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本科畢業開題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該規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范全面總結了原規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 項目研究意義: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規范和標準很零碎。并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復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筑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筑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筑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于結構體系、結構布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制、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 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荷載規范、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范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筑抗震等設計規范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范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范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構筑物)的整個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于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制作、運輸與安裝等施工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性設計理論,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性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量,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計數學的基礎上,并以主要根據統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概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性,屬于概率設計法,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國際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范(或標準)中采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是迄今為止采用最廣泛的國家。
結構的作用效應 常見的作用效應有:
1.內力。
軸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壓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彎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內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構成的力偶矩。
2.應力。如正應力、剪應力、主應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某點位變(線位移)或某線段方向的改變(角位移)。
4.撓度。構件軸線或中面上某點在彎短作用平面內垂直于軸線或中面的線位移。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
系
別
專
業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指導教師
填表日期
教務處
說
明
1.論文的開題報告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為規范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特印發此表。
2.學生應通過調研和資料搜集,主動與指導教師討論,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開題報告。
3.此表填寫一式三份,一份教學系留存,一份交指導教師,一份學生本人自存。
4.開題報告需經指導教師審查同意,方可正式開始論文寫作工作。
5.本表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一、選題的意義和研究現狀
1.
選題的目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選題的目的:
這個題目是以市中心繁華地段的閑置地做一個餐飲空間的創意設計。選擇餐飲空間設計作為本人的畢業設計題目,原因有,一是因為考慮到本人以后的就業方向與室內,以及室內與室外景觀向協調和搭配,當然這和自己對室內設計的興趣有關,也有對這方面內容的多角度思考和研究;二是想通過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對自己大學四年所學到的專業知識的總結,讓自己設計的鍛煉,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使自己學到更多就業創業時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會對自己以后工作的發展提供支持,是一筆很豐厚的財富。
(2)
(2)選題的理論意義:怎樣促成設計作品中的“概念性”、“實施性”兩者間的完美統一結合,我認為設計師充分把握作品所包含的審美價值持續存在的時間性,使作品中塑造的空間容器能夠準確傳達出一個符合商業需求與機能美感兼具的全新表象意志。何為設?就是要應該事先預定某種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何為計?就是要羅列這種預定的概念,發揮這種概念并最終鎖定概念,從設計思維的無到有、到思維的膨脹、乃至一瀉萬里的思維奔騰。正是在羅列這種特定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時,使我感悟出設計思維的秩序的矛盾變異,并在這種矛盾中,讓我反省、自我發揮、最終使之推進。
(3)
(4)
(3)選題的現實意義:餐飲空間除了作為飲食場所滿足人們的客觀需要外,還要通過其自身環境來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一種營造餐飲環境的重要方式。餐飲空間的主題性設計是圍繞某一中心思想或以突出某種要素對餐飲空間進行整體環境空間規劃,包括它的的裝飾材料、裝飾色彩、陳設、空間造型以及服務和菜品等都為藏著的中國這主題服務,使主題的中式設計成為顧客容易識別其他餐飲空間的特征。消費者在主題性餐飲空間進行消費時經過觀察和聯想,進入期望的主題情境。好的餐飲空間主題設計有利于餐飲文化的創新和繁榮;有利于形成企業的品牌標志,從而創造品牌效益。
2.
與選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和發展概況
(1)國內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不同的地域、文化、經濟條件下衍生出來的飲食文化各有風格和內涵,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朝著人們生活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國內,70年代以前,人們對餐飲空間的研究不多,大多數都是按照舊時代的設計布置思路來設計餐館,雖然當時已經有梁思成與林徽因等有先見之明的設計大師引進了西方現代工業設計理念。
中外合資五星級大酒店xx賓館,xx、xx等一代嶺南建筑大師設計而成,是在現代嶺南建筑中將外來建筑形式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相結合的一個成功作品,即使xx賓館在傳統意義上不算是真正純正的餐飲空間,但是xx賓館的設計繼承了中國傳統園林與嶺南傳統園林設計的精華,中庭以璧山瀑布為主景的焦點,形成別有洞天的嶺南風情,整體有歷史氣息與文化內涵融入建筑空間的功能。xx賓館對嶺南建筑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是中國第一個采用大型室內中庭設計的酒店。當時建造xx賓館的時候,曾有人提出別的建議,說做接待外賓用的第一間五星級賓館應該設計得西方化一點,但xx認為西化不能體現我國文化。于是,xx用了中西合璧的設想。xx賓館的外觀是完全現代化的建筑,而內部設計是完全中國化的。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0年第一家連鎖餐飲“麥當勞”進駐深圳的時候,麥當勞以現代簡約的風格對國人帶來了一次視覺的沖擊,簡練的設計風格不再像中式那樣繁瑣,一切從簡,讓人們意識到原來餐飲空間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布局,這也是日后都市化進程后都市的縮影,在空間布局的設計上多了浮躁少了內涵。
(2)國外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國外,工業革命之后,人們就研究餐飲空間里面的:功能、陳設、色彩、材料、心理等種種的方面進行了很深的研究,這些要求在設計上必不可少的,但是,先前,我們沒發現。
比如在空間上,國外的餐飲空間不同中式的傳統餐飲空間。國外的餐飲空間上靈活多變,不會只均布餐桌在大廳就餐,那樣會使人乏味。他們往往會在單一的空間內用一些實體來進行圍合或分割,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形態各異,相互流通、相互因借的空間,從而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比如色彩運用:就餐環境的色彩配置,對人們的就餐心理影響很大。一是食物的色彩能影響人的食欲,二是餐廳環境的色彩也能影響人們就餐時的情緒。餐廳的色彩因個人愛好和性格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勒溫認為,行為是個人和環境組成的,并提出人類行為一個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為,單體和群體人行為都是行為主體與環境,包括社會環境、物理環境、心理環境雙重作用結果。深層說色彩影響人的食欲與心情,從而影響人的消費,這對一家營業性餐飲空間是異常重要的一點。
所以西方在餐廳的色彩運用上面頗為講究,而國內相對便顯得單調。西方在設計上面中式設計,又不同于中國的中式設計。中國的符號、中國的哲學意境、材質、形式經驗,這些是真正開始被認可了的。家具、窗格、太極、園林式意境。
(3)總結:
現代化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傳統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古老國家。傳統美學的沒落,很多有識之士都希望打救傳統的文化,從九十年代初樓房頂上蓋涼亭,到現在新中式的興起。
現在中式設計很多設計師已經把中式運用在建筑設計,家具設計等領域上,并應用得如魚得水。同樣的元素誰都可以運用,那中國設計師最大的優勢是什么?嚴格說,是文化。但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這塊偏偏又失去了。我們總覺得外國設計師“抽取得不地道”,但讓咱們說什么,又說不清楚。能感覺不地道,因為我們血脈里,潛移默化的物事接觸中,漢字語言中國風俗下,能感覺出這未必是真正的神韻。但說不清,就是因為文化修養不夠,找不到準確的表達方式,不管是通過文字語言還是設計語言。
中式設計由中國設計發揚光大,這是毫無疑問的好事,我相信也是必然。畢竟一個老外太極拳打得再好,也不會有一個國家的老外都把太極拳打得多好,底蘊還是我們近水樓臺的最大優勢。
于是中西合璧的設計便應運而生,取各家之精華,去各家的糟糠。如,北京的國家大劇院,上海世博會的東方之冠,蘇州的蘇州博物館,萬科的深圳中國園等等。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內容及預期的結果
研究的基本內容:
(1)作品的總體概述
作品名稱:餐飲空間設計——“藏著的中國”餐飲空間設計
工程概況:
一是項目位于市中心繁華地段,要求根據原始平面圖設計;
二是建筑內部空間布局合理,與環境有機協調,適應地方氣候,造型富有創意,空間豐富、立意新穎;三是充分滿足就餐、接待等各方面使用功能的要求,有利于人流疏散和安全保衛,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使之能隨未來社會的發展,不斷作出適應性的調整。
(2)設計方案及評價
從設計構思方面,首先,餐飲空間是人們休息的場所,設計一定要充分展現出舒適的效果,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其次,探索空間環境的文化意境與都市文化的完美結合,創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環境供忙碌的都市人休憩。
總之一句話:秉承與創新,為了更好的“以人為本”。
設計理念方面,首先,現代進入信息社會,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也隨之提高,人們對就餐環境產生了更高層次的需求,體現在觀念、內容、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如今,飲食內容變的格外豐富,人們對就餐內容的選擇包括著對就餐環境的選擇,就餐成為了一種享受和一種體驗,成為人與人的一種交流方式,同時也成為一種身份和個人品位的展示,這些都體現到了就餐的環境之中。因此,著意去營造吻合人們心理、生理和情感等要求的就餐環境,將設計理念和人性化交織起來進行思考,從而達到人性化與餐飲空間設計的完美融合,就成為餐飲空間運營成功的根本。
藏著的中國餐飲空間設計,是位于都市商業中心的一家餐廳,設計不能偏離充分利用現有空間讓人們休憩,休閑的各種需求,結合現有地基的整體布局特點,設計采用中式復古的設計手法,引導餐飲空間能達到新一個層次的飛躍,餐飲空間不僅僅只是餐飲,更是一種放松和享受。
餐飲空間分為三大區域:餐飲功能區、制作功能區、內部管理區。
餐飲功能區包括:如門面和顧客進出口功能區、接待和候餐功能區、用餐功能區、配套功能區、服務功能區等。
制作功能區包括:消毒間、清洗間、制作區、血餐間、活鮮區、點心房等。
內部管理區:辦公區、接待區、更衣區。
入口門廳,這是獨立式餐廳的交通樞紐,是顧客從室外進入餐廳就餐的過渡空間。門廳裝飾華麗,視覺主立面設店名和店標。根據門廳的大小,一設置迎賓臺、顧客休息區、餐廳特色簡介等。結合樓梯設置燈光噴泉水池或裝飾小景。
休息等候區,是從公共交通部分通向餐廳的過渡空間。休息廳與餐廳可以用門、玻璃隔斷、綠化池或屏風來加以分隔和限定。
中餐廳空間的陳設
“中餐廳”環境陳設設計以中國傳統風格為基調,結合中國傳統建筑構件,斗拱、紅漆柱、雕梁畫棟、瀝粉彩畫,經過提煉塑造出莊嚴、典雅、敦厚方正的陳設效果,同時也通過題字、書法、繪畫、器物,借景擺放,呈現出高雅脫俗的性靈境界。此外巧用中式百寶閣、大紅燈籠以及傳統風景古香緞的妙用,都能孕育出濃郁的中國傳統風格。
一個完美的中式餐廳,只有中式風格的設計與裝修是遠遠不夠的。缺少了視覺中心的設計是不能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在空間和交通的視覺焦點,以及一些墻面的“留白”部分,以一些帶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和工藝品來進行點綴,豐富空間感受,烘托傳統氣氛。
預期效果:
餐廳建設好之后,人們可以在建筑內進行就餐,休閑,娛樂,聊天等活動,室內是交通繁華的路段,車水馬龍,然室外設計可以作為逛街,看戲等短暫停留的人們稍息的一個場所。總體來說,設計的預期效果讓人們得以在繁華的市區中心地帶找到一片寧靜的樂土。
2.擬采用的研究方法
(1)用照相,目測,實地觀察等方法進行實地勘察地形與現狀地貌,利用原有的環境作為依托來進行設計。
(2)參考各類相關專業書籍,報刊,網站,實例,幫助方案的設計構想。
(3)再利用相關專業書籍,報刊,網站,實例,收集各類所需的信息,完善設計構想。
(4)調查社會上人們對餐廳設計的要求和愛好,作為方案設計的參考依據。
(5)與老師和同學還有專業人士討論研究,進行方案的起草與設計。
(6)用軟件和手繪的方式進行方案的分析,設計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
(7)最后用動畫來展示設計方案。
3.研究所需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1)研究所需條件:
在論文與設計中需要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際案例作為參考依據,需要對所有設計場地和周圍環境空間的掌握,還需要合理的安排時間,以保證按時,按質的制作完成畢業設計和論文。在設備方面,需要優良配置的電腦設備,相機,勘察工具,繪圖工具等,以保證3D、CAD、PS、SU等軟件以及數據,草圖、構思等能夠精確,順利的操作。
(2)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主題設計的把握不夠好,實地勘察工具不完善,對勘察效果有一定影響,所需參考文獻資料龐大,可能找資料的過程有一定的難度、工作量大,所需時間較多,時間的合理安排有一定難度;所需電腦配置要求較高,對設計與制作的進度和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三、研究進度安排、參考文獻及審查意見
1.
研究進度安排
具體安排如下:
前期階段
2019-10-25
至
2019-10-30
完成開題報告;進行實地調查,照相,數據,地形分析,周圍環境分析以及各項設定工作開始進行
2019-11-01
至
2019-11-30
完成風格設定,草稿設計和平面繪制
中期階段
2019-12-01
至
2019-03-20
完成設計工作,主要包括:
(1)完成各二維,三維場景的繪制與制作
(2)完成節點圖和施工圖的繪制工作
(3)完成效果圖的繪制工作
(4)完成動畫場景模型的制作
(5)完成全片各分鏡頭的制作
(6)完成各特效的制作
(7)完成影片后期配音與音樂合成工作
(8)完成影片剪輯與合成工作
后期階段
2019-03-21
至
2019-04-20
完成論文部分,還有部分內容豐富工作,主要包括:
(1)擬定論文提綱
(2)大致完成論文,達到要求字數
(3)校對論文,補漏補缺,刪減重復和不必要的文字
(4)最后校對論文
(5)完成各功能分區的說明工作
(6)完成效果圖的渲染工作
(7)完成動畫影片的最后檢查工作
(8)完成作品集的編制
(9)完成展板制作
2.
應收集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
略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系意見:
系主任簽名:
年
一、課題的依據和意義:
1、依據:時尚是有藝術品位的生活,時知務也,尚在品質!時尚一族的生活是藝術化的,所追求的生活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會不斷的提高的,但不變的是一直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為了滿足這一人群的需要,時尚產品也在不斷的更新,向更高的品質發展。
概念車可以理解為未來汽車,汽車設計師利用概念車向人們展示新穎、獨特、超前的構思,反映著人類對先進汽車的夢想與追求。概念車往往只是處在創意、試驗階段,也許永不投產。與大批量生產的商品車不同,每一輛概念車都可以擺脫生產制造工藝的束縛,盡情地夸張地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時尚一族這個人群在未來的社會中,隨著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將會愈來愈龐大。為了滿足這一人群的旅游出行進行交通設計是又必要性的。
概念車的最大功能就是發現與引導這些變化的方向。肯奧庫亞馬說過世界在變,汽車在變,在今后的10年到20年內會變得很劇烈。交通工具也要隨著這種變化不管更新、改變。未來概念車的設計可以推動我們的交通發展,解決很多我們生活中現有的一些問題,使我們未來的出行、旅游更加方便。
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在設計中不再是不切實際,對于概念車的設計天馬行空的創意和隨心所欲的想象已經成為一種珍貴財富。舞動的概念、迸發的理念塑造了經典概念車的楷模。概念車體現了汽車設計師的靈感和風格,概念車甚至不受量產車的條件限制,可任意采用未經充分驗證的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計,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針對時尚一族的概念車設計需要打造出時尚、藝術、高品位的產品,因為品質與美是要藝術的手法去塑造,藝術提高品位,藝術是脫俗的,出類拔萃的;時尚是高尚的,時尚離不開藝術,藝術可以創造時尚。
2、意義:時尚賦予人們不同的內涵和神韻,帶給人的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和優雅、純粹與不凡感受,能體現不凡的生活品味,精致、展露個性。人類對時尚的追求,在精神上的或是物質上的追求都促進了人類生活。
概念車是汽車中內容最豐富、最深刻、最前衛、最能代表世界汽車科技發展和設計水平的汽車。概念車是時代的最新汽車科技成果,代表著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它展示的作用和意義很大,能夠給人以啟發并促進相互借鑒學習。因為概念車有超前的構思,體現了獨特的創意,并應用了最新科技成果,所以它的鑒賞價值極高。概念車也是藝術性最強、最具吸引力的汽車。
針對時尚一族未來型概念車的設計,將會改變未來生活的方式,改變時尚潮流的走向,引領未來生活中交通方式的發展方向。
二、國內外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
1、國內概況:中國概念車設計的起步較晚,1999年在上海國際車展,中國以吉祥動物麒麟為名的第一款概念車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這是第一輛由中國人設計,在中國制造并面向中國市場的經濟型汽車。稚嫩的車型,俗氣的顏色,平平的參數是人不得不感慨中國汽車設計的落后。但是他最大的意義就是喚起了中國概念車的設計。
2003年的鯤鵬是中國感念車的一個亮點。終于有了對外形和顏色的思考,但是不得不說造型依然很丑。雖然不足還有很多,但是鯤鵬對所在微型車細分領域的全新探索,演練了低成本構造,泛亞以每兩年一輛概念車的速度成長,這使得中國汽車廠商在目睹這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概念車之后開始醒悟,中國需要概念車的設計。
2、國外概況:國外概念車的設計尤其是歐美國家的概念車設計較為成熟,不論技術上、造型上、色彩搭配上、還是使用方式等創新都處在世界的前端。
發展趨勢:
趨勢一:傳統車型分類被打破交叉車型成趨勢。如今越來越多的車型打出了交叉車型的概念。如大眾概念車ConceptA亮點:運動轎車與SUV的結合;斯柯達概念車Yeti亮點:SUV、轎車、旅行車等集于一身。
趨勢二:傳統能源殆盡新能源汽車代替。能源問題是目前汽車技術的最大課題,其也直接影響到節能、環保等一系列技術。如雪佛蘭Sequel氫燃料電池車亮點:最先進的氫燃料電池車型;福特Reflex柴電混合動力概念車亮點:利用太陽能的柴油電力混合動力。
趨勢三:打破汽車結構的未來智能行走機器。設計師們不滿足于這些傳統汽車概念,他們需要打破常規的、面向未來的智能行走機器。如豐田全新未來概念車Fine-T亮點:智能交通下的未來車。
趨勢四:個性化的突破設計。外形設計的突破性,是一款概念車的基本要求。如雷諾Zoe概念車亮點:不對稱的車門設計;福特iosis概念車亮點:奠定福特未來風格的雕塑感設計
三、研究內容及基本思路:
1、研究內容:
造型上,整車為流線型設計,考慮空氣力學,要有效地減小風阻,車體設計時尚前衛,動感活力,遵循簡約主義的同時又要凸顯個性。整車將采用仿生學進行形態設計,將會運用一些中國傳統元素穿插在設計之中。把中國風貫徹在在設計中,要體現原創性。
結構上,整車為兩廂設計,發動機中置,車門為雙開門上旋打開方式。車型初步定為跑車類汽車。
材料上,材料主要以環保型材料取代鋼鐵和塑料,可能采用碳纖維,不過更多的將會使用采用鋁或者鋼這樣的常見材料。
色彩上,定位人群為時尚一族,因此選用較亮麗的彩色,多種配色方案。
人機上,考慮人與機器的關系,遵循人機工程學。
2、基本思路:
打造一款時尚的未來型概念跑車,形態上擁有張力,在年輕的90后上尋找靈感,根據時尚的90后們的喜好來進行設計。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研究90后時尚人群中的習慣和遇到的問題,這些研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結構設計會在現有的一些汽車結構基礎上進行改進,盡量保持楔形車型。
四、進度安排:
1、前期階段(20xx.09.01-10.13):
1)09.01-10.12制定工作計劃,指導教師資格審定;
2)10月13日下午召開畢業設計(論文)動員大會(全院);
3)10.13-10.16指導老師制定畢業設計題目,學生進行選題;指導老師與學生雙向選擇,題目
上要求做到一人一題。下達具體任務書;
2、中期階段(20xx.10.13-寒假前)
1)10.17-10.30開題報告,畢業設計調研分析及材料整理;前期發散草圖;
2)11.01-11.31課題研究報告,畢業設計前期方案、方案初選及深入;
3)12.01-12.17方案定稿,深入草圖,畢業論文前三章初稿。
4)20xx年12月18日學院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
5)12.18-寒假放假畢業設計建模、渲染、版面,寒假放假前集中檢查;
6)上報實習單位及地點。
3、后期階段(寒假開學-20xx.06.20)
1)寒假開學-20xx.05.03畢業實習并繼續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完成畢業設計模型制作;
2)5月4日開會集中;在校內集中精力撰寫畢業論文,整理材料,完善設計圖紙及模型,準備答辯;
2)5月24-26日第1次畢業答辯;
3)6月9日第2次畢業答辯;
4)6月10-20xx進行畢業設計相關材料歸檔整理,向教務報送成績,完成全部畢業設計工作。
五、主要參考文獻:
[1]李野新。迪奧和他的時尚王國。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04
[2]王受之。世界時裝史。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劉邗,李創。全球概念車總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陳燕。汽車文化概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2
[5]李佳。意大利的汽車造型設計[J].載于《汽車與安全》,2003.8.
[6]王宏雁。汽車車身設計基礎。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09
[7]唐新蓬。汽車總體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4
[8]劉濤。汽車設計。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