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知識型產業論文范文

知識型產業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知識型產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知識型產業論文

第1篇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在制造業,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發展很快;在服務業,出現了許多完全基于知識的產業,如軟件開發業、咨詢業等。這些新興產業具有知識密集型特點,已經成為當前新經濟的增長點,并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推動著整個社會進步。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產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和結構的變化,為評價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對這些“知識型”的產業進行統計,已經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另一方面,由于知識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因而注重科學技術對經濟作用的統計與量化分析也已成為當前科技統計和科技指標研究與實踐的新的特點和趨勢。知識型產業高度依賴于科學與技術,是以知識為主要輸入而形成的產出。顯然,知識型產業的統計為研究和分析科學技術對經濟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手段。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知識型產業的統計已成為科技統計的重要內容。

在此,“知識型”產業是泛指那些知識密集度比較高的產業?!爸R型產業統計”是指以知識型產業為統計對象的統計。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對不同的知識型產業進行統計,目前主要有高技術產業統計、服務業統計、信息與通訊技術(ICT)統計、知識產業統計這4類,在此,知識型產業統計是對這些不同統計的總稱。

知識型產業的統計最先是從高技術產業統計開始的。起初,OECD采用美國制定的標準對成員國的高技術產業進行了統計,至1984年,以11個成員國的數據為依據制定了高技術產業的分類標準,1994年對標準進行了修定,提出了我們稱之為“四分類”的標準。服務業的統計在60年代就開始了,當時的服務業R&D統計是很籠統的。由于高技術的滲透作用,導致服務業中知識型產業的出現,原有的分類和統計已不能滿足需要,服務業中知識型產業的統計已引起了注視,《弗拉斯卡蒂手冊》第5版對服務業的分類進行了調整,知識型產業予以單列。知識產業的統計則打破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界線,把高技術和高中技術產業與服務業中的知識型產業集中在一起進行統計和分析。ICT統計則是以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的信息技術與通信為研究對象。

知識型產業統計在OECD及其成員國受到重視,并被廣泛采用。1999年OECD秘書處的科技工業司為OECD科技政策委員會部長級會議準備了一份題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一組數據》的文件,該文件就是描述OECD科學技術狀況和趨勢的一組指標。該《指標》共分6部分,其中有3部分都采用了來自知識型產業統計的指標。第2部分《教育、研究開發和創新的資源分布》共有9個方面指標,其中3個方面是知識型產業方向的指標,第4部分《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的重要性》的5個方面的指標都與ICT統計有關,第6部分《科技產出及經濟表現》有7個方面的指標,其中有2個方面來自知識型產業的統計。上述6部分共有34方面的指標,而與知識型產業有關的有10項,占30%。

二、各類知識型產業的界定

各類知識型產業統計的主要區別是分類系統不同。

1.高技術產業

OECD所制定的高技術產業分類標準,已為部分國家所采用,我國也借用OECD的這一標準,確定了我國高技術產業的范圍。關于OECD的高技術產業分類,在此只著重強調以下幾點:

·這一分類只適用于制造業,這樣就把一些屬于服務業的知識型的產業如計算機軟件、通信排除在高技術產業之外,因而具有局限性。

·這一分類是針對整個制造業的,共劃分為“高技術”、“中高技術”、“中低技術”和“低技術”4個產業組。在使用時,往往并不單獨使用高技術產業一個類別的數據或高技術產業的某一項指標,而是把這4個類別及若干指標放在一起進行分析,以反映整個制造業產業結構也即知識密集程度的變化。

·以R&D投入強度作為判斷技術密集度的唯一標準,其中既包括直接投入也包括間接投入。這些指標是:產業R&D直接支出與產值之比,產業R&D直接支出與增加值之比,R&D直接與間接支出之和與產值之比。然而,計算結果表明,考慮間接投入對分類影響不大。

·這一分類所確定的高技術產業,即使在OECD范圍內,也并不都具有高的技術密集度。這種不一致性是由各國國情不同所決定的,這是按產業分類的固有缺點,難以克服。

·為克服按產業分類的不足,提出了按產品分類的方法。OECD制定的高技術產品目錄主要用于外貿。

2.服務業

雖然服務業并不都是知識型產業,但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服務業的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份額越來越大,至1993年這一比例在OECD國家已達到45~68%,服務業R&D支出在企業部門R&D支出中的比例在部分國家也已達到15%~20%。服務業已經開始并正在取代、在部分國家已經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服務業已從使用技術的產業部門轉變為生產技術的部門,如通信、計算機服務等。正因為如此,服務業的統計受到了重視。1993年OECD在R&D統計手冊(即《弗拉斯卡蒂手冊》第5版中,對科技統計中采用的企業部門的分類進行了修改,最重要的變化是服務業的分類比較詳細,由原先的6類增加到11類,R&D投入強度高,即技術密集的行業予以單獨分類。1997年,OECD在制定的《技術創新統計手冊》修改版中,對技術創新的定義進行了修改,把對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統計也擴大到服務業。

OECD根據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Rev.3)提出了一個目前在科技統計中采用的服務業的分類標準(表1)。表2是部分國家服務業R&D經費的分布情況,數據表明,服務業R&D主要分布在計算機及有關活動、通信、研究與開發、運輸與倉儲這4個行業。

3.信息與通信技術(ICT)

信息和通信技術是知識型產業的核心,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信息和通信技術作為一個行業,不僅其產值、增加值增長很快,而且還能為企業開辟新的市場提高工作和生產的效率而提品和服務。根據國際數據協會(IDC)的定義,ICT由以下3部分組成:

·信息技術(IT)硬件:計算機系統中心處理部件,存儲設備,打印機,捆綁在一起的操作系統,數據通訊設備;

·IT服務和軟件:IT軟件,IT服務,內部IT消耗,其中包括信息系統運行消耗、定做的軟件等;

·電信:公共的和私人的網絡設備,電訊服務等。

根據這一定義和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Rev.3,OECD在技術創新調查中提出了ICT產業的界定范圍(見表3)。

表3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的范圍

ISICRev.3

制造業中的ICT

3000,3130,3210,3220,3230,3312,3313

服務業中的ICT

5150,6420,7123,7210,7220,7230

7240,7250,7290

4.知識產業

“知識產業”最早是美國經濟學家馬克魯普于1958年提出來的。他在《美國的知識生產和分配》一書中提出,知識產業是指生產知識特別是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或組織機構,而不管這種生產的目的是什么。在該書中,他首次確定了知識產業的分類。其后,不少學者都對知識產業進行了研究。由于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中的知識型產業都只是知識產業的一部分,因而知識產業的提法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對知識產業范圍的界定和分類有不同的說法。按OECD的提法,知識產業是指具有較為密集的技術和人力資源投入的部門,從統計的角度出發,涵蓋以下范圍:

·制造業中的高技術產業;

·制造業中的中高技術產業;

·服務業中的通信業,即ISICRev.2的72;

·服務業中的金融、保險、房地產和商務活動,即ISICRev.2的8;

·服務業中的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即ISICRev.2的9。

按上述范圍,1994年,OECD全部成員國的知識產業的增加值占全部企業部門增加值的51%,其中高技術產業占2.9%,中高技術產業占6.9%,通信業占2.8%,金融保險其它商業服務業以及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業占38.2%;1986~1994年間知識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5%,而全部企業部門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2.9%。

三、統計內容與指標

知識型產業的統計,不需專門組織實施,只要按界定的范圍和分類在已有統計的基礎上重新進行匯總,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各種統計數據,具有簡便、成本低、可操作等一系列優點,知識型產業的統計主要有以下內容:

1.研究與發展(R&D)統計

知識型產業都是一些新興的產業,往往處于學科前沿,其發展與學科研究的進展密切相關。這就決定了知識型產業的R&D資源強度高、R&D活動頻繁,這也是促使這些產業不斷發展的先決條件。正因為如此,知識型產業的R&D統計及指標分析已經顯得日益重要,大有取代原有的產業分類的發展趨勢。例如OECD1999年出版的科學技術產業公報中有關企業部門R&D指標內容,主要就是從制造業的技術水平的4類(高、中高、中低、低)、服務業、ICT以及知識產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并沒有采用傳統的產業分類。從各個國家出版的科技指標看,把本國的優勢產業與知識型產業組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是采用較多的一種方法。

R&D統計的主要指標是R&D支出,R&D支出占增加值的份額。由這2項指標按知識型產業的分類,就可以對各種分類下的R&D資源的分布結構,各結構類別R&D經費增長率、R&D經費強度及變化進行分析和對比。

2.技術創新統計

知識型產業的技術創新最活躍,新的產品、新的技術不斷涌現,對這些產業技術創新的統計與分析一直是各國關注的重點,技術創新統計與分析如果不以知識型產業為研究對象也就沒有生命力。例如,OECD在收集歐盟第二輪技術創新調查數據建立數據庫時,就把ICT產業、服務業中的金融、通信、計算機及技術服務作為單獨的類別,此外還把ICT方面的獲準專利作為衡量經濟競爭力的一項指標。技術創新統計還未形成統計制度,歐盟從90年代開始共進行過2次技術創新調查,目前正計劃進行第3輪技術創新調查。

3.經濟指標統計

主要是進行產值、增加值、銷售收入和進出口產值統計。這些指標分別從總量與結構上反映了知識型產業的產出與進出口狀況。其中,在產出分析中,各類知識型產業產值、增加值占GDP或總增加值的份額,在進出口分析中服務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量的比重,制造業進出口中按高技術、中高技術、中低技術、低技術產業的分布等指標常常被采用。

知識型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

·作為產業,為社會提品和服務。這種貢獻和作用可以直接從產值或增加值占GDP或總增加值的份額來表示。

·為產業部門提供具有高技術含量的設備,作為資產投入可以使其他產業部門形成產出。

對產值、增加值以及進出口的分析體現了上述第一種貢獻。對知識型產業作為資產投入對經濟的貢獻,目前還處在研究階段,例如,有人曾研究過,ICT作為產業部門其產值占GDP的份額在OECD各成員國約在2.5%~4.5%,ICT作為資產投入對各成員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約是0.13%~0.35%。

四、結論與建議

知識型產業的統計發展很快,受到各國的重視。我國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發展高技術是我國的國策,建立以高技術產業為主的知識型產業統計勢在必行。

1.確定既與國家接軌,可以國際對比又符合我國國情的以高技術產業的核心的分類標準

為此,除了要對以高技術為核心的知識型產業進行界定外,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工作:建立我國行業分類與《弗拉斯卡蒂手冊》中企業部門分類的對應關系。

2.完善我國的R&D統計

R&D統計是知識型產業統計的基礎,完善我國R&D統計是搞好知識型產業統計的保證。

第2篇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在制造業,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發展很快;在服務業,出現了許多完全基于知識的產業,如軟件開發業、咨詢業等。這些新興產業具有知識密集型特點,已經成為當前新經濟的增長點,并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推動著整個社會進步。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產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和結構的變化,為評價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對這些“知識型”的產業進行統計,已經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另一方面,由于知識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因而注重科學技術對經濟作用的統計與量化分析也已成為當前科技統計和科技指標研究與實踐的新的特點和趨勢。知識型產業高度依賴于科學與技術,是以知識為主要輸入而形成的產出。顯然,知識型產業的統計為研究和分析科學技術對經濟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手段。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知識型產業的統計已成為科技統計的重要內容。

在此,“知識型”產業是泛指那些知識密集度比較高的產業?!爸R型產業統計”是指以知識型產業為統計對象的統計。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對不同的知識型產業進行統計,目前主要有高技術產業統計、服務業統計、信息與通訊技術(ICT)統計、知識產業統計這4類,在此,知識型產業統計是對這些不同統計的總稱。

知識型產業的統計最先是從高技術產業統計開始的。起初,OECD采用美國制定的標準對成員國的高技術產業進行了統計,至1984年,以11個成員國的數據為依據制定了高技術產業的分類標準,1994年對標準進行了修定,提出了我們稱之為“四分類”的標準。服務業的統計在60年代就開始了,當時的服務業R&D統計是很籠統的。由于高技術的滲透作用,導致服務業中知識型產業的出現,原有的分類和統計已不能滿足需要,服務業中知識型產業的統計已引起了注視,《弗拉斯卡蒂手冊》第5版對服務業的分類進行了調整,知識型產業予以單列。知識產業的統計則打破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界線,把高技術和高中技術產業與服務業中的知識型產業集中在一起進行統計和分析。ICT統計則是以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的信息技術與通信為研究對象。

知識型產業統計在OECD及其成員國受到重視,并被廣泛采用。1999年OECD秘書處的科技工業司為OECD科技政策委員會部長級會議準備了一份題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一組數據》的文件,該文件就是描述OECD科學技術狀況和趨勢的一組指標。該《指標》共分6部分,其中有3部分都采用了來自知識型產業統計的指標。第2部分《教育、研究開發和創新的資源分布》共有9個方面指標,其中3個方面是知識型產業方向的指標,第4部分《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的重要性》的5個方面的指標都與ICT統計有關,第6部分《科技產出及經濟表現》有7個方面的指標,其中有2個方面來自知識型產業的統計。上述6部分共有34方面的指標,而與知識型產業有關的有10項,占30%。

二、各類知識型產業的界定

各類知識型產業統計的主要區別是分類系統不同。

1.高技術產業

OECD所制定的高技術產業分類標準,已為部分國家所采用,我國也借用OECD的這一標準,確定了我國高技術產業的范圍。關于OECD的高技術產業分類,在此只著重強調以下幾點:

·這一分類只適用于制造業,這樣就把一些屬于服務業的知識型的產業如計算機軟件、通信排除在高技術產業之外,因而具有局限性。

·這一分類是針對整個制造業的,共劃分為“高技術”、“中高技術”、“中低技術”和“低技術”4個產業組。在使用時,往往并不單獨使用高技術產業一個類別的數據或高技術產業的某一項指標,而是把這4個類別及若干指標放在一起進行分析,以反映整個制造業產業結構也即知識密集程度的變化。

·以R&D投入強度作為判斷技術密集度的唯一標準,其中既包括直接投入也包括間接投入。這些指標是:產業R&D直接支出與產值之比,產業R&D直接支出與增加值之比,R&D直接與間接支出之和與產值之比。然而,計算結果表明,考慮間接投入對分類影響不大。

·這一分類所確定的高技術產業,即使在OECD范圍內,也并不都具有高的技術密集度。這種不一致性是由各國國情不同所決定的,這是按產業分類的固有缺點,難以克服。

·為克服按產業分類的不足,提出了按產品分類的方法。OECD制定的高技術產品目錄主要用于外貿。

2.服務業

雖然服務業并不都是知識型產業,但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服務業的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份額越來越大,至1993年這一比例在OECD國家已達到45~68%,服務業R&D支出在企業部門R&D支出中的比例在部分國家也已達到15%~20%。服務業已經開始并正在取代、在部分國家已經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服務業已從使用技術的產業部門轉變為生產技術的部門,如通信、計算機服務等。正因為如此,服務業的統計受到了重視。1993年OECD在R&D統計手冊(即《弗拉斯卡蒂手冊》第5版中,對科技統計中采用的企業部門的分類進行了修改,最重要的變化是服務業的分類比較詳細,由原先的6類增加到11類,R&D投入強度高,即技術密集的行業予以單獨分類。1997年,OECD在制定的《技術創新統計手冊》修改版中,對技術創新的定義進行了修改,把對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統計也擴大到服務業。

OECD根據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Rev.3)提出了一個目前在科技統計中采用的服務業的分類標準(表1)。表2是部分國家服務業R&D經費的分布情況,數據表明,服務業R&D主要分布在計算機及有關活動、通信、研究與開發、運輸與倉儲這4個行業。

表1服務業的范圍與分類

名稱ISICRev.3

批發、零售與車輛修理

飯店與餐館

運輸與倉儲

通信

郵政

電信

金融媒介(包括保險業)

房地產、租賃和商業活動

計算機及有關活動

軟件咨詢和供應

其它計算機服務

研究與開發

其它商業活動

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活動等

50~52

55

60~63

64

641

642

65~67

70~74

72

722

72(不包括722)

73

70.+71+74

75~99

表2服務業R&D占企業部門R&D的比例

單位:%

研究與開發計算機及相關活動運輸與倉儲通信其它服務部門合計

挪威23.79.90.32.45.541.7

瑞士4.522.70.90.24.432.7

加拿大8.84.90.32.813.830.6

美國1.88.5——4.611.226.1

英國9.55.30.13.00.318.2

法國——2.62.7——1.46.8

意大利6.02.50.11.80.210.7

3.信息與通信技術(ICT)

信息和通信技術是知識型產業的核心,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信息和通信技術作為一個行業,不僅其產值、增加值增長很快,而且還能為企業開辟新的市場提高工作和生產的效率而提品和服務。根據國際數據協會(IDC)的定義,ICT由以下3部分組成:

·信息技術(IT)硬件:計算機系統中心處理部件,存儲設備,打印機,捆綁在一起的操作系統,數據通訊設備;

·IT服務和軟件:IT軟件,IT服務,內部IT消耗,其中包括信息系統運行消耗、定做的軟件等;

·電信:公共的和私人的網絡設備,電訊服務等。

根據這一定義和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Rev.3,OECD在技術創新調查中提出了ICT產業的界定范圍(見表3)。

表3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的范圍

ISICRev.3

制造業中的ICT

3000,3130,3210,3220,3230,3312,3313

服務業中的ICT

5150,6420,7123,7210,7220,7230

7240,7250,7290

4.知識產業

“知識產業”最早是美國經濟學家馬克魯普于1958年提出來的。他在《美國的知識生產和分配》一書中提出,知識產業是指生產知識特別是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或組織機構,而不管這種生產的目的是什么。在該書中,他首次確定了知識產業的分類。其后,不少學者都對知識產業進行了研究。由于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中的知識型產業都只是知識產業的一部分,因而知識產業的提法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對知識產業范圍的界定和分類有不同的說法。按OECD的提法,知識產業是指具有較為密集的技術和人力資源投入的部門,從統計的角度出發,涵蓋以下范圍:

·制造業中的高技術產業;

·制造業中的中高技術產業;

·服務業中的通信業,即ISICRev.2的72;

·服務業中的金融、保險、房地產和商務活動,即ISICRev.2的8;

·服務業中的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即ISICRev.2的9。

按上述范圍,1994年,OECD全部成員國的知識產業的增加值占全部企業部門增加值的51%,其中高技術產業占2.9%,中高技術產業占6.9%,通信業占2.8%,金融保險其它商業服務業以及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業占38.2%;1986~1994年間知識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5%,而全部企業部門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2.9%。

三、統計內容與指標

知識型產業的統計,不需專門組織實施,只要按界定的范圍和分類在已有統計的基礎上重新進行匯總,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各種統計數據,具有簡便、成本低、可操作等一系列優點,知識型產業的統計主要有以下內容:

1.研究與發展(R&D)統計

知識型產業都是一些新興的產業,往往處于學科前沿,其發展與學科研究的進展密切相關。這就決定了知識型產業的R&D資源強度高、R&D活動頻繁,這也是促使這些產業不斷發展的先決條件。正因為如此,知識型產業的R&D統計及指標分析已經顯得日益重要,大有取代原有的產業分類的發展趨勢。例如OECD1999年出版的科學技術產業公報中有關企業部門R&D指標內容,主要就是從制造業的技術水平的4類(高、中高、中低、低)、服務業、ICT以及知識產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并沒有采用傳統的產業分類。從各個國家出版的科技指標看,把本國的優勢產業與知識型產業組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是采用較多的一種方法。

R&D統計的主要指標是R&D支出,R&D支出占增加值的份額。由這2項指標按知識型產業的分類,就可以對各種分類下的R&D資源的分布結構,各結構類別R&D經費增長率、R&D經費強度及變化進行分析和對比。

2.技術創新統計

知識型產業的技術創新最活躍,新的產品、新的技術不斷涌現,對這些產業技術創新的統計與分析一直是各國關注的重點,技術創新統計與分析如果不以知識型產業為研究對象也就沒有生命力。例如,OECD在收集歐盟第二輪技術創新調查數據建立數據庫時,就把ICT產業、服務業中的金融、通信、計算機及技術服務作為單獨的類別,此外還把ICT方面的獲準專利作為衡量經濟競爭力的一項指標。技術創新統計還未形成統計制度,歐盟從90年代開始共進行過2次技術創新調查,目前正計劃進行第3輪技術創新調查。

3.經濟指標統計

主要是進行產值、增加值、銷售收入和進出口產值統計。這些指標分別從總量與結構上反映了知識型產業的產出與進出口狀況。其中,在產出分析中,各類知識型產業產值、增加值占GDP或總增加值的份額,在進出口分析中服務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量的比重,制造業進出口中按高技術、中高技術、中低技術、低技術產業的分布等指標常常被采用。

知識型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

·作為產業,為社會提品和服務。這種貢獻和作用可以直接從產值或增加值占GDP或總增加值的份額來表示。

·為產業部門提供具有高技術含量的設備,作為資產投入可以使其他產業部門形成產出。

對產值、增加值以及進出口的分析體現了上述第一種貢獻。對知識型產業作為資產投入對經濟的貢獻,目前還處在研究階段,例如,有人曾研究過,ICT作為產業部門其產值占GDP的份額在OECD各成員國約在2.5%~4.5%,ICT作為資產投入對各成員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約是0.13%~0.35%。

四、結論與建議

知識型產業的統計發展很快,受到各國的重視。我國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發展高技術是我國的國策,建立以高技術產業為主的知識型產業統計勢在必行。

1.確定既與國家接軌,可以國際對比又符合我國國情的以高技術產業的核心的分類標準

為此,除了要對以高技術為核心的知識型產業進行界定外,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工作:建立我國行業分類與《弗拉斯卡蒂手冊》中企業部門分類的對應關系。

2.完善我國的R&D統計

R&D統計是知識型產業統計的基礎,完善我國R&D統計是搞好知識型產業統計的保證。

第3篇

(一)教育學能力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首要的基本能力

高職教師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直接承擔者,其受教育者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過程,更是受教育者接受知識、技能和加工知識、技能從而將其內化的過程。高職教師具備相應的教育學能力不僅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將知識、技能內化,從而獲得更快更好地發展。1.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前提。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是其教學對象學生,還是其教學內容即具體知識、技能均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就其作用對象學生而言,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其接受知識、技能不僅與其年齡段有關還與其成長環境、經歷等有關,根據學生年齡段、成長經歷等采用適當的方法教授適當的內容,即“因材施材”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高職教育跟其他教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這種規律就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學知識、原理。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也應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科學設計、靈活安排。簡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高職教育教學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高職教師只有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才能掌握并遵循高職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提高教學質量。2.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關鍵。知識、原理的真正價值在于應用。如果說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條件、環境,那么教育學技能、技巧則是加工工具、手段。從生產管理的角度看,條件、環境是提高生產質量的前提,工具、手段則是提高生產質量的關鍵。高職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為高職教育教學順利而有效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高職教師熟練的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實踐表明,同樣的學生、同樣的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不同,教學效果和效率也不盡相同。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與選擇問題也就是教育學技能、技巧問題;因此,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其關鍵在于提高高職教師的教育學技能、技巧。3.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保障。傳授知識、技能是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高職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然而,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高職教師作為專業的知識、技能傳授者,不僅是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否則,根本無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其傳授知識、技能的基本職責。也就是說,面對浩瀚的知識、技能,高職教師只能選擇性地進行傳授。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及學生畢業后就業及進一步發展所需,有針對性地選擇知識、技能進行傳授。選擇什么知識、技能來傳授及怎么選,這不僅決定了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效果,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為了保證和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高職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及其畢業后就業崗位的實際,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改革。

(二)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根基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三大職能,高職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直接承擔者,其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高職教師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的實現程度。1.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教學的根本。高職院校的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職前教育,是以學科為基礎的專業教學。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專業職業人員,當然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隔行如隔山”,離開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高職院校教育的職前教育性將無從談起,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也就失去了其應有之義。2.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科研的前提和基礎。高職教育跟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一樣,不僅要傳播專業知識、原理,更要不斷創新專業知識、原理,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并不斷地創新知識、原理,從而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職教師如果沒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創新專業知識、原理則更是無從談起,科研自然也就無能為力。3.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社會服務的保障。高職教師履行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責的形式包括通過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其現實問題、將科研成果應用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之中等方式。對高職教師提供社會服務的各種形式進行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任何一種服務形式最終都離不開高職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其社會服務將是一句空話。

(三)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

技能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保障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根本屬性,是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高職教師不僅要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還應掌握一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高職院?!耙允袌鰹閷颍跃蜆I為目的”的辦學宗旨落到實處,高職教師才能真正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科學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教學,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畢業即失業,企業無人可用”的問題。1.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理論教學的依據。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斷發展,其所涉及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也在不斷創新發展。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性決定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的教學是其應有之義,但高職教育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教學以“能用、夠用”為原則,因此,高職教師只有掌握一定的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才能真正遵守“能用、夠用”的原則,科學而合理地選擇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進行有效教學,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2.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實現。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高職學生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學生的根本。所謂實際操作能力也就是較好地掌握了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能夠較好較快地勝任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直接承擔者,是高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示范者和培養者,因此,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僅是勝任其理論教學工作的需要,更是勝任其實踐教學的需要。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途徑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也不斷發展變化,加強高職專業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加強校內培養

為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辦學的使命,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技術技能不斷更新發展,其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實踐表明,高職教師原有的培養模式,由于其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滿足高職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在高職院校內以幫助高職教師發展,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進而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成立專業的高職教師培養機構即教師發展中心,以便從本校教師的具體實際出發,結合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對高職教師開展系統而全面的極具針對性的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協同創新,校企合作落實校外培養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以提高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更有利于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勞動力,從而方便行業、企業走出“無人可用”的困境。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加強高職教師培養上已開始了一些嘗試,采取選派高職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到企業調研等途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效果還不太理想。在校企合作培養高職教師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出現頂崗鍛煉難落實、形式主義等現象。然而,國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的實踐表明,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通過多方努力,與企業協同創新,不斷加強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以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從而充分滿足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機制,鼓勵創新

大量事實表明,無論是高職院校內對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還是校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都存在著一個共同性的問題,就是機制不完善,各方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難于落到實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外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法律作保障,更有一套完善的機制。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國內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應從相關機制著手,以保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讓各方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的實踐中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

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為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各高職院校所在地區不同,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同,其教育教學也不盡相同。否則,“千校一面”的現象仍將繼續,“企業無人可用”的困境也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各高職院校對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堅持高職院?!耙允袌鰹閷?,以就業為目的”的宗旨,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培養之路。

(一)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因校而異

產業升級環境下,各高職院校所處地區不同,其服務的行業、企業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地區,由于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盡相同,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從本校所在地區的行業、企業尤其是其畢業生主要就業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發,科學而合理地安排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實踐,以加強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提高培養效率。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要因人而異

調查表明,不僅不同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高職院校其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也不盡相同。為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立足高職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高職教師個人的實際,靈活安排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提高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切實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

(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是長期而持續的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无码高清中文|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国产你懂的视频|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美女被羞羞网站免费下载|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资源|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 亚洲jizzjizz妇女|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自拍另类综合欧美小说|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国产啊v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网站|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欧美极品少妇×XXXBBB| 喷血推荐长腿连衣裙美女刚进房间|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6|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污污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三大高傲校花被调教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