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比較教育學論文范文

比較教育學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yōu)質比較教育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比較教育學論文

第1篇

通過中英高校教育教學體制的比較,以小見大地分析當前比較教育學科建設有待提高之處。主要有:

第一,對國外的比較教育停留在介紹層面。比較教育學是因為“研究他國教育經驗,推動本國教育發(fā)展”而出現在教育學科這個龐大的學科“族群”中。“關注國際教育發(fā)展,借鑒他國教育經驗”為核心的知識領域,建立起它在教育學科體系中的獨特地位。然而當前很多比較教育學的研究停留在介紹層面,單純的現象描述居多,缺少文化層面的深刻分析,而且借鑒的國外經驗,針對性不強,“放之四海而皆準”,沒有將比較教育學的學科優(yōu)勢凸現出來。例如談中英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比較研究,多數學者都會把英國概況、改革和發(fā)展的歷史介紹一番,再說對我國宏觀層面的啟示,多是泛泛而談,使這類文章參考價值甚微。

第二,未能辯證看待國外理論。對外國理論假設,要思考、質疑,保持對其的警惕性,對其適用性和有效邊界要給予充分的反省。通過文獻梳理,筆者發(fā)現很多研究者把建立在西方土壤上的理論框架奉為神明,把用西方理論視角引入論文中的研究視為創(chuàng)新,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試問不研究扎根于中國土壤的文化,怎么可能做出“接中國地氣”的好文章來?因此,對中國當前國情的準確把握,是搞好教育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另一方面,外國教育也存在問題,它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圓”。就英國高等教育而言,它的質量世界聞名,可是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2010年12月,英國政府五次上調學費,加之政府對高校經費投入不足,高校的校外捐贈較少,導致高校建設資金短缺,引起社會動亂。再如,在牛津和劍橋這兩所著名高等學府中,來自普通勞動者家庭的學生只有9%,亟待解決教育機會均等問題。可見輝煌的成就下也有陽光照射不到的陰影。因此我們在面對外國教育理論與經驗時,必須辯證分析,使其在中國土壤里完成“意義轉換”。

第三,研究方法上普遍重“思辨”輕實證。研究方法既是一種知識的體系(思維方式),又是一種行為規(guī)則(行為方式),還是一門學科的關鍵支點。比較教育研究之“比較”,并非只是把兩國的教育現象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性描述,絕不僅限于“形式”上的比較,而是要做因素分析,并在多種錯綜復雜的因素中,得出教育規(guī)律的新研究。然而縱觀中英兩國比較高等教育的文章,發(fā)現國內比較教育學者多從文獻、官方數據中獲取國外的教育信息,空想型的思辨文章大量涌現,鮮有植根于國外的教育土地進行實證分析的文章出現。眾所周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寫出來的文章自然缺乏文化內涵。

第四,研究對象較片面。一般認為,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與該國的教育發(fā)展水平成正相關,因此在比較教育研究中,長期存在著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經濟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為中心的借鑒壟斷局面,使得我國的比較教育學者對英美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教育研究較多,而對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發(fā)展中國家研究較少,本研究在考察中英比較教育研究的同時,也關注其他國家。例如,我國對亞洲日本、新加坡、韓國、印度等國家的教育研究較多,而對亞洲其他國家的關注較少;對非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師范大學非洲教育研究所,其他大學幾乎沒有該項目的涉獵;在拉丁美洲的教育研究上,也多是對巴西進行研究,對拉丁美洲的其他國家研究較少。由此可見,我國比較教育學的研究對象還是較為片面的,未能構建成一個以高校、研究機構為核心的學術共同體來保證該學科的多方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比較教育學去向何方

教育無論站在什么樣的立足點,運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文化”都是所有探索與討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文化的視角出發(fā),批判吸收外國理論,形成比較教育學特有的研究范式,提高其在教育科學諸學科中的成熟度,是未來發(fā)展的根基所在。為此,比較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應著重從以下方面提升:

1.多元文化與教育相融合

多元文化既可以是一種政治態(tài)度、一種意識形態(tài),也可以是一種歷史觀、一種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承認文化的多元性,承認文化之間的平等和相互影響,打破西方文明作為強勢文化在思維方面和話語方面的壟斷地位。教育本身就是人類社會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文化內涵。比較教育學的突出特點在于它所面對的是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教育現象。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構成了不同國家與社會的教育差異。從長遠的發(fā)展來看,需要采用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與外國的教育理念有效融合。

2.批判思考與有效借鑒相結合

在我國比較教育學科體系尚未成熟之時,多采用翻譯、引進等介紹性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中過分依賴外來理論而忽視本民族和文化的研究,這是當今教育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根源之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批評那種不顧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一味效仿西方教育模式、制度的做法,將其比成“拉東洋車”,是“害國害民的事,是萬萬做不得的”,主張要“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由于基本國情、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的不同,不能把英美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教學模式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來。本土化才是中國比較教育研究必然的價值追求。在今后的比較教育研究中,應把國際化和本土化聯(lián)系起來,互為條件,互為補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其真正扎根于中國的社會土壤之中。多融入一些中國“元素”,少一些“拿來主義”,批判思考與有效借鑒相結合,才能真正地實現中國教育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3.多樣化學科與研究方法相完善

近幾十年來,比較教育學主動借鑒、引用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描述研究法、統(tǒng)計研究法、因素分析法、歷史研究法、階段分析法等較為成熟的研究方法,還積極運用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統(tǒng)計學、語言學、數學等多樣化學科來完善自身的學科建設。可喜的是,有不少研究者已將更多的社會研究方法運用于比較教育研究之中,給學界吹進一股清新之風。然而,我國比較教育研究起步晚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所取得的成果基本上都是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教育學界通用的研究方法和科學范式,整個比較教育學都充斥著西方化的術語。還應看到我國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相對滯后,更多是形而上的、思辨型的,因而遠沒有形成比較教育學獨特的話語體系和基本的學術規(guī)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比較教育學的學科基礎和發(fā)展?jié)摿ΑW鳛橐婚T社會科學學科,比較教育學必須加強自身的理論架構,最重要的是彰顯其在教育科學諸學科中的獨特地位,提供具有概括力、解釋力和生成力的方法論體系。

4.全球化視野下的開放與綜合相統(tǒng)一

第2篇

1.對國外的比較教育停留在介紹層面。

比較教育學是因為“研究他國教育經驗,推動本國教育發(fā)展”而出現在教育學科這個龐大的學科“族群”中。“關注國際教育發(fā)展,借鑒他國教育經驗”為核心的知識領域,建立起它在教育學科體系中的獨特地位。然而當前很多比較教育學的研究停留在介紹層面,單純的現象描述居多,缺少文化層面的深刻分析,而且借鑒的國外經驗,針對性不強,“放之四海而皆準”,沒有將比較教育學的學科優(yōu)勢凸現出來。例如談中英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比較研究,多數學者都會把英國概況、改革和發(fā)展的歷史介紹一番,再說對我國宏觀層面的啟示,多是泛泛而談,使這類文章參考價值甚微。

2.未能辯證看待國外理論。

對外國理論假設,要思考、質疑,保持對其的警惕性,對其適用性和有效邊界要給予充分的反省。通過文獻梳理,筆者發(fā)現很多研究者把建立在西方土壤上的理論框架奉為神明,把用西方理論視角引入論文中的研究視為創(chuàng)新,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試問不研究扎根于中國土壤的文化,怎么可能做出“接中國地氣”的好文章來?因此,對中國當前國情的準確把握,是搞好教育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另一方面,外國教育也存在問題,它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圓”。就英國高等教育而言,它的質量世界聞名,可是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2010年12月,英國政府五次上調學費,加之政府對高校經費投入不足,高校的校外捐贈較少,導致高校建設資金短缺,引起社會動亂。再如,在牛津和劍橋這兩所著名高等學府中,來自普通勞動者家庭的學生只有9%,亟待解決教育機會均等問題。可見輝煌的成就下也有陽光照射不到的陰影。因此我們在面對外國教育理論與經驗時,必須辯證分析,使其在中國土壤里完成“意義轉換”。

3.研究方法上普遍重“思辨”輕實證。

研究方法既是一種知識的體系(思維方式),又是一種行為規(guī)則(行為方式),還是一門學科的關鍵支點。比較教育研究之“比較”,并非只是把兩國的教育現象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性描述,絕不僅限于“形式”上的比較,而是要做因素分析,并在多種錯綜復雜的因素中,得出教育規(guī)律的新研究。然而縱觀中英兩國比較高等教育的文章,發(fā)現國內比較教育學者多從文獻、官方數據中獲取國外的教育信息,空想型的思辨文章大量涌現,鮮有植根于國外的教育土地進行實證分析的文章出現。眾所周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寫出來的文章自然缺乏文化內涵。

4.研究對象較片面。

一般認為,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與該國的教育發(fā)展水平成正相關,因此在比較教育研究中,長期存在著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經濟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為中心的借鑒壟斷局面,使得我國的比較教育學者對英美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教育研究較多,而對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發(fā)展中國家研究較少。本研究在考察中英比較教育研究的同時,也關注其他國家。例如,我國對亞洲日本、新加坡、韓國、印度等國家的教育研究較多,而對亞洲其他國家的關注較少;對非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師范大學非洲教育研究所,其他大學幾乎沒有該項目的涉獵;在拉丁美洲的教育研究上,也多是對巴西進行研究,對拉丁美洲的其他國家研究較少。由此可見,我國比較教育學的研究對象還是較為片面的,未能構建成一個以高校、研究機構為核心的學術共同體來保證該學科的多方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比較教育學去向何方

教育無論站在什么樣的立足點,運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文化”都是所有探索與討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文化的視角出發(fā),批判吸收外國理論,形成比較教育學特有的研究范式,提高其在教育科學諸學科中的成熟度,是未來發(fā)展的根基所在。為此,比較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應著重從以下方面提升:

1.多元文化與教育相融合。

多元文化既可以是一種政治態(tài)度、一種意識形態(tài),也可以是一種歷史觀、一種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承認文化的多元性,承認文化之間的平等和相互影響,打破西方文明作為強勢文化在思維方面和話語方面的壟斷地位。教育本身就是人類社會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文化內涵。比較教育學的突出特點在于它所面對的是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教育現象。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構成了不同國家與社會的教育差異。從長遠的發(fā)展來看,需要采用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與外國的教育理念有效融合。

2.批判思考與有效借鑒相結合。

在我國比較教育學科體系尚未成熟之時,多采用翻譯、引進等介紹性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中過分依賴外來理論而忽視本民族和文化的研究,這是當今教育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根源之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批評那種不顧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一味效仿西方教育模式、制度的做法,將其比成“拉東洋車”,是“害國害民的事,是萬萬做不得的”,主張要“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由于基本國情、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的不同,不能把英美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教學模式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來。本土化才是中國比較教育研究必然的價值追求。在今后的比較教育研究中,應把國際化和本土化聯(lián)系起來,互為條件,互為補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其真正扎根于中國的社會土壤之中。多融入一些中國“元素”,少一些“拿來主義”,批判思考與有效借鑒相結合,才能真正地實現中國教育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3.多樣化學科與研究方法相完善。

近幾十年來,比較教育學主動借鑒、引用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描述研究法、統(tǒng)計研究法、因素分析法、歷史研究法、階段分析法等較為成熟的研究方法,還積極運用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統(tǒng)計學、語言學、數學等多樣化學科來完善自身的學科建設。可喜的是,有不少研究者已將更多的社會研究方法運用于比較教育研究之中,給學界吹進一股清新之風。然而,我國比較教育研究起步晚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所取得的成果基本上都是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教育學界通用的研究方法和科學范式,整個比較教育學都充斥著西方化的術語。還應看到我國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相對滯后,更多是形而上的、思辨型的,因而遠沒有形成比較教育學獨特的話語體系和基本的學術規(guī)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比較教育學的學科基礎和發(fā)展?jié)摿ΑW鳛橐婚T社會科學學科,比較教育學必須加強自身的理論架構,最重要的是彰顯其在教育科學諸學科中的獨特地位,提供具有概括力、解釋力和生成力的方法論體系。

4.全球化視野下的開放與綜合相統(tǒng)一。

第3篇

論文關鍵詞:三種版本有機化學實驗部分欄目設置的比較

 

依據《課程標準》編寫并審定通過的新版高中化學教材有3種,分別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宋心琦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蘇教版,王祖浩主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魯科版,王磊主編)。

新教材在教材研制上與舊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欄目的設置。欄目是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設計的。三種版本有機化學實驗部分在欄目的設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對其進行比較和分析,有利于廣大教師正確認識三種新版化學教材欄目各自的特點、優(yōu)勢與不足,理順欄目的實施與日常教學的關系,進一步理解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的革新、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教育技術的應用等方面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正確把握新課標的教學尺度和高中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標準,對全面落實新課程確立的“三維目標”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這些教材很重視有機化學實驗的改革,將實驗作為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載體,精心設計實驗方案,積極開發(fā)探究性實驗,加強了有機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地位。

表1:人教版(必修和《有機化學基礎》)有機化學實驗內容統(tǒng)計

 

實驗欄目

欄目意義

必修

欄目數

《有機化學基礎》欄目數

欄目總數

實驗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所做的演示實驗或邊講邊實驗,準確記錄實驗現象,仔細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不斷提高觀察能力和水平。

9

14

23

科學探究

在此欄目設置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主要通過以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來揭示化學科學的奧秘教育學論文,同時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

3

8

11

實踐活動

具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高觀點、大視野、多角度地認識化學科學的作用。

1

4

5

思考與交流

在學生已有的經驗或者熟悉的事實和現象的基礎上設置有關的學習情景并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興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分分操这里只有精品| 鲁啊鲁阿鲁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9一14yosexyhd| 巨粗挺进女县长|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十七岁免费完整版bd|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 |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短文d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58香蕉在线视频| 伦理片中文字幕完整视频|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ts亚洲人妖| 韩国激情3小时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美国式禁忌交换伴侣|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 卡一卡2卡3高清乱码网|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美女扒开粉嫩尿口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