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提問藝術論文范文

提問藝術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提問藝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關鍵詞:英語課堂提問提問藝術藝術探討

很早以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采用了提問教學法。自那時起,教育學者在教學中使用并倡導提問。提問是指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復習鞏固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的一種教學行為。課堂提問是師生在課堂里互相交流的一種形式。對于學生來說,提問是一種學習策略;對教師來說,提問是一種教學技能。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與好奇,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思考,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幫助教師及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理解的程度,分析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觀點和態度;同時,也是語言教師評估學生對語言掌握程度的一種手段;又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一定要認真慎重地對待課堂提問,把它當作一門教學藝術。

一、在備課時,設計課堂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的科學性

問題既要具體,又要清楚簡潔。一個好問題是《大綱》的具體化,又是教材內容的高度概括。問題的內容要把發展學生智力和掌握本課重點結合起來,詞匯量要控制在學生已掌握的范圍之內,不要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教師的語言要符合英語語言習慣,具有嚴密的邏輯,發音要準確,口語流利。問的目的是為了對已有知識的抽查、訓練和鞏固,是教師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穩步教學的前提。

2.問題的有序性

問題的有序性指的是問題反映教材內容的一般規律,即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分到總、層層深入、步步達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適時的提問有它的意義所在:回憶性提問,讓學生回憶所學習過的基本知識,鞏固上節內容,點明已有知識重點,提醒學生加強理解和記憶;認定目標時理解性提問,設置懸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導學目標時分析問題提問,進一步突破教學目標,環環相扣;達標檢測時綜合性提問、評價性提問,可點主題,強調重點,對所達目標進一步闡明,同時,升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整個教學步驟有序而又有目的。

3.提問的藝術性、針對性

巧妙的提問可起到承前啟后,引人入勝的效果。問題的針對性,其一指緊扣大綱,聯系教材,針對教學內容;問題能切入正題可順暢導入新課。問題的高度概括可深化主題;同時,問題要“溫故而知新”,也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其二指提問對象的針對性。提問力爭使每個學生都緊跟教師的思路,設計問題從全體學生出發,設計出層次不同的問題,以便因材施教。

好的問題設計等于課堂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教師課堂的駕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一定要注意提問的方法。

二、注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使全體學生獲得知識和學習方法,這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

提問時做到先提問后叫人,這樣使每一個問題都產生群體效應。切忌先叫人后提問,這樣會使未叫到名字的同學放松注意力。提問時眼看全班,不要盯住將要或可能叫的學生。那樣,問題便起不到讓全體學生思考和準備回答的作用。眼光要均衡地從掃瞄到另一邊。就是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時,也要在看著他的同時注意全班。在一個班里,學生的智力水平、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對問題的反應速度就不一樣。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范圍內,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提出層次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問題可答。例如,對學困生可提問一般疑問句,對中等生可提特殊疑問句,對優等生可提綜合性的問題。老師不能為了趕速度,只提問舉手的學生或者優等生。對于不舉手的學生和學困生,老師要根據他的具體情況和所處的層次,在適當的時候提問他們。總之,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對于不舉手的學生不提問,表面上看起來課堂上有問有答,轟轟烈烈,而實際上存在著死角,不能完全達到提問的目的。

三、提問中注意教育的機智

提問后要注意停頓,這樣學生有思考、討論的時間。但一些教師對課堂上的沉默,即使是短暫的沉默都會感到緊張或不適應,催促學生或自己回答,這不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必要的沉默是應該的,萬一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可以用不同形式重述問題或將問題簡單化、具體化,給予提示,有步驟地引導,啟發學生,而不是一味的遵照預先設計的提問。若如此,課堂就會失去活力,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為了快速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提問時總希望學生一次回答正確。但實際情況并不全是這樣。即使是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有出現錯誤的時候。這時,教師不能急,要有耐心。對學困生或其他學生一時因沒有注意聽講而回答不對時,老師要和藹地對待他們。老師對學生提問時,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出學生的丑,讓學生感到尷尬。有些學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損害,就會產生對立情緒,甚至自暴自棄。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五、要做出及時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

對學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時的評價,要善于發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其中正確的部分。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特別是要發現學困生的進步,給予肯定,讓他感到自己有進步,從而提高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英語課堂提問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使求知欲強的學生實現說的欲望。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可掌握學生的發音是否準確,句子是否完整、通順,是否符合英語習慣,語法是否正確,答案是否為所問;同時,教師又能及時矯正其語音、語調、語法上出現的錯誤。課堂提問盡可能使課堂英語化,營造愉快的外語學習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教學內容。課堂提問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并予以補救,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做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認真對待研究課堂提問的藝術。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

第2篇

如教《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戰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時,若教師隨便發問:這體現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學生乏味的。如果教師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讓學生思考:“笑了笑”、“笑起來”、“笑著”三者可以調換嗎?各表達了什么感情?這就具體多了,細微且有趣味,學生的思維會一下子活躍起來:“笑了笑”表現了志愿軍戰士態度謙遜和藹、胸懷寬廣美麗和“苦了我一個,幸福千萬人”的思想;“笑起來”表示志愿軍戰士對祖國的思念是刻骨銘心的;“笑著”表現了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精神。并且,學生還可從“三笑”不可調換的語言事實中認識到何謂用詞準確的道理。

二、巧設“障礙”,制造“沖突”,激活思維。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者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就很注意發問的技巧。她一開篇就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教者在此基礎上,接著順勢利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可見,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

三、提問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課堂的提問切忌直來直去,啟發性就不強,假如我們把問題換成"曲問"、"活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并且要求他們在思維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導學生分析戰士在第二天吃早飯"搶了一碗就吃"中"搶"字用法時,學生可能一下子難以理解,那么可以換個角度來問:"’搶’字是否說明了戰士不遵守紀律呢?"當學生給予否定回答時,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搶’在這里該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來晚了,當媽媽煮好早餐后,他搶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學去,小明的’搶’又說明了什么?"到這里,經過教者設置的"曲問"和引導學生的類比分析,學生對戰士"搶"這一動作的理解自然明確了。所以說,這種要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問法,不僅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有時甚至產生"投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因此,因勢利導、富于技巧性的提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各種綜合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分層設問,化難為易,化大為小。

教者要站在高處,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化的提問,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這樣的提問處理,學生也樂于接受。如《變色龍》一文,可以采用這種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者先提出問題:奧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善變";然后再問:他"善變"的特征有哪些?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答"變得快"、"反復無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礎上,教者繼續問:他雖變來變去,但有一點是沒變的,那是什么?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問題作鋪設,可以不費勁地回答:"看風使舵"。最后,教者就順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他一變又變?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請看,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環相扣的設問,在教者的引導下,學生對本文重點難點的學習肯定容易解決。

五、巧妙設問,變“死”為“活”。

第3篇

教學活動中存在兩種類型的課堂.一種是教師很少提問,從頭到尾平鋪直敘.這樣的課堂無論講的多精彩,都會讓人感到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為什么呢?因為學生的思維沒有問題來激發,不需要動腦筋,當然聽不進去了;還有一種類型是喋喋不休地提問,仔細一聽,都是“對不對啊?”“是不是啊?”這類問題.學生的思維層次很淺,學習效果很差.在多數教師看來,課堂提問要把握好提問的數量.問題是,這是提問數量的問題嗎?筆者認為,這兩個特例應該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即什么時候才應該提問?

1.1引入新課時在引入新課環節,會通過故事和實驗之類創設一定的物理情境.往往是引人入勝的故事或實驗結束之后,情緒高漲的學生會突然松懈下來,讓你感覺他們是來看熱鬧的.或者是當你已經開始下一環節了,還看到一些學生在竊竊私語,“沉迷”于剛才的感官刺激中.如何將學生順利帶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且保持合適的思維興奮度呢?筆者認為,恰當而及時的問題跟進是一個好方法.一個緊扣背景的問題提出來,可以迅速地使學生從“陶醉”狀態清醒過來,轉而開始思考“為什么”、“這是怎么回事”.比如,在“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在兩個玻璃杯中倒滿雪碧,然后把一個青葡萄投入一杯雪碧中,大家都看到葡萄是沉底的.這個現象很平常,生活中會沉底的物體太多了.這時候,教師又出示一個青葡萄,說這個葡萄是有靈性的,能聽我指揮.然后把它投入另一杯雪碧中,結果發生了令人感到驚奇的現象,葡萄在教師的口令下一會兒上浮,一會兒下沉,學生們都快看傻眼了.稍作停頓,教師發話了:“這顆神奇的葡萄真能聽懂我的話嗎?它的上浮下沉肯定另有原因,到底為什么呢?大家想不想一探究竟?”學生在這樣的問題引領下,一定會積極思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后續問題的探索中.如果沒有這幾個問題的提出,結果會怎樣?我們也不妨來預想一下,實驗做完了,學生也看呆了.這時教師發話了:“好神奇的現象,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物體的浮沉.”接下來他的課堂會呈現什么樣的景象,我們應該能想象得出,有的繼續盯著葡萄欣賞,還有的在想我回家也做做看,太好玩了.總之,學生的思維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這樣的引入可以說是功敗垂成.當然,在引入環節設置問題也要注意方式.提問的目的是統一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所以不要單獨提問某個學生,也不要急于找出答案,問題要點到但不要點透.

1.2進行探究時提問這時的學生已經冷靜下來了,問題擺在面前,要做的就是動腦筋分析背后的原因,尋找理論支撐.這時就涉及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問題.比如,猜想和實驗的設計,選擇什么樣的器材,要采集什么數據等等.如果教師不提供任何幫助,想讓學生自主完成探究是不現實的.為什么呢?初中學生的心智水平決定了他們很難獨立完成科學探究.那么學生能不能求助于課本呢?現行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其實是一種模擬的探究過程,整個過程甚至結果在教材中都有安排或提示.學生如果提前預習,那么課堂上的探究就會失去價值,但不預習,學生往往又會束手無策.怎么辦?他們必須要得到教師的幫助.這時的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而這種引導主要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你的意見是什么?你能想到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怎么證明這個想法?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什么樣的器材能給你提供幫助?你想看到什么現象?你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認為這意味著什么?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比如,在“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的教學中,通過生活實例和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已經發現了壓力大小和受壓面積會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但具體怎么影響,怎么研究這個問題才是學生認知的重點.而此時,大多數學生感到謎底已經解開了.教師這時候就要及時地拋出一個問題:你認為哪個因素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更大呢?你為什么這么講呢?這顯然會引發爭論或疑惑.而接下來就是在你的“煽動”和一個個問題啟發下,學生開始了各顯身手的探究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包辦什么,也沒有插手學生的探究,要做的就是“場外指導”,一個類似于“先知”的角色.這樣就避免了學生思維的過度發散,也避免了學生活動的盲目性.同時也符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3得出結論時提問任何探究都應該有結論,可以是定性的描繪,也可以是定量的數據.學生在得到結果以后就會認為該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其實,這正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絕佳時機.一組數據能說明什么?你的結論有沒有片面性?多做幾次會怎么樣?比如,在“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中,將圓柱狀金屬塊用彈簧測力計懸吊著逐漸浸入水中的過程中,學生觀察到隨著金屬塊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增加(未完全浸沒),彈簧測力計示數不斷減小.學生由此分析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有關.這是一種常見的錯誤,實驗設計沒有問題,數據也沒有問題,你怎么否定它?有的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這是錯的,其實在剛才的過程中V排也在變化,是V排的變化導致了浮力的變化.這樣的處理方法怎么樣?這簡直就是否定學生的努力,學生的探究實驗.還有的教師會靈活一些,告訴學生剛才的實驗金屬塊都有一部分露出水面,再試試看,完全浸沒會怎樣?這樣的啟發很明確,學生按圖索驥找到答案是很容易的.但這樣的處理還是浪費了一個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機會.那怎么處理才夠精彩呢?有經驗的教師會先肯定學生的發現,然后提出自己的疑問:深度越深浮力越大,如果是這樣的話,把金屬塊放到很深的水里會怎樣?會不會浮力大到足以和重力相等?這樣的話會出現什么結果?可能會有重大發現的心理驅動足以讓學生開始新的嘗試———金屬塊慢慢浸沒到水下.學生會有什么發現?他們的思維會產生怎樣強烈的波動?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2把握提問的策略

2.1問題與學生的匹配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提問時對照名單挨個來,師生交流就會顯得磕磕碰碰.因為問題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生來回答.有經驗的教師會將問題分成幾類,將學生也分成幾類.像基礎知識的提問以及引發興趣的問題要找一些學困生來回答.比如,在“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個小游戲———拔河比賽:請一男一女兩位同學用兩根手指捏緊一把鋼尺的兩端,用力向后拔,通常男同學獲勝.在經過必要的“煽動”后,兩人都拚盡全力向后拔.結果男同學反而輸掉了比賽,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可以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因為沒用標準答案,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學困生也能說出一兩條(實際原因是男同學那端被涂了一層油).這樣不但提高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對他們后續知識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而中等難度、需要進行概括或引申的或靈活性較高的問題,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的學生來回答.比如,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開關閉合后小燈泡不亮,這是什么原因?這個問題需要學生對電路知識有足夠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題目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對能力要求較高.需要一些成績優秀頭腦靈活的學生來回答,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教學進度.還有些問題根本無需學生立刻作出回答,提出這些問題的目的是要引發學生的思考.有時幾個問題連珠炮式的提出,層層深入,足以讓學生陷入沉思.就如同福爾摩斯探案一樣,一個又一個問題在頭腦中縈繞.能讓學生對某些問題進行深度思考,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2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空間有的教師為了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每一句話后面都跟著“對不對?”還有的教師會把每一個教學動作都用語言描繪一遍,然后問學生:你們看到了嗎?這種沒有思維空間的問題學生懶得回答.久而久之,思維惰性出現了.那我們應該怎么設計問題,設計什么樣的問題呢?筆者認為除了常規的知識性的問題以外,帶有啟發性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調光燈電路設計”這個教學內容,要求燈泡分壓范圍在0~3V之間變化(電源電壓為3V).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指引,學生不太可能自主設計出符合要求的調光燈電路.但怎么引導?點不到位的話學生莫名其妙,點透了就沒有什么思考價值了.有位教師是這么設計問題的:“將一個滑動變阻器和燈泡串聯能不能解決問題?會不會是滑動變阻器規格不對?憑什么認定串聯電路解決不了問題?并聯就更不對了,為什么?大家想想看,對于滑動變阻器來講,當滑片從一端移動到另一端,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會怎么變化?我們可以怎么利用這一點?”這樣的幾個研討式的問題問完,學生的思路被統一了,既沒有過分發散,也沒有被習慣思維約束,解決問題顯得水到渠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第37部分夫妇交换系列|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 又粗又硬又爽的三级视频| 麻豆国产AV丝袜白领传媒 | 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再深点灬用力灬太大了| 色天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国产在线短视频| 日本高清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希崎杰西卡一二三区中文字幕| 丰满的己婚女人| 日韩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欧美多人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疯狂魔鬼城无限9999999金币| 啊灬啊灬啊灬快好深视频在线 | 尤物在线视频观看| 中文字幕巨大乳在线看| 日本特黄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一区欧美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亚洲色图第1页|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无遮挡se |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91精品国产高清| 在线a免费观看| _妓院_一钑片_免看黄大片| 女人说疼男人就越往里| 一看就湿的性行为描写大尺度| 成年人在线播放|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