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三學生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學習環境;主動求知;設置懸念;人文氣息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101-02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素質教育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不再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變為了主動探究者,而初三化學教師也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而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其學習化學的能力,即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而在這種形式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初三化學教師要在課堂上創建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
1.教師要想開展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一定要創建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教師一定要做到尊重學生,讓其放下思想負擔,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盲點,從而求助教師或其他學生來解答困惑,從而達到主動探究的目的;教師也要勇于承認自己的無知,給學生民主的發言權,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感到心情放松,主動求知。
2.初三化學教師要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和進取精神。初三化學教師要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陳舊模式,充分把課堂搞活,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設置、化學實驗、時事新熱點等方式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興致高昂地來學習,增強其學習能力。筆者在課外還開展了一些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主動去發明,主動去實踐,主動去制作,讓學生在創造的熱情中充滿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3.初三化學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習慣。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習慣,這樣可以讓學生受益終生。教師要培養學生在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在教師的任務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對化學課本進行預習,這樣,他們在預習中了解學習重難點,并找出弄不明白的地方,再向其他學生和教師求助,在師生互助的情況下,學得新知,有的放矢。
在授課過程中,初三化學教師也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相長,就是在課堂上要發揮教師和學生的雙主作用,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教師在其中起的是引導作用,學生依據自己的預習提出自己的見解,并適當設疑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尋找解決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求知習慣,并且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能力。
二、初三化學教師要運用多種多樣的教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可以運用實驗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中學生一般都喜歡做實驗,在試驗中,學生的動手欲望會得到滿足,所以教師一定要把實驗搬到課堂上來,最好再加上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讓學生把實驗當成“小魔術”來看。如我們可以利用化學反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酷愛書法,一次,筆者用毛筆蘸取無色的酚酞寫上了“吾愛吾生”幾個大字,再把NaOH溶液噴灑在這張紙上,幾個紅色的筆力遒勁的大字奇跡般的出現了,這讓學生特別佩服,紛紛想探究其中的原因。當筆者把原因揭曉時,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對這兩種化學藥劑的特性也爛熟于心了。所以,初三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一些化學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愛探索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教師可以設置懸念,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提問題,這就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問,是探索知識的開端。教師要讓學生善于問“為什么”。筆者認為,一個好的精心設置的懸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求知欲望。初三化學課本上,也有一些特別好的懸念事件,教師可以拿來使用。讓學生帶著疑問來聽教師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討論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規范地表述出自己小組的探究結論,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能夠真正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感受生活中的“化學”。初三化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真正地做到“學化學、用化學”,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關于硫酸工業的“三廢”是如何處理一節時,筆者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分別去采訪工業局相關人員、環保局相關人員去了解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考察,自己設計方案,互相討論不足,把三廢處理做成一個小的科學報告。最后,在全班進行總評。全班學生經過此次室外課之后,對硫酸這一化學物質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對其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三、初三化學教師在課堂上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情感氛圍
我們很快就要升入初三學習,這意味著我們即將進入初中學習的最后階段,也將面臨著中考的挑戰和考驗!這學期我們已經進入畢業班最后沖刺,明年我們就要走進高一年級學校的大門了。就像長跑比賽一樣,每個人站在了沖刺的新起點上,人生路途中有許多的起點和終點,為了讓每一個起點和終點,散發出美麗和芬芳,少留遺憾,我們得從現在開始做好一切準備。
回首過去的一學期,經過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凝聚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是我們全班同學勤奮好學、同心同德、緊密團結、銳意進取的結果。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展望新學期,我們任重而道不遠,需要我們更加刻苦學習、奮發圖強,請大家捫心自問:新學期,我準備好了嗎?
新學期希望每個同學要做到“五心”:
一是收心。
把假期的以玩為主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學為主的生活方式。
二是決心。
新學期有新開始,尤其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往往只有幾步,我們要在新學期伊始就下定決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個美好的開端。
三是恒心。
前行的路上總是布滿荊棘,學習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戰勝一個個困難,去爭取新的輝煌。
四是愛心。
不僅要提高學習,同時還提高品德修養。尊敬老師,孝順父母,團結友愛,互助互進。
五是用心。
一、怎樣制訂學期計劃
1、首先總結一下上學期的成績、進步和不足之處,分析一下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優勢和問題,這是訂新學期計劃的基礎。
2、通過和老師以及高年級同學的交流,了解新學期學校要舉辦哪些活動,對學生有哪些具體要求,新學期各科課程以及主要內容,為制訂有關內容做好準備。
3、根據學校要求、課程內容,針對自己的實際,提出本學期在各方面的奮斗目標。訂目標時,一要體現全面發展學有特長,二要體現均衡發展突出重點,三要適度,要求過高過低都不利孩子進步,經過孩子努力即可達到為宜。
4、一學期時間不長,目標要求不要訂得過高或過多或大而空。目標要明確,要求要具體,措施要可操作。在制定計劃過程中,家長重在引導而不要強加或包辦代替,要通過商量把家長的意圖變成孩子自己的,因他是訂計劃執行計劃的主人。在方法上,低年級以口頭訂計劃為主,中年級可以幫著寫出來,到了高年級讓孩子獨立去訂,家長當個參謀就可以了。
二、怎樣執行計劃
1、學期計劃是通過階段性的小計劃來完成的。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個小計劃,不一定寫出來,說一說想一想都行。例如雙休日或放學回家以后,要合理安排和使用時間,或學習、或勞動、或娛樂、或交友……要有序地生活。既不要無計劃地度日浪費時間,也不要只知讀書學習不注意勞逸結合。
2、在孩子執行計劃中,家長要關心。發現有困難要及時幫助,有進步及時鼓勵,有失誤及時糾正,有疏忽及時提醒。如果家長能參與和孩子一起來完成計劃,利于增加孩子的興趣和進步幅度。如一起打球鍛煉,共同參加家務勞動,一塊學習、看報并討論些感興趣的問題等。
3、一般情況下,到了期中可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如果目標要求已經完成或發現難以執行,就要對計劃進行調整修改使之更合實際。同時對孩子的進步加以肯定,增加他完成計劃的信心,起個加油站作用。
到了期末,結合考試成績和老師評語對孩子執行計劃情況,做全面總結,逐條分析。成功的總結經驗,既總結孩子的學習經驗,家長教子的經驗,也總結孩子學習方法和自理能力進步的經驗。關于問題和不足,既找主觀原因也找客觀原因,并研究出改進的辦法。有些知識缺陷在假期中及時給以彌補,有的問題可在下學期訂計劃時安排解決。通過總結要使孩子體會到制訂計劃并按計劃生活、學習的好處和作用。堅持幾年,就可以提高按計劃辦事的自覺性并形成習慣,這既是孩子走上社會的基本功,也是一份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