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西醫理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對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情況進行觀察,如果患者的血糖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則認為治療效果顯著,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好轉,則認為治療有效,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沒有改變或升高,則認為治療無效[3]。采用其他方法對治療無效的患者進行治療,直到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改善。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從該次研究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4%,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7.7%,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詳細的數據統計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的糖脂代謝異常導致的,不具有傳染性,在臨床的治療中,重點就是控制患者的血糖,穩定代謝,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在西醫內科治療中,二甲雙弧和胰島素發揮了很好的降糖效果。二甲雙弧是臨床上常見的降糖藥物,其能夠抑制肝糖原的異常分解,減少腸道對于葡萄糖的攝入,提升細胞利用葡萄糖的效果[4]。二甲雙胍是雙胍類降糖藥物,可以減少肝糖原的輸出,降低患者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并且降低患者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
甘精胰島素是一種長效的胰島素,是人體內胰島素的類似物,其在酸性的環境下為澄清的液體,容易被人體吸收,并且作用的時間長,可以幫助進行糖分的分解,減少低血糖情況的發生[6],其還能夠促進脂肪和骨骼肌對于葡萄糖的攝入,從而降低血糖,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目前大多數中醫院校的西醫診斷學教學通常采用傳統的灌輸模式進行,而且教學內容陳舊,更新緩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較差,無法開發其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考試多以筆試為主,學生感覺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所學知識,使得所學基礎知識在臨床實踐中無法應用。
2提高中醫院校西醫診斷教學質量的對策
2.1轉變觀念,增加學時
中醫診療源自豐富的哲學內涵和人體認識,西醫診療則源于精細的人體解剖學知識,中西醫診斷的共識都源自遠古時代的對人體的基本認識[3]。西醫診斷學是解決中醫院校理論與實踐分離、基礎與臨床脫節等弊端的最佳途徑。因此,有必要加強認識,了解西醫診斷學教學在中醫院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保證足夠的教學時數;轉變學生觀念,使其充分認識到學習西醫診斷學的重要性。
2.2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西醫診斷學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有機結合問題式(PBL)與授課式(LBL)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是培養全面型人才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的一種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手段,模擬或恢復教學內容情境[4]。LBL教學法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將學生引入問題后激發其積極思考能力,通過自我討論、探究及總結,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知識[5]。PBL教學法則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學習[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的傳授采用PBL與LBL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實踐中準備典型案例讓學生模擬患者或選擇標準化患者,教師讓學生通過詢問病情、采集病史、書面記錄達到教學目的。學生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3教學與臨床相結合
教學過程別是體格檢查和癥狀學部分應盡最大可能地將書本知識與日常的常見病、多發病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自身患過或接觸過某種疾病的患者,很快會將書本知識與實際認知相結合;講完癥狀及體征后,可選擇常見病例,包括患者病史、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及器械檢查等,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疾病判斷等,不但鞏固了學生的課堂知識,而且鍛煉了其診斷能力。
2.4充分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技術是將網絡、多媒體等計算機技術充分結合的綜合教學技術,是理論知識最好的教學形式。具有內容豐富、直觀、高效的優勢,通過多媒體演示視頻、圖片及動畫,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學習主動性的調動都具有重要意義。課堂上采取教師講解一段后,再播放正確的及錯誤的操作錄像,正常的及異常的體征對比,使學生加深印象。諸如,教師可以將心臟雜音和心臟搏動的動畫、心電圖利用多媒體同步播放,再與其他各類型雜音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加深感性認識,提高教學質量。
2.5建立臨床技能培訓室
【論文摘要】運用量子物理學的“超因果聯系”、“能量場”和“全息場”等基本理論,探討了中醫藥學的科學性,對“中醫理論體系不是科學,與現代科學思想、方法、理論、體系格格不入,應該徹底地否定、拋棄”的言論進行了駁斥。
1超因果聯系給中醫藥學的啟示
以往所理解的因果聯系都是很直觀的,因果直接對應,甚至一一對應。但量子物理學[2]揭示出來的基本粒子間的相互聯系則可以是超系統超時空的。一個幾率波能夠與宇宙中的任何其他部分發生聯系,且不管它們之間相距多遠,作用之間都沒有時間間隔。這是一個令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的結論,約翰•貝爾卻在1964年給出了一個數學證明,并把它叫做“貝爾定理”。緊接著,法國物理學家又用實驗證明了基本粒子確實受空間和時間中存在的不可見聯系的影響。這個結論使得已經搖搖欲墜的牛頓-笛卡兒宇宙模型最終徹底崩塌。
基于貝爾定理-非局部的不可見的因果律,量子物理學給予第四個啟示:人所受的影響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疾病發生發展所涉及的因果聯系復雜到無法測定的程度,并且總有醫療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學者不應該去向建立在已經徹底崩塌了的牛頓-笛卡兒宇宙模型上的“科學”俯首稱臣[1],也沒有必要再用這種科學去解釋“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去分離中藥的有效成分。應該承認西醫通過現代檢測手段檢測到了某些病因,但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病因也和通過“望、聞、問、切”所發現的病因一樣,遠不是導致患者生病的全部原因。既不能過于迷信那些沒有思維的儀器,也不能在審癥求因的縝密思維過程中過于武斷和粗疏,因為中醫畢竟是非常私人化的經驗醫學,師承有別,流派各異,或溫熱,或寒涼……都不乏奇效之例,也都有失誤之診。如何參佐為用,這不僅與醫者能否將《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醫宗金鑒》等中醫典籍爛熟于心有關,還與醫者是否具有杰出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密切相關。現在,中醫已經按照西醫的思維方式和醫療模式走了近一個世紀的“現代化”道路,傳統的一對一師承關系“化”成了班級授課制的中醫學院,傳授了知識,丟掉了意會,遺失了自己的傳統和精華,培養了一批會在西醫理論指導下運用中藥的實際上已經不能再被稱作是中醫的中醫師。如果目前這種情況再持續十年,現有的能夠按照中醫思路看病的兩三萬中醫大夫都退休,中國也就沒有中醫,“療病之功,莫先于藥”的中藥也就變成了一堆沒有用處的垃圾。目前中國中醫的狀況是何等的危急。
2能量場給中醫藥學的啟示
從量子物理學中涌現出來的最激動人心的概念就是能量場。在原子尺度上,場無處不在。這不是想象中的可視的實體,它們是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這正象磁鐵的磁場不可見,但它能使鐵屑產生圖案一樣。基本粒子跳著永恒之舞[3],它們之間或吸引,或排斥,互相碰撞,并以光子的形式釋放或吸收能量,構筑起一張統一的、連接著整個宇宙的原子關系網。如果說經典物理學的核心隱喻是一臺機械鐘的話,那么量子物理學的核心則是一張無所不在的原子關系網。
基于能量場的概念,量子物理學給了第五個啟示:應該從“場”的角度來理解醫藥。醫藥的作用,對于患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場的作用。在這個能量場中,對靶點的直接阻斷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持久的,因為阻斷或消滅
的只是一個靶點,對于存在于整個能量場中的導致這個靶點出現的、現在還無法知道的種種因素,是無法將其一一阻斷或消滅的[4]。這些因素很有可能又會在其他地方構成新的靶點,這也就是西醫常說的病灶轉移。
中醫雖然也沒有從能量場的高度來認識人的生命過程,但它的經絡學說是不是與能量場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五千年的經驗使然?就目前的科學發展水平而言,別說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遠未建立,丁肇中的“反物質”還只是一種猜想,就連量子物理學的基礎理論都還處于完善和發展階段,現在就要對積五千年經驗于一體的中醫藥學說進行科學闡釋,也許是為時太早了。現在不得而知,留待未來的科學去證明吧。當然,也沒有必要輕信他人的毀謗而忍痛割愛。中醫藥學千萬不能重蹈舊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覆轍,鬧出“因為笑才高興,因為哭才傷心”這樣的笑話來。
3全息場給中醫藥學的啟示
杰出的物理學家戴維•玻姆把場看作是宇宙之海中的漩渦,提出了用“全息場”來解釋量子事件的非局部關聯理論。他把不可見的隱藏的現實稱作內含或者“折疊”的秩序,而把外部實在稱為引申或者“伸展”的秩序[5]。在他看來,正是“感知透鏡”在不斷地變化,才有折疊秩序中不同的側面不斷地伸展開來。
全息圖是用激光在一個全息盤上創建干涉圖式而產生的。光盤本身并沒有什么可分辨圖形,只是當一束激光穿過它,就“好象在池塘中扔了一把小石子”時才出現的一串串同心圓圈罷了。全息盤有一個重要的屬性,就是不管這個盤子破成多少片,每一個碎片都包含著所有的完整信息,只是碎片越小,信息就越模糊而已。
基于全息場理論,量子物理學給予了第六個啟示:就象“盲人摸象”這個古老寓言所揭示的那樣,面對外部世界和人的內在世界那“折疊”的內含秩序,在根本上是“盲”的-無法知道大象的完全的實在,而只能有關于它們的直覺的有限的經驗。中醫的耳針療法,在過去看起來,也許近似天方夜譚,現在從全息場理論的角度來看它,也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因為西醫只承認可以檢測到的“伸展”的秩序,而拒絕承認現在還無法檢測到的“折疊”的秩序,所以,它往往比寧愿“舍癥從脈”的中醫更盲,也更不科學。
一言以蔽之曰,西醫是建立在經典物理學基礎上的科學,現在量子物理學已經讓牛頓-笛卡兒宇宙模型徹底崩塌了,學者沒有理由再相信它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中醫藥學是在幾千年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格物致知而形成的理論體系,20世紀以前從未受過經典物理學的影響,它很可能與量子物理學和未來科學有著更多的相通之處[6],中醫研究者應該堅定不移地自己走自己的路,力求中醫藥學的卓然自立,而完全沒有必要去顧及別人的多嘴多舌。
參考文獻
[1]F•卡普拉.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北京出版社,1999.
[2]阿萊斯泰爾•雷.量子物理學:幻象還是真實.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3]戴維•林德利.命運之神應置何方.吉林人民出版社.
[4]羅杰•S•瓊斯.普通人的物理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