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知識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二,教學方法也要改革與創新。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課堂中,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而不是演奏技巧的簡單重復。其實,在我國古代《禮記•學記》中,就有關于教育方法的論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謂以思,可謂善喻也”。即是說教學不能一味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發現為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禁錮學生的思想,不能讓學生的思維收到束縛。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傳統的鋼琴教學必須注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并把它看作是鋼琴教學的重中之重,雖然學生的基本功的訓練十分重要,沒有很好地掌握基本功就不能彈奏出美妙的音符,但是由于基本功的訓練十分單一和枯燥,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讓那個學生發揮出他的潛力,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失去興趣,鋼琴學習時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最終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鋼琴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作曲家的經歷、樂曲創作的背景等,這樣才能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四,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鋼琴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現有的學習技術和藝術風格,對學生對樂曲的不同感悟和理解也要積極地引導和保護。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填鴨模式,要通過情感的交流與對話里實現知識的傳授,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鋼琴。
第五,注重學生人文知識的培養。當前的藝術生,只注重專業課的學習,重視鋼琴演奏技能的學習,但卻忽略了文化課的學習,鋼琴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曲目所涉及到的,相關的人文知識,積極幫助和盡到學生盡量多地接觸和學習人文知識。也可以通過文化講座、歷史講壇等來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六,教學形式多樣化。傳統的鋼琴教學多采用“一對一”形式,這種教學形式過分注重學生技能技巧的練習,忽略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鋼琴教學的需要。因此鋼琴課堂教學要建立一種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演奏與實踐相結合、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程度、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只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提高其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
在教學音樂知識之前,先教唱含有要教學的音樂知識的歌曲。教唱到音樂記號或符號時,暫時不告訴學生這些記號或符號的名稱,而是先強調它的作用,并夸張它的作用。
如在教學強、弱、漸強、漸弱等力度記號時,先出示課前書寫在小黑板上的曲譜,請同學們視唱;然后有老師教唱,教唱到力度記號時先稍夸張。教唱后老師問:“為什么要把第xx小節唱的那么強(弱)”了呢?或問:“為什么要把第xx小節到第xx小節唱的漸漸地強(弱)了呢?”同學們很快回答:“因為音符上有了一個記號。”這時老師隨即用彩色粉筆板書各種力度記號,同時告訴同學各種記號的名稱,并請同學們在課本上找到記有力度記號的歌曲視唱,在視唱中反復體會其作用,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力度記號的名稱,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它的作用。
二、在實踐中進行教學
音樂知識教學要加強實踐性。教學時,除了教師必備的講解和學生必須的閱讀課本外,許多知識還需要在實踐中獲取。如教學有關打擊樂器時,先請同學按老師所教的簡單節奏給一段旋律配上伴奏,老師彈琴同學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于是老師抓住機遇,講述要教的打擊樂的名稱、性能、作用以及演奏方法等知識。這樣,同學們通過實踐學習知識,就會對所學音樂知識留下深刻印象。
三、編故事進行教學
根據兒童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教學時把音樂知識編成故事給學生聽,利于學生記憶,如在教學升記號時編這樣一個小故事:“在音樂王國里,有兩個親兄弟,七個音符兄弟誰想升高一般,誰想降低一半,他們都會積極去幫助。”“你們知道這兄弟倆是誰嗎?”同學們都急著想知道。這時老師板書“#”“b”符號,告訴學生“#”是升記號,“b”是降記號。同學們還要問怎么幫“七個音符兄弟”,老師再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帶有升降記號的練習曲視唱,在視唱中體會和掌握升降號的作用。
四、總結
首先是加強景語的滲透作用。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景語的描寫主要出現在記敘文、小說中人物出場的那極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在語文實驗室指導學生廣泛的收集、整理、體會、領悟它,最后形成自己的東西。如學生在《家鄉的晚景》中收集到的:“晚風吹拂田野,日光灑下余輝……”就會產生相類似的想象語句:“晚風吹熟了原野,大地一片寧靜,太陽悄悄地躲進了暮色”;在《山鄉的炊煙》中收集到的:“山鄉的炊煙,總是那么藍藍的,帶著農家的幾絲希望,幾絲馨香,總是那么輕舒漫卷的像一個踏春歸去的仙女,在微風的護送下,悄然隱入了蔚藍的天空。”使學生意識到景語使文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從而產生共鳴。然而在文題近似的《家鄉的霧》中就產生相似的意識:“家鄉的霧總是那么沉沉,那么朦朧,它迷惘了多少人的眼;總是那么潤濕,那么溫柔,它滋潤了多少人的心”。景語的大量收集、加工、及運用,大大的增添了文章的色彩,也增添了孩子們的自信心,所以鼓勵他們廣泛地收集,消化,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對激發他們的興趣,燃起他們的寫作欲望,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加強哲語的滲透作用。哲語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哲語起到增添文章色彩,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還能拓展學生思維。如學生收集到《鲇魚跑了》一文的結尾:“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后,然而在《仙人掌》一文中就寫到“當生命面臨消亡時,它的力量如爆發的火山”。學生在《門》一文中收集到:“關門是為了防盜、擋風沙、不讓蚊子飛進來;開門是為了接納、迎來一片清新,迎來五彩的人生,世界的光明,請把好大門。”引導學生理解所蘊含的哲理,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理解力,哲語頌揚了國門大開的新氣象,改革開放給國人所帶來的實惠,但也要把好大門。當學生在自己的文中寫到“門是起點之美,是人生的起步,是走向人生的起跑線。”又如學生收集《朋友》中的哲語“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寫到“朋友是人生的橋梁,朋友是闖蕩江湖的指明燈,朋友是你哭泣時為你抹眼淚的天使”等等。這些哲語滲透在文章中提高了文章的含金量,達到了我們收集、整理、運用的目的,使學生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再次是加強音樂語言的滲透作用。
其一、善于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感悟音樂語言的美感。青少年正值豆蔻年華,面對多姿多彩的充滿激情的音樂語句,往往產生渴慕之情,抓住學生這個心理特點,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攝入大量優美的音樂語言,使之領悟并產生感覺。如文題《假如我是老師》一文,引導學生欣賞宋祖英演唱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音樂語言:“小時候,我認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只粉筆畫出的是彩虹,寫下的是淚滴;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才知道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品味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生活的清貧,使學生從實際生活感受到教師的偉大所在,那么學生在作文運用時自然就會用相似的語言來盛贊教師。如在寫《我的老師》就表現出:“老師像路燈,照亮了別人,冷落了自己;老師如一杯純酒,越品味道越香甜;鐵打的教師隊伍,流水的‘兵’;老師是人生的航標”等等,從教師的奉獻精神、知識水平、敬業愛崗精神、作用等來歌頌教師。學生只要在這方面有付出,在運用時才有收獲。
其二、善于指導學生分類感受音樂語言的美感。欣賞董文華演唱的《春天的故事》中的:“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的崛起了座座城”;張也演唱的《走進新時代》中的:“讓我告訴世界,中國正進行著接力賽,承前啟后的引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等是歌頌黨的英明領導的。使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后祖國的偉大變化,用音樂語言來描繪中國正是一條騰飛的巨龍。學生在寫到祖國變化時的句子是“條條大道如彩虹,個個村莊像街市”。閻維文演唱的《當兵的人》中的:“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頭枕著邊關的明日,身披著雪雨風霜;都在渴望輝煌,都在迎著榮光。”深情抒寫當兵的艱辛與真實的追求,使學生感受到了它的人生價值同時也領略音樂語言的魅力所在。在自己的作品中寫到:“綠帽子,綠軍裝,帶來綠色的希望,帶來了綠色鋼鐵長城”祖海演唱的《為了誰》中的:“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為了春回大雁歸;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獲;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望穿天涯不知戰友何時歸”等是頌揚當代軍人的,使學生真正認識了當代軍人,認識了當代最可愛的人,在作文中用音樂語言去歌頌當代軍人的奉獻精神。在作品中寫到:“不論在驚濤駭浪南疆還是白雪皚皚北國,都有你深深的足跡,你是萬里邊疆的守護神,你是雪域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如周冰倩演唱的《真的好想你》中的:“我在黎明呼喚你,追月的云喲,也知我的心,默默地為我送溫馨;月亮下面,輕輕地飄著我的一片情,你是我燦爛的明天;愿春色鋪滿你的心。”等這些優美的音樂語言真情抒寫了內心真實的情感,使學生深情的領悟如何進行情感寫真。在一文中寫到:“你的心情現在還好嗎﹗你的笑容還那么燦爛嗎﹗你的步子還那樣輕盈嗎﹗”這樣的運用就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