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青少年法律常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雖然同學們還未成年,但是萬一不小心觸犯了法律,還是會受到『少年事件處理法的懲罰』。因此,為了防范於未然,同學們一定要有基本的法律常識,以免不小心誤觸法律,遺憾終生。
竊盜罪
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恐嚇取財罪
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強盜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后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傷害罪
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為:『普通傷害罪』、『重傷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犯』。
施打、吸用品
所謂的『品』就是指『』,因為錯誤的使用品,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除了在醫院由醫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品都是違法的行為。
另外,雖然本身沒有吸毒,但若有販賣品,也是犯法的行為。
賭博罪
同學們在學校玩耍時,不論是用金錢或是物品當籌碼,都不可以玩賭博性的玩具或游戲。除了不可以從事賭博性的行為外,也不可以提供別人從事賭博的工具或環境,否則就算你沒有玩,你還是犯了法。
關鍵詞:課改;法律教育;教育品質;實效性
新一輪的課改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明確把“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作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之一。所謂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才能自覺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并且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課堂又是教學的主陣地,這方面,就需要發揮我們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學習借鑒先進教學經驗,結合自身學校和學生實際,深化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千方百計地努力提高法律教育的實效,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
那么,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深化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提高法律教育的實效性?我認為可以從聯系生活實際、先學后教、演講、討論、分組合作分析法律案例上著手。
一、聯系生活實際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習法律有原動力。我是這樣對學生教育的:就業與創業是學生從學校畢業后都會涉及的問題。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作為勞動者,在工作中難免遇到各種涉及自己勞動權益的法律問題;選擇創業之路的畢業生,也要依法進行各種經營活動。這就需要他們了解和掌握與勞動和創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再如,可以向同學們介紹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擬將“?;丶铱纯础睂懭敕伞⒚穗[私權問題等,還可以舉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新交規知識競賽。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法律,法律既規范我們的行為,又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生活中不能沒有法律。一個懂法、知法、守法的人和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人,其人生經歷結局是大不相同的。
義烏小商品經濟發達,來義烏打工就業的外來民工很多,都面臨大量的法律問題,如合同的簽署、保險、工資的支付、子女的就學等等。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出現了一些糾紛,損害了民工的合法權益,影響了社會和諧。而班上的學生家長,既有辦廠做生意的,也有父母都是外來民工的。這幾年來,由于享受義烏取消借讀費的陽光政策,七八年級外來人口就學的占了三分之一強。筆者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向學生宣講學法懂法守法是多么重要,懂法才能依法維權。這樣的教學,學生學法的興趣比較濃厚,比單純說教和照本宣科有說服力得多。學生開小差現象就少了,提高教學實效性就有了基礎。
二、先學后教
教學工作中堅持“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思想,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哲學觀,讓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塑造了學生的自信和尊嚴。根據教學目標,在課前布置適當的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的自主學習內容。如講授新課之前,可以先布置學生圍繞即將學習的課本知識,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報刊、圖書、互聯網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關案例、數據、圖文等材料,為學生在課堂上熟悉、理解教學內容做好準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如教學“刑法”前,我擬訂了在課堂上舉行一次“刑法知識大比拼”活動的計劃,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刑法的相關知識。學生通過瀏覽互聯網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動有趣的刑法知識,競相在課堂上展示,包括醉駕入刑、醉駕入刑前后醉駕人數的變化,整個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樣做,不但提高了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濃厚興趣,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把學生學習心理狀態調整到最佳,而且擴大了他們的知識范圍,激發了他們尋求法律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的法治意識真正內化為行動。
三、開展演講活動
演講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溝通能力,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手段。演講可以讓學生對要學習掌握的知識有刻骨銘心的印象,記憶尤為深刻。通過讓學生演講,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演講,學生就要對演講的這塊知識花時間去鉆研去思考,對有關法律知識、概念、條文去理解記憶,不懂的問老師。這樣,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激發了出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比教師光講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因而演講對提高教學實效性,提升法律教育品質有很好的幫助。課本中有大量的演講素材,如法律的作用,法律和道德的關系,談公平,談正義,談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如何行使自己的正當權利,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怎么辦?像這一類知識,其實都可以通過演講或辯論的形式來組織教學。九年級憲法知識一課,課本中采用湖南羅彩霞真實事件改編的案例。如果采用演講形式,可以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憲法就在我們身邊,憲法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憲法維護我們的受教育權和姓名權。學生將來都是要走向社會的,就業招聘時的溝通、工作崗位的創意表達、與上級的交流、對下級工作的布置、一個活動的組織和說明,都需要有良好的思維、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時代的演講訓練,會讓學生學會立題、闡述、總結,對他們以后順利地實現就業,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上上手也是一種很大的幫助。演講能力,應該成為學生必備的素質。
四、組織討論
結合身邊發生的案例,運用教材知識,組織學生討論。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F實當中,教師或父母擅自翻閱學生、子女的日記現象時有發生。那么,在學習隱私權一課時,可以對“教師、父母、領導私拆學生、子女、下屬信件是否違法”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的隱私權意識,提高學生對具體事物的辨別能力,使學生明確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個人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增強了依法行使權利的意識。再如,對“隱私是否就是丑事”的辨析。我結合人們常說的“好事不瞞人,瞞人沒好事”“光明磊落毫無城府”,引發學生思想的矛盾沖突,點出討論問題的由來,再讓學生對“隱私就是丑事”的說法發表見解,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隱私的含義和意義、隱私和丑事的區別、保護隱私的目的、維護尊嚴不做壞事。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里,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討論既可以是小組形式,也可以全班進行,還可以同桌之間,全在于老師的把握??傊谡n堂教學中,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討論分析,暢所欲言,會發生思想的碰撞。這是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明辨是非,形成正確觀點,提高法律素養的不錯選擇。
五、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就是讓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活動。合作探究,還有一個明顯好處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少走彎路。學生合作學習是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討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師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不要急于給出答案,還應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圖片案例、法治人物故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要鼓勵學生發表有創見、有新意的觀點,最后教師要及時給予點評。八年級下冊課本中,對小明污蔑大江考試作弊一事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先讓學生感知材料,閱讀活動背景,明確活動意圖,再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大江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小明的話出于什么目的?事情的結果對小明有什么危害?大江被誣蔑會有何感受?侵犯了他的什么權利?他應該怎么辦?你怎么看這件事?這些問題的設置很有導向性,都圍繞主題展開,一步步深入,第二問還有很強的開放性。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全班討論教材給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認識到侵犯他人名譽權既違背道德,又違反紀律,明確法律保護名譽權的必要,培養愛法情感,提高依法維權的能力。
上述法律課的教學方法具有內在的聯系,如能綜合運用,則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法律課的教學課改實踐中,還應不斷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如創設情境、模擬表演、辯論、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案例分析。而目的只有一個,即運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廣大同學不僅學好法律課,而且能夠加強法律意識,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為國家長治久安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1.
關鍵詞: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
當今旅游業發展趨勢是旅游需求日益多樣化,細分化,旅游市場也日趨年輕化。其中以大中學生和少年兒童為對象的客源市場,正在成為旅游市場的新寵兒。我國有學齡青少年2.2億多,城鎮人口中的學齡青少年有數千萬之眾。如此廣大的青少年客源群體,是旅游市場的一個富礦,然而目前對這個市場的研究卻剛剛起步,對其理論和實踐的探討也非常少。
一、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的潛力分析
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有更多的業余時間,有比成年人更強烈的出游動機。蒙睿在《我國青少年旅游網絡建構的初步探討》中對重慶昆明,南京三個城市的四百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93%的大學生,有外出旅游的經歷,20%的大學生準備出游。《中國旅游報假日周刊》對北京高校學生旅游做了專項抽樣調查,發現有51%的大學生有出游經歷。以上二者的總人數將占到我國旅游總人數的1/10左右。由此可見青少年旅游市場前景看好,潛力巨大。
二、開發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的意義
青少年學生群體多為獨生子女。在家深受父母溺愛,缺乏社會實踐知識,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旅游,沒有老師和家長的陪同,不僅需要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還需要堅強的意志,通過旅游還能認識自然,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補充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旅游中接受美的熏陶,又促進健康成長提高,人文素養。
三、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現狀
自從素質教育理念興起以后,中小學生旅游熱潮涌起,主要以冬夏令營的形式組織。如修學旅游產品,生態考察營,科技奇趣營,英語強化營等,這種具有行政色彩的假期夏令營百花齊放,說明我國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也真正啟動,但它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旅游產品形式單一,市場針對性不強
許多青少年旅游產品并沒有考慮青少年自身的特點,只是把成年人的旅游產品簡單克隆,有些則是簡單重復課堂內容,形式老套。不是學校,校園就是科研場所,線路設計很單調。
(二)沒有考慮學生的消費水平產品價格離譜
青少年學生市場的旅游產品價格,遠遠超出青少年學生的消費水平,有些旅行社礙于學生消費水平低,盈利少,不愿涉足,這些都阻礙著青少年旅游市場健康發展。
(三)相關優惠政策缺乏
在國外,政府給予青少年學生旅游的優惠政策很多,經營學生旅游市場的旅游企業也予以支持。比如丹麥哥本哈根的國際學生旅游聯合會,每年專門針對青少年學生旅游發行優惠卡,持卡的學生享有機票住宿,游覽等方面的優惠,日本美國,朝鮮等國家的旅行社也對學生旅游實施稅收線路設計等方面的優惠,而我國學生僅憑學生證一年只能做四次免費火車解決現在學校與家庭所在地之間,旅游景點對學生幾乎沒有優惠,中小學生坐火車也沒有優惠。而且對于開發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的企業也沒有相關的支持政策,這些都制約著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的發展。
四、青少年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戰略
青少年旅游主要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為主,偏愛自然風光,常選擇自然風景區,因此在青少年旅游市場的開發中,自然旅游資源占較大比例。對青少年學生旅游產品的開發,要以自然風景為主,要體現出文化性、科普性,娛樂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教育性。
就我國來說,青少年學生都是消費者,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旅游消費多來自父母或獎學金,所以消費水平有限。旅游企業要開發適合青少年學生的旅游項目,產品檔次要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大多數學生講究經濟,注重體驗,食宿方面要求較低。另外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較強,他們希望在旅游活動中有較充分的控制感,并以此作為取得成功的象征,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因此旅游企業在設計產品和服務整體組合時,要為他們提供較多的選擇,定價就要保持,大眾旅游產品的定價,又要具有專項旅游產品定價的特征,并要結合生態、學習、培訓等因素,引入折扣策略。這次旅游節要加強,中學生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宣傳促銷,在旅游業發展中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不管哪一種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都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