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老年心理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臨床護理學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兩種,一是口服給藥,二是靜脈給藥。
1.1口服給藥:口服給藥適用于心腦血管病較輕和較重的患者,經靜脈給藥治療病情穩定以后,需繼續治療者,應用口服給藥可起到維持治療和避免急性發作作用。
1.2靜脈輸液:靜脈輸液是老年心腦血管病常用的治療方法,由于能很快達到血管濃度,其治療效果也比口服給藥和肌內注射快,特別是對病情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較長的一般患者因某種原因引起的急性發作,靜脈輸液是首選的給藥途徑。
2靜脈穿刺部位及方法與臨床護理學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選擇:心腦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變,主要表現在大、中血管內,遠心端的表淺小血管往往受損較少,因此選擇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靜脈較適宜。手的靜脈血一般由掌側流向背側,大部分自手背靜脈網回流。對于消瘦、體胖、水腫等病情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輸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較顯露的血管常被破壞,加上穿刺失敗造成的瘀血、水腫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顯露有彈性的靜脈無法穿刺時,可采用手背、指背細小靜脈作為穿刺的部位[3,4]。
2.2針頭的選擇:選擇針頭的大小,原則上是根據靜脈大小及部位的深淺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較明顯的靜脈選用6.5~7號針頭,手背、指背較細小的靜脈選用4.5~6.5頭皮針較適宜。
2.3進針方法:老年患者靜脈穿刺進針手法,采用直刺法較好,手背、指背細小靜脈穿刺,止血帶扎在穿刺點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靜脈充盈再固定靜脈。水腫患者皮下組織疏松,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圍組織壓力高,血管不顯現,脆弱,無觸及感。行靜脈穿刺時先用左手拇指沿靜脈走行解剖部位壓迫局部組織,使組織水分被推擠到靜脈兩側,這時靜脈可顯現。然后繃緊皮膚,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靜脈下方0.5~1cm處,針頭與皮膚成30°~40°角進針,待針尖斜面全部進入皮膚后,放平針頭潛行1~1.5cm或針頭進入1/3時,向下刺入血管內。穿刺的整個過程要做到輕、穩、準、迅速,對細小靜脈,進針要掌握“寧淺勿深,見回血后不再進針”的原則。原因:細小靜脈表淺不滑動腔內血量少,回血較緩慢,見有回血有明針尖斜面全部進入小靜脈腔內。如果見回血繼續進針就會穿破血管,使穿刺失敗[5]。
在臨床護理學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兩種,一是口服給藥,二是靜脈給藥。
1.1口服給藥:口服給藥適用于心腦血管病較輕和較重的患者,經靜脈給藥治療病情穩定以后,需繼續治療者,應用口服給藥可起到維持治療和避免急性發作作用。
1.2靜脈輸液:靜脈輸液是老年心腦血管病常用的治療方法,由于能很快達到血管濃度,其治療效果也比口服給藥和肌內注射快,特別是對病情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較長的一般患者因某種原因引起的急性發作,靜脈輸液是首選的給藥途徑。
2靜脈穿刺部位及方法與臨床護理學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選擇:心腦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變,主要表現在大、中血管內,遠心端的表淺小血管往往受損較少,因此選擇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靜脈較適宜。手的靜脈血一般由掌側流向背側,大部分自手背靜脈網回流。對于消瘦、體胖、水腫等病情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輸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較顯露的血管常被破壞,加上穿刺失敗造成的瘀血、水腫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顯露有彈性的靜脈無法穿刺時,可采用手背、指背細小靜脈作為穿刺的部位[3,4]。
2.2針頭的選擇:選擇針頭的大小,原則上是根據靜脈大小及部位的深淺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較明顯的靜脈選用6.5~7號針頭,手背、指背較細小的靜脈選用4.5~6.5頭皮針較適宜。
2.3進針方法:老年患者靜脈穿刺進針手法,采用直刺法較好,手背、指背細小靜脈穿刺,止血帶扎在穿刺點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靜脈充盈再固定靜脈。水腫患者皮下組織疏松,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圍組織壓力高,血管不顯現,脆弱,無觸及感。行靜脈穿刺時先用左手拇指沿靜脈走行解剖部位壓迫局部組織,使組織水分被推擠到靜脈兩側,這時靜脈可顯現。然后繃緊皮膚,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靜脈下方0.5~1cm處,針頭與皮膚成30°~40°角進針,待針尖斜面全部進入皮膚后,放平針頭潛行1~1.5cm或針頭進入1/3時,向下刺入血管內。穿刺的整個過程要做到輕、穩、準、迅速,對細小靜脈,進針要掌握“寧淺勿深,見回血后不再進針”的原則。原因:細小靜脈表淺不滑動腔內血量少,回血較緩慢,見有回血有明針尖斜面全部進入小靜脈腔內。如果見回血繼續進針就會穿破血管,使穿刺失敗[5]。
2.4手指穿刺針頭固定法:手指關節多,活動度大,面積小,靜脈輸入時,如膠布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不當,手一活動就會出現液體外漏或針頭穿破小血管,而導致輸液失敗。因此,固定針頭時動作要輕柔,以牢固、滴注通暢為度,除按常規固定針頭外,還要將手指固定好,不讓其彎曲活動,可采用光滑的棉簽兩根(不去前端棉花),長度以手指長度相等或稍長1cm,放在手指掌側,有棉花一端在指根部,另一端與指尖平齊,以三條膠布分別繞貼指尖、指根及中部,使手指呈伸直位,固定膠布松緊要適宜,以不影響血液循環和輸液通暢為標準[6]。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門診收治的老年高血壓住院患者90例,按其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45例。常規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0.4±5.1)歲,高血壓病程5~30年,高血脂14例,冠心病16例,腦梗死15例;干預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69.2±6.4)歲,高血壓病程6~31年,高血脂16例,冠心病19例,腦梗死10例。兩組患者臨床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
(1)年齡≥60歲;
(2)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
(3)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95mmHg;
(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
(1)繼發性高血壓;
(2)神經精神類疾病;
(3)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護理人員常規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住院注意事項,分發高血壓健康教育手冊,普及高血壓日常生活注意事項,提高他們健康知識和技能;定期開展茶話會,鼓勵患者間交流治療經驗、感受;幫助患者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低脂飲食。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心理護理。
(1)根據患者的自身具體心理問題實施針對性護理,讓患者明白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治療及預后的不良影響。采用疏導解釋、安慰、鼓勵等措施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消除其負性情緒,指導患者怎樣調理心理,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指導患者深呼吸、聽音樂等措施進行心理放松,使患者出現松弛反應,做到肌肉放松,內臟放松,精神心理放松。
(2)家屬支持。護士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環境,了解家屬對冠心病的認知,對家屬進行知識普及,做好家屬工作,使家屬認識到家人的支持及家庭環境對患者病情恢復的重要性,特別是患者的配偶,使其對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3)健康教育。囑咐患者保持平和心態,戒煙酒,切忌情緒大起大落,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步引導患者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根據不同的病情采取打太極拳、散步、氣功鍛煉等方式,鍛煉身體的適應能力。
1.3觀察指標
(1)比較護理前、后血壓控制效果;
(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依從性情況;
(3)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兩組于預前、后的焦慮程度,量表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按1~4級評分,分值20~80分,將所得總分乘以1.25得標準分,以SAS≥50分為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抑郁程度,量表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按1~4級評分,分值20~80分,將所得總分乘以1.25得標準分,標準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以SDS≥50分為抑郁,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變化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血壓控制優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組患者治療依從性佳、主動服藥,無1例患者未服藥,常規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變化
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明顯改善,干預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比較組別n依從性好自覺服藥被動服藥未服藥干預組45414410常規組452627117χ2值9.2818.3685.038P值0.0010.0010.024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變化(x±s分)組別nSAS護理前護理后SDS護理前護理后干預組4560.1±11.239.6±6.161.1±5.538.8±4.5常規組4560.6±11.455.1±7.961.9±7.355.1±5.8注:干預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t=13.404,14.913,P均<0.05;常規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t=12.7010,9.113,P均<0.05;兩組干預后SAS、SDS評分比較,t=18.504,18.901,P均<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