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個人成長分析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廣西區黎塘監獄)
摘 要:回顧自己三十年的成長,有歡樂、有艱苦、有成功,也有挫折,使我學會了關愛、感恩,學會了堅強,也學會了珍惜,更學會了積極進取。讓我不斷深入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繼續感受助人自助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關鍵詞 :成長與收獲 付出與快樂
一、自我成長分析
(一)回首快樂童年
我出生在廣西博白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據族譜記載,祖輩是廣東遷徙過來的客家人,祖輩們都繼承了客家人勤勞勇敢、善良樸實、真誠團結、熱情好客的優點和傳統。在我的記憶中,奶奶、父親、母親、姑姑、叔叔們都是這樣的好人,我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在他們的關愛、呵護和熏陶下,也培養了我自信、樂觀、真誠、堅韌的意志和個性。
童年中的我是很幸福的,無憂無慮,整天想著的就是玩,與村里的小朋友在房屋間,田地里,曬谷場玩捉迷藏、過家家等各種各樣的游戲,其中最愛玩的游戲是幾個小朋友分成兩組模仿電影的鏡頭在房屋間隱藏進行槍戰游戲,還用木頭修成了槍。有時玩起來不分晝夜,也忘了饑餓。這也是讓大人們最頭痛的事情,家長們常常遍村在尋找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飯和睡覺,在他們看來,我們就是一群“野小子”。父親對我自小就很嚴厲,要求嚴格,母親善良賢淑,還生怕我和小朋友打架,常常給我講故事,教導我如何尊重人,與小朋友們相處好,要樂于幫助別人等等,好孩子的形象常常在我腦子浮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我也學會了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大人們都喜歡我,還把我當做他們家小孩的學習榜樣,小朋友們也喜歡和我在一起玩,我享受到了別樣的快樂。
(二)艱苦的求學、成長路
進入中專階段,是我人生中最“苦”、最難忘的階段,也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回想起來,歷歷在目。那時,年紀小小的我,遠離了家鄉,懷著我的夢想邁進了警校的大門,讓我揣著既害怕,又驚喜的心情,踏上一個陌生的土地。警校的軍事化管理,每天除了學習,訓練,還要洗衣服、洗鞋子,疊被子,各項要求都非常嚴格,讓我很難適應,我經常躲在角落偷偷的哭,讓我更加思念家鄉,思念爸爸媽媽。但是每次父母的來信,信中母親不停的念叨和關心,父親的鼓勵,讓我欣感安慰。父親擔心我吃不消,專業挑選了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什么司馬遷、陳景潤、愛迪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
書刊讓我閱讀,讓我深刻體會到父親的用苦良心,使我深深堅信 “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也使我沖破了內心的障礙,堅定了自己的自信心,并朝著目標跨步向前進,經過警校的學習生活,培養了我獨立的生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造就了堅韌的意志品質,練就了一身警體技能,掌握了專業知識。
這是我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在警校畢業后我被分配到廣西的一所監獄工作,地處偏辟,剛開始時,那里還沒有通自來水,通訊設施也很少,唯一的就是辦公室的一個電話。我并沒有抱怨,始終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因為是剛參加工作的新警察,對監獄的一切都很陌生,所幸的是周圍的老同志都很關心我,不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都給予我很大幫助,讓我很快習慣了這里艱苦的環境。剛開始安排我負責內勤管教工作,由一名老管教帶我,由于我的勤奮好學,積極肯干,很快掌握內勤管教基本的業務知識,同時還能把辦公室的其它業務整理得有條不紊,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同,先后讓我兼做物資管理員,團支部、女工委的工作,由于業務精通、工作認真、細心,成績突出,2002年至2004年連續評為優秀工作者及“三八”紅旗手、優秀團干。2005年從監區調到刑罰執行科工作,主要負責罪犯的減刑、假釋工作,到了新的崗位,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要求也更高了,需要的知識更加專業,我深深的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有限,利用業余時間鉆研業務知識,由于業務精通、拔萃,2012被提拔為副科長,我更加堅信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后會越來越好的。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對于我來說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兒,這些主要得益于我兒時家庭的教養,學校的培養,組織的培養和曾經的人生經歷及人生態度,得益我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工作13年來,我始終把加強學習,掌握新知識放在重要位置,2005年我通過函授拿到了法律大專文憑,之后又拿到了東北林業大學法律本科文憑, 2014年5月通過了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獲得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這些,都是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努力工作,不斷歷練自我的體現。
工作的收獲,同時也讓我收獲了愛情。由于共同的愛好乒乓球,讓我認識了我生命中的他,性格緬甸的他有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笑起來眼角邊深深的紋,卻是那么的可愛。他為我買菜、下廚,還在我生病的時候,細心的照顧著我。一路走過來,我們一起做飯,一起打球,一起學習,一起聊著天南地北,看到他為我著急,為我擔心,為我做的一切,我堅信他就是我一生的依靠。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我,向著幸福出發。
二、職業行為分析
我單位先后安排我參加了三級、二級國家心理咨詢師的培訓,通過林秉賢、李暉、徐曉鋒、孫紹強、武國成、郭勇、張嫦、劉惠珍等知名教授、專家的授課與指導,我受益很深,一個不期而遇的機會使我從此真正走入了心理咨詢這一領域,也得到了這么多心理學教授專家的點撥,對于我來說感到是幸福來敲門。參加心理咨詢師培訓,主要原因有:第一,我自身對于心理咨詢這門研究人本身的科學有興趣。為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探索人的本質,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內外世界,增強自我修復能力,提高調節自身不良情緒,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穩定情緒、自我平衡。第二,在未人人母的我對嬰幼兒了解太少,學習心理咨詢能讓我隨時了解孩子是否需要我的幫助,引導他更好的成長。第三,心理咨詢是一份高尚的職業,心理咨詢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幫助自己的時候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別人。
(西南大學 心理學部 重慶 400715)
摘 要:本自我成長報告由自我成長分析和職業行為分析兩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自我成長分析,通過自我成長簡介和成長記憶碎片來描述成長中的人和事對我的影響,以及一些自我分析;第二部分職業行為分析介紹了我選擇心理咨詢師這一職業的原因以及自身所具備的條件等等,最后構想了一下我的從業期待——要做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詢師,助人自助。
關鍵詞 :自我成長分析 職業行為分析 心理咨詢師
1.自我成長分析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的一生集合起來就是一本故事書,你翻開這本書不經意一看,也許會覺得和別人的故事差不多,都是從出生到盡頭。但認真研讀的話,你會發現原來從出生到盡頭這段路程各有千秋,就像樹枝上的葉子般看似相同,仔細觀察確各有各的獨特之處。是相似,讓我更能夠了解人類的一生及人性;是獨特,讓我成為唯一的自己。
1.1自我成長簡介
我家是在農村,我出生于1989年10月,我是家中的老二,哥哥比我大兩歲,妹妹比我小一歲。因為妹妹只比我少一歲的緣故,媽媽的奶水供應不足,我喝母乳的時間相對較短,我的體質就比較弱,到現在都比較瘦,妹妹現在都經常開玩笑說,就是因為小時候我不喝奶,她幫我喝了,現在她都瘦不下去。因為家中兄弟姐妹有三個,爸爸媽媽需要耕種大量的田地以維持生計,所以需要爺爺、奶奶幫忙照看,我在一歲多的時候就是爺爺帶著我睡覺。在我幼年的記憶中,爸爸和媽媽總是在忙碌著,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我們。我出現營養不良,時常會有一些小病小災。
六歲之后,爸爸、媽媽因為家里的經濟困境不得不把我們交給爺爺、奶奶幫忙照看,從此我們三姊妹成了留守兒童。爺爺、奶奶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為人厚道,督促我們學習,教會我們為人處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從小我們三姊妹就非常懂事、很孝順,幫著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使得我們都非常的獨立。
小時候家里沒有電話,每周爸媽都會打到2隔壁的鄰居家里讓我們聽電話,我們很少打過去,除非問他們要錢。后來上高中,一個月的樣子會給他們打一次電話,匯報一下學習情況之類的,一般情況下,我都只報喜不報憂,因為害怕他們為我擔心。和爸爸溝通少,幾乎都是媽媽接,除非有很重要的事情他才講幾句;有時媽媽不在,和他沒很多話講,打個幾分鐘就掛了,可能是父愛要深沉一些吧。留守的經歷雖然給我留下了缺少父愛、母愛的遺憾,這種經歷使母親與我的親密感建立不夠完整,安全感沒有基礎,我是屬于不安全依戀的依戀類型。但是也使我養成了堅強、獨立的性格。
感謝生命給我的所有經歷,使我有機會細細體味人生。
1.2成長記憶碎片
1.2.1自我意識
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在我上初中的時候班上有個男生總是說我長的丑,說我長的想猿猴。那時候我就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一直被別人說的事情,自己就會越來越關注,慢慢的我也覺得自己難看,自卑感油然而生。當時被那個同學那樣說我的時候我很傷心,每次他一說我,我就會哭,覺得自己不爭氣,怎么這么容易哭。他還說要不是我的成績好,別人才不會理我呢,當時我感到深深的被貶低,特別沒有價值感。回家之后,也沒有給家人說,使得我在這個事情上糾結了很久,初中時期都沒有從自卑、退縮的陰影籠罩中走出來。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這個方面現在沒有那么大的困擾了,但是不自信的影響還是隱約存在著,但是當自己又開始否定自己時,我就會喊暫停,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1.2.2爸爸生病
爸爸在我印象中很憨厚、勤勞、善良,不太愛說話。在我大三的時候,有一天我正在上課,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第一次我沒有接,媽媽繼續打,我猜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說,所以我就出去接了電話。只聽見媽媽帶著哭腔的告訴我,爸爸住院了。細問才知道爸爸因中風正在醫院,當時還處于危險期。聽到這個消息,我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接下來要干什么。胡思亂想著,如果爸爸不在了可怎么辦,一種分離的恐懼籠罩著我,那是我感受到的人生當中一次最大的悲痛。幸好搶救及時,爸爸目前恢復的還不錯,只是有些許后遺癥。從那時起,我突然覺得自己需要成長起來,到了該承擔屬于自己那份責任的時候了。
1.2.3爺爺去世
爺爺在我大四上學期的時候去世了,這對我而言是一大創傷。爺爺從小就很疼愛我,有什么好吃的都會給我留著。在接到爺爺去世消息的那一刻我奔潰了,什么,爺爺去世了,我不相信,我還沒來得及和爺爺說說話呢。我后悔、我內疚,為什么這么久都沒有給爺爺打電話,現在再也聽不到爺爺的聲音了。聽到奶奶說爺爺去世的時候都說不要告訴我,因為我在準備考研,聽到這樣的話語,我淚流滿面。這是一個沒有道別的分離,現在每當看到爺爺的照片,總覺得爺爺還能看到我,還能聽到我說話,爺爺一直在我心中。
1.2.4我與初戀
我與自己的初戀男友(目前已分手)在一起近兩年。他比我大5歲,我們倆性格方面有些相似,都比較喜靜,他比較憨厚,和我爸爸比較像,興趣、愛好總覺得有點代溝的感覺。我們待在一起久了就覺得特沒趣,可能我倆情商都比較低的緣故。我總是在問這是愛情嗎?也吵過、鬧過,他能包容,我也比較珍惜我們的感情。有時我總覺得他不夠愛我、不夠在乎我,可能是我自己沒有安全感的原因。
每當吵架的時候,我會對愛情產生許多的疑問。竟而問自己愛情到底是什么?如何讓愛情持久保鮮,讓他多愛我一點?在這樣的糾結、痛苦中兩個人的關系最終走到了分手的盡頭。從成長的經歷來分析,我早年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去外地打工了,得到的照顧自然就會有些缺失,所以現在特別需要得到愛的保證,把早年在父母身上沒有得到的足夠多的愛都想從戀人身上得到,對戀人抱有很多期待,但是戀人也是人,不可能滿足對方所有的期待,而當戀人沒有滿足我的期待的時候,我就會體會到小時候不被愛的感受,有很深的恐懼感,感覺對方不愛我了,我就沒有價值、沒有存在感。現在我認識到,小時候對于我而言父母的愛就是天地,沒有他們的愛,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但是現在我已經成人,如果還體會到小時候不被愛的那種恐懼,只能說明自己在被潛意識控制著。通過這次分手,我認識到當我一遍遍的問戀人是否愛我,其實是小時候那個小孩在問爸爸媽媽是否愛自己。當我向戀人要那么多的愛的保證,其實是小時候的自己在向爸爸媽媽索取愛。當我對戀人抱有那么多的期待,其實是小時候的自己對爸爸媽媽抱有很多期待,但是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現在期待從戀人身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是帶著家庭在前行,當把自己的潛意識變為意識之后,它就不會再操控著我們的行為了。
人因為經歷過才會逐漸變得成熟,生命中每一個階段的經歷都會影響或決定著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為模式,這又將會影響著一個人生活中的每一個關鍵的抉擇。這讓我相信,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的形成又與成長密不可分,所以又可以說早期的成長為成人后的命運之路做下了鋪墊。
2.職業行為分析
2.1為什么想要成為心理咨詢師
大學四年我學的并不是心理學專業,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我最初接觸心理學是在我大三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開了一門教育心理學的課程,我發現我對心理學非常有興趣,心理學可以使我覺得學習很快樂,我很有動力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就自學通過了心理咨詢師三級的考核。到了大四的時候我繼續學習心理學并奮戰跨專業考取了心理學咨詢方向的研究生。我很珍惜現在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因為可以與自己喜歡的專業為伴,目前已通過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考核。隨著自己的心理學知識的增加、積累,我了解到我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動力學習心理學,可能我潛意識里面覺得自己有某些方面、某些創傷需要修通。我相信心理學是一扇讓我認識自己和了解他人心靈的大門,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助人自助——幫助別人自己幫助自己。
2.2個人所具有的從事心理咨詢師行業的條件
首先,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憑著我目前對心理學的熱愛及自己的探索精神,我學習專業課及相關知識的積極主動性增強了,力圖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圓滿完成自己的研究生學習生活。其次,為了更好地做到理論結合實際,現在正在我們學院的一個咨詢機構從事實踐工作,使我平時有機會參加咨詢案例督導及沙龍學習,該機構給我提供了接個案的平臺,我相信理論結合實踐會使我的心理咨詢技術得到提升。最后,從我自身的氣質、性格、能力三個人格角度來說,我的親和力很強,善于傾聽,喜歡與人交流,富于愛心,能很好的共情、同理、理解來訪者。另外,為了使自己具備從事該行業的素質,我有意識地培養我的觀察力、洞察力,以便于更有效地關注來訪者的外部語言、感覺、情緒、想法、意圖等。
2.3從業期待——我的奮斗目標
我的奮斗目標是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實現自我的價值。我深知自己需要修通,正因為如此,我也將能真正體會到來訪者達到自我領悟和成長的喜悅。心理咨詢師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積蓄力量,修通自我,這樣我才有能力和資格去面對不同人生的來訪者。心理咨詢師的道路是一個漫長的征程,途中會面臨許多坎坷、痛苦,需要我們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充分的心理準備去迎接這一切。我相信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將成為我生活中最大的喜悅,我也將在這種喜悅中真正的實現自我、照亮他人,最終讓自己成為真正能理解人心的心理專家,伴隨來訪者共同成長。
我深知成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這條路還很長,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學無止境,目前主要學習的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技術。在這條路上,我要感謝我的來訪者,是你們與我結伴同行,感謝你們愿意相信我并向我吐露心聲。
參考文獻:
一、自我成長分析
(一)幸福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我們家一共4個人,爸爸、媽媽、姐姐和我。爸爸從事XX工作,媽媽從事XX工作,姐姐上學。每天晚上是我們家最快樂的時候,大家吃完晚飯坐在一起,互相說說笑笑,度過幸福的時光。我是家里最小的,爸爸、媽媽和姐姐都喜愛我,一般事情都依順我,家務事也不要我做。但我覺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理應承擔一些家務事,向爸爸、媽媽要求,爸爸、媽媽安排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我做完家務事,經常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感到很是高興,激勵自己做更多的家務事,當一名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二)快樂的學習生涯
我性格中性,為人溫和,能夠遵紀守法,沒有違反校紀校規,和同學團結友愛,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小學、初中、高中各科成績都比較好,學校和老師對我的評價都比較高。因此,我的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生涯是非常快樂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我還惦記著那美麗的校園、那親愛的老師,在節假日期間和小學、初中、高中的同學經常會面歡聚,感受快樂的學習生活,共敘同學之間的真情厚意。
小學、初中、高中的讀書生活天真快樂,沒有思想和心理負擔,日子如流水般的過去。到咸寧學院讀大專,想到自己所讀的專業是與自己今后的職業相關,關系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才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心理負擔。我所讀的是護理專業,今后要從事護士工作,要服務病人。而要做好護士工作,提高護理質量,不出質量事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于是,我集中精力放在理論學習和業務操作上,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成績,學校老師對我比較滿意,相信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做好護理工作,能夠給學校帶來好名聲。南丁格爾是護士的先驅和楷模,是她用小馬燈的微弱燈光照亮一個個傷殘戰士的身軀,把自己至真、至善、至美融進每個病人的心靈,使即將逝去的生命得到挽救再生,因此南丁格爾精神成為人類最偉大、最崇高的精神。我暗暗下了決心,要學習南丁格爾的偉大精神,把自己的愛獻給病人,使病人能夠早日康復,重返健康的生命世界。
(三)成長的工作經歷
2009年11月,我參加工作,成為湖北麻城市人民醫院一名骨科護士。護士工作是辛苦的,不分白天黑夜,沒有有固定休息時間,一切要滿足病人護理需要。護士工作又是崇高的,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精心和恰當的護理能夠加快病情好轉,促進病人早日康復。為了做好護理工作,讓病人早日康復,我按照“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和群眾滿意”的“三好一滿意”目標,認真細致做好護理工作,一是注重細節,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以救護生命為重,從細微之處做起,講究服務禮儀,規范舉止行為,讓病人真正舒心、滿意。二是溫情服務,以子女服侍父母、晚輩尊敬長輩的親情,給病人良好的護理服務,照顧好病人的飲食起居,讓病人感受溫馨親情。近5年的護士工作,使我成長了許多,懂得了人生的意義,就是為病人服務,在服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近5年的護士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治好病,讓病人盡快康復,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需要心理安慰,解除病人的思想負擔,使病人擺脫寂寞,振作精神,配合醫生做好治療工作,取得最佳治療效果。因此,我萌生了當一名心理咨詢師的愿望,能夠更好地服務病人,促進病人病情好轉,早日康復。
二、職業行為分析
(一)成為心理咨詢師是我的人生理想
通過對自己人生歷程的分析,我深深感受到:良好心態十分重要,健康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詢師職業是一項能讓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趨向完善的高尚職業。我渴望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能結合自己的護理工作,給病人做好心理咨詢工作,幫助病人解除思想負擔,使病人盡快治好病,重回健康世界。
(二)成為心理咨詢師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一是我的成長經歷為我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可以從中提煉出豐富而寶貴的經驗。二是我性格中性,為人溫和、關心別人、愿意幫助別人的人格特征適合擔任心理咨詢師職業。三是近5年的護士工作,我已會熟練給病人進行心理輔導,大大地提高了我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專業水平。四是就讀武大的心理學專業將極大提高我的專業理論水平。
不足:一是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尚不夠全面,遇到一些復雜的心理問題還不能給求助者以成功的解決。二是我以前主要給病人進行心理輔導,其他群體進行心理輔導不多,心理咨詢的工作經驗還不夠全面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