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營建法式建筑設計范文

營建法式建筑設計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營建法式建筑設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關鍵詞:建筑方案設計;思維方法;設計步驟

前言

通過注冊建筑師考試幾乎是每位從業設計人員的必經之路,而在筆者身邊經常有些方案“高手”無法順利通過“建筑方案設計(作圖)”這門考試。究其原因,一是方案作圖不像其他科目一樣有的放矢、復習目標明確;二是設計時需要思維發散,兼顧多方面問題,題量很大;三是時間有限。為此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運用系統思維,高效率思考。

和畫素描一樣,要從的大空間關系和明暗關系入手,逐步細化,按部就班。設計展開也要有章法有步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時刻清楚當前設計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筆者經歷幾次考試實踐,總結一套實戰性很強的設計步驟,供大家比較參考,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具體分為如下六個步驟:

1.總平面設計

設計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總平面的圖底關系。即建筑與場地、周邊環境的空間關系和流線關系。這一階段有幾個簡單而且關鍵的設計規律一定要把握,否則必然遭遇滑鐵盧。首先明確主要城市道路次要道路,主入口面向主要道路(中小學校例外),次要入口面向次要道路。題目條件一般表現為主要路更寬,建筑退讓更多。這時可以圈出基底在場地中占的大概位置和體量,標出場地主次入口大概位置。考慮人車分流,主入口一般為人的入口,次要入口為車行入口且通常與內部工作人員合用。若非題目明確要求,一般不需要開設第三個口。第二,明確建筑的入口位置。外來主要使用員入口一定要對應場地主要入口;次要的外來人員(貴賓、運動員等)入口一般臨近場地次要入口;內部人員、物品一定從場地次要入口進入,依據建筑工作的流程,一般從內部環道“與主入口相向進入”。考試題目往往在功能關系圖中暗示建筑入口方向,要注意發現。第三,場地內按照“物以類聚”的方式考慮功能分區。即題目要求的預留擴建內容、已建建筑均和建筑內部功能有對應關系,暗示功能布局。第四,周邊景觀往往與內部休憩空間發生互動。以上幾條也是按照從主要到次要的順序排列。分析場地條件時要抓大放小,避免掉入陷阱條件。總圖至關重要,是全面展開設計的基礎。

2.整合分區

近幾年注冊考試設計任務書形式基本穩定,考題規模基本在10000平上下,平面考察重點集中在分區和流線上。任務表格的第一列是出題人整理的基本功能分區。“整合分區”就是把第一列的基本分區按照使用對象、工藝流程,整合簡化成兩到三個大的分區,使設計問題簡單化。結合總圖階段建筑入口的分析,在第一步圈出的基地范圍內劃分出分區的大致位置和體量。這是承上啟下的一步,大的分區落地后要認真核對任務書中的關系圖,考慮分區是否準確,預想基本流線能否實現,是否響應周邊環境。思維到此為止,因為圖示勾畫深度與思維是同步的,其它問題想到也要一閃而過,不建議深究。

3.建立柱網

基本柱網最好用正方形,一般6-8米比較合適,大空間建筑如車站、超市等9-15米也很常見。考試中使用斜線、弧線柱網絕對不可取。評分標準不涉及建筑模數,選用7米、7.5米、8米均可,而且計算方便。選定柱網時可以抓住一些題目中規整空間,反推題目尺寸。例如圖書館中閱覽室420,420/8 開方為7.2,420/6開方為8.4。題目中還有很多50平方米、25平方米的存在倍數關系的房間,可見選用7.2的柱網會給解題帶來很便利。博物館中展廳415,報告廳310平方米,反推分別為8個柱網和6個柱網。超市中很多是80的倍數,所以9米柱網是必然選擇了。這樣題目要求的房間面積都可以折算成柱網數目來計算。一般集中式布局的建筑柱網高度統一,分散式布局的建筑柱網有可能結合房間面積微調柱網。變化柱網有個技巧,即一類需要控制面積的房間占據整個橫向,通過調整這一跨進深來控制面積。即不要讓這個變異柱網影響到其他分區,增加工作量。

4.按“基本”分區占領柱網

在上一步中為量化空間提供了條件,這一步我們只要把題目中的每個基本分區(面積表格中的第一列)按照面積占領相應數目的網格。這時要留意本功能分區有那些大空間、小空間,他們的空間組織形式是怎么樣的?這是整個設計步驟中最關鍵的一步。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某個功能分區應該是2X5個柱網或者3X3個柱網,而要兼顧各個分區,同步思考。還要預留交通和輔助空間,使占領的柱網形態利于后續平面細化。

5.細分分區

所謂細分分區,是指在上一步量化基本分區的基礎上,推敲分區內各房間配置關系和流線關系。至此一萬平方米的方案設計已經分割為幾個獨立的小題目。分區之間的聯系,就當是小題目的外部聯系,設計難度大大降低了。就像大家切分蛋糕一樣,一塊塊地解決了。設計人員也可以把往年試題拆分成小的練習題目,工作之余娛樂一下,做些小的練習。

6.題目檢查

這一步是對前面幾步的全面評價和檢查。重點對照功能關系圖,看題目要求的內外流線是否分開、潔污分區是否得當、緊密聯系是否便捷、房間配置關系是否合理、必要流線是否連通。甚至扮演不同角色在方案里走幾圈。對照面積表格逐個房間核查扣分點。

第2篇

關鍵詞: 建筑師 建筑抗震設計 建筑體型 建筑平面和豎向布置先進建筑抗震技術

近年來世界上很多國家地震災害頻發,例如:我國的1999年9月21日臺灣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國外的2010年2月27日智利大地震和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地震災害因建筑物倒塌造成重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設計顯得特別重要。我國已實施多年的《建筑設計抗震規范》(GB50011-2001)對建筑物的抗震設防設計提出了嚴格規定,對保障建筑物抗震安全起到關鍵作用。對于建筑抗震設計,長期以來人們存在一種誤解,認為其只是結構工程師的工作,與建筑師關系不大。但是實踐表明,位于地震多發區的建筑物在建筑設計中如果沒有合理的建筑總體布置方案,沒有均勻分布的質量和剛度,單靠結構抗震計算和抗震構造措施,在遇到強烈地震時,仍然難以取得較好的抗震效果,有時甚至會加重震害程度。因此,建筑師的設計工作對建筑抗震的作用尤為重要,建筑師在進行方案構思和施工圖設計時必須了解、注意和解決建筑抗震設計中有關建筑專業的主要問題。

一、 建筑抗震設計中有關建筑專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

1. 建筑體型

建筑的平面形狀和立體空間形狀為建筑體型。通過對多次震害研究發現,建筑平面形狀復雜,外凸和凹進部分比例過大、以及不對稱布置較懸殊等都會使建筑物局部吸收大量地震力而遭受破壞。同樣,建筑高度上立體空間形狀復雜不規則,如相鄰樓層錯層相差過大、建筑裝飾懸伸過大過高、出屋面局部過高等,都會因結構剛度產生突變而發生部分破壞。

建筑師在方案設計中講求建筑立面美觀和藝術創意,有時會出現復雜的建筑體型,這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我們在建筑體型設計中應盡量考慮抗震安全,選擇簡潔規則的平面和空間形狀,例如平面上的方形、矩形、圓形,減少外凸和內凹尺寸,在體型上使結構質量和剛度分布均勻,有利于抗震。建筑師的建筑創作一定要將建筑使用功能、建筑藝術同結構的抗震安全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時間經久的建筑作品。

2.建筑平面和豎向布置

(1) 建筑平面布置反映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要求,這是建筑設計中最基本和重要的部分,同時它與建筑抗震關系很大。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樣化而使每層的墻體布置位置差異很大,有時墻體和柱分布不協調、不對稱,質量分布偏心,導致扭轉地震作用效應,引起結構局部破壞。

建筑師在進行建筑平面布置時應從概念上解決核心問題,即盡可能做到柱和墻體對稱協調,墻體均勻分布,筒體大剛度剪力墻平面要居中布置,避免偏心和地震扭轉作用,為結構抗側力合理布置創造條件。這樣才能使平面使用功能與建筑抗震融合起來,在建筑抗震中發揮建筑設計的基礎作用。

(2) 建筑豎向布置反映了建筑物沿樓層高度上的結構質量和剛度分布,在多層和高層建筑中都存在此問題。例如:商住樓、購物中心、綜合商業辦公樓底下幾層為大柱距、大空間,上面樓層為大開間辦公室或小開間居室,不同樓層設有不同開間的會議廳、展廳等。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不同,使上下樓層質量和剛度相差過大形成突變,剛度差的樓層因抗震承載力不足形成變形較大的薄弱層,在1999年臺灣地震出現此情況,發生中間薄弱層整體坐落倒塌,這是建筑抗震中十分不利的事實。

要解決建筑豎向剛度過大不均勻分布的方法,就是在建筑設計中盡可能使剪力墻布置均勻并豎向由下到上貫通,不宜中斷,在剛度相差較大的上下樓層處設置剛度轉換層,避免某一層剛度過小產生地震扭轉現象。

3.建筑構造和設計限值控制

(1) 建筑設計中,有許多屬于建筑設置的非結構構件,如:建筑立面的外貼瓷片,外掛石板材、玻璃幕墻;室內的內隔墻,玻璃隔斷,天花吊頂等。這些構件與建筑物主體結構的連接點是否牢固,是否能適應地震產生大變形的要求,也就是建筑構造是否合理,這些關系到地震時這些構件是否會脫落而傷人。因此,我們在建筑設計時應重視這些構造節點的連接強度和變形能力,保證其能錨拉牢固的同時又能隨變形力自由伸縮。

(2) 建筑設計限值有關抗震部分主要有:建筑總高度和層數;房屋的高寬比;房屋抗震橫墻間距和局部墻體尺寸的限值控制。這些限值控制在現行《建筑設計抗震規范》(GB50011-2001)中有嚴格規定,我們進行建筑設計時應予遵守。

二、 建筑師應學習和應用先進的建筑抗震技術

1. 計算機仿真技術在建筑抗震領域的應用

計算機仿真技術的開始研究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的發達國家,在90年代被引進到建筑學領域,其中的多主體(Agent)仿真技術被更多地運用于建筑學專業中疏散(包括地震災害下人員緊急逃生)模擬的研究。日本作為地震多發國家之一,其地震多主體計算仿真技術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并取得成效,可通過運算將地震發生時人員的逃生路徑、出口等以3D動畫形式顯示出來。多主體仿真技術已成為建筑物內人員逃生的訓練工具和建筑物抗震評價手段,并為建筑設計提供和完善科學依據。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建筑師的設計技術也應與時俱進,思想不能停留在對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利用先進技術來充實專業知識,計算機仿真技術就是一種先進工具,我們可以利用它為建筑物的防災減災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2. 計算機模擬技術與建立實體模型實驗相結合

當建筑師在設計抗震重要性很高和建筑體型很特殊的建筑物時,對于建筑物的抗震設計實施可行性除了要以現行有關規范進行驗證,還要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與建立實體模型進行實驗驗證。日本名古屋的“Mode螺旋塔學園”(圖1)是一座自由形體的超高層建筑,在多震國家建造體型很不規則的建筑物無疑是一個挑戰,然而建筑設計通過建立實體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實驗,使得設計方案可行實施:其抗震原理是把建筑物比作一顆樹木,基礎是樹根,內桁架鋼管是樹干,列柱是樹枝,邊梁和大梁是樹杈,設計中對各部位的屈服強度及塑性進行模擬實驗,調整數據參數達到抗震要求。另外,廣州的“小蠻腰”新電視塔(圖2和世博會“中國館”也是通過此方法進行抗震輔助設計。

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與建立實體模型進行抗震實驗,我們可以更直觀的看到建筑物遭受地震時的破壞情形,為建筑抗震設計采取的相對應處理方案提供參照物。

3.建筑隔震技術的應用

建筑基礎橡膠支座隔震技術已被列入國家建筑設計抗震規范,其做法是:在建筑物基礎與地基之間安裝橡膠隔震墊,該隔震支座由鋼板和橡膠相互夾層粘貼、模壓硫化而成,裝置具有垂直承載力大,水平剛度小,在發生地震時可產生較大水平位移消耗部分地震能量,起到緩沖、隔震消能作用。建筑隔震技術在一些多震國家已應用多年,我國汕頭市1993年應用該技術的住宅樓在2006年12月臺灣海峽7.2級地震中取得很好的隔震效果。另外,汕頭市援建四川地震災區汶川草坡鄉各公共建筑項目包括小學(圖3)、衛生院等建筑物,我們在建筑單體上也應用了橡膠支座隔震技術,防范以后可能再度出現的地震災害,各建筑項目

我們建造建筑物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使用和活動場所,建筑師的設計工作也是“以人為本”為原則,在經濟條件允許前提下,一切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先進建筑抗震技術應該給予推廣應用。

三、結語

第3篇

關鍵字:建筑設計;氣候;策略方法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建筑設計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需考慮氣候因素,以求與環境相協調。現代建筑設計必須與生態氣候相適應,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滿足了當今社會低碳、環保的要求。在推行綠色建筑的浪潮下,建筑設計必須與氣候資源、自然地形有機結合,創造出生態節能的建筑,以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1]。

一、分析氣候環境與選擇設計策略的重要性

氣候環境與建筑設計策略之間存在復雜的對應關系。從低碳、節能的出發點考慮,設計應使建筑與氣候環境相協調。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中,影響建筑設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對氣候環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選擇適當的設計策略,提高建筑與氣候環境的協調性。

(一)適應環境,低碳節能

建筑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起居,選擇適應氣候環境的設計策略,可使建筑更好地達到節能、環保的目標,提升建筑品質,幫助人們更好地享受生活。

(二)親近自然,和諧共存

在適應氣候的建筑中,建筑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摒棄工業文明帶來的封閉空間,使人們在工作生活中更親近自然,享受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

(三)順應環境,突出地域特色

建筑是某一地區的標志,不同的地域氣候環境不僅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同時還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特色。利用地域氣候環境,應用不同的建筑形態、布局、構造細部去創造宜人環境,體現出了建筑設計的智慧,比如通風防潮的吊腳樓;冬暖夏涼的窯洞;冷巷、天井給封閉的居住環境帶來的陽光和空氣等。

二、氣候與建筑

建筑設計中有很多因素與氣候環境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分析氣候環境與選擇設計策略之間存在一個博弈過程。

(一)氣候對建筑的影響

建筑形式與當地氣候相協調,以此創造宜人環境,不同氣候對建筑有不同的要求。建筑師在設計前需先考慮當地氣候,例如在熱帶地區,采用蒸發降溫技術加快空氣的流動,降低室內溫度;在寒冷地區,采用保溫材料和太陽能集暖設備等[2]。

某地區太陽輻射、大氣環境和地理環境之間長期相互作用形成本地區的特有氣候。依據地理位置、水陸分布、地形地貌的劃分,氣候類型被分為很多種。氣候要素的變化影響某一地區的氣候,從而影響室內外溫差,空氣濕度等因素,間接影響到人的舒適性,因此建筑設計時需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正確選擇適應氣候的建筑布局、建筑材料、構造和設計策略 [3]。

(二)建筑對氣候的反作用

氣候會對建筑產生影響,建筑也會影響氣候,建筑對氣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建筑布局對局部氣候的影響,例如建筑群過于密集形成熱島效應,高層建筑群對風、熱環境的影響等。

當代的生態氣候建筑包含節能、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節能并不是通過對原有能耗的節約,而是對能源的高效利用。建筑在做到節能的同時,必須考慮人的主觀上的舒適性和客觀環境的可持續性,即在讓人獲得愉悅的同時秉持環保節能的思想。在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風、天然光等自然資源,不借助于機械系統的前提下,利用氣候的原有特性產生動力。

三、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原理

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原理主要體現在利用地域氣候,通過設計改善建筑周圍的小氣候,實現自然通風與采光,減少機械通風、空調與人工照明,達到建筑與氣候環境相協調、環保節能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有利的氣候條件和防御不利氣候因素的影響

充分利用氣候環境,實現自然通風和采光和規避不利氣候因素的影響,在滿足適用性的前提下減少與自然的對抗,即可使建筑高效、節能,創造出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4]。

1、建筑群體的布局規劃

充分考慮夏季有利的主導風向和冬季不利的主導風向,結合采光、通風、保暖和防曬的因素合理設計建筑群體及其朝向。

2、體形系數的合理控制

建筑物與外界大氣接觸的表面積和所包圍的體積之比即為建筑物的體形系數。建筑物的外表面積越大,體形系數也會越大,帶來較高的能耗。在節能設計時,建筑物平面外形不能凹凸太多,在所有幾何形體中,球體的體形系數最小,同等條件下能耗最低。

3、窗墻比的合理控制

建筑外墻總面積與墻體總面積之比即為窗墻比。雖然外窗面積遠小于外墻面積,但外窗得失熱量占建筑物結構得失熱量的40%,因此必須在主動式設計過程中根據氣候的特征合理控制窗墻比。

(二)有效利用隔熱保溫、遮陽和自然通風等被動式節能技術

被動式節能建筑是指在完全不使用其它能源的基礎上實現隔熱與保溫。

建筑的隔熱部位主要由建筑物墻體、屋頂、地板三個部分組成。可以采用保溫材料制作墻體或者把墻體埋入地下或者用土壤包裹三面外墻,更為奇特的是延安窯洞直接在山坡上挖洞作為房屋使用,以上設計方案適用于干燥少雨的地區。

充分利用百葉包裹外墻,做到隔熱保溫方式歲季節變化,在冬季打開百葉,夏季關閉百葉,實現對光和熱的充分利用。屋頂長期接受陽光曝曬,必須采用合適的隔熱層覆蓋屋頂,或用蓋板架空,便于熱空氣排出。最好的節能方法是在屋頂種植植被,起到隔熱的作用的同時可以很好地美化環境。對于夏季多雨的地區,可以在屋頂儲水,儲水吸收熱能后還可供人們日常使用。還可以把熱風或冷風進行合理儲存,例如將熱風或冷風收集到室內的管道中滿足季節性建筑的需求,形成空調式效果。冬季的保溫措施還可以直接利用太陽能加熱墻體來提高室內溫度,又可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種是建造一體式墻體和玻璃,墻體部分用深顏色,利于吸收陽光,透光率高的玻璃用于建筑以滿足白天儲熱和晚上散熱的要求。第二種形式是通過地板或墻體直接采集陽光來加熱空氣,第三種是通過建立前室,讓墻體和地板同時接受陽光照射,把加熱的空氣送入室內,以達到保溫的效果。

除上述方式外,還可以通過對建筑物間距及朝向的合理規劃引導自然通風,實現良好的風壓通風效果。

結語:

在節能環保的迫切要求下,建筑業也在不斷尋找新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方式推進自身的發展。現代建筑設計必須遵循節能環保的原則,與生態氣候相適應,與氣候資源、自然地形有機結合,創造出生態節能的建筑。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實現了當今社會低碳和環保的目標,滿足了人們日益進步的生活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會.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環球人文地理,2014,30(20):68-68.

[2] 葉守森.適應氣候的建筑設計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3,26(10):137.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北女人奶大毛多水多|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高清不卡|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产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vr| 免费黄色大片网站| 欧美欧洲性色老头老妇| 小帅男同志chinesecouple|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 最近最好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午夜不卡av免费| 欧美精品香蕉在线观看网 |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91热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男女同房猛烈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精品三级久久久久电影网1|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网站www|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