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個人就業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工作室制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項目化
【中圖分類號】J218.7-4;G7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083-01
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實施項目化教學正成為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具有代表性的模式。項目化教學強調以工作任務為依托,選擇、組織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完成校企合作企業或任課教師所提供的一個個實際項目任務或虛擬項目任務,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咨詢、輔導、答疑解難等服務。學生為順利合格的完成項目任務,就不得不認真了解和把握項目任務完成過程中諸如信息收集、方案制訂、組織實施等環節的基本要求、技能性要求以及突發問題的應對措施。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具有鮮明的技術與藝術結合特征,尤其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一、當前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現狀
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是近幾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與本科院校傳統的動畫專業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類似專業的辦學經驗,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夠明確,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方案陳舊,課程體系極不完善,加上條件設施的欠缺以及教師行業實踐經歷的缺乏,導致高職人才培養的高級技能型特點不能體現。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與企業的實際崗位技能相差甚遠口。分析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需求脫軌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培養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熟練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強的二維或三維動漫畫作品設計與制作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型專門人才。而現實的情況是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根本無法適應動漫企業具體崗位的要求,缺乏創新設計與實踐操作能力:二是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不適應專業教學的發展需求課程開設過于陳舊,理論與實踐分配不合理,授課方式,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實踐性;三是師資力量薄弱。大多數教師都是轉型而來的,缺乏從事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經歷;四是實踐教學相配套的實訓設施不足。
二、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
推進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應深入研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教高[200~16號)文件精神,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專業內涵建設、實訓中心建設、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先進行一些探索與實踐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適應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需求變化。
三、實施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思路
要切實做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符合項目化教學模式要求,并取得一些具體成果,就要瞄準面向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從課程項目化教學目標設定、課程項目化教學體系的構建、課程項目化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手段與考核評價方法的改革、教學環境和運行機制配套等環節加以整體設計。
(一)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項目化課程目標
進一步加強與校企合作企業的聯系,依據相關企業實際的工作流程和具體的崗位職業技能標準,制定各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目標,并根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確立各項目化課程的總體目標。動漫設計與制作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般設定為:“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一定的審美修養和創意表達能力,熟練的數字媒體技術操作技能。了解相關的設計行業規則與管理,能從事創意產業設計、服務、管理一線的相關職業,能自主創業,懂藝術、強技能的動漫設計與制作高技能人才”。根據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確立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項目化課程的總體目標應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校企合作動漫公司、企事業單位或有關動漫比賽設計任務為載體,實現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體系模塊化:教學內容項目化;實訓中心運作公司化;教學評價市場化”,充分體現教、學、做一體,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職業教學特點。
(二)按照工作流程系統化要求,整合優化課程結構,構建項目化教學的專業課程體系
通過對動漫人才市場需求調查,對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就業崗位進行定位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按照動漫作品前期策劃設計、中期制作加工、后期特效、合成渲染輸出的設計與制作過程,確立動畫、原畫、創作設計、影視動畫后期處理等幾個能力模塊。以真實動畫作品創作、制作或服務項目為載體,構建項目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三)構建一支項目化教學意識鮮明師資隊伍
專業教師通過到相應的校企合作企業參加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訓與鍛煉,了解相關行業人才需求狀況、熟悉企業化運作的流程,提高對崗位職業技能認識,在教學工作才能有意識的結合項目任務,開展教學活動。
(四)利用實習實訓教學平臺,更新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
利用校內實習實訓中心、校企合作校外實習基地等生產性工作環境,以真實設計制作任務為載體,并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能力、特長情況等組成不同的制作小組。開展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建立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核心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職責在于指導學生按項目設計與制作流程完成學習任務。完全打破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
一、區級重點工作:培訓、就業工作
按照目前存在的殘疾人就業難問題,認真做好殘疾人培訓、就業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協調各企事業單位加大殘疾人就業安置比例。并采取集中培訓和零散式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積極開展殘疾人多形式、多渠道培訓就業,不斷提高殘疾人就業技能,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為殘疾人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1、四-五月開展殘疾人培訓需求摸底調查,結合培訓意向調查情況,制定培訓工作計劃;做好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工作。
2、六-十月組織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的協調落實工作,對有培訓需求和就業能力的殘疾人組織培訓,提高殘疾人的就業技能,計劃完成培訓殘疾人20人的工作目標。
3、通過培訓為殘疾人搭建就業平臺,區人社局要在殘疾人安置及自主創業等方面優先給予政策的傾斜,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或培訓后就業,不斷殘疾人提高家庭收入。年內爭取完成7名殘疾人就業任務。
部門重點工作
(一)康復工作:全面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完成殘疾人體檢、精神病服藥補助和住院補貼、0-14歲殘疾兒童救助、輔助器具和肢體、智力和腦癱兒童的康復訓練工作。
1、3月完成聽力殘疾人員裝配助聽器摸底工作。
2、4月開展殘疾人輔助器具的摸底工作。
3、5月完成聽力短信補助人員的摸底工作。
4、6月完成0-14歲殘疾兒童救助的摸底工作。
5、7月完成機構和居家托養人員摸底名單。
6、8-9月份完成暖氣費和物業費補貼摸底工作。
7、10月份完成精神病服藥補助和住院人員名單摸底工作。
8、11-12月份錄入康復統計快報、年報和相關臺賬。
(二)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
1、一月份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開展人員培訓。
2、二至三月份按照戶口所在地原則核查基礎信息并入戶調查登記。
3、四月份將入戶調查情況錄入數據上報市殘聯。
4、五月份總結階段。
二、提升工作計劃:殘疾人康復訓練志愿服務
1、二至三月份完成有需求的殘疾人康復訓練人員摸底調查,分類匯總,康復訓練手冊的編制工作。
2、四月份協調衛生局指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制定殘疾人康復訓練個人訓練計劃及康復訓練內容。
一、實施范圍
全縣18個鄉鎮,主要范圍在24個省級貧困村,17個縣級貧困村。重點聚焦在2016年計劃退出的7個省級貧困村、5個縣級貧困村,計劃脫貧的3507人農村貧困人口。
二、重點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落實干部駐村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縣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抓嚴抓實扶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的通知》(**委〔2015〕107號)要求。定時召開定點幫扶部門聯系工作座談會,匯報我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堅強經驗交流溝通;積極向上爭取,加強與定點聯系幫扶部門的銜接溝通,力爭取得定點聯系部門的最大支持。
(二)開展民營企業扶貧
扎實推進“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活動,積極引導動員不少于10家民營企業與貧困村簽約結對幫扶,并從中最少選擇1個村幫扶典型,進行推廣宣傳,營造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良好氛圍。
(三)群團組織脫貧幫扶行動
1.金秋助學延伸活動。通過項目化運作,吸引廣大社會力量參與金秋助學活動,計劃爭取惠民中心、共青團、教育、民政、總工會、紅十字會、扶貧等部門資金,解決200名以上家庭困難學生入學難問題。
2.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帶動作用。引導每個貧困村依托本村優勢建立1到2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積極引進新品種,改良種養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3.開展殘疾人服務項目。在貧困地區組織殘疾人就業服務等培訓,提升殘疾人就業能力。
4.就業援助。積極爭取資金用于貧困農民工培訓,安排落實創業小額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用于有創業能力和愿望的貧困農民工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
(四)社會組織扶貧推進行動
組織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等社會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扶貧幫扶活動,建立社會企業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情況報告機制,完善社會組織等評估指標。將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情況納入社會組織等級考量范圍。
(五)公民個人愛心扶貧行動
1.開展扶貧進校園試點活動。把扶貧納入基本國情教育范疇,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這一核心價值觀,在全縣各類校園以多種形式開展扶貧宣傳,培養青少年扶貧濟困意識。引導廣大學生參與扶貧濟困活動。
2.開展“扶貧一日行活動”。引導社會組織動員愛心人士就地就近深入貧困地區開展體驗活動,幫助貧困群眾,提高扶貧意識。
(六)開展電商扶貧行動
啟動實施電商扶貧試點活動,加強培育電商扶貧人員,建設線上線下特色產品館,體驗直銷店,構建貧困地區產品雙向流通體系。
(七)打造扶貧公益品牌
1.創新開展“10.17”扶貧日志愿活動,科學制定活動方案,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捐款捐物,參與“扶貧日”活動。
2.繼續推薦錄入完善“**愛心扶貧網”,每個鄉鎮推薦不少于2戶,有貧困村的鄉鎮不少于3戶。完成2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6000戶貧困戶動態管理信息錄入工作,提升網站影響力,組織社會團體定期訪問網站,認捐相應貧困戶。
(八)扶貧動員宣傳提升活動
發揮縣內主流媒體優勢,及時全面報道縣委、縣政府和各行各業在社會扶貧方面的重要部署和具體行動,適時推出對社會扶貧工作中一些關鍵問題或現象問題的深入報道,形成持續社會扶貧輿論宣傳的范圍,開設脫貧攻堅進行時等專欄。不斷發掘、推廣、宣傳社會扶貧典型經驗。利用**州通訊社、**縣之窗等媒體平臺宣傳社會扶貧工作;開展走進貧困地區活動,推出相關記者走進貧困村活動,深入報道社會扶貧幫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