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經濟管理類知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創業知識是指對創業實踐過程具有意義的個體的知識系統及其結構,主要包括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綜合性知識等。創業知識教育應該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從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逐層鋪開。經管類大學生雖具有較為扎實的經濟管理專業基礎知識,但還應掌握行業性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創業知識和方法。因此,經管類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體系的研究調查,將有效地完善創業知識結構,鼓勵大學生將自主創業作為擇業方式,實現就業崗位的自我創造和增值,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采用抽樣問卷調研法,以重慶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科技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獨立財經學院)六所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 600 份,實際回收問卷 595份,問卷回收率為99.2%。剔除無效問卷 9 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 586份,問卷有效率為 97.7%。本次問卷調查樣本范圍較廣,具有較高的可信性和廣泛性。
二、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體系現狀分析
1.創業知識教育缺乏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目前,經管類大學生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無論是在設置、內容還是方法上,都尚處于起步階段,甚至在很多高校還是空白。在調查中(見圖1),34.5%的大學生認為所在學校并未開設創業相關課程,而27.3%的大學生“不清楚,沒關注”。同樣,在“您所在學校創業課程設置情況如何?”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見圖2):超過半數的大學生(356人)認為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完善”,甚至有106名大學生則認為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幾乎空白”。這說明目前有些高校并未開設創業知識教育課程,即使開設,課程設置也不夠完善,結構單一,覆蓋面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體系。
2.創業教育師資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在關于“您的學校創業教育師資情況如何?”的調查中(見表1),有39.6%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授課教師“創業理論知識扎實,但是缺乏實踐經驗”,還有31.4%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授課教師“創業知識陳舊和狹窄”。這說明,創業教育師資無法達到創業知識教育所需要的層次,教師在理論或者實踐上某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影響學生創業學習的積極性。由于缺少創業實戰經驗,教師們也無法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很難提高學生對創業知識教育的重視程度,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3.創業知識教育的獲取途徑偏重于課堂教學,缺乏實踐平臺。在“開展創業知識教育方式有哪些”的調查中(見表2),“開設創業選修課和必修課”以及“定期舉辦講座”的比例較高,分別占65.9%和50.5%。這反映了高校在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方面,偏重于課堂教授,而創業者和專家的授課比例卻很少,僅占33.8%和17.1%,甚至從未有創業實踐教學。有些高校雖然采取了講座的形式,但在傳授知識方面更類似于走馬觀花,再加上缺乏實踐教育,使學生無法在實踐中夯實所學知識,積累創業經驗。因此,目前的創業知識教育途徑對于打算創業的大學生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4.創業知識教育缺乏權威的教材體系。在創業教育教材的選擇上(見圖3),目前重慶市部分高校還沒有比較權威的創業教育教材體系。大都采用“引進且公開出版的教材”(39%)、“自編且公開出版的教材”(25%),但這些教材內容都比較簡單,甚至有的是將其他教材的理論東拼西湊,將國外一些零散的案例生硬地拼接在一起,使得教育內容變得膚淺,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性。甚至有31%的高校只有自編講義,這樣的教材體系顯然不利于學生創業知識的提高,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體系構建的建議
1.加強對創業知識教育的重視程度,構建完善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體系。針對經管類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課程數量較少,創業課程設置不夠完善的現狀,首先,學校要充分重視創業知識教育,增設相關的創業教育課程。為此,針對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來開設相關創業課程,形成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其次,課程的設置應更加細化,創業教育模式與專業教育模式相結合。目前,經管類大學生經過專業學習,可以系統掌握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但是對于創業所需要的包括政策、法規、工商、稅務等方面的知識還有待提升。因此,可以考慮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與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及教學內容,在使大學生完成專業課程的同時,也能夠增加課程的實踐性、趣味性,熟悉并掌握相關創業知識。最后,為完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體系,經管類專業還應開設一些與創業相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課程,使創業者具備一些工程設計、機械電子、材料等方面的知識,避免出現“外行管理內行”的情況。
2.建立完善的創業教師隊伍建設機制。高校要根據創業教育目標,建立一支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首先,選擇校內具備淵博理論知識和創新思想觀念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創業導師,組織他們深入開展對創業教育的理論學習,并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創業組織,創業協會的活動,將其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更好的指導學生創業實踐。其次,聘請具備一定能力和資質的企業家、投資家等創業實踐人才進行創業指導。通過邀請他們到課堂中來現身說法,與同學一起分析案例,共同探討如何學習成功者的創業方法、創業品質以及了解創業知識,在師生互動、教學相長中培育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知識轉移;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體系
[基金項目] 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系統改革與知識轉移研究》(2011GG379)。
【中圖分類號】 F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1-098-6
一、研究背景
(一)選題意義
民辦高校發展至今,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一方面充實了我國目前的教育市場,另一方面,民辦高校在運作機制、教育規模、辦學格局和管理教學等方面對現有的教育體制做了一定的改革,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沖擊和促進。但是,民辦高校同樣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學校教學管理不規范,教學質量不夠高,教學特色不明顯等。在教學及其質量成為民辦高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的背景下,探討民辦高校教學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相關概念界定
1.知識轉移。知識轉移概念來自于創新研究領域,美國技術和創新管理學家TeeCe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他認為通過技術的國際轉移能夠幫助企業積累有價值的知識并促進技術擴散,從而縮小地區之間的技術差距。Jensen和Meekling解釋知識轉移時認為,知識轉移包括存儲知識、處理知識的能力和知識輸入/輸出大腦的途徑。Holtham指出知識轉移是一種溝通的過程,知識不像商品可以自由傳遞,學習知識的時候,即知識轉移時,必須有重建的行為,而且要具備應有知識,才能完成轉移。
本文中的知識轉移是指教師頭腦中的知識通過講授、演示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并能夠進行應用的過程。知識轉移包括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吸收和知識的應用等階段。
2.民辦高校。在本文中,民辦高校是民辦普通高等學校的簡稱,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本文中涉及了煙臺南山學院、青島黃海學院、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青島工學院、山東英才學院、山東協和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山東產業文化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蓬萊校區)9所山東省內的民辦院校。
3.經濟管理類課程。經濟管理是培養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事綜合及部門經濟管理的高級管理。本文中的經濟管理則是指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和財會,而經濟管理類課程即指這三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如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旅游學管理、酒店管理等。
(三)調查研究
1.量表設計及數據收集情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不是單因素、單方面引起的,而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參照目前學校教學的實施情況,分別設計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和財會三個專業的“基于知識轉移的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系統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的調查 問卷。此次調查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問卷的方式進行,我們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52份,有效問卷515份,其中旅游管理專業有效問卷177份,工商管理專業有效問卷120份,財會專業有效問卷218份。樣本學校來自濟南、青島和煙臺三地,涉及山東英才學院、山東協和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山東產業文化學院、青島黃海學院、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青島工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蓬萊校區)、煙臺南山學院、南山集團下屬企業等學校和企業,接受問卷調查的學校和企業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學校師生和企業員工的個人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調研問卷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研學校和企業及調研對象的基本信息,學校和企業信息包括學校或企業規模、所屬領域、所處發展階段等,個人信息主要由年齡、性別、工齡、最高學歷、職位等構成。第二部分是各專業教學評價問題,選項借鑒了Schuler(1989)累計型、效用型和協助型劃分方法,采用5分制記分,均為正向記分。從影響教學的九至十個層面,共計50多個問項。
(表1)填表人所在企業(學校)基本情況統計表
(表2)填表人個人基本情況表
2.調查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檢驗。在本研究中,我們把問項共分為教學和學生素質兩大類,利用SPSS16.0軟件包分別對這兩大因素的數據進行效度、信度分析。對影響因素的各部分問項進行的KMO適當性檢驗結果顯示:旅游管理專業KMO值(教學)為0.661、KMO值(學生素質)為0.87,工商管理專業KMO值(教學)為0.663、KMO值(學生素質)為0.708,財會專業KMO值(教學)為0.855、KMO值(學生素質)為0.863。根據統計學家Kaiser給出的標準,本次問卷統計可以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絕值Bartlett球度檢驗的零假設,認為均適合于因子分析。
采用Cronbach α系數對整份問卷以及各個子部分做信度檢驗。本研究中各維度影響因素指標Cronbach α最小值為0.659(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素質因素Cronbach α信度系數),最大值為0.89(財會專業教學因素Cronbach α信度系數),三個專業的信度Cronbach α值都超過0.5。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二、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本研究中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轉法(promax),選擇荷重大于0.5且其特征值大于1(Eigen values over 1)的因子作為主要解釋因子,實現變量的歸類。同時根據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重新對三個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進行二級分類,構建出包含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以及三級指標的分層遞階的課程教學指標體系。
(一)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本研究對影響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37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3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10個因素和2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61.944%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59.615%的變異。
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專業課的主要構成情況,即本專業的應用知識所占比重情況,因此命名為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F2由3個項目組成,與課程教學的內容與準備情況相關,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準備因子;F3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教學所用的方法、手段和課程考試改革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F4由2個項目組成,與課程考核方式及平時作業設計相關,因此命名為課程與作業常規考核因子;F5由2個項目組成,涉及到教師工作量及其引起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職業資格測試通過率,反映了教師工作效率與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因此命名為教師工作量與工作應用效果因子;F6由2個項目組成,與教師的基本構成情況相關,因此命名為教師基本結構因子;F7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內容的規劃設計,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規劃因子;F8由4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了是否利于教學應用,因此命名為教學應用狀況因子;F9由1個項目組成,涉及課程教學中作業布置的多少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作業布置頻率因子;F10由2個項目組成,涉及教學所使用的教材的質量,以及學生教學班級人數方面,屬于教學質量保障的條件,因此命名為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7.75),能解釋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10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小(4.85),對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學生素質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10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學生參加各種演講、講座、交流會等、學生情況,是學生所學知識技能的應用,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與技能應用因子;F2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學生工作、就業之間關系的基本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
2.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構建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表3)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對影響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35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3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9個因素和4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63.524%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59.898%的變異。
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6個項目組成,與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及教學效果評價有直接關系,因此命名為課程與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因子;F2由4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上課之前需要準備的內容,因此命名為課程與實踐教學準備因子;F3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所采用的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手段因子;F4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教師隊伍流動性和知識掌握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因此命名為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F5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用與考核的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知識應用與常規考核因子;F6由3個項目組成,包括教師職稱、年齡結構、學歷等,基本反映了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因此命名為教師素質結構因子;F7由3個項目組成,反映了教學規劃方面的內容,因此命名為教學規劃因子;F8反映了期末考試課程改革的內容,因此命名為課程考試改革因子;F9反映了教學所需的教材與設備方面的內容,屬于教學質量的保障,因此命名為教學質量保障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課程與實踐教學集效果評價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10.753),能解釋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9教學質量保障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小(5.319),對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學生素質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學生情況,是所學知識的應用,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F2由2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考研情況,是對知識運用的提升,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提升因子;F3由2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學生工作就業結果之間關系的基本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F4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學生工作就業與所學專業的一致性和工作中所需的計算機水平,因此命名為學生工作專業性與技能因子。
2.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構建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4所示。
(表4)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三)財會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財會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對影響財會專業教學的38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3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9個因素和3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68.434%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66.802%的變異。
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教學規劃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規劃因子;F2由5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果,因此命名為課程與實驗教學及結果評價因子;F3由5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課程教學實施前、實施過程中和實施后的相關內容,因此命名為課程教學實施因子;F4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課程考核相關情況,因此命名為課程改革與課程常規考核因子;F5反映了教學應具備的硬件條件,因此命名為教學硬件因子;F6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課程教學內容及相關職業資格測試,因此命名為課程考核與知識應用因子;F7由2個項目組成,反映了教師隊伍流動性和知識掌握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因此命名為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F8反映了課程實踐教學的模式,因此命名為實踐教學模式因子;F9反映了一個教學單位適當的人數構成,因此命名為教學單位人數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課程教學規劃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12.547),能解釋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9教學單位人數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小(4.342),對影響教學工作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學生素質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學生情況,是學生所學知識的應用,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 F2由6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學生工作就業之間關系的基本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工作效果因子;F3由2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學生科研、計算機操作等知識運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情況,是知識的提升,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提升因子。
2.財會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素質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構建出財會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5所示。
(表5)財會專業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以上指標體系是基于樣本學校和企業教學實施的基礎所建立,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部分。定量指標部分比較容易把握,指定特定部門定期進行收集相關數據即可保證及時性和準確性。定性的指標相對棘手一點,因為具有主觀的評價尺度多、不容易把握統一標準的特點。定性指標的設置要盡量做到合理和有效,評價方法要科學、簡單、易操作,評價過程要嚴肅、認真,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對被測評人不能帶有任何個人的偏見和好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評價過程和結果要公開,每一項評價指標都要詳細說明,做到評價有據。要把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學生和學校,在評價反饋的溝通過程中幫助教師和學生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和解決途徑,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知識轉移的目的。
三、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比較分析
(一)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評價指標體系三個專業教學因子排序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因子分別為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課程教學準備因子、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課程與作業常規考核因子、教師工作量與工作應用效果因子、教師基本結構因子、課程教學規劃因子、教學應用狀況因子、課程作業布置頻率因子、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因子分別為課程與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因子、課程與實踐教學準備因子、課程教學手段因子、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課程知識應用與常規考核因子、教師素質結構因子、教學規劃因子、課程考試改革因子、教學質量保障因子。財會專業教學因子分別為課程教學規劃因子、課程與實驗教學及結果評價因子、課程教學實施因子、課程改革與課程常規考核因子、教學硬件因子、課程考核與知識應用因子、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實踐教學模式因子、教學單位人數因子。
(二)三個專業教學因子中相同或相似因子的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第一個因子專業課應用知識比例因子和教學應用狀況因子,與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第五個因子課程知識應用與常規考核因子和財會專業第六個因子課程考核與知識應用因子相近,但從整個指標體系所處位置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最為注重課程知識的應用。旅游管理專業中課程教學準備因子和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也存在,并且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和第八位,但財會專業沒有這一指標,僅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改革因子與財會專業課程改革與課程常規考核因子相近,這兩個因子在三個專業教學中排位較靠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工作量與工作應用效果因子,是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工商管理專業第一個因子課程與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因子和財會專業第二個因子課程與實驗教學及結果評價因子所表達的含義基本一致,但工商和財會還重視實踐課程的教學。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基本結構因子與工商管理教師素質結構因子相類似,同是對教師素質的重視。課程教學規劃因子也是三個專業教學的注重方面。旅游管理專業中教學質量基本保障條件因子與工商管理專業和財會專業中的教學質量保障因子、師資與教學質量因子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教學應關注的重要內容。
(三)三個專業教學因子中不同的因子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因子中課程與作業常規考核因子、課程作業布置頻率因子和財會專業教學因子中課程教學實施因子、教學硬件因子、實踐教學模式因子、教學單位人數因子不是三個專業共同擁有的指標,這些指標的不同是與專業特色有著密切的關系,旅游管理專業和財會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兩者對實踐的表現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旅游管理專業通過作業的形式練習,財會專業則通過采取不同的實踐教學模式并配合教學設施設備來進行。而工商管理專業則與其他專業的指標都較接近,無差異性較大的指標,這也間接說明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缺乏明顯的特色。
(四)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評價指標體系三個專業學生素質因子排序比較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素質因子分別為學生知識與技能應用因子和學生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素質因子分別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學生知識提升因子、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學生工作專業性與技能因子。財會專業學生素質因子分別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學生工作就業條件與工作效果因子、學生知識提升因子。在以上因子中,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和學生就業條件與就業結果因子是三個專業一致體現的,是學生知識轉移和素質提高的重要表現。此外,工商管理專業和財會專業還十分重視學生知識的提升。這些因子是我們教師教學實施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梁鎮,李麗.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創新成長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7):166-171.
[2]梁鎮. 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成長評價機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5).
[3]梁鎮,陳立文,丁雷. 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成長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Zhao Jing. Design of Reusable User-Oriented 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C].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Part Ⅳ),2012,6:765-768.
[5]Wang parative Study on Onlin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C].Proceedings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 Education(ITME2009),2009,8:190-194.
[6]Chaczko, Zenon.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ased on data driven evaluation methods[C].7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ITHET,2006:931-946.
[7]劉艷彬,周耀烈. 大學本科教師課堂教學評估指標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5):40-43.
[8]錢雪亞,錢曉倩. 教學質量評估的標志設計和有效性檢驗[J].統計研究,2003,(2):51- 53.
[9]萬海樺.國內外教學質量評估的實踐與發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3,(4):148- 150.
[10]波. 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維度結構及測量[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3),69:111-115.
[11]孟少英,孫誠,田志宏. 構建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4,(3):9-10.
[12]侯彥利.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財經類課程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3:138-141.
[13]王忠君.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10,(3)3:33-35.
[14]李靜,孫昌盛. 美國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96-98.
【關鍵詞】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社會實踐,學生素質,評價體系
一、研究意義及步驟
由于生源減少,民辦院校的處境艱難,一方面民辦院校與公辦院校進入對峙階段,另一方面民辦院校之間競爭也異常激烈。因為公辦院校有歷史沉淀,學術氛圍濃厚,科研與品牌效應都比民辦院校與公辦院校具有較大優勢。在此環境下民辦院校應走出自己的特色,向應用型大學轉變。“應用”的核心就是實踐教學,以實踐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應具備的相應素質。在此背景下探討民辦高校社會實踐與學生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課題組對山東省三地九所實力比較雄厚的民辦高校和開展實地調研和發放問卷,接受調研者包括煙臺南山學院、山東協和學院、山東英才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青島黃海學院、青島工學院、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原山東產業文化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蓬萊校區)、南山集團下屬企業等。我們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472份,具體情況見表1。
二、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社會實踐與學生素質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本研究中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promax),選擇荷重大于0.5且其特征值大于1(Eigen values over 1)的因子作為主要解釋因子,實現變量的歸類。同時根據因子分析的結果,我們重新對三個專業社會實踐生評價指標進行二級分類,構建出包含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以及三級指標的分層遞階的社會實踐與學生素質指標體系。
對影響因素的各部分問項進行的KMO適當性檢驗結果顯示:工商管理專業KMO值(社會實踐)為0.802、KMO值(學生素質)為0.868,財會管理專業KMO值(社會實踐)為0.908、KMO值(學生素質)為0.827,旅游專業KMO值(社會實踐)為0.738、KMO值(學生素質)為0.791。Bartlett’s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絕值Bartlett球度檢驗的零假設,認為均適合于因子分析。具體數據見表2。
注:根據通常的慣例,α≥0.5為可靠。
1、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旅游管理專業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對影響旅游管理專業社會實踐的47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2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7個因子和3個因子,教學因素共解釋76.232%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68.089%的變異, 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軟件包分別對這兩大類影響因素的數據進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數對整份問卷以及各個子部分做信度檢驗。在本研究中,各維度影響因素指標Cronbachα最小值0.565,最大值為0.968,而且量表總體Cronbachα值也分別達到0.967、0.866,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17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了學生畢業論文和學生實踐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畢業論文和學生實踐因子;F2由10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學生的專業實踐和非專業實踐比例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實踐比例因子;F3由11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教師專業實踐與非專業實踐的比例情況、以及教師實踐結果,因此命名為教師實踐比例與實踐成果因子;F4由5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的是學生實踐結果對學生以后發展的影響,因此命名為學生實踐成果因子;F5由1個項目組成,涉及到教師實踐時間長短情況,因此命名為教師實踐程度因子;F6由1個項目組成,論文答辯過程學校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命名為論文答辯過程學校控制的有效性因子;F7由1個項目組成,學生的產學研實習基地數比例,因此命名為學生的產學研實習基地數比例因子。 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學生畢業論文與學生實踐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25.94),能解釋影響社會實踐因素的比率最大,F7學生的產學研實習基地數比例的方差貢獻率最小(4.695),對影響社會實踐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學生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酒店業務能力等,是學生所學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F2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自主創業、學生實踐創新成果、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轉化能力,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創新因子;F3由5個項目構成, 基本反映了學生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專業興趣高低、學生專業學習動機、學生工資待遇水平、學生自信心表現、學生專業認可度,因此命名為學生非智力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學生知識應用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23.474),能解釋影響學生素質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學生非智力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小(22.148),對影響學生素質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2)旅游管理專業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結果,構建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社會實踐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接上表
2. 工商管理專業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工商管理專業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
對影響工商管理專業社會實踐的47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2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7個因素和3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72.49%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73.073%的變異。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軟件包分別對這兩大類影響因素的數據進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系數對整份問卷以及各個子部分做信度檢驗。在本研究中,各維度影響因素指標Cronbachα最小值為0.61,最大值為0.934,而且量表總體Cronbach α值也分別達到0.951、0.919,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13個項目組成,與學生畢業論文和教師非專業實踐有直接關系,因此命名為教師課余實踐和學生畢業論文因子;F2由8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學生各種實踐的影響,因此命名為學生實踐水平因子;F3由4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教師與學生專業性實踐,因此命名為師生專業實踐因子;F4由4個項目組成,反映了教師實踐時間長短和學生在論文寫作中與導師見面次數,因此命名為師生實踐程度因子;F5由4個項目組成,主要包括學生實踐總結報告質量影響度、學生實踐中愛崗敬業度、教師產研結合成果、教師掛職總結報告質量,基本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社會實踐的成果情況,因此命名為師生實踐成果因子;F6由6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的課余非專業性實踐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非專業實踐因子;F7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教師對學生實踐評價影響、學生實踐單位評價重要性、教師的實踐單位評價影響度等,主要反映了實踐評價方面的內容,因此命名為師生實踐評價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教師課余實踐與學生論文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20.69),能解釋影響社會實踐因素的比率最大,F7師生實踐評價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小(4.695),對影響社會實踐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素質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創新成果比例、學生理論、實踐知識轉化能力、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學生工資待遇水平,是所學知識的提升與創新,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創新因子;F2由4個項目組成,包括學生的專業學習動機、學生專業認可、學生專業興趣,主要反映的是學生非智力方面,即精神方面的因素,因此命名為學生非智力因子;F3由2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應用,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學生知識創新能力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30.929),能解釋影響學生素質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學生知識應用因子方差貢獻率最小(13.757),對影響學生素質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2)工商管理專業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結果,構建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社會實踐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4所示。
3. 財會專業課程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因子分析及指標體系構建
(1)財會專業課程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
對影響財會專業社會實踐的45個問項和學生素質的11個問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分別歸為6個因素和3個因素,教學因素共解釋71.09%的變異,學生素質因素共解釋70.623%的變異。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軟件包分別對這兩大類影響因素的數據進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數對整份問卷以及各個子部分做信度檢驗。在本研究中,各維度影響因素指標Cronbach α最小值為0.77,最大值為0.965,而且量表總體Cronbach α值也分別達到0.971、0.876。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財會專業社會實踐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14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畢業論文和師生專業性實踐情況,因此命名為師生專業實踐與畢業論文因子;F2由14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科技、文化“下鄉”學生實踐數比率、支農支邊學生實踐數比率、支邊支農實踐教師比率等非專業性實踐情況,因此命名為師生課余實踐因子;F3由4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了學生畢業論文選題與實習相關度、學生對答辯前準備程度、學生對論文答辯后整理情況等相關內容,因此命名學生畢業論文因子;F4由3個項目組成,基本反映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相關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德-體-技因子;F5由3個項目組成,反映了學生畢業實習時間、教師產研結合成果影響度、學生實踐主動性程度的實踐時間和成果,因此命名為實踐程度因子;F6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實踐評價情況,因此命名為學生實踐成果因子。從方差最大貢獻率來看F1師生專業實踐與畢業論文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大(23.24),能解釋影響社會實踐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6學生實踐成果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最小(5.457),對影響社會實踐工作因素的解釋能力最弱。
財會專業學生素質因素結果分析與命名:F1由5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愛好,包括學生專業學習動機、學生專業興趣愛好、學生自信心表現、學生專業認可程度等,是學生的精神狀態,因此命名為學生非能力因素因子; F2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高低、學生會計業務能力高低等,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因子;F3由3個項目組成,主要涉及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學生創新成果比例、學生畢業后工資待遇情況,是知識轉化運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情況,是知識的提升,因此命名為學生知識創新因子。
(2)財會專業課程社會實踐和學生素質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結果,構建出財會管理專業課程社會實踐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5所示。
三、三個專業社會實踐與學生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比較分析
3.1 三個專業社會實踐因素因子比較分析
畢業論文在三個專業中的社會實踐因素的方差貢獻率最大。說明畢業論文對社會實踐因素的影響最大。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能力的重要指標。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知識,就所學專業領域某一現象或理論簡介或某一理論成果而所的文章。學校應該嚴抓學生論文,從選題、開題、中期考核、以及論文答辯都要嚴格控制,避免出現“論文不重要,不能因為論文答辯不過耽誤學生畢業”這種寬進寬出的錯誤思想,應該樹立論文是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論文不合格大學學習就不合格的思想。嚴格把控論文應從以下方面做起:(1)提高全體教師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2)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3)制定規范的論文開題、答辯制度三專業因子分析中,相同因素還包括實踐成果與實踐程度因子以及專業實踐與課余實踐因子。
財會專業有與學生道德相關的因子,這與專業特點有關。會計要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等。這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應貫穿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始終。
3.2 三個專業學生素質因素因子比較分析
學生素質因素三因子命名相同包括: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學生知識創新因子、學生非智力因素。三因子涵蓋學生素質的70%多的信息。
三因子在三專業中順序不同,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對旅游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23.474%,在三專業中最大;學生知識應用因子對工商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率13.757%,在三專業中最小;學生知識創新能力因子對工商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率30.929%,在三專業中最大;學生知識創新能力因子對財會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率22.138%,在三專業中最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對財會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率25.36%,在三專業中最大;學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對旅游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率22.148%,在三專業中最小。
以上差別是由各專業的特點所決定的。財會專業學科特點略微偏理科,財會專業的主要特點是定量、精確、細致、微觀,同時有比較枯燥和單調,所以對學生的興趣要求較高,因此學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對財會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率在三專業中最大;工商管理專業比較寬泛,需要多方面的掌握知識,知識專業性不強,因此學生思維活躍,思維發散,因此學生知識創新能力因子對工商專業學生素質方差貢獻率最大;旅游管理專業側重于人的因素,突出實踐的專業特色,因此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學生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學生酒店業務能力影響因素最大。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一種實力派辦學機構,在教學界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探索適用于民辦高校的教育科研指標體系,推動其教育科研工作的進步,對其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梁鎮,李麗.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創新成長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7):166-171.
[2]梁鎮.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成長評價機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5);
[3]梁鎮,陳立文,丁雷等.新技術企業知識型員工成長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楊穎.淺析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0年9月.
[5]賈斌.目前高校社會實踐現狀引發的思考[J].職業教育, 2010( 1) :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