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yōu)質初三歷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所謂“主導—主體—主線”三維教學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對新知識、授課內容、思維方式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同時教學內容設計及授課模式都是緊緊貼合學生實際,圍繞學生的自身認知水平所展開。最后在學生的自身認知水平之上,教師要合理跟隨學生的思維主線,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間。這種“主導—主體—主線”三維教學模式不僅充分響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充分給予了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
二、“主導—主體—主線”三維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分析
1.體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及考核標準一定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自身認知水平展開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讓學生討論、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傳遞,生態(tài)鏈的循環(huán),各個家庭空調裝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見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探究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給予適當引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體現(xiàn)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輔助設施,如FLASH、多媒體、影視片段等,將抽象的教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從根本上發(fā)現(xiàn)及認識地球面貌的形成過程。并在學生逐漸建立的認知能力上,及時提問,深化知識結構,反饋教學效果。從而逐漸優(yōu)化教學模式。
3.遵循學生自身認知水平的主線地位
在習題講解過程中,對于學生已經建立的認知水平,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他們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索,并圍繞他們的思維主線進行輔助指導。教師可以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上將學生進行分組負責此題目中的某一個問題,并進行討論解決,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空間。那么,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上必然會投入討論,探索出不同的解題方法。那么教師就要遵循他們的思維主線進行輔的指導,并尊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樣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總結
關鍵詞: 動態(tài)問題 三重生態(tài) 理論引用 嘗試教學 初中數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三重生態(tài)”理論中得到的啟發(fā)運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探析初中數學動態(tài)問題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一、“三重生態(tài)”理論的闡釋及對教學的啟發(fā)
在“三重生態(tài)”理論闡釋中,其主要包含三個動態(tài)因素,即自然生態(tài)、類生態(tài)及內生態(tài)。所謂自然生態(tài)就是維持每個人生存的物質資料,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所謂類生態(tài)就是人們生活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內生態(tài)則指的是每個人內心得以棲息的居所。專家認為:每一個不同的生命體都處于三重生態(tài)的相互作用中。綜合來看,自然生態(tài)和類生態(tài)最終反映內生態(tài),并通過內生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其實,課堂教學也在三重生態(tài)關系的作用下呈現(xiàn)不同面貌,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是各異的。
“三重生態(tài)”理論應用于幾何數學則表現(xiàn)為用運動的觀點看圖形的變化,具體特征為探索點、線段、面或幾何圖形運動中的規(guī)律,這些元素在變化過程中相互轉化,最終實現(xiàn)有機統(tǒng)一,科學闡釋數學問題由“變”到“不變”、由特殊到一般及變繁為簡的辯證法思想。這種理論涉及數學領域的概率論、幾何等眾多知識,并蘊含數形結合、函數方程、有效轉化等極其重要的數學思想,因而此類問題更具綜合性和開放性。由于此類包含動態(tài)思想的問題符合新課改的課程要求,因此數學問題中設置動態(tài)問題是數學考試中考查學生數學思維的重點。素質教育崇尚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上述提到的初中數學中的動態(tài)問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本文將以“三重生態(tài)”理論為基礎,多角度闡釋解決上述問題的科學方法,進而研究這類問題的有效教學策略,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找準教學方向,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解題素養(yǎng)。
二、利用“三重生態(tài)”理論嘗試解決初中數學動態(tài)問題的教學策略
從長期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解決動態(tài)性數學問題沒有比較成熟的思路,考試中這類題目的得分情況不是很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此類題目本身難度系數較高,二是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三重生態(tài)”理論沒有得到恰到好處地應用,在師生中沒有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
1.自然生態(tài)元素作用不明顯。
數學動態(tài)性問題重在描述題目中涉及的基本元素的變化和運動過程,為了讓學生能直觀清晰地理解各項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我們需要在學生腦海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
2.類生態(tài)元素作用不明顯。
在解決動態(tài)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通常會陷入一種固定的、單一的模式,即對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缺乏一定的關注,從而導致學生形成思維惰性,習慣按照同一種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長此以往,如果學生接觸的題型種類有限,這種思維定勢將更明顯,當遇到新題型時,思維轉換速度和敏感度都將急劇下降。尤其對于一些需用新方法解決的“舊問題“,學生通常會根據以往習慣和模式解決問題,以至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且懶于深究問題背后的原理。類生態(tài)元素未發(fā)揮良好作用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即學生并未用心體會點的運動和變化規(guī)律,也沒有認真分析動態(tài)數學問題的實質,從而只能按照既有經驗思考和解決問題。
3.內生態(tài)因素作用不明顯。
內生態(tài)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覺得所學內容很有難度,且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學生所做的習題往往是一大堆字母、圖形、數字的組合,很難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教師應在設置題目時,選擇趣味性敘述方式,并盡量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成就感,讓其意識到所學內容是很有意義的。
三、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1.深入理解動態(tài)型問題,發(fā)揮自然生態(tài)元素的作用。
盡管動態(tài)型問題復雜多變,但有其自身規(guī)律,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兩大規(guī)律。
(1)無變量條件:無變量元素的問題基本都是較簡單的幾何問題,運動變化形式基本圍繞點、線、面展開,主要考察運動中的規(guī)律性。例如,在解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等問題時,在無變量的前提下,解題方法都相對簡單和固定,主要采用相似或全等等規(guī)律。
(2)有變量條件:如下圖:P在等邊三角形ABC的AC邊上運動,AC=6,P從點A向點C運動,Q是CB延長線上的一點,以同樣速度由B向CB方向運動,過P作PEAB于E,連接PQ交AB于D。當∠BQD=30°時,求AP的長。
此題主要運用到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點,根據題目已有條件,易判斷出∠QPC是直角。根據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當∠BQD=30°時,QC=2PC,設AP=x,則可以得出方程:6+x=2(6-x),解方程即可。可以看出引入變量元素后,題目變成綜合型。綜合型問題通常包含函數、幾何等多個知識點,因而難度系數較前者大,考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時應具備綜合型思維。
深入解讀題干要求,合理分析圖形,應成為學生解決動態(tài)數學問題的必要步驟,這是對“三重生態(tài)”中自然生態(tài)元素的科學注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題目要求,并從中探索出一般的規(guī)律性東西。學生需要重點理解的因素有:圖形中運動的元素、運動的特殊點,進而將其轉化為一個點的特殊運動過程。
2.引導學生體會解題思路和數學思想,發(fā)揮類生態(tài)作用。
在具體指導學生時,要確保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避免“背答案”。只有學生真正掌握解題思路和數學思想,才能徹底掌握這一題型。
如初中數學動態(tài)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提高內在修養(yǎng)及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兩方面的能力。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多尋找一些需要運用到這些能力的題目,開展針對性訓練。
如下圖,在正方形ABCD中,AB長度為6厘米,M點從A點出發(fā)以單位速度沿直線向B點運動,與此同時,點N也從A點開始運動,運動路線為AD―DC―CB,速度為6cm/s。設AMN的面積為y(cm■),運動時間為x(秒),則y與x的函數關系式是(?搖?搖?搖?搖)
許多學生見到這種問題就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運用“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兩種方法是很容易解決這一問題的,由題目易知,從N點正好能走完折線AD―DC―CB,根據分類討論思想,可將AMN的面積計算情況分為,在AD、DC、CB三條線上的三種情況,并根據數形結合的思想,寫出每種情況下AMN的面積計算公式,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3.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內生態(tài)元素作用。
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使他們感受到動態(tài)問題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
如這道題我用兩個小蟲子代替P、Q點,這道題立馬變得有意思:兩個小蟲子小P和小Q同時發(fā)現(xiàn)了A點的實物,此時,他們與食物的位置呈三角形ABC,小P離食物的距離是20cm,小Q離食物的距離是12cm,已知小P的速度是3cm,小Q的速度是2cm,請問兩個小蟲子立即沿最短路徑奔向食物,問:小P和小Q何時與食物成等腰三角形。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使得整個題目令學生眼前一亮,解題過程變得趣味化,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得學生意識到所學的內容是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活動應將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感受作為重要考量,而不是單純地說教。“三重生態(tài)”理論中內生態(tài)元素是其他兩種元素的落腳點和歸宿點,意味著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最后都是以服務學生、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為出發(fā)點的。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明白教師擔負的職責是多么重大,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并獲得前所未有的獨特體驗是多么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輪發(fā)電機組;振動;擺度
0 引言
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十三陵蓄能電廠,機組運行已將近20年,隨著機組運行年限的增加,機組振動擺度較大的問題日趨顯著,給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1]。振動擺度過大將造成嚴重的后果,主要體現(xiàn)在:
1)引起機組零部件金屬和焊縫中疲勞破壞區(qū)的形成和擴大,從而使之發(fā)生裂紋,甚至損壞而報廢。
2)使機組各部位緊密連接部件松動,不僅會導致這些緊固件本身的斷裂,而且加劇了被其連接部分的振動,使它們迅速損壞。
3)加速機組轉動部分的相互磨損,如大軸的劇烈擺動可使軸與軸瓦的溫度升高,使軸承燒毀;發(fā)電機轉子的過大振動會增加滑環(huán)與電刷的磨損程度,并使電刷冒火花。
4)尾水管中的水流脈動壓力可使尾水管壁產生裂縫,嚴重的可使整塊鋼板剝落。
5)共振所引起的后果更嚴重,如機組設備和廠房的共振可使整個設備和廠房毀壞。
1 軸線狀態(tài)分析
1.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機組在停機過程中的低速運行時的擺度數據不受勵磁、水力和質量不平衡的影響,基本上反映大軸的原始軸線靜態(tài)彎曲。因此通過對機組停機過程中低速運行的數據進行特征提取,即可計算獲取機組軸線靜態(tài)彎曲數據。
1.2 軸線靜態(tài)彎曲特征數據列表
1.3 分析結論
通過分析機組低轉速下的數據,機組軸線存在一定的靜態(tài),主要影響上導擺度的轉頻成分,停機前上導擺度值約為162um,下導擺度值約為65um,水導擺度值約為85um。大軸彎曲量125um。
2 質量不平衡分析
2.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在整個變轉速過程中,大軸靜態(tài)彎曲引起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基本不變,質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則與轉速平方成正比;在機組低速運行時,質量不平衡不會引起振動擺度,此時振動擺度只是由大軸靜態(tài)彎曲引起。因此將機組停機過程中額定轉速下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減去低速運行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即可得到額定轉速下質量不平衡對機組振動擺度的影響,指導機組動平衡。
2.2 質量不平衡對擺度的影響量化參數
質量不平衡對水導擺度影響較大,上導、下導和水導擺度的變化相位基本一致,說明機組存在質量不平衡。
3 磁拉力不平衡分析
3.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這一過程中擺度轉頻成分主要是由于磁拉力不平衡引起,通過將機組帶勵磁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減去空轉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后得到的參數,反映了磁拉力不平衡對機組振動擺度的影響。
3.2 磁拉力不平衡對擺度的影響量化參數
通過現(xiàn)地觀察上導擺度和下導擺度基本沒有變化,水導擺度有所變換,但其變化量與勵磁沒有直接關系,說明機組不存在磁拉力不平衡。
4 水力不平衡分析
4.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機組在變負荷過程中振動擺度轉頻成分主要是由于水力不平衡引起,通過將機組帶負荷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減去空載時的振動擺度轉頻成分矢量數據后得到的參數,反映了水力不平衡對機組振動擺度的影響。
4.2 水力不平衡對擺度的影響量化參數
上導擺度和下導擺度基本沒有變化,水導擺度有所變換,但其變化量與負荷沒有直接關系,說明機組不存在水力不平衡。
5 渦帶工況區(qū)分析
5.1 分析目的和評價方法
通過擺度、壓力脈動渦帶頻率成分(1/2到1/6轉頻成分)隨負荷變化趨勢評價尾水管偏心渦帶對機組運行的影響程度,掌握渦帶工況區(qū)。
5.2 變負荷過程尾水渦帶對擺度和壓力脈動的影響分析
擺度和壓力脈動的低頻成分主要是由于尾水渦帶造成。變負荷過程的擺度和壓力脈動低頻成分和負荷的相關曲線,反映了尾水渦帶對機組的穩(wěn)定性影響程度隨負荷的變化趨勢,通過進一步分析可掌握機組的渦帶運行工況。最嚴重渦帶工況: 100MW,頻率:0.31倍頻。
6 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試驗及振動擺度數據分析,在抽水工況下,下導擺度相對較大,水導擺度較大,下導擺度相對較大,上導擺度較小,其余各部位振動較小;渦帶工況下水導擺度較大,各部位振動較小。100MW和120MW為明顯渦帶區(qū),150MW以下存在部分渦帶,150MW以上及80MW及以下工況不存在渦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機組軸線存在一定的靜態(tài)和質量不平衡,基本不存在磁拉力不平衡和水力不平衡,導致#3機組擺度轉頻成分過大主要質量不平衡占主要成分,而導致渦帶工況下水導擺度過大的主要原因為水力因素造成,只能通過調整水導瓦隙進行處理。建議結合瓦溫情況適當減小水導瓦隙。
參考文獻:
[1]程默.發(fā)電機在線振動轉速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