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課程學習計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課程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課程學習計劃

第1篇

化學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是指把分化了的學校教學系統中的信息技術、化學教學形成有機聯系,成為整合的過程。在這一整合過程中,本來并無聯系的兩種課程形成了有機的聯系和有機的結構。它不是將兩種學科簡單地相加在一起,而是將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看成了一個整體,將兩種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有機地掌握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那么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正確整合呢?

一、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是把信息技術看作是學生化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化學課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化學課課程目標。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化學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化學學習效果。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化學課的學習來了解信息技術,則有利于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

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學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養。在具體實施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1.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與化學學整合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這些任務可以是化學學科的任務,也可以是真實性的問題情景,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學習。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化學學習目標。

2.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基本認知工具

在課程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化學教學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化學學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

3.基本能力培養和化學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與化學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化學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

4.“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在二者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化學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同時,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

5.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

化學教學目標固定后,可以與信息技術整合成不同的學習任務,再通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

二、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幾種基本模式

1.“情境――探究”模式

主要適用于講授型化學教學中,分為如下步驟:(1)利用數字化的共享資源,創設探究學習情境;(2)指導初步觀察情境,提出思考問題,借助信息表達工具,如Word、BBS等,形成意見并發表;(3)對數字化資源所展示的學習情境,指導學生進行深入觀察,和進行探索性的操作實踐,從中發現化學的特征、關系和規律;(4)借助信息加工工具,如PowerPoint,FrontPage等進行意義建構;(5)借助測評工具,進行自我學習評價,及時發現問題,獲取反饋信息。

2.“資源利用――主題探索――合作學習”模式

主要適用于校園網絡環境,分為如下步驟:(1)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進行化學資源調查,了解可供學習的主題;(2)根據化學課的學習需要,選擇并確定學習主題,并制訂主題學習計劃,包括確定目標、小組分工、計劃進度;(3)組織學習小組;(4)教師提供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目錄、網址和資料收集方法和途徑;(5)指導學生瀏覽有關化學網頁和資源;(6)組織協作學習活動;(7)形成作品,以文本、電子文稿、網頁等形式,向全體同學展示;(8)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評價作品,形成共識。

3.“校際合作――遠程協商”模式

主要適用于因特網環境,分為如下步驟:(1)在不同地區或城市,選擇友好學校作為成員實驗學校;(2)實驗學校內,各自組成若干個化學學習小組;(3)學習小組同學內部分工,分別進行有關化學問題探索;(4)圍繞同一主題,不同地區的實驗學校,尋找與主題相關的網頁以便獲取相關信息;(5)利用所得資料,同學分工合作,建立小組網頁;(6)學習小組定期瀏覽其他合作學校的網頁并進行討論;(7)通過網絡通訊工具,對其他合作學校的網頁發表意見,互相交流;(8)經過一段時間后,組織學生進行學結,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進行自我評價。

4.“專題探索――網站開發”模式

第2篇

一、多元化單元教學能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為基礎,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高中學生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受和理解,教師應化繁為簡,用通俗易懂的教學加強學生的理解。比如:在講解粵教版《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信息的認識,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使他們掌握信息技術的獲取、加工處理、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方法,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分組對問題討論和研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更讓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有自己的反思。

筆者設計了多元化的單元教學計劃,分層次設計出多元化的問題。如:數字化生活讓你過得更好了嗎?信息技術發展的利與弊有哪些?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如何,給人類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信息技術及其特征是什么?信息價值判斷的標準如何?如何獲取信息、鑒別信息、評價信息?信息技術應用于哪些領域?在學生先了解了筆者的問題框架以及學習計劃后,學生分組自主課外探究并完成相應的教學活動。(1)圍繞“數字化生活讓你過得更好了嗎?”展開辯論,深入探討;(2)各組展示、交流多媒體作品,使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利與弊、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給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小組的演示文稿。這種多元化的單元學習,促進了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二、多元化單元教學能關照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

多元化單元教學照顧到了每一個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比如:分組所考慮的學生因素有計算機操作能力、互助溝通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硬件環境等。這樣可以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提倡通過課程內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關注不同地區發展的不均衡性,在達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鼓勵因地制宜,特色發展。

多元化的單元任務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內容當中,掌握了搜集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利用知識和信息解決提出的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探討精神。

三、多元化單元教學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

學生通過完成整個單元計劃學習,體驗到了信息技術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能夠描述未來的數字化生活,認識實現這個目標所涉及到的技術、設備及對人的要求。

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地應用到學習、生活乃至信息技術革新等各項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

比如單元模塊任務中要求學生分組進行“數字化生活”演示文稿制作,或者制作網站,這種多元化的模塊任務,讓分層的學生能有效利用現有的知識進行探究和創新。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加以輔導,讓學生通過參加各種競賽獲取更多的信息技術經驗,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多元化單元教學注重交流與合作,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

多元化單元教學任務讓學生面臨的是一系列的綜合性問題,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實現、顏色的搭配等,這都需要依靠學生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這時,協作既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通過協作學習和研究,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取得高質量的成果。與此同時,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還要學會交流和協作,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等。學生因為和自己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在一起,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也增強了協作的主動性。

比如“數字化生活讓你過得更好了嗎?”這個單元教學任務的辯論,不但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而且使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此過程中,學生共享思路,激發靈感,反思自我,增進友誼,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信息技術課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值得探究的。信息技術教師要在實踐中積極摸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多元化的單元教學能有效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能有效切合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思路,能有效完成信息技術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 高中化學 教學 信息技術 整合

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程的整合,是化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由于信息技術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的內在感染力,將在化學實驗和理論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基于此,當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當積極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有效整合,須處理好“三個階段”

1、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活動為主。針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方案,尋找切入點;瀏覽相關網站主頁搜尋信息,捕捉結合點;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鏈接,搭建教學平臺。

2、課堂實施階段:強調師生互動。依據導學方案,進入學習過程:教師提出學習任務目標(包括必要的網絡知識學習),及相應的學習方式(個別學習或小組學習);學生依據教師的導入問題,相對自主地決定學習方式(登錄注冊、進入網頁或上網查詢),嘗試性地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利用BBS、NETMEETING等手段,展開生生討論、師生討論;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講評、對共性認識予以總結、對個別問題給予關注。

3、課后拓展階段:學生活動為主。大體可以分為四種類形:對網絡知識的鞏固應用;通過專題學習網站對課程知識的加深;通過應用網站等對課程知識進行拓寬;利用EMAIL等方式與教師、同學甚或其他網上學習者展開討論。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程整合的策略

1、明確課程整合的目標。⑴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自主地制定、執行學習計劃,學會控制整個學習過程,并對學習進行自我評估;⑵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如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對信息內容的選擇和理解能力等;⑶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如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的學習,學會利用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整合必須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在此過程中是以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指導的。之所以強調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是因為基礎教育改革提出明確的要求,即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合作,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育。而建構主義理論是當代一種較新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對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對于我國學校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挑戰;它可以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3、整合要考慮課型的差異。⑴緒論課。化學課程的緒論課,一般都要介紹學科研究的對象、發展簡史、特點、學習方法及學科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⑵實驗課。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來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必須針對整合點進行細致分析,診斷出信息技術與各類化學實驗的整合點;⑶復習課。化學復習涉及的內容多、容量大,學生不容易把其知識條理化。如果用信息技術將知識結構化,學生很容易弄清知識的脈絡,便于系統地理解和掌握。

三、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誤區

1、模擬實驗無法替代實驗操作。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無論信息技術發展到何等程度,都無法取代實驗在自然科學教學中的基礎地位。首先在趣味性上,信息技術無法替代科學實驗。科學實驗往往伴隨著發光、發熱、顏色及形態的變化,有時甚至是爆炸等極端現象,在完成教學的同時,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許多學生喜愛上化學課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化學課堂上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實驗,如果簡單地用影片似的課件演示替代實驗,其趣味性必將蕩然無存。其次在能力培養上,信息技術無法替代科學實驗。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最有效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80电影天堂网理论r片|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 扒开美妇白臀扒挺进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看| 国产-第1页-浮力影院|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www.精品视频| 成人性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男女一进一出抽搐免费视频| 嗯灬啊灬老师别揉我奶了啊灬嗯| 高雅人妻被迫沦为玩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一级毛片无遮挡免费全部| 日本24小时www|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 宅男噜噜噜66|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91w乳液78w78wyw5|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三级|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v片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午夜寂寞黄网站在线|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 欧美成人xxx|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啪啪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男人和女人差差差很疼30分| 免费播放美女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