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景區科普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二、工作亮點
1.疫情防控:落實落細 常抓不懈
1月12日召開了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傳達省、市、集團有關工作會議精神,調整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制定了各景區疫情防控手冊,制定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專項督查,對機關和各景區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實、物資儲備、應急預案等進行檢查,并要求立行立改;對各景區防疫物資按照30天的使用標準進行了測算,督促各景區按照測算備足配齊消殺、測溫等防疫物資;要求各景區嚴格按照《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的“十八條”,確保疫情下的游客接待工作安全有序;針對公司高管赴上海事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將情況如實報告集團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市、集團相關要求,妥善做好高管返亳和隔離觀察工作。
2.深化改革:持續發力 善作善成
根據集團深化改革要求和部署,全面理順公司“三部門五景區”的架構,明確了文物景區、展覽館和研學旅行三個經營重點;完成了景區輪崗工作,開展新一輪的星級和政務講解員的考核大賽,優化景區講解費用,實現了講解提成按星級對應,并實行多勞多得;新成立的文旅公司黨支部全面開展各項工作,完成了新一屆的工會換屆選舉;為便于工作開展和業務合作,公司周例會同藥都國旅周例會合并召開,實現了市場信息互動、業務開展聯動。
3.春節活動:“沉浸”其中 有聲有色
在各文物景區打造“沉浸式”游覽模式,改變了過去西裝革履的接待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人人一身古裝、處處都是歷史的“沉浸式”接待,游客也可以自己換上古裝,在運兵道內感受兵戈鐵馬、在亳學堂內學習拓片制作,讓游客從“局外人”轉變為“參與者”,真正走進文物、走進歷史;本著節儉原則,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物品,開展景區春節氛圍營造;為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春節期間,南京巷錢莊、華祖庵、陳摶廟、魏武祠、曹騰墓、張園漢墓、亳州市展覽館等景點實施免費開放,部分景區配合開展了云游藥都線上游景區活動;結合各景區實際和“沉浸式”游覽需要,謀劃了一批景區特色活動,如曹操巡游、掌柜嫁女、新年祈福會、科學魔法秀等,真正實現了小投入、大制作、高人氣。
4.景區托管:邁出首步 任重道遠
1月19日上午,公司與亳州市植物科普園合作運營簽約儀式舉行,標著文旅公司同該園正式開啟合作,也標志著文旅公司景區標準化管理“走出去”戰略正式邁出第一步。未來五年,文旅公司將在景區管理、市場營銷、A級景區創建方面,對亳州市植物科普園進行全方位的管理提升,以文旅公司的景區管理經驗,推動亳州市植物科普園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5.全員營銷:相互支持 互惠共贏
堅持相互支持、互惠共贏的合作理念,發動全員支持藥都國旅會員卡、林擁城萌寵樂園門票以及知亳公司商品銷售工作,在幫助兄弟公司提升影響力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旗下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各公司共同發展。
三、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1.“沉浸式”體驗可進一步提升。目前的“沉浸式”游覽多實在服裝上的呈現,缺少“沉浸式”演出和互動體驗的實施,游客“沉浸式”體驗感受有待加強。
2.全員營銷主動性可繼續增強。全員營銷還處在被動執行階段,全員營銷意識有待提高,主動營銷意識較為欠缺。
3.市場營銷工作須持續發力。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市場營銷工作進展較為困難,還須積極對接推動。
四、下步工作計劃
1.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懈怠。繼續按照市、集團及相關部門要求,繼續落實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嚴格按照防疫“十八條”,配足備齊防疫物資,落實景區開放和游客游覽各項流程,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萬無一失。
為切實加強對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維護世界自然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根據《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省風景名勝區條例》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區人民政府成立區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任組長,常務副區長和分管副區長(常務)任副組長,區自然遺產保護辦、區建設局、區林業局、區旅游局、區水務局、區財政局、區司法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民政局、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環保分局、區國土資源分局、區規劃分局、區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區畜牧水產局、區檔案局、區旅游產業公司、森林公園管理處、各鄉鎮人民政府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自然遺產保護辦,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二、工作職責
區自然遺產保護辦:負責區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督查督辦,指導監督區世界自然遺產規劃的實施和資源保護工作。牽頭抓好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宣傳工作;負責核心景區建設項目核準登記。
區建設局:參與建設項目選址核審;負責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報批工作,負責建設項目施工報建和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查處核心景區內加工預置磚、預置板等違規違法行為。
區林業局:貫徹執行國家林業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負責實施動植物資源普查,建立動態檔案(珍稀、瀕危動植物、古樹名木),并制定保護措施;負責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完成調查評估報告;規劃、建設動植物科普館;鞏固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成果;落實森林防撲火措施,嚴厲打擊毀壞植被違法行為;加強核心景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和動植物檢疫工作,制止不符合規定的外來物種進入核心景區;制止在核心景區內捕獵野生動物和非法經營野生動物行為;負責索溪峪林場區域違法建設行為的管控。
區旅游局:負責制定景點輪休計劃和旅游高峰期游人疏導方案,禁止超容量接待游人;建立景觀檔案;設立景點標示標牌;負責進入核心景區的科學考察、標本采集、影視片拍攝的管理;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培訓。
區水務局:制定核心保護區內水資源保護規劃;負責向水體新建排污口的管理;嚴禁在核心保護區內挖砂,嚴禁堵塞河道、溪流、湖泊、山泉、瀑布和抽取地下水;制止向河道、水體傾倒垃圾和其它固體廢棄物的行為。
區財政局:負責門票收入和資源有償使用費的使用及管理;落實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專項工作經費。
區司法局:負責將保護自然遺產資源的有關政策法規納入年度普法宣傳、普法培訓和普法考試的內容,全面提高全區干部職工、景區居民保護世界自然遺產資源的法律意識。
區交通運輸局:規范核心景區車輛營運秩序,打擊非法營運行為。
區民政局:負責核心景區居民生活費的發放;對核心景區建墳行為和宗教場所實施有效管理。
區教育局:負責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自然遺產保護知識的教育宣傳,讓保護世界自然遺產觀念深入到中小學生心中。
區公安分局:負責對核心保護區內煙花爆竹、孔明燈等帶有明火的空中飄移物燃放行為的管理。
區環保分局:加強核心景區環境質量監測,重點對大氣、水、聲等方面的環境質量現狀進行監測分析,定期環境質量公報,及時提出改善措施和保護建議;嚴把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杜絕重工業污染項目落戶;嚴格管理保護區內現有排污口,科學制定污染防治方案,監督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轉,確保達標排放。
區國土資源分局:依法辦理核心保護區內新建項目用地相關手續;協助聯系地質遺跡、地質穩定性調查,負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及擬定防治方案;制止開山、采石、采礦、燒磚瓦、燒石灰和采集化石、鐘乳石、開展攀巖競技表演等損害地質地貌的行為。
區規劃分局:負責風景名勝區規劃管理及建設項目規劃監督管理工作,具體負責風景名勝區內建設項目報批工作;負責編制景區景點詳規;負責抓好核心景區違法建設管理。
區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負責相關新聞宣傳報道工作,將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宣傳與社區文化活動相結合,積極開展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宣傳活動。
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負責核心景區車輛交通安全管理。
區畜牧水產局:牽頭抓好核心景區捕魚捉蝦等管控工作。
區檔案局:負責收集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的相關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存檔備案。
各景區辦事處:負責所轄核心景區景點監管,制止在石壁上題詞、雕刻、作畫行為;負責臨時服務點秩序的管理,制止張貼商業廣告行為;負責相關責任區的森林防火、違法建設的管理。
區旅游產業公司:負責核心景區垃圾清運;負責在游客集散地及門票站設立自然遺產保護科普宣傳牌;負責車輛、建筑材料進入景區的管控工作。
相關景點單位(公司、公司):采取有力措施,保持經營范圍內自然遺產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森林公園管理處、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認真履行屬地管理職責,重點做好違法建設的管控,資源保護的監管,森林火災的防撲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要全面做好自然遺產保護宣傳
全區各級各部門要通過手冊、墻報、宣傳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進行自然遺產保護的宣傳工作,尤其是將《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省風景名勝區條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等法規和世界地質公園等知識在全區干部職工、景區居民、景區從業人員、全區中小學生和中外游人中進行全面宣講,讓保護世界自然遺產真正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二)要切實履行工作職責
全區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按照“真抓、早抓、主動抓”的要求,做到不等、不推,主動開展工作。要結合單位部門的工作職責,及時制定具體工作措施、年度工作計劃,撰寫工作總結,并分別于每年3月和11月報送區自然遺產保護辦公室匯總。
一、從方案、章程和理事會入手,打牢試點工作的基礎
一是高起點制定試點方案。加強調研,學習借鑒山西省科技館、惠州市科技館等工作經驗,邀請部分專家、領導,召開數輪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印發《臨沂市科技館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試點工作的原則、目標、步驟、保障措施等進行了明確界定。
二是高標準擬定章程。章程是科技館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載體,是理事會和管理層的運行規則。一是依法制章,嚴格依照法規和政策制定章程。二是與現有管理運行模式緊密結合,理順理事會和管理層的關系。三是堅持強化公共服務屬性,突出科技館科普教育主陣地的功能作用。四是規范科技館資產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終止、剩余資產處理、章程修改等,為社會監督提供了重要依據。經理事會審議通過后,上報市科協審核,后報市編辦核準, 完成了《臨沂市科技館章程》的制定。
三是高質量組建理事會。理事會作為科技館事業發展的決策和監督機構,責任重大。臨沂市科技館緊密結合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理事的代表性,合理確定理事會規模,確保理事構成的合規性、科學性、代表性。第一屆理事會最終確定由15名成員組成,其中7名是來自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財政局等部門的分管領導,2名是來自科普志愿者協會和中醫藥協會的社會代表。
二、堅持邊試點邊規范,切實發揮新機制的作用
一是注重規范理事會、管理層職責。理事長由市科協分管領導擔任,理事會負責重大問題決策、面上指導協調、政策解釋咨詢等宏觀工作,同時負責對科技館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層對內負責擬訂和實施年度工作計劃,開展館內日常管理;對外負責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協調,充分利用外部資源促進科技館事業發展。通過對理事會、管理層職責的明確和規范,臨沂市科技館由“關門決策”變為“廣開言路”,由自我監督變為公眾監督,初步形成了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運行機制,為政府、科技館、公眾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探索了新模式。
二是注重健全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圍繞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我們建立健全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和管控辦法,制定完善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安保工作預案、觀眾量管控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實現了運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社會化。通過不斷創新展覽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積極開展科普實踐和各項培訓活動,形成了以展教工作為中心、以市場營銷為重點、以專業技術人才為支撐、以后勤物業管理為保障的高效有序內部管理體系。
三是注重發揮理事單位和成員的作用。 臨沂市科技館的發展離不開各理事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參與治理的各部門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為科技館發展出力獻策。市編委將市科技館調整為副縣級,編制由12名增加到39名,加大了機構編制保障力度。市財政局爭取中央財政專項彩票公益金,通過未成年人校外活動保障和能力提升項目,為科技館的運營提供經費保障,助力科技場館建設。市科技局從項目扶持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多舉措支持科技館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市人社局在職稱評定方面進行政策傾斜。社會理事多方面反饋公眾訴求,為科技館的規劃和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
三、緊扣試點單位展教職責,社會公益服務效能大幅提升
創新體制機制是手段,提升科技館展教功能是目的。臨沂市科技館發展活力在實施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中得到激發,布展更加科學,展教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建筑面積已達2.7萬平方米,跨入了全國大型科技館行列,社會各界給予普遍認可和廣泛贊譽。
(一)科普公益活動深入人心。發揮部門理事作用,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組織開展了萬名沂蒙學子“科普之旅”,“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科技館體驗,“大手拉小手、科學家進校園”,“紅進社區”,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一系列民生科普活動,每年參加科技活動的青少年達100多萬人次,公益科技文化服務的目標方向更加清晰,內容方式更加豐富,“科普惠民”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二)科技場館“遍地花開”。市科協牢牢把握《全民科學素質綱要》貫徹落實的機遇,總結市科技館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經驗,整合工業、農業、國土資源、生態環保、氣象、地震等行業現有設施資源,建設具有行業、資源特色的科技場館,推動全市科技場館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有縣區科技館5個,系統行業建設的專題科普館17個,社區科技館9個,校園科技館54個,有力推動了革命老區科技場館集群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