分析方法,綠色產業缺乏行業細分研究,銀行主管部門對這類企業的金融服務項目非常謹慎,這些都制約了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

(三)機會(Opportunities)

1.國家政策支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已經成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2012年2月24日,中國銀監會關于印發綠色信貸指引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防范環境和社會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和社會表現,并以此優化信貸結構,提高服務水平,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建立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完善相關信貸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并在組織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設、流程管理、內控管理與信息披露監督檢查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今年8月31日,《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里要求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并將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指標評價結果、銀行綠色評價結果作為重要參考,納入相關指標體系,形成支持綠色信貸等綠色業務的激勵機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約束機制。這一系列國家政策的相繼出臺,不但說明了國家對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的支持鼓勵,同時也是相關部門探索綠色金融發展道路的政策制度完善。

2.綠色金融行業需求旺盛。我國綠色產業每年至少投入2萬億元以上,近5年內大氣污染投資1.7萬億元左右。但是國家財政支出僅能占到10%~15%。其余絕大部分都需要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作為國有銀行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必須盡快獲得這一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方面要積極布局,助力當地企業實現轉型發展。

3.實現銀行自身轉型發展。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可以實現銀行實現差異化經營。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銀行在該領域居于領導地位。通過及早開展綠色金融業務,不但能夠拓展銀行新的利潤點,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銀行自身在信貸業務轉型、組織結構優化、風險管理、客戶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優化。在助力當地企業轉型升級,推進當地綠色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實現銀行自身的轉型發展。

(四)威{(Threats)分析

1.相關法律政策不完善。雖然目前大部分銀行都開始逐步涉及綠色金融行業但是我國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綠色金融法律體系,在具體的綠色金融準入門檻、操作流程、監督管理、政策配套等方面還很不成熟。尤其是與美國、歐盟等一些起步較早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商業銀行往往由于相關政策的缺失或不確定性,不愿意承受政策風險,選擇觀望態度。這都制約了綠色金融行業的發展速度。

2.商業銀行與綠色企業的信息不對稱。以綠色信貸為例,根據傳統信貸流程,相關部門需要做好貸前調查工作。但是就目前的調查方法來看,銀行很難獲取到綠色企業真實的“環保信息”。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企業征信報告中,對于很多企業不能提供相關的“綠色信息”,這些都給銀行信貸業務帶來巨大風險。例如一些企業存在短期收益低、成本高等問題,如何獲取這些信息并且科學的評判輸入,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一種挑戰。

3.項目評估缺乏統一流程和標準。在對于綠色產業進行項目評估時,整個金融行業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標準化流程。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家對這些“綠色企業”沒有詳細的指標約束和分類,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這些新興行業的特殊性。由于這些企業大部分存在著較高成本投入、較大風險、較大收益不確定性等特點,商業銀行很難真實的對項目進行評估。加之,目前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專項人才缺乏,更加使得評估技術難以達到有效識別、科學評估的程度。

三、相關可行性建議

(一)制定統一的評估標準

建議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與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制定出一套統一有效的評估標準。建立全流程業務管理模式,最大限度降低業務風險。制定環境和社會風險方面的合規文件清單。

(二)建立可行的目標責任制

針對各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制定不同的綠色金融指標。杜絕出現為了短期利益,將資金、資源流入“三高”企業。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提高各地方發展綠色金融的積極性。

(三)確認全國性綠色企業名錄

通過專門機構管理綠色企業基礎信息申報、審核、管理、監督。及時更新企業名單和重大事件變更事宜。建立相關系統可供金融行業查詢、檢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與金融機構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性。制定綠色信貸行業、企業的準入門檻,及時更新信息。

第2篇

一、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人口的迅速增長及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消耗量也隨之大幅增加,生態環境遭受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實現綠色增長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在全球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全世界多國著力發展的關鍵之一,我國在綠色金融方面也開始起步發展。我國人民銀行與環保局已經先后出臺了關于貫徹信貸政策及加強環境保護、關于利用信貸政策推動環保工作等有關通知。隨后,環保局又會同保監會、銀監會、證監會等多家金融監管機構,相繼推出了“綠色環保”、“綠色證券”、“綠色信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此外,我國不少銀行也紛紛對“綠色信貸”進行了布局。當前,己有興業、民生、浦發等銀行同國際金融企業大力合作,試水綠色金融,試圖開發出新型融資模式。雖然如此,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社會各界對于綠色金融觀念仍較弱,我國金融系統對于有效發展綠色金融仍缺乏戰略性準備;另一方面,綠色金融市場體系有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也有待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導致銀行在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時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此種種,都嚴重制約了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必須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

二、加快綠色金融發展的途徑

(一)建立健全綠色金融制度

由于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需從宏觀角度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制度,以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的持續穩定發展。一方面,應注重對綠色金融的發展進行全面規劃,以總體發展為主,專項規劃作為補充,各種規劃密切配合;另一方面,應構建全國范圍的綠色金融數據庫,使得各金融部門、投資者、企業、環保部門、社會公眾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此外,應注重完善綠色資本、信貸、保險等市場的發展制度,以我國產業政策為基礎,對綠色金融發展標準及目錄進行明確;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考評制,保障制度的切實落實與執行;建立完善的實踐監管與環保信息溝通制,構建部級聯席會議制,以防部門之間的職權發生交叉,導致管理制度出現遺漏。

(二)加強社會與環保責任理念

能源不足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實施節能減排政策可有效緩解能源問題。在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的協調下,統籌兼顧地做好金融發展和環保工作,從局部利益到整體利益,從當前利益到長遠利益,將環保意識貫穿到每一層金融機構的具體工作中。此外,發展綠色金融,還應當廣泛開展綠色金融環保活動,積極推廣宣教工作,在金融機構中樹立環保責任感。從環保角度出發,把社會與環保責任理念融合到投資、貸款以及風險評估等金融活動,使綠色金融和環保理念有機結合起來。

(三)完善有關法律法規

雖然,我國已陸陸續續制定了一些推動綠色金融有效發展的法規,但仍缺乏一個系統化、高效化的法律體系支撐。一方面,必須加快制定一套廣泛的《綠色金融法》,對指導綠色金融發展的思想、原則及制度等進行明確,使綠色金融發展有法可依;另一方面,盡快實現各部門法律法規間的協調,加快完善約束與激勵機制,對現立法責任條款進行強化;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的同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支持;地方部門應在我國立法框架之內,尋求同當地金融發展特點相適合,可行性強,可以有效推動當地綠色金融發展的規章及政策。

(四)加強培育中間業務人才,加快中間業務發展轉型升級

擁有良好綜合素質的金融人才是推動綠色金融中間業務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因此,應重視加強中間業務人才的培養。銀行應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組織員工深入院校開展形式豐富的金融知識培訓,也可聘請專家前來講座,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崗位練兵。此外,應注重加快中間業務發展形式的轉型與升級,緊跟時代的發展。應順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力開展電子銀行業;銀行應積極參與到資本市場運行中,可利用自身特色與優勢,適當地開展投行業務,切忌局限于投行業務應由投資銀行開展的觀念中。

(五)建立“三位一體化”的發展體系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開啟,我國金融領域也應加快建立以綠色信貸、證券及保險為基礎的“三位一體化”發展體系。其中,綠色信貸應以防范社會、環境風險,加快綠色信貸產品與服務創新,關注社會與環境表現為要旨,對環保、節能、低碳產業的發展給予相應的信貸支持;綠色證券應為企業融資提供必要的綠色信息披露,將環保核查作為再融資的基本要求,通過環境績效的評估及環保信息披露,提高企業上市之后對其的監管;綠色保險旨在構建全國范圍的環境污染信息數據庫,除了肩負環境污染責任以外,還應大力支持環保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及相關產品的推廣與應用,確保綠色保險可以跟得上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步伐。

第3篇

1 西安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1.1 西安金融業總體發展情況

1.1.1 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2018年,西安實現全年生產總值8349.86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8.2%,較全年提高0.5個百分點,同比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總產值總量列全國第21位,同比上升了5名。目前,西安以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旅游、現代服務、文化等五大主導產業為依托,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涵蓋機械設備、交通、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石油化工等行業。

從主要社會經濟發展指標來看,西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556.47億元,比上年增加12.9% ,平均增速7.3%;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64.71億元,比上年增長12.6%。;進口貿易總額達到了9928641萬美元,比上年增加12.5% ;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15522202萬美元,增速達到了63.9% ;實際利用外資530680萬美元,增速達到了17.8%。

1.1.2 金融活力不斷增強

截至2018年,西安市金融機構以人民幣表示的各項存款余額達到了20948.18億元,比上年增長4.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9729.82億元,增長16.4%。證券市場證券交易總額32892.35億元,上市股份公司34家,上市總股本550.02 (億股),總市值3838.09億元。

西安多年來金融業的發展為其綠色金融發展化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1.2 西安綠色金融發展情況

1.2.1 綠色金融推進機制初具雛形

為了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金融機構從組織機構、制度、風險、獎懲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組織機構方面,興業銀行西安分行按照總行統一部署,設立綠色金融部,成立了三個綠色金融專營團隊;招行西安分行建立綠色金融的服務團隊;浦發銀行西安分行成立了專門綠色金融機構——清潔生產機制 & 綠色信貸業務推進團隊;其他的銀行則以組建綠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或是綠色信貸牽頭管理部門的方式,積極推進綠色金融業務。在制度層面,建行西安分行在總行的領導下,建立綠色金融的長效發展機制,并以 “五個專門”為主的綠色金融政策作為其配套措施,建立了以綠色信貸為主,綠色債券、綠色產業基金為輔、兼營資產證券化、信托租賃等綠色金融產品和綠色金融服務體系;西安銀行則針對生產制造業等高污染、環保敏感企業,研究制定了專門的綠色信貸準入標準,建立了適合環保企業的綠色信貸考評機制。風險防范上,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依據其省行的《綠色環保信息查詢單》,采用“紅、黃、綠”三類客戶的環保標識分類標準,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興業銀行西安分行和西安銀行則采用國際上通行的綠色標準—“赤道原則”,加強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識別能力。在獎懲上,絕大部分的西安金融機構都能以環境保護為標準,建立工作責任制,還將綠色信貸業務納入部門及員工的績效考核之中。

1.2.2 開拓創新,豐富綠色產品

為了進一步推動西安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改善西安生態環境,建設“美麗西安”,西安金融機構不斷探索新的綠色產品。三產領域。郵儲銀行開發以抵押物為擔保的“農業企業財政補貼收入賬戶”,探索綠色質押貸款業務。浦發銀行根據豐水季、枯水季的發電收入對水電企業制定并收取靈活、確定的利息征收金額。農信社推出的“光伏貸”,實現了融資服務創新;恒豐銀行西安分行的高新環保數據貸,解決了小微企業擴大規模或開發新利潤增長點的資金需求。債券領域。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發行了陜西首只綠色債券,也是全國首支城投平臺綠色債券,即15億元綠色企業債券;陜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2018年3月發行10億元綠色企業債券。低碳領域,興業銀行西安分行開展能源效率融資服務,投資五個節能減排項目,資金共計 12.87 億元;浦發銀行西安分行率先探索碳金融業務,發展CDM財務顧問業務,跨出碳金融領域里程碑式的第一步。

1.3 西安綠色金融政策支撐體系

1.3.1 政府加大政策引導,政策環境逐步優化

在2007年,西安市環保局和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營業管理部就聯合在全市推行綠色信貸政策,積極開展了環境管理機制創新的探索。2010年12月9日,西安市環保局首次向社會公布了《綠色信貸工作管理辦法(暫行)》。特別是2015 年以來,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陜西追趕超越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指導西安市內的金融機構加大、加強對高端能源以及化工產業的支持力度。西安市政府也頒布了《綠色信貸工作管理辦法》,明確將企業對環境的貢獻、環保風險納入到商業銀行的信貸統一管理中,以期通過綠色信貸政策手段來防范因客戶違約而給銀行造成的風險。

1.3.2 綠色信貸評價初步建立

在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關于開展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通知》和《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評價方案(試行)》基礎上,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落實總行的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工作要求,制定了《陜西省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實施細則(試行)》,并于2018年11月,組織開展了2018年三季度陜西省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工作,完成了對11家法人金融機構的評價結果。隨著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西安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加強對綠色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綠色金融支持西安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的能力也將再次提升。

綜合來看,雖然西安的綠色金融體系已初具雛形,綠色產品不斷創新,但也存在著結構單一的問題。總體上,目前其綠色金融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類問題容易顯現,而這些問題能否夠得到充分分析與解決,直接關系到西安綠色金融的持續發展。

2 西安綠色金融的發展潛力探討

基于目前西安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實踐經驗與不足,政府、金融機構可以圍繞以下四點發展綠色金融,進一步拓寬西安綠色金融的發展渠道,促進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1 明確綠色發展的理念,構建綠色金融戰略

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政府應加快推動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和制度建設,利用G20等國際金融會議調整和改善國際綠色經濟治理秩序。其次,商業銀行應充分借鑒國際上綠色金融的實踐,要圍繞組織結構、政策體系、產品結構、業務流程管理、風險控制、綠色信息披露、企業文化等方面,構建綠色金融的戰略體系,打造全方位的綠色金融服務業務。

2.2 健全綠色金融的監管制度,完善綠色經濟政策體系

完善的法律基礎設施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綠色金融的發展壯大必須以法律、法規以及制度為基石,要充分利用法律的強制性、約束性來監督、管理銀行等融機構以及企業的市場行為,要制定綠色金融法,把生態環境納入到金融機構的績效考核標準和價值觀念中去,對金融行業的信貸和投資行為進行引導和監督,保障相關政策落地和激勵機制的發揮,形成完善的綠色金融法律監督體系,有效實現西安經濟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2.3 引導金融業加強綠色金融創新

首先,加快推出綠色信貸產品的創新。在政府的引導下,加大綠色債券產品的研發力度,推進綠色消費,如綠色房地產信貸、綠色汽車信貸產品;其次,積極推廣綠色金融供應鏈產品,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金融創新產品在新能源、高端制造裝備業、軍工等產業鏈上所聚集的客戶資源方面的優勢,探索并發展供應鏈金融;再次,加快公益性綠色產業基金、綠色保險以及碳金融交易等領域的產品創新;最后,要將綠色金融業務進一步擴展到融資租賃等傳統信貸融資以外的非信貸融資產品,發展綠色金融租賃業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亚洲中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一级爱爱片一级毛片-一毛|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7777米奇|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 岛国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最近更新2019中文字幕国语4|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刚下班坐公交车被高c怎么办 |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2018天天弄|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jux900被公每天侵犯的我| 性欧美18一19sex性高清播放|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日本精高清区一|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6|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 韩国伦理s级在线| 国产无人区卡一卡二卡三网站| 足恋玩丝袜脚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麻豆入在线观看|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干天天爱天天操| 一区二区三区杨幂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日本乱子伦xxxx|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