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低碳技術論文范文

低碳技術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低碳技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低碳技術論文

第1篇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及發展

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實際國情推出了一系列發展低碳經濟的措施。德、英、美三國政府傾向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清潔煤技術、開發世界級能源技術等方法,如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于2007年在“高技術戰略”(High-TechStrategy)框架下制定了氣候保護戰略,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投入10億歐元用于研發氣候保護技術;英國把發展低碳經濟置于國家戰略高度,于2008年頒布了“氣候變化法案”;美國政府在《能源政策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清潔煤計劃,充分利用技術進步進行清潔煤技術研發,并計劃建成世界上第一個零排放煤炭發電廠等措施。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發展低碳經濟大多把重點放在加強低碳技術創新、促進低碳產業發展方面。我國應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與政策,采取大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低碳產業等措施,趕上全球低碳經濟發展的步伐。

(二)高新技術企業的界定及發展現狀

高新技術企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按照我國行業分類標準的界定,高新技術企業的集合就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我國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界定參考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簡稱OECD)對產業的分類標準,將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劃分為高新技術產業,且國家科學技術部等部門在其編制的各類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資料中也采用了這一分類標準。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非常迅速。2000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63%,到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88434億元,占到了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8.75%??偟膩砜从袃蓚€主要特點:(1)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水平呈現地域差異。根據科學技術發展部統計資料,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分布呈現很高的地理集中度,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江蘇、上海、廣東、山東等省份,中西部所占比重較小。(2)高新技術產業內各行業的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從高新技術產業各行業產值分布看,2011年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產值接近一半的比重,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規模位居第二,約占總體1/4的比重,航空航天器制造業比重最小,僅為2.2%。

(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

高新技術企業對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顯著作用,主要體現在促進節能減排和促進技術進步兩方面(孟偉,2008)。以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情況為例,按照上文高新技術產業的分類標準,將北京市全部制造業劃分為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制造業,計算各產業的碳排放強度和能源消耗效率。從圖2和圖3可以看出,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碳排放強度和能源消耗效率表現出兩個顯著特征:一方面,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制造業相比碳排放強度非常低,而其能源消耗效率遠遠高于傳統制造業。另一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的低碳排放強度使得制造業整體碳排放強度大大降低,其高能源消耗效率又使得制造業整體的能源消耗效率在傳統制造業的基礎上顯著提高,充分體現了高新技術產業的低碳排、高能效的顯著優勢。

二、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

(一)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筆者在借鑒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遵循全面性、可計量性、反映低碳主題等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了如下(表1)低碳經濟指標評價體系。

(二)樣本省市低碳經濟的發展水平(低碳經濟發展指數)

筆者使用“低碳經濟發展指數”這一指標值來描述低碳經濟的發展水平。選取能夠收集到相關數據的各樣本省市作為具體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各樣本省份連續五年(2008—2012)的統計年鑒及相關的統計信息網,部分能源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8—2012)以及各地統計局官網。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將樣本數據標準化處理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上述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何曉群,2004),得到如下主成分分析表(表2)、碎石圖(圖4)和主成分矩陣表(表3)。

三、高新技術企業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量化分析

(一)數據的來源和處理

以上文所選取的樣本省市的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數據作為基礎,把高新技術企業所能影響到的所有指標作替換處理,得到不含高新技術企業影響的指標數據。即將高新技術企業能夠影響到的低碳經濟發展指標(X6:煤炭消耗量占總能源消耗量比重、X7:技術研發人員占總從業人口比重、X8: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X9: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X10:碳排放強度)進行替換處理,按照相應指標傳統產業的數據比率將高新技術產業數據替換成傳統產業數據。各個指標的具體替換過程以煤炭消耗量占總能源消耗量比重指標為例??梢钥闯?,將高新技術產業煤炭消耗量替換為傳統產業煤炭消耗量后,煤炭消耗量占總能源消耗量比重指標由原始組的33.82%變成對照組的34.14%,其他指標替換方式同上。

(二)低碳經濟發展指數對比分析

按照上述替換方法,將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影響指標數據替換為傳統產業的相關指標數據,得到一組處理后的數據,將處理前后的數據分別代入公式(1)和公式(2),得到樣本省市原始組數據和對照組數據的低碳經濟發展指數對比表(見表6)。由表6可以看出,在剔除高新技術企業對低碳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之后,各個省市的低碳經濟發展指數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從前后指標數據的得分差額均為正數可以看出,高新技術企業對低碳經濟的影響是正向的、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高新技術企業的低碳經濟貢獻度分析

筆者使用“低碳經濟貢獻度”這一指標值量化表示高新技術企業對低碳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剔除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之后的傳統產業指標體系數據為基礎,用高新技術企業對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正向促進)的程度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低碳經濟貢獻度指標值,用符號C表示,計算公式如下:C=D原始組-D對照組D對照組×100%(3)其中,C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低碳經濟貢獻度;D原始組為原始組數據計算的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指數;D對照組為對照組數據計算的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指數。至此,筆者能夠計算出各個樣本省市不同年份的高新技術企業對低碳經濟的貢獻度。由表7可以看出,各樣本省份的高新技術企業的低碳經濟貢獻度各不相同,這源于不同省份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根據式(4)計算出各樣本省市的權重及最終求得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的低碳經濟貢獻度,如表8所示。綜上所述,以各樣本省市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為觀測值,計算得出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的低碳經濟貢獻度為22.75%,與其201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產業占比18.75%相比,顯示了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第2篇

(一)低碳農業的內涵及特點

(1)能源消耗少。

結合不同生物的特點,充分發揮它們在生產系統內的循環利用或再利用,在實現收益最大化的同時,既盡可能地利用了農業生產條件,又減少了資源消耗,達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2)生產可持續。

低碳農業既滿足當下人類社會的需要,又不破壞滿足后代人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它涉及農業資源,環境保護,食品安全、農民增收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要求農業可持續發展。

(3)產品、環境雙綠色。

綠色、環保貫穿低碳農業的全過程,生產、生態能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安全需要。

(4)多領域的協調。

低碳農業發展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需要相互配合。生產和生態的協調,制度的健全,管理的高效,技術的創新等,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又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生活和生存環境。

(二)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的內容

技術創新是實現低碳農業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包含的內容也越來越廣。

1.節省型農業技術。

此類農業技術主要包括節地、節水、節藥、節肥等節省型農業生產技術。一方面推行低產田改造技術,提高高產耕地比例,另一方面推行立體種養模式,如“稻田養鴨”或“蔗基魚塘”的生態農業系統,有效提高土地的產出率;采取科學措施,積極發展防滲渠道和管道輸水,減少水的滲漏和蒸發,同時大力推廣間歇灌溉、滴灌、噴灌、微灌等節水農業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節約用水;加強抗病蟲品種、生物農藥和病蟲害物理防治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減少農藥對人畜的毒副作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節肥方面,要重點推行測土配方和平衡施肥技術,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減少化肥對地下水和土壤的浸染,改善土質.

2.新型的育種技術。

這種技術使植物的生命力頑強,抗病蟲害能力增強,單位面積產量更高,并且能加強碳儲存的能力。育種主要有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基因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和細胞工程育種等。

3.有機肥的更有效利用。

化肥過度使用會引起土壤板結,并且碳排放過高,污染環境?,F在多提倡有機肥,它含有豐富的腐植酸,可以改變土壤結構,使土壤變得松軟,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同時有機肥富含的氮、磷、鉀、鈣等多種營養元素,可以達到作物增產的效果,不過,有機肥的肥效較慢,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不足,所以在施肥的過程中,可將有機肥與化肥根據一定配比交叉使用,各取所長,使肥效發揮到最大。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開發。

此類能源可重復利用,如水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在風能豐富的農村地區建立風能發電站,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水電站。在太陽能豐富的地區建立太陽能電站等,并且加快其規?;?、產業化,使之用于生產、生活,增強服務社會經濟生活的功能。

5.循環利用農業技術。

這類農業技術主要包括農副產品和廢棄物的肥料化、飼料化和能源化應用三大方面。如秸稈還田可培肥地力;生物工程技術和腐熟堆肥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可將畜禽糞便和秸稈發展成沼氣、制造成有機肥,既減少養殖糞污、秸稈等直接排放引起的污染,又增加了能源;同時,在秸稈產出量大且相對集中的地區,推廣應用青貯方法,將青秸稈轉化為大型牲畜的青貯飼料。

6.農作制度創新技術。

該類技術以土壤耕作為中心,包括少耕、免耕、水稻直播、灌溉、輪作等多類技術[1],促進土地的修復和保護,達到降低農業生產系統碳排放,農田生態固碳的目的。

二、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的主要障礙

(一)傳統思想的束縛

1.傳統意識根深蒂固。

長時期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生活模式決定了農民要改變過去那種依賴化肥農藥、對環境危害大的農業模式,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過渡。新技術要在農村推廣,必須首先打破農民選擇簡單、易學、成本低的傳統習慣,改變觀念;其次,思想觀念的改變需要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足夠的認識,要有改變的勇氣和決心,需要認真鉆研和勇于實踐的精神;第三,需要寬裕的資金支持。這都是目前我國農民普遍缺乏的。

2.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難以改變。

在中國漫長的農耕文明中,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分散經營、各自耕種的小規模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阻礙了有效推廣新技術,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而低碳農業需要一種規?;霓r業生產模式。

(二)相關制度有待健全

1.低碳農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監督體系不完善。

截至目前,我國沒有關于低碳農業的評價指標和監督管理相關的標準和措施。2011年1月19日頒布的《中國低碳城市評價體系》,針對的是對城市低碳的評價,幾乎沒有涉及低碳農業。既然缺乏具體的評價指標和體系,監督管理就不存在。我國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方式使農民的低碳意識比較薄弱,監督管理不易實施,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國是在國際大環境下被迫接受的低碳意識,“我們并沒有深刻認識如何發展低碳農業的模式和路徑,甚至對發展低碳農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缺乏基本的自覺”,沒有找到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農業發展模式,所以,低碳農業的監督工作無從談起。

2.低碳農業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備。

2001年農業部啟動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制定了《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辦法》,2009年又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法》等法規。這些法規的頒布和實施為發展低碳化農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在實際實施中,缺乏針對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此外,我國的低碳農業發展也缺乏中長期的規劃。

(三)低碳農業發展中遭遇的障礙

目前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各種創新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方面的障礙,具體表現如下:

1.財政投入不足。

我國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大部分利用率已經很低,要想為農業生產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來實現設備利用率的提高。目前我國政府對低碳農業的資金投入缺口較大,“發達國家農技推廣經費一般占到農業總產值的0.6%--1.0%,發展中國家也在0.5%左右,但我國不足0.2%”。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2.精壯勞力的缺乏。

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需要精壯勞力的廣泛參與。目前我國農村大批的精壯勞動力外出從事各種各樣的城市產業,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留守的弱、老、婦、幼,他們無法承擔推廣低碳農業技術的重任。農村勞動力匱乏成了不爭的事實。

3.農業生產模式的嚴重制約。

首先,規模化程度較低的分散的農戶農業生產模式妨礙了創新技術推廣;其次,農戶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對應用新技術的風險缺乏有效的風險規避,農戶接受和應用新技術的興趣不大;第三,農村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目前,我國農村產業還處在粗放式生產經營階段,生產者主要靠老傳統、老經驗就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因此,對新技術的使用興趣不大

4.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相對于發達的城市網絡來說,農村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目前我國涉農網絡較少,資源庫建設投入不夠,農村科技信息資源缺乏,涉農計算機應用系統不完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服務系統。農民缺乏了解低碳技術的有效的、便捷的信息渠道,創新技術很難在農村普及。

5.金融支持缺乏力度。

由于利潤偏低,回收周期長,所以在農村金融領域,信用社處于一枝獨秀的地位。農民在使用新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農村信用社無法滿足大量的資金需要,農民很難從信用社取得貸款,一些好項目和產品因資金問題而作罷,這大大妨礙了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降低了農民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

三、克服低碳農業技術創新障礙的路徑

(一)科技興農,健全農村教育和服務體系

1.健全農村基礎教育與科技教育體系。

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水平,將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一方面保證農村的每個孩子都能上學,實現義務教育水平的均衡發展;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和本地的職業院校聯合,實行訂單培養,為低碳農業培養一批技術骨干。

2.構建面向小農經濟基礎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一方面,結合我國國情和民情的發展道路,發揮各地方的地理優勢,建立起以村為基礎,以村組織或合作組織為依托的低碳農業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普及低碳農業新技術知識;另一方面,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針對農民的需要,現場指導,及時解決各類問題,加快創新技術的應用。

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人才是推動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的關鍵。發展低碳農業技術創新主要需要三類人才:一是高水平的技術研發人才。要想發展低碳農業,技術優先,目前我國這方面的人才比較匱乏,所以需要通過研發投入的傾斜和設立重點基金項目等手段扶持低碳農業關鍵技術攻關,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術研發隊伍。二是能吃苦耐勞的農技推廣人才。在農村,新技術的推廣需要有人帶頭、指導,不厭其煩的講解。農用網絡的不發達和農民的素質決定了這類人才必須能吃苦耐勞,熟悉當地的土地情況和農作物的種植情況,能實際性的指導農民使用新技術,將低碳農業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三是實干高效的經營管理人才。這種人才能對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開發低碳、綠色環保農產品市場空間的發展潛力,提高新技術的實用性。

(二)建立網絡化的農技推廣模式

1.建立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模式。

首先,強化政府主導的六大農技推廣體系的職能,提高推廣效率,宣傳、介紹最新科研成果,使科學技術變成實際生產力。其次,鼓勵科技單位、高等院校和用戶積極溝通,雙向選擇,滿足不同農業主體的科技創新所需,實現理論、實踐雙贏。第三,鼓勵建立非政府性質的農技推廣機構,由一小部分人帶動一大批人,實現農業科技的轉化。

2.縮短農技推廣的路徑。

減少農技推廣過程中的中間環節,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主體與應用主體之間的廣泛交流?,F實農業生產中“專家、基地、農戶”、“專家、協會、農戶”、“專家、龍頭企業、農戶”等模式,縮短農業科技推廣路徑,解決科研與推廣、科技與應用的分離。

3.構建農業科技創新應用網絡。

(1)鼓勵農戶、涉農企業、大學生村干部、駐村干部、農業科技人員、農戶合作組織等積極參與到農業科技應用實踐之中,加快農業新科技的應用。

(2)加強各應用主體間的網絡化聯系與合作。農戶、涉農企業對農業科技知識的學了專業的職業教育外,還應加強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對農業新科技的應用能力。

4.加強農村合作組織建設,以較大的農業生產規模應對市場風險,獲取更多利潤。

(三)建設有利于低碳農業發展的制度環境

第3篇

1.難以改變能源結構中煤的主體地位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處于城市化和工業化階段,需要大量的能源。但是對各種能源的消耗中,占較高比重的就是煤炭,與發達國家相比甚至是后者的3-4倍,這并不符合發展低碳經濟的主題。如果要將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解決,就必須降低煤炭的消耗量。

2.不合理的產業結構

目前,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二產業所占的比例很大,它們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和巨大的能源消耗,而第三產業雖然具有少污染、低耗能的優點,其發展卻十分落后,這局導致了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然而我國的發展需要工業化的推動,這樣就注定國民經濟中工業會在很長時間內占主導地位,而且調整產業結構也很困難,導致低碳經濟發展不順暢。

3.沒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

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技術創新,但這方面我國的實習相對薄弱,因此為了鼓勵其發展,可以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首先,要投入足夠的資金,不能只依靠國家的政策貸款與臨時撥款,或者國際上相關機構的捐款或貸款等,這樣的機制并不穩定。其次,要獲取金融機構對該項目的支持,唯有資金需求得到滿足,才能更好的研發低碳技術。另外政府可以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并保證其貫徹實施。

二、促進低碳經濟在我國發展的財政政策

1.加快新能源開發,優化考慮能源利用

近幾年,我國提高了相關方面的技術水平,開發了很多新的能源,并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例如,我國大規模的太陽能產業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風力發電設備也有大幅度增加,海洋能、氫能、地熱能等新的能源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最后,我國在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法規政策使低碳經濟的發展得到促進。

2.健全財政投入政策,落實補貼政策運用

使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最有效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對財政投入政策進行健全,投入足夠的財政預算資金。在安排財政預算時要對發展低碳產業、研發低碳技術、開發清潔能源等給予足夠重視,使投入的資金多遠而穩定,提供資金使其發展有所保障。財政補貼政策,對一些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生產企業給予補償;將貸款貼息給予綜合利用廢物、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清潔生產之類的項目;將補貼優惠在折舊政策、還貸條件與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低碳產業、污染治理等項目。鼓勵新技術的開發與能源的節約。在發展低碳經濟時企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此必須給予其足夠的財稅支持。對財稅獎罰政策進行健全,促進低碳經濟在企業中的發展。對于研發低碳技術、使用環保設備的企業可以減免稅額。對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增加其稅額。

3.完善相應激勵制度,調整環境稅收政策

我國應使現行稅制更加健全,對稅收政策進行調整,加快新的環保稅種,例如碳稅、環境稅等的研究進度,使有償使用環境資源得到保證。在市場中引入各種能源,以市場的供求關系與價格規律為依據對資源價格進行調整,使環境成本更準確的被價格市場所反映,能源價格體系更加完善。為了對財力不足的地方政府進行彌補,要加大力度進行一般性轉移支付,使其基本職能得到滿足;中央也要更加支持節能減排在地方的實施,建立專項資金等;采用轉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和鼓勵落后產能在經濟落后的地區被淘汰等。政府加大力度支持環保節能產品,對綠色采購制度進行完善。

三、總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APP|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一区| 波多野吉衣视频| 在线播放高清国语自产拍免费| 五月婷婷婷婷婷|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 国产麻豆交换夫妇| 久久国产精彩视频| 热99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chinese激烈高潮HD|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h视频|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在线看|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老少配xxxxx|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68日本xxxⅹxxxxx18|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香港三的极不|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 小猪视频免费网|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网站| 男人操女人免费|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日本夫妇交换456高清|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白白的肥岳嗷嗷叫|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综合网|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大地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wwwxxx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