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個人課外讀書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下午第一節課,各班按照學校要求,讓孩子們自由閱讀,暢游書海,品味書香。各班還舉行了優秀閱讀手抄報展評活動。根據班級情況還開展了課外閱讀主題展示活動,低段是講故事比賽;中段是誦讀比賽;高段是讀書演講比賽。活動迭起,異彩紛呈。
下午第二節課,學校教導處對本學期以來各班開展的課外閱讀計劃的制訂和落實情況進行階段性檢查。
一年級:1.2班的開心故事會,學生“親子閱讀計劃”,“親子閱讀記錄卡”很有特色;1.3班的課外識字集錦,童謠集,繪畫集很有個性;1.4班的小小手抄報,識字集也是碩果累累,尤其是他們設計的圖文并茂的“親子閱讀計劃”特別有創意。
二年級:2.1班的親子閱讀記錄卡,小小閱讀手抄報,觀察日記讓孩子們在課外閱讀方面小試牛刀;2.2班的讀書名言集錦,閱讀手抄報,圖文日記也很是惹眼,尤其是“讀書的孩子是美麗的”這個閱讀主題傳遞著老師對孩子的諄諄教導和殷殷希望;2.3班的開心閱讀,“我會寫、還會畫”名人名言集錦,主題手抄報,學生小日記等展示看著也很過癮,特別是他們的“好詞佳句”閱讀筆記如同一顆幼芽,讓人真實地感知到孩子們在閱讀的路上一定會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未來。老師的良苦用心讓人感動。2.4班:開心講故事,親子閱讀記錄卡,小小閱讀手抄報也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值得一提是:二年級孩子辦的手抄報還有家長的鼎力相助,每份手抄報都是孩子和家長合作辦成的,這才是真正的“親子閱讀手抄報”,這個點子好,招數新!
三年級:四個班級的步調相對一致,親子閱讀記錄卡,閱讀書簽,閱讀筆記,閱讀手抄報,課外閱讀評價表,書法作品集錦,學生作品集也同樣內容豐富,尤其是他們設計的課外閱讀評價表,分為愛讀書、多讀書、會讀書三個梯度,有評價指標,有自評、組評、師評、家長評四個項目,表冊學生填寫的也很認真,值得大家借鑒學習。
四年級:四個班級的展示也是大同小異,親子閱讀計劃,親子閱讀記錄卡,閱讀手抄報,優秀閱讀筆記展評,走進《愛的教育》專題集是一個不錯的亮點,老師給孩子們推薦的書籍讓孩子們閱讀進行的異常扎實,包含著老師的辛勤指導,折射著孩子閱讀成長的智慧光環。
五年級:親子閱讀計劃,優秀閱讀筆記,學生作品集,閱讀專題手抄報,其中“學生讀書成長冊”構成了他們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示平臺,也是整個級段各個班級的一大看點和精彩亮點。5.1班的“夢里花香、童詩飛揚”手抄報讓人過目不忘;5.2班的“趣味語文”手抄報也讓人一睹為快;5.3班的“循環日記”記載著班級的新人新事,透視著老師的教育思想;5.4班的學生讀書成長冊不僅遺傳了傳統閱讀筆記的基因,還在形式上增添了圖文并茂創新因子,記錄著學生閱讀成長的足跡,內容包括我的閱讀計劃,我的讀書名言,好詞佳句采擷,圖書漂流花園,閱讀親子對對碰,我的閱讀感悟,家長的鼓勵等欄目。當然他們也有配套的評價機制,他們這種工作上的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效仿。
六年級:親子閱讀計劃,閱讀手抄報,優秀閱讀筆記展評,每個單元的專題手抄報,名字優雅、充滿詩情畫意的個人詩集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很值得大家學習的是6.1班和6.2班的“我的讀書計劃”制定的非常詳細,有指導思想、閱讀目標、讀書口號、實施方法、進度計劃、自我評價、家長評價等項目;6.3班的讀方法推介、個性化書簽展示;6.4班的“好書推薦卡”讓人眼前一亮,內容包括書名、作者、推薦指數、推薦人、推薦理由、故事梗概。六年級整個級段的手抄報,詩集,作品集質量上乘、形神俱佳。學生個人閱讀筆記記錄總量高達一萬字以上。這些成果是老師指導的結果,是學生學習智慧的結晶,彰顯著整個級段老師們團結協作、計劃性強、扎實有效、按部就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風。
課外活動時間,同級段的學生相互參觀交流,孩子們漫步在書香四溢的校園,流連在茫茫的書海中,欣賞著自己讀書的成果,書香書韻猶如浪漫的詩行點綴在孩子們茁壯成長的路上。
一、課本讀書,品其味,得其法
張若田先生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因此,應該重視指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讀中有悟,讀中培養語感。
預讀,知大意。針對文題提出質疑,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及作者、人物簡介,剪貼相關圖片及文本。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多種形式了解字義、詞義。可列舉寫作提綱。讀貴質疑,對于文中的內容提出你的疑問并列舉出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初級預讀要達到兩遍。
互讀,論疑點。家長與孩子共讀課文,針對個別疑問交換各自的見解,不能達成共識的再生成新的問題,有待于課堂上研討解決,寫簡單的讀書體會。
晨讀,破字詞。晨讀的形式是多樣的:自由讀、大聲讀、齊讀、帶讀……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匯報學習成果,突破字詞難關,初步品味作品情感。這一階段的朗讀要達到正確、流利的基本要求。展示預讀互讀中的疑問,可以通過小組交流、師生交流解決疑問,整理沒有解決的問題。品讀,悟感情。張若田先生說:“評價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得看全班同學是否把課文讀熟了。”貫穿課文的主線是讀。要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內涵。讀的方式可多樣化,如:默讀、指名讀、分段讀、范讀、選讀、賞讀、賽讀等。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邊讀邊思,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開拓思維,理解文意。讀好詞語,揣摩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讀好標點符號,讀出感情。精讀欣賞精彩語段,觸摸文章靈魂,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感受文章思想,要適時想象與聯想。學生對文中感興趣的內容作相關批注。研討解決眾多的學生疑問。向縱深讀書,捕捉課堂生成的新問題,品味作者的感情。創設情境,以讀悟情。品讀中重要的一點是評價讀書,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如:你的讀書讓老師想到了這種情景;他的讀書讓我了解了這個人物的特點……促使學生能正確讀書,達到動情讀書的目的。
續讀,促寫作。再讀課文,讓作品中人物的品質得以升華,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寫讀后感,學習寫作方法,進行寫作練筆,如:按照作者對人物外貌的描寫方法練習寫一個人的外貌特點;按移步換景法寫家鄉的美景……續編故事,改編文本,排演課本劇等,讀書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課外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課外讀書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到積累,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多讀一些好書,能讓學生了解許多科學知識,帶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能使學生明白事理,增強能力,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才能薄發”,讀書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把課外讀書視為一種樂趣,形成一種習慣。
1 制定讀書計劃。這是讀書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它包括每天讀書計劃、每星期讀書計劃、每月讀書計劃、每學期讀書計劃。計劃中有讀書目標,教師推薦好書書目。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書,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2 校內讀書課。每天保證在校半小時的讀書課,可以自帶好書,可以在班級書屋借書,也可以到學校圖書室借書。靜靜讀書,提醒學生正確的讀書姿勢。“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書邊積累妙詞佳句精段,自己的書籍可以適當寫批注。每天交流讀書收獲,寫讀書筆記。
3 課外自讀。讀自己喜歡的書籍,背誦精美句段,每天晨會一人展示。邊讀書邊思考,“學而不思則罔”,讀書要敢于質疑,與同學、老師交流解決讀書疑問,達到會讀書。
4 推薦好書。每月進行一次推薦好書活動,介紹書的主體結構、吸引讀者之處、讀后收獲等,使學生的讀書范圍逐步擴大,知識得以拓展。
5 展評讀書筆記。學生的讀書筆記每周一檢查,每月一展評。起初要求篇數或字數,形成習慣后主要要求質量。展評中學生賞析評論,評選優秀的讀書筆記予以表揚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勤于讀書,就會免于低谷,達到一種較高的思想境界。進入真正的讀書境界,就會養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大氣;蓬勃向上、永遠進取的銳氣;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雅氣。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作文與閱讀水平齊頭并進。學生學會了讀書,學好了語文。
【關鍵詞】 讀書、興趣、方法、制度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5(b)-0090-01
讀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具有其他活動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規定了:“中學生需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并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是,當前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現狀不能不讓人憂慮。針對這種情況,我把自己在教學中學生在讀書中存在的問題做一總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1 問題
(1)計劃和目的。學生課外閱讀的讀物往往是順手拈來,閱讀時也是漫無目的的任意涉獵、瀏覽。對于自己該閱讀哪些讀物心中無數,對于自己想從中獲取些什么更是一片茫然。
(2)讀興趣。當今的學生基本上是在電視機、計算機前長大的。他們熱衷于那些圖象式的東西,特別是否獵奇的、情節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漫畫,對讀書并不感興趣,特別是有利于開拓知識面、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和綜合知識水平的那些學術價值非常高的書籍。
(3)時間和精力進行課外閱讀。現行的教學管理體制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雖然不少的學生由于擋不住閱讀的誘惑,會忙里偷閑的讀幾本書,但都是囫圇吞棗。
(4)方法不當。大多數學生對待課外讀物的閱讀方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十個手指彈鋼琴,不分精讀、略讀、瀏覽。
(5)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碰到生字詞不查詞典解決,而是望文生義,或者干脆跳過去不讀;閱讀中,不思考、不去品位、走馬觀花,讀完以后什么也沒記住。
2 改進措施
2.1 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好。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點燃學生閱讀之火呢?
(1)宣傳鼓動,激發閱讀興趣
首先通過班會、黑板報等途徑,向同學們闡明讀書的意義,讓學生明白讀書可以讓他們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然后提出“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的要求。
(2)榜樣力量,驅動閱讀興趣。
為了進一步激發同學們的讀書興趣,介紹名人在中學時奮讀書的感人事跡,要求各班同學們搜集的愛讀書名人。名人名言影響感召著學生,使潛移默化使學生暗下讀書的決心。為了使“名人效應”生動有效,我們還請了剛考上清華大學的優秀在校生來做報告,身邊考上清華的成功的實例會更直接地影響著同學。這位“師兄”說每個人要培養一個高尚的興趣,他首先強調是:一定要“讀書”要“讀經典”。“成功人士”的現身說法對同學們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培養讀書興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2 學生閱讀方法
(1)做好讀書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閱讀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計劃,閱讀往往效率低下或者不能堅持。所以指導學生閱讀的的方法,首先要指導學生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計劃要具體、詳實,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計劃。教師督促學生嚴格執行計劃,不可一曝十寒。指導學生見縫插針,擠時間閱讀。雙休日,五一、國慶長假,寒暑假等是學生讀課外書的黃金時間,要指導學生做好計劃充分利好用。具體做法:我們設計調查表對學生已經閱讀的書再進行摸底,讓學生針對100部推薦書目確定三年讀書計劃。在三年計劃基礎上建立《學期課外閱讀計劃》。
(2)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課外閱讀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積累知識,怎樣積累呢?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培根說:“做筆記使知識準確。”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學會做筆記,以鞏固閱讀的效果,要指導學生或寫入小冊,或載之卡片,都要立即動筆,不能遲疑。
2.3 讀書評價制度
經過研究得出課外閱讀的實效性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反饋、評價和激勵機制。《新課程標準》也強調了評價的功能。為了讓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興趣,我們以學生的為主體,以評價閱讀時間、學生的語言積累、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主要內容,開展評價活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期有效的促進課外閱讀。具體做法如下:
(1)查閱法。定期查閱《學期課外閱讀計劃》、《周課外閱讀計劃》、讀書筆記、讀書心得。檢查學生計劃的合理性和計劃執行的實效性。定期打分檢查學生讀書筆記的質和量,一個月統計得分,根據分數高低確定考核級別。
(2)評價法。學生在廣泛的課外閱讀中搜集許多信息,奇聞軼事、生活常識、歷史傳記等,有急于告訴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廣泛調查學生閱讀范圍、篇目的基礎上,每月開展一次讀書報告會或閱讀經驗交流,在活動中學生展示自己最近閱讀中的收獲,根據活動中表現,評價學生閱讀情況考核確定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