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美麗鄉村創建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強化組織領導,發揮核心作用
我們始終把創建文明村工作納入總體規劃,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個月召開一次工作會議,分析全村情況,探討工作新舉措、新思路,努力開拓創建工作新格局。村支兩委班子團結協作,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檢查,做到組織、制度、活動、經費“四落實”。
二、抓好創建工作,促進集體增收
我村嚴格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發展模式,全力打造煤礦、水電等精品支柱產業,形成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拳頭產品”。近年來,我村大通過盤活集體資產、發揮林地資源優勢、推進村企共建等方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全村年經營性收入達5萬元以上。
為了確保村容村貌整潔衛生,村道亮化,我村建立了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成立了**村村容村貌整治領導小組,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徹底杜絕了村道臟、亂、差的現象,大力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引導和幫助村民重點解決柴草亂垛、糞土亂堆、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禽畜亂跑等問題,教育引導村民群眾增強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環境意識,逐步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實現村容村貌時時整潔的目標。
四、創建精神文明,加快建設步伐
我村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普法教育,制定村規民約,提高法制意識,提高全村村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及時調解矛盾糾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同時,我村通過農村環境衛生大整治、評選“慈孝模范”、“身邊好人”等多種形式推樹典型,倡導厚養薄葬新風,凈化社會風氣。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游富縣、科技興縣”戰略,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素質美”的要求,完善政策、健全機制、加大投入,大力實施村莊科學規劃工程、農村環境提升工程、農村產業富民工程、公共服務完善工程、農村綜合改革工程“五大工程”,整體推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安康、生態文明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二、建設目標和任務
按照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置,以農村和諧社會創建為基調,以“二路三區”(二路:上松線44省道、高速公路連接線;三區:城中片區、城東片區、城西片區)建設為內容,以經營村莊為理念,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創出精品、建出特色,努力實現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開發區(街道)“美麗鄉村”創建以高速公路連接線區塊的深塘村、丁前村為重點精品區;上松線44省道上邵村、下邵村、村、金畈村、葉棋村為重點示范帶;內白線:為商住、農家樂發展優勢群,、為工業經濟發展優勢群為水果、蔬菜產業發展優勢群;為花卉產業發展優勢群;形成“美麗鄉村”建設中心區。
按照精品村建設要求,利用2年時間,把四個村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精品村。其它村按照“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和要求利用5年時間分步實施。2011年建設重點等村,同時積極啟動其它村。
三、建設內容
堅持以村為基礎,發揮區域優勢和產業發展優勢,突出環境優美和產業發展兩大重點建設內容,實施四項提升工程:一是實施環境提升工程。推行村莊綠化、庭院美化工程計劃,實施村莊環境衛生保潔長效管理,實現村莊清潔優美;二是實施產業提升工程。高效農業實現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現代家庭工業、現代農業、農家樂、旅游休閑產業,突出產業發展是開發區(街道)創建“美麗鄉村”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工作任務;三是實施服務提升工程。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水平,妥善處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利益矛盾,建設規范化的農村新社區,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和農村社會各類服務組織;四是實施素質提升工程。積極培育有文化、能娛樂,懂技術、能就業,會經營、能發展的新型農民,加強中心村莊建設,完善中心村的服務功能,促進供水、環衛、公交、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業的發展。
四、方法與步驟
1、建設步驟:根據開發區(街道)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實際,結合全縣創建目標和要求,開發區(街道)創建“美麗鄉村”分兩個層面展開。
第一層面:“4+6”一點兩線的模式。11年爭取完成四個村的創建,12年啟動口八個村創建,用兩年時間建成高速公路入城口“美麗鄉村”精品區。
第二層面:以高速公路入城口“美麗鄉村”精品區建設為示范,積極探索其他發展模式,圍繞工業園區建設、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區建設等,積極尋找各自的創建優勢,找準切入點,用5年時間,全面實現開發區(街道)“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2、工作方法:“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建設農村、改造農民的系統工程,是開發區(街道)當今和將來一個時期工作總抓手、大平臺,開發區(街道)成立“美麗鄉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擔任組長親自抓,整合開發區(街道)農業農村工作力量,具體負責實施創建工作。按照創建的目標內容制定“美麗鄉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工作計劃,根據規劃制定工作日程,明確責任。創建村的黨支部、村委會工作精力都要集中到“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當中。年終認真做好“中國美麗鄉村”的考核驗收,以獎代補,根據考核結果給予創建村獎勵。
五、政策措施
1、突出項目,明確建設重點。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環境優勢、城市化發展優勢,在項目選擇上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①以經營村莊的理念,開展產業招商,引進休閑、文化娛樂等產業項目,豐富“美麗鄉村”建設內容,拓展農村發展的視野和優勢;②積極與農業、環保、交通、民政、水利、林業等部門對接,爭取各類基礎性建設項目支持,提高農業農村發展后勁;③利用農村水利、林業、交通、電網等幾十年基本建設的成果,加強基礎設施的治理、整合,尋找服務于農業、惠于農民、美化農村等基礎性建設項目,增強農村社會發展的優勢。積極主動與各有關部門加強聯系,開展項目申報、立項、實施、考核驗收,取得項目的資金支持。
2、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在開發區(街道)現有的支農、惠農資金保持不變的基礎上,今年對農業農村的扶持政策進行整合和完善,把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村莊整治、農村飲用水改造等政策進行整合,統一到開發區(街道)建設“美麗鄉村”扶持政策當中,與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扶持政策相配套。開發區(街道)根據縣年終考核合格后到村的以獎代補總額給予1:0.5配套獎勵。
3、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通過健全資產運行機制,促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確保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落實好農村集體土地被征用后的留用地政策,大力推行“征地留用”由村集體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村組按股分紅,嘗試新的集體經濟管理模式。加大家庭工業、“農家樂”、老年養生、觀光農業、林業等農村休閑經濟產業的開發,對大力發展并取得明顯成效的村,開發區(街道)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扎實開展新形勢下的市級文明單位和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根據市委文明辦《關于開展市級文明單位與農村結對共建活動的意見》(泉委文明辦[2012]49號)及有關通知要求,現就我行與后龍鎮東山村結對共建工作計劃如下:
一、共建目標
圍繞“經濟共促、環境共建、道德共建、文化公辦、創建共抓、典型共育”等六個方面,發揮共建單位優勢,為共建村辦實事、做好事,力爭通過一年左右時間的幫扶,提高共建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二、共建時間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為期一年。
三、共建原則
1、互惠雙贏。發揮共建雙方優勢,開展各類創建活動,形成優勢互補、協調互動、互惠互利的格局,共享創建成果。
2、彰顯特色。從我行業務特點出發,精心策劃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社會影響大、群眾參與廣的載體活動。
3、突出實效。根據村情實際,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目標,科學制訂結對共建計劃,落實措施,推動取得實效。
四、共建任務
1、經濟共促。協助東山村理清村級發展思路,明確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村企申報信貸業務,提高東山村企的競爭能力。
2、環境共建。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家園清潔行動”、植樹造綠等工程,幫助健全完善村務黨務公開欄、宣傳欄、閱報欄等。
3、道德共教。協助共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明禮儀、道德規范等宣傳教育活動,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先進的思想理念送進農村,堅定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信念。
4、文化共辦。積極參與東山村“北管基地”活動,組織員工參與北管業務學習,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各類傳統節日,開展聯歡晚會等實踐活動,增進單位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感情,推動群眾性文體活動深入開展。
5、創建共抓。充分發揮文明單位創建管理的經驗,幫助建立健全創建機制,深化東山村文明創建活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6、典型共育。幫助挖掘和宣傳一批身邊好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樹立文明新風,促進鄰里和諧。組織成立志愿服務隊,深入開展金融知識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宣傳普及志愿服務理念,影響和帶動更多熱心村民加入到志愿服務活動中。
附件:1.建行泉港支行、后龍鎮東山村結對共建聯系人名單
2.建行泉港支行、后龍鎮東山村結對共建工作計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