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婦產護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某婦產醫院的200名護理人員,隨機抽取,均為女性;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2.4±4.9)歲;學歷方面,中專及以下54人,大專139人,本科7人;職稱方面,護士及助產士69人,護師107人,主管護師24人。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問卷自擬,內容包括是否接受過職業防護培訓、工作中有無防護措施、是否接觸過傳染病患者、是否在工作中受到過器械損傷、是否接觸過化療藥物等。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200分,收回率100%,有效率100%。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組間用t檢驗,P<0.05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職業防護培訓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7名護理人員接受過系統的職業防護培訓,占3.5%;未接受過職業防護培訓的護士占96.5%(P<0.05)。
2.2工作中的防護措施
職業防護措施包括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等。結果顯示,處理患者排泄物時采取防護措施的共172人,占86%;進行終末處理時會采取防護措施的91人,占45.5%;而進行患者生活護理時采取防護措施的49人,僅占24.5%。三者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傳染病接觸狀況
調查顯示,接觸過傳染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的占88%,其中采取防護措施的僅23人,僅占總數的13.1%。
2.4工作中器械損傷情況
有過被針頭等醫療器械刺傷、劃傷的198人,占99%。其中被無菌針頭刺傷的132人,占66.7%;被污染針頭刺傷的162人,占81.8%。
2.5化療藥物接觸情況
接觸過化療藥物的112人,占56%,其中,采取正確防護措施的僅43人,占38.4%。
3職業安全防護分析與對策
職業危害問題已經是當前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在醫療衛生行業中,職業危害往往涉及的范圍更大,危害因素也更加復雜。對于工作在臨床的一線人員而言,每天必須面對大量的患者,在進行各種醫療活動時都存在職業暴露的危險。但是由于職業危害相關知識的缺乏,許多醫護人員并沒有意識到職業防護的重要性。在護理工作中,一些導致護理人員產生職業性感染的危險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曾有過被針刺傷或劃傷的護理人員占總數的99.0%,這說明護理人員器械損傷發生率極高,加上防護意識淡薄,風險性較大。有文獻報道指出,患有血液性傳染病的醫護人員有85%以上均是由于針刺損傷所造成,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臨床護理人員。有關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被污染針頭或醫療器械刺傷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為6.0%~30.%,丙型肝炎的概率為0.4%~6.0%,艾滋病的概率為0.25%~0.40%。這些數據使我們認識到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職業危害風險,必須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才能夠防止職業性感染發生。對于婦產醫院護士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職業防護培訓,護士們的職業防護意識十分淡薄,在工作中處理前置胎盤、子宮出血、產后出血等問題時往往會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和體液,這些都是造成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危險的因素。從本文調查結果來看,接觸傳染病或病毒攜帶者的護士占總數的88%,而護士們由于缺乏必要的防護知識,只是根據自身的判斷來進行防護措施,導致在處理患者排泄物、終末處理、生活護理時采取防護措施的比例分別為86%、45.5%、24.5%。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婦產醫院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淡薄,不能夠正確認識到職業暴露的危害。美國疾控中心對于醫護人員職業暴露接觸感染提出的兩個預防標準中提到,醫護人員都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在工作中必須嚴格按照防護操作規程來進行,這不但是對于醫護人員的保護,同時也是對患者健康的一種負責。標準中提到在整個醫療活動中醫護人員不用考慮患者的疾病種類和診斷結果,而是一視同仁地進行微生物傳播的預防。對于婦產科護理人員而言,應當在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時戴手套,接觸前后進行洗手,接觸需要隔離的傳染病患者時穿隔離衣,被醫療器械損傷后迅速擠壓出血再進行清洗和消毒,要有血液是潛在危險物品的意識,及時對污染物進行處理,減少接觸可能。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6.0%的護理人員都有過化療藥物接觸史,而在工作時會采取正確防護措施的僅38.4%。臨床大量研究結果顯示,化療藥物對于操作人員存在十分嚴重的危害,這些藥物能夠通過皮膚、呼吸以及經口吞入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即使低劑量的藥物也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具有致癌、導致臟器功能衰竭等危害。因此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接觸此類藥物時應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一般而言接觸化療藥物主要通過配置藥物、執行化療、處理藥物溢出狀況以及處理患者排泄物等途徑,因此醫院應當針對這些途徑設立必要的管理措施,為接觸化療藥物的醫護人員進行定期體檢,安排合理的休息時間,避免藥物對護理人員造成明顯影響。本次調查共200名護理人員,其中僅7名護理人員接受過職業防護培訓。這說明,絕大多數護理人員缺乏相關的職業防護知識。為此,必須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教育,廣泛設立培訓平臺,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可采取講座、發放資料等,增強護理人員的知識獲取量,也可在院內建立防護機制,定期進行相關知識考核,進一步加強護理人員對職業防護的重視。
4結語
一)材料
護理人員基本數據來源于醫院歷年人事統計報表。護理人員發表的論文數據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應用CHKD《中文生物醫學》數據庫輸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進行檢索,將2006-2013年在國內公開發表的論文作為統計對象;二是醫院科研辦公室統計的2006-2013年登記發表的論文數和期刊影響因子數。兩方面的數據匯總后,篩除非醫學專業期刊(含增刊),選擇第一作者為護理人員的論文作為統計對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為節點,將人員的基本信息與、影響因子、職稱、學歷等應用excel表進行分類統計。
二、結果
一)學歷
截至2013年底,護理人員中具有大學學歷的人員占護理人員總數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二)職稱比例
2006年工資制度改革及2008年實行崗位等級設置后,護理人員高級職稱的數量有了一定變化,2013年護理人員高級職稱占全院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總數已接近6%,高級職稱的人數較2006年增加了近1倍。
三)用工結構
2006年起,醫院使用派遣制護士逐年增加。2006-2013年派遣制護士人數及其占在編護理人員的比例依次為24人、5.4%,34人、7.7%,39人、8.8%,41人、9.5%,84人、20.0%,118人、27.1%,189人、51.2%,217人、55.4%。
四)情況
2006-2013年護理人員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的數量呈上升趨勢。
三、討論
婦產科作為一個特殊、復雜的科室,其護理人員多是護理專科院校中專、大專學歷的女性,與其他科室的護理人員相比,婦產科的護理人員要求要更加仔細、耐心和富有親和力,而其護理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健康。要真正做好人性化護理服務,要特別注重護理人員的專業文化素質和操作技能的培養,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帶教、繼續教育、講座等方式,同時注重培訓效果的反饋,及時進行考核和抽查,以求達到熟練掌握培訓。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學習,定期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考核,設置獎勵措施,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及護理科研工作,督促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在注重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護理禮儀,這是現代醫學和社會進步的必然,是培養護理人員良好的素質修養、樹立良好的專業形象,減少護理糾紛的重要手段。護理管理者要對護理人員的交流技巧、妝容和儀表等方面進行系統專業培訓。日常護理工作中,要始終面帶微笑,注意語言的使用,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一個問題,督促每位護理人員用自己真誠友善的微笑,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進行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態度要親和,動作要柔和,注重保護患者的隱私。同時護理人員的著裝和儀容儀表也應被重視,衣服統一并配備胸卡,淡妝上崗,給患者一種自然柔和、得體大方的感覺,這對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有促進作用,增加彼此的信任度。護理人員管理者在現代管理模式中,要時刻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從護理人員的角度和出發點想問題,關心護理人員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婦產科工作的特殊性,護理工作量大、責任重、風險性高,而護理人員配備嚴重不足,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護理人員身心俱疲,工作時情緒不穩定,尤其面對有些患者的無理要求時,態度往往控制不住,冷言相對,造成護理糾紛,影響工作安全。護理人員管理者要充分為護理人員著想,要根據工作強度、工作量合理科學配置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關心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在醫療高峰時期,要實行彈性排班,遵循“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排班時一定要注意老、中、青三代結合,進行合理分工和搭配,充分發揮年資護理人員傳幫帶作用,幫助年輕護理人員盡快成長。護理工作管理人員要及時評估病區患者,合理分配患者,護理難度大的患者交由資歷老、能力強的護理人員。排班前根據護理人員休假要求,在保證合理順利完成排班任務的基礎上,也能夠合理滿足護理人員的排休,使護理人員能夠勞逸結合,釋放壓力,工作時更專注、高效,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2實施現代護理管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由于婦產科的特殊性,患者多是女性,實施現代管理模式,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患者為中心,集中體現在對患者隱私的尊重,對患者的權利和需求的關注等。這些可通過提供良好的護理環境,人性化的服務流程以及優質的護理服務來體現。優雅的護理環境,貼心的服務設施,才能讓護理工作更加溫馨自然。基于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對病房環境的要求更高,例如對于新生兒室,平時病室溫度適宜在18~20℃,在檢查、治療時室溫應略高,以22~24℃為宜。護理工作管理者應該充分考慮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從軟硬件兩方面同時優化完善護理環境,如制定相關宣傳手冊,為患者提供科學育嬰、母乳喂養等方面知識,將病房盡可能增加溫馨元素,如將墻面、被褥、窗簾顏色等設置成粉色等暖色系,減少產婦焦慮、郁悶情緒;病床間增加布簾,為患者提供一定的私密環境;病房多設置安全警示牌等,切實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安全的護理環境。實施現代護理管理模式,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到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護理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產婦患者的方便性和舒適性,制定相應的簡化就診、辦理住院等流程,設置相關導醫臺,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對于急危重癥的患者,要迅速啟動綠色通道,使患者能及時地進行施救。實施現代護理管理模式,護理人員要首先轉變服務觀念,樹立和強化“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人”是醫院首要的服務對象,其次才是“病”。宗旨明確后積極的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不斷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并進行換位思考,經常與患者進行交談詢問,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實感受、期望和需求,以及期望被滿足的方式,以便為患者提供的服務達到甚至超越患者的期望,使患者的健康需要最大程度的被滿足。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醫務工作者,一言一行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影響。及時的安慰、勸解都將緩解患者的疑慮,給他們心靈的安慰,讓他們“安心、放心、開心”的接受治療。當患者指責護理工作時要耐心,誠懇的解釋。在護理的過程中隨時傳遞對病人的關愛,拉近護患距離,講究溝通技巧,減少護患糾紛,讓患者感覺時時刻刻被關心,方方面面受重視。如患者接診入院后,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有眾多的不解和疑問,面對忙碌的護理人員又很茫然,這時護理人員要熱情地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及科室的規章制度,與患者建立親近感;針對不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進行個性化全方位護理,安慰術前的緊張病人,在分娩或手術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術前的注意事項,對術前緊張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術后告知患者緩解疼痛的具體方法,產后的注意事項,宣傳母乳喂養的優點并注意配合患者觀察母乳情況,同時密切注意觀察新生兒的生命體征等。由于婦產科患者易產生焦慮恐懼,護理人員要多關心這類患者,多鼓勵和開導,幫助疏導焦慮不安的情緒,給予患者生理上、心理上及感情上的幫助和支持,努力為患者提供最貼心、周全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