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一年級數學課堂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本學期,我市小學數學學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認真學習和貫徹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加大了數學課程標準和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培訓力度,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優化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學生終身可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促進學習 理念先行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成功的先決條件,而教育者的教學行為又是受其頭腦中的教育教學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學期,全市數學教師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理論學習計劃,采用個人自學與集體輔導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認真學習了《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及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叢書,使全體教師樹立起四個觀念:(1)教育觀:基礎教育要為兒童的終身發展打基礎,要面向每一個兒童的需要,努力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2)課程觀:課程不是靜態的封閉的文本,而是動態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來的體驗與會話。教師不是課程的被動實施者,而是應該和學生一起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課程的積極開發者和主體。(3)教學觀:教學已不再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而是課程的創生開發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動發展的過程。(4)評價觀:新課程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而讓每個學生都獲得發展,則必須改變傳統的以甑別為主的評價觀,取之以關注過程的,以質性評定為主,側重發展的評價觀。從而為課改工作的順利、健康地進行作好準備。
二.狠抓課改 保證質量
⒈本學期,我們除在數學中心組活動中認真貫徹研討了數學課程標準精神并布置了有關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學和南門街小學對全市一年級數學教師組織了兩次一年級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訓活動;在綢繆小學對全市五年級數學教師進行了蘇教版(修訂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訓活動,使有關教師很好地領會了編者的意圖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設立了小學數學學科課程改革的中心組,并組織在實驗、上沛、周城等小學多次上研究課、作課改的講座和進行研討活動,為廣大實驗教師示范、引路。另外,我們還扎實地組織了各種評比活動:(1)一年級課改實驗教師優秀案例及優秀課評比活動,并從中選出實驗小學的吳紅琴老師和平陵小學的馬柯老師拍了錄像課送省和常州市參加錄像課評比;(2)數學年會論文評比活動,并從中選出一部分參加常州市年會論文評比,獲得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和三等獎3名的好成績。
⒉發揮群體優勢,抓實課改工作。在認真學習新標準,領會其精神的基礎上,各校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組織集體備課,研究如何將新課程標準的思想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常規。本學期,我們對全市許多學校(特別是對全市課改基地學校)的教學常規工作進行了調研,特別是深入課堂第一線聽了大量的課,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學校校本培訓和集體備課、課堂教學、教學評價等工作進行了及時的反饋和有力的指導,并對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并提出改進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網上,以供全市數學教師學習,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師每節課的備課、上課和教學評價中都能較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三.抓實課題 深化教改
2、教學認真,屢創佳績。本人深入一線教學,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以“輕負擔,高質量”的理念引領,嚴格執行一教一輔,從不給學生添加任何額外負擔,有計劃地開展口算、筆算競賽和數學調查、研究等實踐性活動,使所教學生實現了輕松學數學、快樂學數學,效果也非常顯著,期末測試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在年級領先,獲得年級唯一的“數學教學質量獎”。
3、自加壓力,示范引領。作為市小學數學名師,本人意識到不斷學習、自我提高的重要性,自覺訂閱《小學教學》《小學數學教師》等業務雜志,閱讀全國著名教育專家著作,養成了寫業務學習筆記的習慣。同時本人還充分發揮示范作用,積極參加湖南省“教師主題研修網絡課程資源”研發項目工作。本人善于反思、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撰寫的教學論文《讓數學社團開啟學生發現肯探究之窗》獲省一等獎、市一等獎,論文《淺談一年級課堂教學中數學思想的滲透》獲市一等獎。
4、深鉆業務,主動研究。本人主持省級數學課題《小學生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能力培養的研究》,帶領全校數學教師深入研討,走在了課改的前沿陣地;策劃、主編的兩期課題組內部刊物《課題研究》成為學校課題組資料樣板;指導的課題研究錄像課獲省一等獎;執筆構建的“四疑四導”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積極參與另一個省級課題《基于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現學校正在全國率先進行低年級語數質量評價方法的改革,本人承擔數學總方案的設計及二年級數學質量評價方法改革的制定,為將方案制定好,本人多方請教專家,苦心鉆研教學大綱,利用休息日、節假日多次加班加點思考方案、修改方案,為學校課改貢獻力量。
5、指導輻射,培養新秀。為了全市小數教學的發展,本人充分發揮了一名數學名師的指導和輻射作用,主動承擔了培訓青年教師的任務。先后指導簽約徒弟楚楚、吳旭老師,指導楚楚老師執教錄像課獲省一等獎,執教現場賽課獲市二等獎,并順利出師。指導簽約徒弟新任教師吳旭,教他如何從低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一步步手把手指導,指導其上新教師亮相課獲好評,指導葉媚、陳可老師參加省錄像課比賽均獲省一等獎。同時本人還經常赴昭山xx小學指導數學教學,指導鄢純老師上錄像課獲省一等獎,本人被省教科院授予“優秀指導老師獎”;指導張艷老師參加全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競賽、評課比賽中兩次均獲市一等獎。
一年級新生進入學校學習,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他們正脫離幼兒學習的主要活動方式——“游戲”,逐步轉向以”學習”為主的主導活動,這種轉變不是隨著學生跨進小學大門而自然發生的,而是從以游戲為主逐漸過度到以學習為主,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①無意注意占優勢;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③觀察隨意性;④意志自覺性較差;⑤學習習慣未形成;⑥思維非邏輯性,操作能力很差。針對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注重喚醒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幫助他們順利地完成從游戲活動向學習活動的轉變。
(一)注重直觀操作,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具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形式,一年級兒童更多的是具體的形象思維,這時期的學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行動和直觀形象的支撐。例如教學9加幾的加法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兩個可以裝滿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裝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裝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樣裝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總瓶數?喚醒學生“湊十”的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擺小棒,左邊擺9根,右邊擺5根,想一想,我們怎樣操作,能使我們一眼看出這些小棒的總數?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經驗,學生很快想到從右邊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邊的9根湊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來就是14根。老師這時將學生的想法用算式寫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動和數學符號聯系起來,從而使操作活動和抽象的算理緊密結合,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計算方法。再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時,可以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動,來認識體會這些立體圖形的主要特征。邊操作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長方體摸上去有什么感覺?輕輕推一下,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長方體能在桌面上滑動?(因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覺?輕輕推一下,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滾動?(因為它鼓鼓的,沒有平平的面。)把圓柱拿出來玩一玩,你發現了什么?(有時會滑動,有時會滾動?)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圓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圓柱可以在桌面上滾,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滾,它們的滾動是一樣的嗎?(不一樣,圓柱只能朝一個方向滾,而球可以到處滾。)為什么不一樣?(因為圓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沒有平平的面。而且圓柱的粗細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圓柱的上下兩個平平的面是一樣大的。)這樣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思考,對這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領悟。
(二)注重經驗喚醒,促進學生以已有經驗為基礎建構數學知識。
荷蘭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曾經提出“普通常識的數學”的觀點,他認為數學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識,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學校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每一個學生都從他們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內容發生交互作用,建構他們自己的數學知識。小學生學習數學離不開現實生活經驗。
一年級一冊教材中,“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是一個難點,主要表現在學生能根據已知條件判斷出多(少)幾,但不能正確列算式,表示比較的過程,也就是不能將比較過程和算式建立聯系。他們有的是用數數的方法,想3再數2個數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幾等于5,所以列式3+2=5,還有的是記住公式大數減小數,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結論。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較差,另一方面是對算理的不理解,而這個算理是很抽象的,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掌握它的確有很大難度。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了一個現實的情境,我們教室里有一些男生,還有一些女生,怎樣才知道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辦法?同學們通過思考,得到一個方法,讓男生和女生站隊,一個對著一個,對齊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還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誰多誰少了。這樣的比較方法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比較多少時,他們通常就是這樣操作。他們在以往的生活中積累了這樣的比較經驗,只是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重溫這個經驗,學生通過重溫進一步明白比多少時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對應,在明確這樣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題圖讓學生比較學生和老師的人數:學生有8人,老師有2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學生用圓形和三角形分別代表學生和老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出來,這時再讓學生指出哪幾個學生是多出來的?這部分學生包括與老師對齊的那2個嗎?如果果把這2個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學生中比老師多的)怎樣求這一部分?然后再讓學生列出算式。這時學生體會到從較多的事物中去掉與較少事物一一對應的部分(也就是同樣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較多事物比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們知道,學生總是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感興趣,對自己生活中體驗過的事情有熱情,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可以從學生經歷過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創設合適的情境,充分喚醒知識經驗。在此基礎建構屬于他自己的數學知識。
(三)注重習慣養成,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進行。
初入學的兒童,往往還沒有建立學習的雛型,因此小學一年級是培養兒童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小組合作等習慣。以保障數學學習的順利有效的進行。首先,要教學生學會傾聽,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懂得聽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學生復述老師或同學的話,以提醒開小差的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其次要教學生學會表達,要學會在傾聽的基礎上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用完整通順的語言說出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后還要教兒童學會操作,學會輕拿輕放,有理有序操作學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動前給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并在操作過程中檢查學生有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此外還要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學習,有錯題及時改正等習慣。
由于學生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優勢,一年級學生還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在課堂組織教學中要加強調控,多多開展小組競賽,定期評價小組表現,宣布比賽結果。可以將老師的要求物化量化,設傾聽星,操作星,守紀星,智慧星,作業星等多個獎項。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個人與個人這間的競賽。以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2、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有時還需附上英文的論文摘要。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注明來源和出處。
而參考文獻是人們長忽略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畢業論文標準格式:格式及排版
1、論文份數: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論文的封面由學校統一提供。紙張型號:A4紙。A4210×297毫米。頁邊距:天頭(上)20mm,地角(下)15mm,訂口(左)25mm,翻口(右)20mm。統一使用漢語:小五號宋體。分割線為3磅雙線。
2、論文格式的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體。
3、字體要求:
(1)論文標題2號黑體加粗、居中。
(2)論文副標題小2號字,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3)填寫姓名、專業、學號等項目時用3號楷體。
(4)內容提要3號黑體,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內容為小4號楷體。
(5)關鍵詞4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黑體。
(6)目錄另起頁,3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仿宋,并列出頁碼。
(7)正文文字另起頁,論文標題用3號黑體,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號宋體,每段首起空兩個格,單倍行距。
(8)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與正文字號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三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四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五級標題:標題序號為“①”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9)注釋: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0)附錄: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