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生態環保標準范文

生態環保標準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態環保標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生態環保標準

第1篇

清晨,我們的車由市區直奔郊外,沿著蜿蜒的山道盤旋而上。薄薄的晨霧在初升的陽光下漸漸散去,公路兩旁的青草散發出迷人的芳香。車子在林密處停下后我就被眼前的景觀驚呆了,這里哪像養豬場,簡直就像“世外桃源”。聽吳董介紹,這里原本是群山環抱中的天然峽谷,公司于1990年代中期以愚公精神移山填谷,修路鋪橋,才有了今天占地近200畝,集品種培育、飼料生產、養殖研發等為一體的環保型生態養豬場。

在細節上下功夫

在我們對這里優美的養殖環境感到震撼的同時,也被懸掛在養豬場門口醒目位置的“進場須知”標識所吸引,尤其是第一條“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重于治”的提示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吳董強調,“以防為主”最為重要,如果能切實做到在災害沒有來臨之前從各個環節上加以預先防治,就能將大的禍患止息于未然之時。當踏進廠區大門時,我們根據提示進行進場消毒:第一道程序是腳踩消毒水,進行從頭發到腳的噴霧式全身消毒;第二道程序是將鞋子放在特定消毒盆里進行再次消毒:第三道程序是在特制通道上用消毒水進行第三次消毒;最后一道程序是進更衣室換上專業的全身消毒服。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沿途非但沒聽到豬的叫嚷聲,更沒有聞到豬糞的味道。“這里是養豬場嗎?怎么這么安靜,而且沒有任何臭味呢?”我們輪番發問。吳董笑著說:“因為豬糞便經過“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處理,已沒有任何臭味:豬排泄物經生物活菌發酵后就是天然、優質的有機肥料,可以做為場內各種植物的天然養料。”我們這才恍然大悟。舉目望去,場內各條通道甚至角落都撒滿了石灰,吳董介紹說石灰有預防、消毒、凈化空氣的作用,可以有效阻隔瘟疫傳播。再往里走,綠意盎然,通道兩旁則整齊有序地栽種了一千多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竹柏”,它們恣意地在微風中舒展著腰肢。這種高貴樹種能以其特有的功能吸收豬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氣,再轉換出新鮮的空氣使豬健康成長。樹感恩著豬的“有機滋養”,豬呼吸著樹創造的清新空氣,這種自然生態的和諧氛圍令人稱嘆。

從種源著手回歸自然

從吳董那里得知,“豬”在中國文化中有著七千年的歷史,古時稱豬為“豕”(Shi),在《易經、大畜卦》六五爻辭曰:“殖豕之牙,吉。”殖豕是指一種小公豬,在沒有之前它的牙齒非常鋒利,兇狠無比,還會咬人,也不長肉,只有后它的牙齒才會慢慢退化,才被馴服,才會長膘。在古人眼里,家里不養豬就不像個家,所以“家”字是由“一”頭和“豕”組成,而寶蓋頭在古文里代表房子,意思是家里養了牲口才像個家。在豬、牛、馬、羊、雞、狗六畜中,豬排在首位。古有六畜興旺之說,豬又是家里的攢錢罐、聚寶盆。另外,在《易經、大畜卦》六五爻屬陰卦,陰為黑,所以是黑豬為上。因此吳董推崇從“豬”的種源著手,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傾力打造一條純生態的黑豬產業鏈,以自己獨到見解,引領消費者重新認識豬、青睞豬。

據吳董介紹,豬的種類很多,大體上有從國外進口的洋豬品種,有土洋結合的雜交品種,還有本土的土豬品種。一般來說洋豬飼養5個多月即可出欄,雜交品種豬出欄時間不到6個半月,而土豬飼養時間則長達一年。由于受飼養周期較長、豬肉價格較高等因素影響,我國特有的土豬品種面臨著被逐漸淘汰的窘境。這些話題令吳董神情憂慮,但他旋即頗為欣慰地指著一群活潑健壯的黑豬說道:“還好,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有幸得到了本土的黑豬品種。這些品種是純黑豬,由野豬演變而來,特點是頭大、毛長、毛發粗硬、性格兇狠,飼養的時間需要一年,這也就是所謂的‘年豬’。黑土豬具有優良的抗病能力,品種精良卓越,肉質鮮嫩無比,它的遺傳基因里就有著別的豬種無法比擬的基能。比如,它的氨基酸、肌苷酸含量是外來品種的1.5倍以上,不飽和脂肪酸是外來品種的兩倍,膽固醇含量卻只有外來品種的40%左右……這與它們千百年來對氣候、環境和水土的適應不無關系。相比之下,洋豬在抗病力方面就要脆弱些,因為它的遺傳基因來自國外,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它需要時間來適應。加之又被要求縮短成長周期,品質就會大打折扣,患病幾率相對較高。其實,豬沒有罪,它們很可愛,餓了就叫,吃飽就睡,憨態可掬,全身是寶。錯的是人,例如為了加快洋豬的生長過程,除了采用大量高能量、高蛋白的人工復合飼料外,飼養時間也很短暫,使得很多營養成份在豬身上還沒有完全轉化和代謝出來,就被人類屠宰加工,有些不良因素就轉換到人體身上,并對人體產生了害處。仔細想想,以前人們吃土豬肉后并未出現像現在這么多的心腦血管疾病和‘三高’等癥狀!”

他接著說:“黑土豬的肉質香醇細嫩,氨基酸、肌苷酸含量很高,精瘦適中,肥而不膩,口味適宜。特別是在它的肉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對人體的皮膚、筋腱、骨骼、毛發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既能增強細胞的生理代謝,改善機體生理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并保持濕潤狀態,更能有效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的衰老,是老少皆宜的最佳食品。豬骨頭湯更是補品中的上品,能在人體中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這是由于人體骨胳中最重要的是骨髓,隨著年齡增長和機體的老化,骨髓打造紅、白細胞的功能也逐漸衰退,骨髓能量降低,直接影響到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而骨頭湯中含有的膠原蛋白恰恰能增強人體打造血細胞的能力。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喝骨頭湯加以調理,可以減緩骨髓老化:同樣,骨頭湯也有助于青少年的骨髓增長。如此寶貝中的寶貝,我們怎能將它丟失呢?就算代價再高,成本再昂貴也要把黑土豬品種保留下來。”

從飼料源頭做起防患于未然

在吳董的生豬產業鏈中有一塊占地約600畝的生態園基地,因其擁有一條流水潺潺、悅耳動聽的山溪,故取名為“鳴溪”,專門種養各種綠色有機農產品。養豬場主要以生態園內種植的天然牧草加上自己生產的優質飼料喂養生豬,防患于未然,從飼料源頭杜絕不健康因素的滲入。據吳董介紹,他的生態養豬方法和傳統養豬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處但也有所區別。相同之處是養豬場以優質牧草和五谷雜糧,添加有益微生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出不含抗生素和激素等化學藥品的有機飼料,生豬的飲用水也是從一百多米深的地下抽取的甘泉:不同之處則在于過去大多是用剩飯、剩菜,餿水等喂養生豬,這樣

很不衛生,甚至可能使豬患上傳染病。因為有部分人群的疾病是先天遺傳的,例如肝炎,肺結核等,這些頑固性疾病的潛伏期特別長,有的一代,甚至幾代人都可能遺傳。無論是先天或后天,有遺傳疾病的人用完后的剩菜、剩飯、剩湯都歸總到一起喂養生豬,即使經過高溫蒸煮?消毒,這些剩飯剩菜也會產生眾所周知的致癌物質一一亞硝酸鹽,這樣從人身上殘留下來的疾病就轉換到豬的身上,再從豬身上還給了人。這是個該引起我們人類深思的問題。這種現象的發生就如同,“進門盜竊之人固然不可道,但開門防盜之人也要有所覺醒”。人類健康的維護是個很寬,很廣的課題,必須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每一個小細節著手。一個有責任感的養殖企業,一定要憑良心賺錢,每一分錢都要賺得心安理得,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己。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一步傳承、發揚和改進傳統的飼養方法,就是苦一點,累一點,少賺一點也是值得的。

目光長遠打造極品豬肉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吳董從事養豬行業已有十八個年頭,對養豬有獨到的見解和深遠的考量。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最高處,他常對周圍的人說:如果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在人群中,只能看到別人的后腦勺:只有站得高,才能做到了然于心,也才能看得更遠。這就是兵書里常說的“不謀萬事者,不足以謀一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吧。吳董還對一代賢相管仲的名言很有感觸:“老百姓的肚子吃飽了,才講究廉恥;倉庫裝滿了,才講究禮儀。”當今社會已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級的階段,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追求越來越高,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風向標已愈發凸顯,打造自然生態的健康極品豬肉勢在必行。2005年,吳董就果斷將養豬場從普通養殖模式轉變成為新型的“生態養殖模式”,即采用“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殖技術”,嚴格執行生豬養殖零排放的環保標準,豬糞經生物活菌發酵后制成有機肥并進行循環利用,取得突破性進展。環視大旺種豬場,四面環山,環境優美,場區的空地上種滿了瓜果蔬菜及花草樹木。豬舍干凈整潔,通風條件極好,豬舍兩面的墻壁上分別懸掛著大量的水簾和噴頭進行負壓降溫,據說這是在大熱天為豬準備的專用降溫設備。大旺種豬場原本存欄母豬有2300多頭,又于2009年引進了200多頭黑土豬,作為基礎母豬進行育種改造,預計2011年年底可以出欄。吳董還規劃將傳統養殖模式和生態養殖模式相結合,實行半開放式飼養,擴大生豬活動空間,恢復豬的自然特性,進一步提高生豬福利。抓好品種、育種、環境、飼料等各個環節,延長飼養周期,在產品檢測無藥物、無激素殘留的基礎上,積極打造極品生態豬肉,專售生態豬。按他的原話就是:“讓不喜歡吃豬肉的人聞到肉香,也會喜歡吃豬肉!”

第2篇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

一、前言

從環境會計報告發展角度來看,其在我國的發展起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經過20幾年的發展,環境會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并在應用過程中,對其理論和實踐進行了豐富。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環境會計應用過程中,面臨著新的問題,其涵蓋的內容以及覆蓋面積不斷擴大,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環境會計內容予以深化和拓展。環境會計發展過程中,環境報告標準化發展是其必須關注的一個重點內容。同時,結合生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環境會計報告編制過程中,如何實現體系標準化發展,成為環境會計面臨的一個重點問題。除此之外,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發展,需要立足于現有理論,并能夠就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基礎作為參照,突出“生態可持續目標”,以符合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需要。

二、目前我國環境會計報告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這一過程中,由于發展過程中不注重環境保護問題,導致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降低,不利于長足發展[1]。基于這一點,加強對環境的有效保護,協調環境、社會、經濟三者之間的協調性,成為現階段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關于我國環境會計報告發展現狀,具體可從以下幾點看出:

(一)環境會計報告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環境保護問題在國內得到重視,政府為加強環境保護,立足于生態可持續目標,頒布了一系列法律。例如1979年頒布的《森林法》、《環境保護法》;1994年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1985年頒布的《草原法》等,以及近年來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等,從這些政策以及法律制度來看,環境問題得到了政府的管飯管住。在進行實際操作過程中,政府在進行會計審計時,注重與環境有關問題的財務影響作為財務會計問題處理,從而將環境會計報告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引起企業的關注。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由于缺乏公認的計量基礎,環境信息搜集以及計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企業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從而影響到了環境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2]。

(二)環境會計報告信息得到了公眾的關注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大幅度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廣大人民群眾紛紛參與到了環境保護公共事業當中,積極響應國家保護環境的號召。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使公眾對環境會計報告信息予以較大的關注,在進行投資過程中,對企業的能源消耗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考察。但是公眾在環保方面的工作,依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與發達國家相比,國民素質仍需進一步提升[3]。

(三)企業對環境會計報告進行披露

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環保總局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對企業環境基本情況進行考察,要求企業編制環境基本情況。這些信息的編制,開始與企業財務關系日益密切,并且將環境與企業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結合。在考量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企業環境效益也予以相應的關注。企業環境會計報告披露過程中,將環境治理費用進行體現,從而保證企業能夠對環境問題予以重點關注。同時,在國家財務方面,注重利用稅款對降低污染和改進環境的企業予以鼓勵,并注重對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予以有效支持。環境會計報告披露,表明了國家對這一問題的持續關注。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一些企業對于環境問題較為敏感,尤其是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像是造紙廠、化工廠,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較大,在談及環境問題時,這一類的企業存在一定的避諱[4]。還有一些能源企業,其高能耗問題依舊存在。這些企業在進行環境會計報告信息披露過程中,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利益,對一些信息存缺少披露,不能夠對企業真實的環境狀況問題進行反應。

三、生態可持續目標下的環境會計報告本質分析

環境會計報告的本質,在于對當下環境問題予以有效認知,能夠基于生態可持續目標下,突出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在進行環境會計報告過程中,以標準化的工作方式,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可靠地反應,為解決環境問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創造有利條件[5]。關于生態可持續目標下的環境會計報告本質,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把握:

(一)環境會計報告的歷史性

環境會計報告的歷史性在于對經濟發展的考慮,其注重于環境角度,以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會計地位側重于經濟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環境會計統籌了環境和經濟之間的關系,立足于環境角度,對經濟發展問題進行分析。這一過程中,環境保護應該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和前提。環境會計理念的提出,勢必對原有的會計內容進行豐富和拓展,使其能夠在新形勢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6]。其次,環境會計報告的歷史性還體現在了經濟責任方面,這一過程中,需要將經濟管理內容拓展到環境方面,并能夠對管理責任進行落實,從而保證經濟發展對環境問題予以較好的考慮。環境會計報告的產生,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歷史性,是在特定歷史時期下,對發展形勢的一種有效把握。在這一歷史時期,環境會計報告要注重對環境問題和經濟問題進行有效認知,從而保證社會經濟效益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實現[7]。

(二)環境會計報告的國際性

關于環境會計報告的國際性,主要針對于當下各國對環境會計報告的認知角度出發的。可以說,環境會計報告的國際性發展,與當下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建設有著密切的關聯性。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認為,會計是一種藝術,對經濟以貨幣方式進行表達。在這一過程中,環境效益問題也應該進行貨幣轉換,因為環境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認為,會計的職能在于對經濟主體進行量化處理,從而實現企業決策目標。日本在《新版會計學大辭典》中指出,環境會計報告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它更加關注于環境問題,對原有會計工作的局限性進行了較好的解決。我國在對環境會計報告問題認知過程中,認為傳統的會計確認、計量、管理以及披露工作,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這一內容則是環境方面的內容。綜合上述分析來看,環境會計報告的國際性,體現出了國際社會對環境會計報告問題的重要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標準化的環境會計報告發展形勢,將會進一步加強,日后環境會計報告的發展,將趨于國際化,將跳出一國的局限。

(三)環境會計報告的內涵性

環境會計報告的內涵性,對于環境會計報告的標準化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環境會計報告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了兩個方面。一方面,環境信息反映出了一個國家、地區企業對資源開發和利用情況,環境信息與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需要從環境保護方面入手,增強環境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質量,

并需要關注于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會計工作在協調經濟和環境發展過程中,需要融入環境這一內容,并將環境作為其不可忽略的內涵。另一方面,環境信息需要利用環境會計報告進行反應,這一信息對于利益相關者進行經濟決策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經濟發展需要與環境進行協調,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現實應用。

四、生態可持續目標下的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發展

生態可持續目標下的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發展,要立足于技術趨勢和環境發展形勢,將技術趨勢在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建設中得到較好的體現,并結合環境發展現狀的緊迫性,突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8]。基于生態可持續目標下的環境會計標準化發展,需要考慮以下內容:

(一)環境會計技術層面的新趨勢

美國AAA的環境影響委員會認為,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是否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考慮以及財務報告中是否對環境問題進行反應,對環境會計報告有著較大的影響。從這一角度來看,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建設過程中,要立足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在此基礎上,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退出了《環境成本和負債的財務報告》、《企業環境業績與財務業績指標的結合》、《生態效率指標編制者和使用者手冊》三份環境會計文件。這三份會計文件立足于生態可持續目標下,對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發展問題進行了分析。在進行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對這三份國際性的文件進行參考和借鑒,以彌補當下環境會計報告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其次,在20世紀末,美國AICPA了《論改進企業報告―顧客導向: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信息需求》,這一報告中體現出了企業會計信息時,要對財務和非財務數據進行公布,非財務數據則對環境問題予以了有效關注。由此可見,我國在進行環境會計報告發展過程中,要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進行把握,保證會計信息披露能夠對環境問題予以重點關注,并在環境會計報告制定過程中,堅持標準化發展模式。

(二)環境會計報告編制體系的標準化

環境與發展大會上,ISO成立了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開始就環境管理的標準化工作展開了分析和探究。這一過程中,出臺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該體系中,就環境會計報告編制的相關標準進行了明確規定。ISO14001是現階段環境審查工作和環境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標準。我國是WTO的重要成員國之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對ISO的相關標準予以遵守。這樣一來,結合ISO14001環境會計報告編制的相關標準,在發展環境會計報告過程中,就需要對這一標準進行把握,以促進我國環境會計報告的標準化發展。同時,隨著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國策中,也要求環境會計報告編制體系能夠標準化、規范化。

五、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快速提升,社會經濟改革以及轉型不斷深入,環境會計報告的標準化問題,對于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影響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發展,要注重對新技術趨勢和ISO推出的環境標準進行有效把握,在制定環境會計報告過程中,能夠對重要信息進行反應,從而保證環境問題在經濟發展中得以有效突出。同時,環境會計報告的功能和作用如何發揮,需要對其予以有效把握,突出其重要性才能夠引起企業的關注,使其能夠促進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守華,陶春華.環境會計:理論綜述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2,02:3-10+96.

[2] 梁小紅.國外環境會計理論研究視域、邏輯及啟示[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9:27-33.

[3] 龔翔.論生態可持續目標下的環境會計報告標準化[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06:78-82+144.

[4] 陳秋霞.淺談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3:80-81.

[5] 沈洪濤,廖菁華.會計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J].會計研究,2014,07:12-17+96.

[6] 張長江.生態效益外部性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研究――基于事項法與價值法的契合[J].財會通訊,2010,09:27-29+42.

第3篇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旅游景區;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

農產品生產環境標準化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對于生產特定的農產品來說,是有一定的標準化的。如農田水利的標準化,道路及坡面的綠化和建設標準等。日本的農業標準化中關于道路坡面植被施工要領(1980)、設計要領(1985)等,對坡面建設的坡度、形狀、排水溝、不同地區種植的植被類型、種類等都有詳盡的規定和標準。

生產過程和工藝的標準化農產品的生產全過程和生產工藝具有一系列的標準和規范。關于農作物,從新品種選育的區域試驗和試驗方法,到品種育成后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工藝規程,以及農產品的收獲、加工、貯藏方法等都有具體規定。如農民種西瓜,選用何種品種、何時播種、何時施肥、施多少肥料,以及何時采摘都有嚴格的規定。農業標準化在更多的情況下,包含農產品加工工藝和加工過程的標準化,這是由市場的需求所決定的。以雞蛋的加工包裝為例,須經過鮮蛋消毒光照甄別分級包裝后,才能上市流通。水果和果菜類的加工過程也大體相似。

農產品的標準化在市場銷售的農產品,應該說都是加工后符合一定標準的農產品。所有農產品在進入市場前,都要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分級,市場銷售優級優價。在發達國家市場出售的農產品,如魚蝦等是以條為計量單位;梨、蘋果等多以“只”為計量單位,特別是高等級的,如1只價格多少;大白菜、包菜等是1棵或半棵售價多少,其他如青菜、韭菜、芹菜等則是1把(束)價格多少,沒有以重量單位計價銷售蔬菜水果的。在這種情況下,充分體現了優質優價。等外品的農產品不進入市場銷售,而只作為加工用原料。

實施農業標準化的意義農業發達國家的每個農業生產環節,都實行了標準化,形成了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協作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機械化作業方式,極大地降低了農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我國先進地區推廣農業標準化的實踐表明,要加快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化的根本性變革,就必須用工業化大生產的思維方式來重新審視和發展農業產業。原本只是出現在工業生產中的標準、質量、管理、組織、成本、品牌等概念,要越來越多地進入農業領域。標準體系的建立和貫徹,是農業大生產方式形成的基石,而只有在這種大生產的條件下,農業科技水平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普及,進而取得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增加產量,提高產品質量在實施農業標準化過程中,通過制定和貫徹執行標準,從技術和組織管理上,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等各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以保證農業生產有條不紊。通過建立和完善以產品為龍頭,以等級制度為重點,以國際標準為目標的標準體系,并按照標準把握生產管理、產品安徽農業科學加工、質量分析檢驗、包裝儲運等各個環節,使我國農業更快地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作為一項上聯農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下聯農戶的基礎性工作,可以把農業生產技術和科研成果、生產經驗組裝配套,變成淺顯易懂的技術規范,準確地傳授給農民。完善有效的標準體系,貫穿于產前的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的選用,產中的栽培、管理技術和產后的產品分等分級及貯藏、保鮮、包裝等,可以把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納入規范化的管理軌道,從而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產量、提高產品質量,推進產、加、銷一體化,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全面提高產品質量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企業要想求得生存與發展,在國內外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只有靠過得硬的質量,叫得響的品牌,別無他途。

有利于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衛生,提高社會經濟效益隨著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許多農產品已供大于求,買方市場基本形成;另一方面,又有許多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嚴重超標,致使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并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業標準化包含農產品生產環境的標準化。隨著農業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農業監測機構將通過對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生態環境實行全面的監測,確保提供健康、優質的農產品和確保建設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2003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試行)》(簡稱GAP)和《中藥材GAP認證檢查評定標準(試行)》規定生產企業是否對申報品種制定了保護野生藥材資源、生態環境和持續發展的方案。這類標準規范的實施,必然會促進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衛生,從而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地方名、特、優產品生產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對于生產特定的農產品來說,是有一定的標準化的。GAP和《中藥材GAP認證檢查評定標準(試行)》就明確規定申報種植(養殖)品種的歷史和規模、產地生態環境、品種來源及鑒定、種質來源、野生資源分布情況和中藥材動植物生長習性資料、良種繁育情況、適宜采收時間及確定依據、病蟲害綜合防治情況、中藥材質量控制及評價情況等,必須符合要求。這無疑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名、特、優產品生產,促進地方名、特、優產品品牌的創建。近幾年來,我國農業連續豐收,農產品市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過剩現象,各地政府采取措施,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在現實中,市場的不斷變化及農民生產的盲目性和信息的滯后,使各地在農業結構調整中不容易到位,而唯有以農業技術標準組織生產,使當地有特色的高品質的農產品脫穎而出,創出農產品獨特的品牌,才能給結構調整帶來新的亮點,為高效利用地方資源和發揮區域優勢帶來新的機遇。進一步利用地域優勢,依靠農業標準化實現農業產業化,才能創出在市場中占有一定份額的品牌,才能使農業結構調整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

是農業應對加入WTO新情況的迫切需要加入WTO后,我國市場全球化進程加快,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將越來越多地受到全球市場的影響及其標準的制約。而標準化是緊緊圍繞消除貿易技術壁壘、實現商品的自由流通、提高產品競爭力而展開的。因此,制定和實施與國際接軌的農業標準是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

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經濟技術合作和兼顧農、工、商及消費者利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標準化是重要的手段。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形成的市場上優質優價機制激勵著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極力采用先進標準組織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以提高農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按統一的技術標準把從事生產、加工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分戶生產、集中加工、統一銷售,這是適合當前農業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的一種切實有效的組織形式。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隨著農業產業化“市場牽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經營走向的逐漸清晰,扶持一批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創出一批對市場頗具吸引力的名牌農業產品,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農業標準化促進產業化,農業產業化是標準化的保證。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在促進農業的對外開放和技術經濟合作、大力發展創匯農業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產業化的形成、標準化的實施,使農、工、商及消費者利益得以協調和兼顧。

旅游景區地區實施標準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農業標準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旅游景區環境的建設和保護中同樣存在。

標準化知識尚未普及農業尚處在轉型時期的今天,人們對質量標準關注得還不夠。比如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原商業部就制定了一系列水果的質量標準,遺憾的是,市場上知道的人很少,貫徹執行的人更少。按照《標準化法》及有關條例規定,至多每隔5年應對標準進行一次復審,酌情修訂,但現在仍使用10年前制定的標準。目前全國農產品質量整體合格率只有65%,水果類僅有1/3。事實表明,淡薄的農業標準化意識,是導致全社會農產品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標準化工作缺乏統一規劃農業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農林、水產、水利、農機、計委、科委、財政、技術監督、農業科研院校等諸多部門。雖然我國的農業質量監督體系已有了一定基礎,國家農業主管部門設有專門分管農業質量標準化的機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部門都設有農業標準化管理部門,但是尚缺乏協調和統一規劃。標準是國家公開公證地管理監督生產者的一種手段。目前我國政府服務于農業的部門是多頭管理,標準雖然不多,但是國家的各個部門為了部門利益,制定相應的農業標準,沒有能夠把所有服務管理監督農業的政府部門聯合起來,圍繞農業產業的全過程詳細制定完整的農業標準,讓生產和流通領域無所適從。

農業標準體系不夠健全,執行不夠嚴格已制定的標準中,產中技術規范多,產后標準和系列標準少,更缺乏企業產業化系統標準。標準水平特別是安全標準普遍低于國際標準,產品質量缺乏國際競爭力;農業標準體系不夠健全,認證不規范,部分農產品的分級標準缺乏科學依據;農業檢測手段落后,質量檢測缺乏權威性;缺乏對農業安全生產和產品品質的全程控制;標準的制定周期太長,標準與市場、流通結合不緊,跟不上市場變化的要求;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推廣嚴重脫節,存在著重制定標準輕實施的現象,從而導致標準執行不嚴格,標準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充分發揮農業標準化在旅游景區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中的作用農業標準化計劃應納入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計劃。農業標準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高度重視。結合旅游景區生態環境和農業發展的實際,根據旅游景區的發展規劃,同步制定實施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中、長期規劃,并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實施,積極推進,切實抓好當地的農業標準化工作。

加強領導,加大對農業標準化的支持力度農業標準化是一項關系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造福于民的公益性、社會性、綜合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各級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要求很高,需要多個行業和部門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各地在推進農業標準化過程中應強化政府行為,認真部署農業標準化工作。明確各部門的分工,落實各部門的責任,加強部門間的配合,切實抓好協調和監督工作,確保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順利推進。同時,政府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支持屬于世貿組織規定的“綠箱”政策,各地應爭取財政支持,加大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將農業標準化經費列入景區的財政預算,確保景區及地區農業標準的制定、、宣傳、組織、實施以及監督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抓好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要抓好農業標準化工作,首先,應切實抓好產地環境、生產投入品、生產過程、市場銷售等四個環節的工作,實現由事后檢驗把關為主,向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全程管理上轉變。

其次,應突出抓好五大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和完善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為核心,農業先進實用技術規程、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農產品檢驗檢測標準及管理標準協調配套的農產品生產、加工、貯運、銷售全過程、全方位的標準體系;

二是建立包括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業科研院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內的多層次、廣覆蓋、重實效的農業標準推廣體系;

三是建立檢驗檢測機構和市場、基地檢測點、分工負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包括農業產地環境和農業投入品)檢驗檢測體系;

四是建立以無公害產品認證為基礎,涵蓋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和名牌產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

五是建立包括農業標準信息、法律法規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在內的農業標準化信息體系。

加強宣傳教育,抓好示范推廣,努力實現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新突破農業標準化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必須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常抓不懈。首先,要突出特色,做好規劃。要做到景區及同步規劃,做好基地認定、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工作。其次,要在景區主要名特優農產品、出口創匯農產品和優質專用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并逐步向大宗農產品擴展;第三,各地要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建立多種多樣的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樣板,讓農民學有樣板,做有示范。

發揮市場價格杠桿作用,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農業標準化首先是政府行為,農業標準中的強制性標準要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依法強制推行。同時,應充分發揮市場價格杠桿作用。當前,最主要是解決農產品市場價格失真問題,在景區特別是要注意從嚴格市場準入,倡導綠色消費,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標準意識,打擊假冒偽劣,實行無公害農產品和優質農產品設立專營市場、專營柜臺等入手,確保按標準生產的無公害農產品和優質農產品優質優價,以提高農民、農業企業的標準意識和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

優化旅游景區的農業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從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角度看,旅游景區地區是景區的有機構成部分,直接決定著景區生態環境的優劣。因此把景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對促進景區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須按照農業標準化的要求,認真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封山綠化;把保護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從源頭上排除和控制污染。實施生態良性化工程,切實保護好農業生態環境,為發展旅游景區和促進景區地區農業優勢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爽天天爽夜夜爽曰|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国产91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中另类在线|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高清小说| 亚洲精品aaa|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男人j进入女人j内部免费网站|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本在线www| 国语性猛交xxxx乱大交|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寡妇偷人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色黄网站成年女人色毛片| 欧美大片天天免费看视频| 小泽玛利亚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3d玉蒲团之极乐宝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日韩欧美一二三| 国产精品视频yy9099|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燃情仕途小说全文阅读免费无弹窗下载 |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美女邪恶色动图gig27报|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