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幼兒園語言活動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設計意圖: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春節腳步的臨近,我們走在大街小巷,到處都聞到了“年味兒”,但是如今新時代的孩子們對于傳統節日的認知逐漸減少, 為了讓幼兒深刻體會過年的喜悅,了解本地的地方風俗,加深幼兒對于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理解與認識,知道在春節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有意義的事,因而設計了這堂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詩歌游戲中體驗春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知道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了解新年的地方風俗。
2. 理解兒歌的主要內容,學會新年到,新年到,掛燈籠,放鞭炮等詞匯與句式。
3. 喜歡春節的熱鬧氣氛,愿意和伙伴一起表演。
活動準備:
龍船、扇子、紅綢子、腰鼓、鞭炮、燈籠、PPT
活動重點:了解更多的新年習俗,能根據圖譜完整的朗讀兒歌并表演。
活動難點:說出不同的新年祝福語,并能邊念兒歌邊表演。
活動過程:
一、導入(動態圖片,音樂)
1.T:“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來仔細聽,我們在什么時候會聽到這個音樂?嗯,過新年啦,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來迎接新年,那小朋友們是怎么迎接新年的呢?”(師幼談話,了解過新年的習俗)
二.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完整的認識兒歌內容。
“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個福字,祝福的福,把它倒過來表示福到了,新年到了,我們用它來表示新年到。老師把剛才我們見到的這些新年里的趣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叫新年到!見到這個字我們要念什么?新年到。這又是什么?穿新衣戴新帽………”
“小朋友們,喜歡這首新年的兒歌嗎?那我們試著來把兒歌完整的念一遍,還要加上我們的表演呃!小朋友們可真聰明,一看圖就知道怎么念了。”
三、出示教具,幼兒表演。
“寶貝們,新年就要到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新年的禮物,看看都有什么?你們可以選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好了到老師這邊來排好隊。看,熱鬧的龍船隊也來了,讓我們用好聽的兒歌和他們一起表演吧!扇子舞起來,燈籠也要掛起來,鞭炮想起來,扇子舞起來!”
四、活動結束
“孩子們,新年就要到了,我們一起給所有的老師們拜年啦!面向所有的客人老師,跟他們說聲新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們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掛燈籠,放鞭炮,噼里啪啦嚇一跳!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及易接受并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故事《龜兔賽跑》用淺顯的故事內容不僅能讓幼兒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驕傲、認真、努力、堅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動物對話,會激發起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欲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教學目標
1、在聽聽、看看、議議、講講中熟悉,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說出故事里的對話。
3、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驕傲、認真、努力、堅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
(三)教材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故事里的對話。
因為大班幼兒對故事的學習,已由喜歡聽逐漸傾向想講,但由于缺乏表達經驗,在說故事中常是說了前句連不了后句,難以完整復述。所以,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故事里的對話是教育中的重難點。
二、說教法
充分運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刺激幼兒的聽說能力。主要采用直觀法,練習法和游戲法。
為什么要采用以上的方法?
因為直觀法是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決定的,幼兒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出示動畫片,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能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的口語表達做充分的準備。通過練習法,可以不斷激發
幼兒的表達欲望,又根據大班幼兒雖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正在發展的特點,采用對話的形式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
三、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以聽說能力貫穿始終,以次解決幼兒在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對話時,能舉一反三,具有擴展語言的能力。
四、活動準備
示范掛圖一張;粘貼圖片:兔子、烏龜若干;根據幼兒分組情況準備的龜圖賽跑手工人手一份;烏龜、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頭飾道具;詞卡;故事盤。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分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理解故事內容,發展想象力。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驟:教師運用示范法,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并發展幼兒的想象力。第二步驟:教師運用直觀法,完整播放多媒體教學故事動畫片,同時穿插直觀性提問和探索性提問,以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印象和幫助理解、記憶。這樣幼兒能克服不良的只求聽不求甚解的習慣。
第二環節:學說故事里動物角色的對話。這一環節是解決重難點的關鍵,為突出重點,我將采用練習法,借助多媒體畫面,逐一播放各種動物對話的畫面,讓幼兒看著畫面學說對話。方式采用先說——再看——再說,層層遞進,不斷激發表達欲望。并在這一環節當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擴展語言。
關鍵詞: 電教媒體 幼兒語言 活動效果
電教媒體具有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巨大的表現力,能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有效揭示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開拓更廣闊的視野。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而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在語言活動中利用網絡資源展開教學,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對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有著深刻影響。
在語言活動中開展多媒體教學,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對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有著深刻影響。而且,可以為幼兒創設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創設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渲染欣賞氛圍,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呈現豐富的語言情境,使幼兒活躍思維,提高創造力。
一、運用多媒體為幼兒創設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所以我們應借用網絡資源,為孩子們創設語言學習情境;利用網絡資源知識面廣、內容豐富等特點為孩子們的發展創設空間;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境,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使其想說、敢說。
如在教學小班語言《小老鼠的魔法棒》時,光憑講故事無法激起幼兒的學習欲望,但播放了《小老鼠的魔法棒》的白板教學課件后,幼兒立刻被深深吸引住了,尤其幼兒還能到白板前操作,更是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隨著逼真形象的音像和富于動態的情景,幼兒情不自禁地想說、樂說,很快進入活動中。整個活動結束后,幼兒還意猶未盡,強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見,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創設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境,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使其想說、敢說。
二、創設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課件中動態的信息因為富有真實感,而能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使用時不僅將它單純地作為某一知識去理解,而是在積極運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時,產生好奇和疑問,促使幼兒積極質疑。與此同時,教師用鼠標器控制畫面,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通過交流、表達,更充實地把握住故事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如兒歌《小兔子開鋪子》、《小老虎過生日》、《梳子》等,它們的課件就起到了這樣的好作用,多媒體在這里起到很好的優化語言教學課堂的作用:創設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渲染欣賞氛圍,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三、渲染欣賞氣氛,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感知力。
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巧妙運用多媒體可以給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使幼兒有效豐富自己的語言經驗。
在童話表演《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教學中,我們讓幼兒在看、聽動畫片《會唱歌的生日蛋糕》的故事中,盡可能地獲得語言信息。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為幼兒設計了配套的角色表演,讓幼兒在動態的畫面中,激起表演欲望,使幼兒在看、聽動畫片《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時,就躍躍欲試,情不自禁地模仿動畫片中的小動物的表情與一舉一動。接下來,我們專門組織幼兒進行表演。從而使幼兒既鞏固了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又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使他們喜歡表演、樂于表演。
四、運用電教媒體為幼兒呈現豐富的語言情境,使其活躍思維,提高創造力。
運用電教媒體為幼兒呈現豐富的語言情境,使其活躍思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現代多媒體技術有定格放大、反復顯示畫面,提供視、聽結合,把看、聽、說統一起來的功能,而且能方便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教學材料進行巧妙的編輯和組合,設置思考點,引導幼兒思維,從而在幼兒語言與思維的整合教育中發揮巨大作用,讓幼兒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