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城市建設與規劃范文

城市建設與規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城市建設與規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城市建設與規劃

第1篇

關鍵詞: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小城鎮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一、可持續發展觀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中的體現

1.1 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內容

城市規劃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原則和依據,與此同時城市規劃也是保障城市合理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是有效實現城市經濟與社會綜合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現,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主要包括的內容具體可以總結如下,第一,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目標是:結合城市的具體情況,性質規模等特點尋找到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規劃發展之路,朝著規模化和效應化的方向發展。第二,土地利用:要對城市內各種土地利用類型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和總結,結合不同土地類型,性質,功能特點進行區分,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規劃和開發,在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之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第三,空間布局:指的是城市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一切空間結構與組合的總稱,具體而言包括了城市空間的合理利用情況,地下空間的具體開發利用效率,以及沿城市輪廓線的空間結構特點,還有就是城市的景觀以及風貌建設等方面的總和。第四,建設部署:這是圍繞著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中長期目標所開展的具體策略,通過統一的規劃部署,階段化的步驟實施,有效的實現遠期和近期目標。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城市政策的設計和實施策略,城市交通運輸網絡結構的部署和規劃,城市空間的有效性組合和部署,城市土地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有效利用,與城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配套的基礎設施設備配置問題。

1.2 可持續發展觀在城市規劃中的體現

城市規劃設計建設是一項具有極強發展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公共策略,與此同時也是政府科學合理利用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經濟等等手段對城市發展所開展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引導行為。新時代的背景下,城市設計規劃建設已經成為了政府部門為人民服務的一項基本職責和義務,與此同時也是政府意志和有效執行力的重要體現和進一步延伸方式,是科學發展與群眾智慧結晶有效結合的一項重要工作。城市規劃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城市建設需要進一步的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要求:首先是城市規劃設計建設必須要建立在保護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的前提和基礎之上,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進行經濟建設,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對環境造成絲毫損害,尤其要加大力度保護好城市的優秀文化遺產,比如說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等等。

其次,城市規劃設計建設要從整體性的角度對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和預測,預先做好應急準備策略。盡管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會受到諸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比如說基礎設施設備,科學技術環境,城市自身性質和規模等等方面的影響,都會影響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但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卻有足夠的能力將這些方面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再次,在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進程當中,當受到外界無法預估和抵抗的因素干擾的時候,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能夠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對抗這些干擾要素,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從此一蹶不振,不堪一擊。

二、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是我國城市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選擇

國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統一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才能確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則下,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投入的制度化、規范化、市場化。”

2.1 加強宣傳教育 ,普及和提高公眾的生態意識

實現城市生態化發展,首先必須宣傳、普及生態意識,倡導生態價值觀,使公眾特別是領導決策層觀念轉變過來,樹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

2.2 制定園林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實施符合城市生態化發展的政策

園林城市環境保護應作為我國城市今后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把這種思想貫徹到政策、計劃中去。改變以前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政策、計劃,制定城市各領域、各行業生態化發展的戰略、步驟、目標等,并確定優先發展領域,制定一系列鼓勵政策,加快城市生態化發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態化發展道路。

2.3 加強環境生態立法

建立適應城市生態化發展的法規綜合體系,使城市生態化發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證其戰略、政策順利實施的有效途徑。這樣城市生態化發展得到法律保證,有法可依,對不符合生態化發展的行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經濟手段,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

三、對于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建議

3.1 注重引導,加快人氣集聚

加快集鎮人口的集聚是提高城鎮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是推動城鎮化的物質支撐,才能有效吸納農村人口。為此,要加快城鎮水、電、氣、通信等基礎設施,重點抓好道路、污水和垃圾處理、城鎮綠化和小街小巷提質改造,建立和完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商業服務、休閑娛樂等社會服務網絡建設, 搞好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提升城鎮品位,營造整潔優美的小城鎮生活環境,讓農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根據小城鎮特色和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盡快建立起涵蓋面廣,不同城鎮居民者能受益的失業保障、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解除進鎮農民及其相關人員的后顧之憂,加快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和集中的過程。

3.2 著眼長遠,實施配套改革

破解城鎮化進程的各項政策制約,還必須輔之綜合配套的改革。改革城鎮戶籍制度,全面實行按屬地和職業劃分戶口類別,鼓勵吸引農民進鎮落戶、務工經商,其子女入托、入學、就業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為農民進入小城鎮消除戶籍障礙。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對小城鎮規劃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應由政府統一征用、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出讓(出租)、統一管理;小城鎮建設用地,除法律規定可以劃撥外,一律實行有償使用,以地生財,流動造城;穩定農民對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的政策,保留進鎮落戶的農民對承包地的承包權利不變,解決入鎮農民后顧之憂。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在保持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應擴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除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外,宅基地可以進入市場流通、抵押等,解決農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適時改革行政區劃,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小城鎮區劃調整工作,促進城鎮合理布局。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城市化建設 城市建設規劃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城市化建設的發展

1.1 城市建設的經濟性

經濟在城市中產生,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經濟,要實現城市經濟的發展,重要的方面就是通過城市建設來實現。城市建設既為城市經濟布局打下基礎,又為政府管理和經濟調整指明方向。

(一)建設城市首先要轉變對城市建設的認識,表面看是工程建設,實際是城市的投資,具有很強的預期性,是具有風險的,但是它的長期性的特點把它階段性的回報給掩蓋住了。

(二)城市建設需要工程建設平臺,更需要經濟分析和經濟專業人員。城市建設為城市服務,它的工作需要在一個統一規劃中,步調一致。在建設速度上,是不是更應考慮它的經濟性,用最合理的速度,達到最適當的效果;在“好”與“快”間,我認為“正好”最好。

(三)城市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包括公交、公共開放公園、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等)為城市經濟發揮著潛在的能動力。表面上看這些都花費了大量的資金,但它對于周邊的土地和整個環境的作用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四)城市經濟或者具體地說就是城市人員結構(再具體到勞動力市場)是城市發展中關注的要點和可行性分析的重點。比如:城市中人口在干什么,他們分布在那些行業,住房、交通、消費、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利用情況,都是需要政府實時進行動態分析和掌握的,這對城市建設的方向意義重大。

1.2 城市建設的預先謀劃性

(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調查的許多統計口徑須調整,不然會影響規劃,進而誤導城建。比如:就人口密度而言,一直延用的是戶籍統計居住人口,或者叫晚上的居住人口。這個數據的偏差會使我們在區域通設置、教育配套、商業網點、醫療設施等方面顯得不足。

(二)建筑的容積率跟建筑高度有關,更與投資密度有關。常規上建筑高度越高它的容積率就高,容積率高它的樓面地價就低,通過市場競爭它的土地價格就高。但是,這里面忽視了城市空間的整體性和所處物業的投資定位。如果很好地處理好建筑高度和容積率的關系,把一次性的土地高回報,改成合理的土地回報和加上持久的經濟回報,將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劑良藥。

(三)盡量利用好土地,是城市建設在新時期要攻克的難題。城市拓展的方向一般有兩種:往周邊延伸和往高處建設。這些都會受制于土地。能不能在市區范圍統一規劃投資管理,盡可能地往高處建設(特別是土地緊缺的城市),同時向周邊戰略性發展。比如,城市建高有利公共交通的利用,對城市改造的成本會降低,更容易規劃建設大面積的城市集中綠地和形成大的城市空間。

1.3 城市建設促社會和諧性

(一)城市要升級會遇到大量的拆遷,以實物安置可能更適合當前的城建前期工作。對地塊改造性項目可采取回遷安置,對公共設施建設項目可采取外遷安置。拆遷時可許可投資者進入來分散城建資金,同時在改造中積極解決低收人家庭的住房問題等,都會緩解拆遷中的矛盾。

(二)是否可考慮在房地產開發中配建部分公租房和廉租房,以更好地節約土地和合理利用其周邊的公共資源和配套設施。

(三)一個城市土地中約有60%以上的土地是用于住宅建設,須進一步加強房屋的產權、地籍管理,理清它的用途,對各種不同性質的房屋普查到位,為城市建設決策提供依據。

1.4 城市就是一個經濟體,城市管理是城建的延續

(一)城市建設過程中一開始就須考慮建成后的細節問題,為城市管理創造硬件條件。

(二)城市管理的后期管理成本要列入城建成本,通過公共財政和經營陛收人解決。

(三)城市管理近階段可通過倡導城市精神來規范市民的行為(包括樹立榜樣的作用)。

(四)通過加大城市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和加快人口的集聚速度來促進城市管理的步伐,同時反而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

1.5 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性

現在國內外很多專家提出了改變以規模為依據的城市發展戰略。無論如何,或許每個城市的發展路徑不同,或許其本身的基礎也不一,但總是說明了一些問題。比如:改變“小而全”“處處開花”的發展模式的論題,“局部最優、全局次優”轉向“局部次優、全部最優”的論題,城市空間的“集聚、集聚、再集聚”的論題等等。但實踐表明――不同的區域尺度側重于不同的發展目標,區域側重于環境、生態、社會,城市側重于經濟。也許這就是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之處,留有余地不是說停止建設,而是為更好發展。

2 我國城市規劃的發展趨勢

城市規劃的發展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實踐的發展必然帶動理論高度的提升,而理論的提升必然指導實踐向更高處邁進。

2.1 規劃實踐的發展

規劃的實施就是將藍圖變為現實的過程,不可逆轉是這個過程最鮮明的特點。規劃的實施過程決定城市的最終面貌。我國目前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項制度都處于摸索階段。社會環境的任何變化都會影響到規劃的實施過程。

(一)城市規劃要有嚴肅性

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而城市的規劃是一個法制化的過程。一項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有效的指導社會的發展。因此,提高城市規劃的嚴肅性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城市規劃要有科學性

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從本地方的實際狀況出發。從百姓最關注的問題人手,摸索出一套適合本城市的規劃建設模式。而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本地方的經濟實力,城市建設的各項指標都要在自身的能力范圍以內。遇到百姓關心。影響深遠的問題,更要綜合考慮。嚴格把關。切忌盲目上馬。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三)城市規劃要以人為本

城市規劃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利益主體,包括政府部門,建設投資方,以及普通市民。因此,城市規劃中有關信息一定要透明,堅持群眾監督的制度,公開公平公正,讓老百姓真正的參與進來。實施過程中,能充分考慮到有關利益主體的呼聲。

(四)城市規劃要以生態環境為基礎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人與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人類不僅要發展,更要注意保護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在建設和保護發生沖突時,一定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暫時的發展,和諧長久才是根本。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的傳統風貌。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確保城市經濟發展與規劃建設同步進行。

2.2 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

城市規劃要注重務實,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及時調整思路,加強理論的研究,以動態地解決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總的來說,城市規劃中實施是關鍵,技術是保證,研究是基礎。

(一)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主流,也是必然選擇。城市的建設與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一對矛盾的主體,但要科學的規劃可以把負面作用降到最低,要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付諸于整個規劃過程中。

(二)堅持人性化的理念。城市規劃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是一項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主觀行為。因此,規劃首先應該以人性化為出發點。否則,再完美的規劃一旦脫離了人性的范疇,一切都無從談起。城市規劃要讓城市的發展體現出入文關懷。

(三)以和諧發展為目標。和諧發展是當今社會的主題。國家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論斷。

3 結束語

我國城市的發展正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期。城市規劃也必然面臨著一個從量到質的新跨越。隨著社會的進步,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的出現必將對我國城市的發展帶來更強烈的沖擊我們應該抓住機遇,以更和諧、更人性的規劃,為城市的建設、發展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生態城市;城市建設;城市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建設生態城市的原則

堅持“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水平”的原則,突出規劃的龍頭地位,科學規劃工業區、生活居住區、文化區、商業區和休閑娛樂區,并且嚴格按功能分區設置項目。抓好城市綠化,采用開敞通透的手法,以草坪為基調、以植物造景為主導、以種植鄉土樹種為主體,大力推進公共綠地和庭院綠化,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大力開展生活垃圾、特種廢物和城市中水的回收利用,提高社會資源再生利用率;加強用水計劃和用水定額管理,積極推進工業、農業和城市節水技術開發和新產品推廣,著力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在城區逐步取消小鍋爐,增加集中供熱覆蓋面;強力推進“禁實”工作,推廣新型墻體材料和綠色節能建筑。

在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過程當中應該要結合城市的具體情況,所處的區域特征,運用宏觀系統性的觀點進行科學的部署和規劃,最終后果讓城市人口規模與城市的用地面積相適應發展,與此同時在生態學原理的指導和幫助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不能片面的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現,一個優秀的城市建設規劃和決策人員,應該具備“德藝雙馨”的素質,也就是說能夠將城市的軟環境與硬環境都列入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工作過程當中,最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標。實際上中國的城市建設缺少的不是專業技術人員,也不是資金,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們的思想意識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缺乏對大自然的愛惜和尊重。

2.城市生態規劃的內涵

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MAB,1984)報告指出:“生態城(鄉)規劃就是要從自然生態和社會心理兩方面去創造一種能充分融合技術和自然人類活動的最佳環境,誘發人創造精神和生產力,提供高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具體來講,城市生態規劃就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對策、目標和措施所作的規劃,其目的在于提高環境質量,維持生態平衡,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它遵循生態學與城市規劃學有關理論與方法,應用系統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手段,辯識、模擬、設計人工復合生態系統內的各種生態關系,掌握城幣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及其影響因素,通過對城市生態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綜合布局與安排,提出切實可行的生態規劃方案,調整城市人類與城市環境的關系,以維護城市生態系統的平衡,實現城市的和諧、高效、持續發展。

城市生態規劃是與可持續發展概念相適應的一種規劃方法,它將生態學的原理和城市總體規劃、環境規劃相結合,從自然要素的規律出發,分析其發展演變規律,在此基礎上確定人類如何進行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有效地開發、利用、保護這些自然資源要素,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最終使得整個區域和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因此,城市生態規劃不同于傳統的環境規劃和經濟規劃,它是聯系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規劃及社會經濟規劃的橋梁,其科學內涵強調規劃的能動性、協調性、整體性和層次性,其目標是追求社會的文明、經濟的高效,生態環境的和諧。

3.我們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應對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的措施

3.1加強城市的生態規劃確保城市生態系統持續發展

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城市生態系統是人類起主導作用的生態系統。城市中的一切設施都是人制造的,人類活動對城市生態系統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綠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費者主要是人類,而不是野生動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強。第二,城市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的流通量大、運轉快, 是高度開放的生態系統。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絕大部分食物要從其他生態系統人為地輸入;城市中的工業、建筑業、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質和能量,這些也必須從外界輸入,并且迅速地轉化成各種產品。城市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其中的有害氣體必然會飄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間,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絕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統的凈化能力自然凈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時進行人工處理,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由此可見,城市生態系統不論在能量上還是在物質上,都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生態系統。這種高度的開放性又導致它對其他生態系統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同時會對其他生態系統產生強烈的干擾。

要想建設好生態城市,必須加強城市規劃,其規劃不僅僅局限于將生態學原理應用于城市規劃過程中,而是將其思想滲透于各個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規劃生態化,也就是既考慮到現今的生態關系和生態質量,又要考慮到城市未來的生態關系和質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態系統持續發展。

3.2加強城市規劃確保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在城市化進程中,人類將大多數野生生物限制在越來越狹小的范圍內,同時也將自己圈在鋼筋水泥和各種污染構成的人工環境中,遠離了人類祖先所擁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環境,產生了種種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是我們在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的重要課題。城市規劃中對城市生態環境越重視, 城市生態環境就會朝著人們理想的方向發展,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就會不斷改善。

3.3城市規劃工作中生態建設應該遵循的原則、內容和目標

3.3.1城市規劃工作中生態建設應該遵循的原則

a.生態優先,體現以人為本

鑒于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態應該把凈化大氣、保護水源、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維持碳氧平衡、防風防災、調節城市小氣候環境等生態功能放在首位;并應從滿足人體尺度,為人類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觀賞休閑等需求作為建設重點;從偏重于視覺效果轉向注重人體身心健康角度綜合考慮,強調人居環境,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相互協調。

b.師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樣性

通過建立穩定和多樣化的植物群落,達到傳承文明,師法自然,景觀多樣,應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樹種資源和生態位資源,形成不同類型的城市生態系統,既滿足人們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態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c.系統優先,強調整體效果

科學配置,完善城市生態的類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統生態總量,發揮城市生態環境的最優效益,實現生態系統各子系統的相互協調,充分提高整個城市的總體功能。

4.結束語

總之,人類不斷改造自然,在改造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調整,以便更好的適應自然,這是一個不變的主題。當前,隨著人口的增長,環境的惡化,能源短缺等系列問題的出現,如何進行調整又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城市是人們生活的中心,是人類物質文明的體現,生態城市是人類理想的棲息地,科學、合理的生態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的設計,使人們在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能更好地對生態城市建設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確保城市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戚仁海,由文輝,王祥榮,祝龍彪;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年05期.

[2] 黃光宇,陳勇;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年06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在线www| 男人j桶进女人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曰批免费视频观看40分钟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百合h肉动漫无打码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久久国产精品女| 国产精品第5页| 99精品小视频|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极品视频|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美妇浑圆硕大高耸美乳| 国产人人为我我为人|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女仆胸大又放荡的h| 一级黄色片免费|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最新在线黄色网址| 亚洲区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高清在线不卡区|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男女抽搐动态图| 全肉高h动漫在线看| 美女黄色毛片免费看| 国产乱国产乱老熟300部视频 | 抱着cao才爽|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春丽全彩×全彩番中优优漫画| 亚洲人成色77777| 欧美性xxxx禁忌|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