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高層建筑空調設計范文

高層建筑空調設計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層建筑空調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提要:當代空調的發展離不開兩個可說是永恒的主題:一個是室內空氣品質;另一個則是節能運行。所以,涉及空調的幾乎一切新技術、新方法均是圍繞著這兩個主題,力求創新。本文主要介紹近幾年來境外設計單位在承接上海某些高層辦公樓設計中所采用的一些新設計方法,并結合國外的最新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和個人的心得體會予以綜合評述。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羅列并介紹筆者近年來對于上海地區這類高級民用與工業空調領域中的一些有關新技術、新方法的見聞,并結合國外最新的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淺談個人的認識和見解。

關于空調平面分區概況

在歐美和日本,對于像諸如商場、餐飲、辦公樓等大面積空間的空調設計都遵循一個基本前提——平面分區。所謂平面分區主要有兩層含義:①根據負荷狀態下的不同進行分區。譬如,在某些場合,考慮到太陽輻射熱負荷可能隨朝向和時間有很大變化,故按朝向可分成東區、西區、南區、北區,以利分別單獨控制;但是應用得更多的是按冬季室內負荷性質不同而進行分區,分成內區和周邊區。②在同一區(譬如內區或周邊區)內,為了考慮節能運行,又人為地把一大塊面積的空間假想地按150-250m2劃分成一個個小區。每1個小區內由1臺代表該區溫度的溫度傳感器來控制該區的溫度。對此,部分國家的空調設計節以有規范中還明確地規定了這種分區的最大面積的限值。

關于這一點,其實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一個很大的空間僅由1臺裝在某處的溫度傳感器來代表整個大空間的溫度進行溫度控制,那么由于氣流組織和各個局部負荷的差異,各處的溫度差別可能會很大,在同一時期內可能出現一處過冷,另一處過熱的現象。這種過冷、過熱,顯然便導致了能源的浪費。

對此,這里不打算進行評述,下面擬著重討論內區和周邊區的問題。1幢大樓標準層平面一般至少得有500-1000m2,其進深少則幾米,多則十幾米。經驗表明,緊鄰外墻、外穿的區間,冬季由于室外氣溫低于室內,通過外墻、外窗的傳滲透等影響,室內需要供暖,才能保持室內所需的溫度。但是,遠離外墻、外窗的區間,冬季卻沒有這炎熱損失,所以,它沒有供暖要求。非但如此,現有的現代化大廈的使用實踐經驗表明,隨著辦公設備的迅速進步,室內使用的自動化辦公設備的種類和數量愈來愈多,如計算機、復印機、打印機、文件破碎處理機、傳真機等等。這些辦公設備的用電自然最終還是以熱的形式散發出來。另外,現代化大廈室內照明的照度標準也遠遠高于一般常規建筑。這樣大功率的照明燈具顯然也是全年穩定的散熱源。所以,就這部分區間而言,冬季不但不需供暖,而且還得供冷,否則室內便會過熱。

基于冬季這兩個部分區間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空調要求,現在歐美、日本等國家的規范化做法都是首先在平面上劃分為周邊區和內區。內區需全年供冷,周邊區則是冬季供暖、夏季供冷。

至于周邊區和內區的具體劃分方法,大致是把距周邊外圍護結構內表面3-5m的這一區間定為周邊區,其余的面積則統稱內區。

由于周邊區和內區冬季的運行工況不同,所以,在空調水系統的設計上必須作出相應的考慮和安排。譬如,在水系統方面,盡管對個別空調機組而言,一般都是采用雙管制;但是,對于整個中央空調的水系統,這時便不是雙管制所能滿足要求的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冬季一方面要考慮周邊區的供暖,需要供熱水;而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內區的供冷,必須供冷水。所以,從這一層意義上來主產,采用如此分區的空調工程的中央空調水系統必須是四管制。

空調風系統

在論及空調風系統的變化和新進展時,需要再重申一點,即我們的討論主要是針對以辦公為主要功能的高層辦公樓建筑而言,需要把以居住為主要功能的賓館客房撇開不談。因為對于賓館、公寓之類建筑的空調方式,可以說至今還沒有出現其他任何一種能比風機盤管這種水—空氣方式更為成熟、適用和經濟有效的空調方式。

一、變風量空調方式的應用

眾所周知,一般辦公樓在建筑和使用功能上不同于賓館、酒樓客房的一大特點就是空間大、面積大、內裝修講究、隔間的分隔要求能靈活多變。對于這類建筑,過去一直難于找到合適的空調方式。如果采用常規的全空氣方式,一方面送風管、回風管截面積大,很難適應高層建筑層高低的狀。另一方面,那么大的一個多區系統,各區的溫度控制要求也實在是眾口難調。因此,至今為止,不少辦公樓還都不得不采用帶獨立新風的風機盤管系統這樣的空調方式。

然而,風機盤管系統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滴水問題。引起滴水的原因很多,譬如冷凍水供、回水管和滴水管的保溫不好,凝結不排水管安裝坡度不夠,滴水盤排水口積灰堵塞等等。這種種因素都會導致凝結水的滴漏并污染吊頂。另外,辦公樓開間大,其隔間隨用戶的變換,需頻繁改變,如果采用風機盤管機組,則其固定的送風口和回風口將很適應隔間的調整。

基于上述種種因素的考慮,現在有些高級辦公樓的空調工程已決定擺脫風機盤管系統,取而代之的是如圖1所示的變風量空調方式。

按筆者的分析與歸納,這一系統具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即系統的層次清楚。概括起來講,可以歸納為3個層次:樓、層、區。其具體的含義是:①第1層起,全樓設一套中央新風處理機組,這是一個定風量式(CAV)系統,專門用于向各層送固定數量的新風。②第2層次,每層設1套或2套空氣處理機組和相應的一次送風系統。這是一個變風量式(VAV)系統,其送風量可根據送風干管內的靜壓傳感器進行自動調節。另外,其送風溫度可由1只溫度傳感器進行預先設定的定值控制。③第3層次,每1個分區設1臺風機混合箱,或其他類型的終端,后者也像風機盤管一樣,暗裝在吊頂內。風機混合箱根據所在分區的溫度狀況,由溫度傳感器控制一次風的風量,然后通過軟管分別送到各個送風口。風機混合箱有兩種:一種用于內區,其中只有1臺風機和過濾器,不含任何熱交換器;另一種適用于周邊區,其中除風機和過濾器外,還裝有一組加熱器。另外,在一次風的接口風管上裝有風量調節閥,后者可根據各相應分區的溫度控制器的指令動作,調節一次風的風量。對每一個分區或每個風機混合箱而言,盡管其一次風量根據溫度控制的要求,隨時都在變化,但其總的送風量卻不會變化。

這種系統的優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a.用全空氣方式取代了水—空氣方式的風機盤管,從而從根本上杜絕了凝結水滴漏的可能性。

b.它不同于一般的全空氣方式的空調系統,前者利用吊頂空調作回風室,基本上可省去回風管,而且一次風可采用低溫送風,溫度可以較低,因而一次風量可減少,從而可縮小送風干管的截面尺寸。

c.與一般全空氣方式的多區系統不同,可實現各分區的獨立的溫度控制,從而改善室內溫度分布狀態,并且可節能。

d.可適應辦公室隔間的變化,因為風機混合箱的安裝部位及回風口的位置均與其下面的隔墻無關,即使要改變送風口位置,也只需調整送風軟接管的走向即可。

當然,這種系統也有其不足之處。首稱,在冬季,由于內區需供冷,周邊區需供暖,周邊區的一次風需要冷卻后再進行加熱,這顯然構成了能源的浪費。其次,在多數情況下,其造價要高于一般的風機盤管系統。

二、雙風機的全空氣式系統

在上海較早建成的一些高層辦公大樓里,現在反映比較普遍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新鮮空氣量不足,這引起了辦公樓內的工作人員的投訴和抱怨,這個問題已被專門的實測結果所證實。造成這種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主要的還是空調系統設計上的毛病。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a.在設計之初,雖然設計師在設計中也都按規定的標準考慮了必要的新風量;另外,衛生間也按規范要求的換氣次數設計了排風。這樣的設計看似一切均按規范進行,并無什么不妥。但實際上,這只是紙上談兵。問題在于,若按僅有的幾處衛生間的排風,其總的排風量還是太小,無論如何也平衡不了整個樓層所需的最小新風量。待建筑物建成投入運行后,往往由于無法開窗,新鮮空氣不能如設計上計算的那樣如數供應,導致大樓辦公區內新鮮空氣嚴重不足,住戶們成天抱怨頭昏頭痛。一旦查出原因,人們就不得不紛紛搬離這種惡劣的工作環境。

b.在一些較早建成的豪華辦公大樓里,也許是由于機房面積過小,難以安排;也許是由于設計師為了省事,新風管往往不是直接接入空調機組內,而僅僅通入機房內,新風完全靠機房內的負壓吸入。這樣的做法,省事倒是省事,然而,實際效果卻令人遺憾。說起來,設計也是按規范取用新風量,但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

c.所謂的變風量空調器不顧場合的濫用。對于高層辦公大廈,先姑且不談其塔樓部分,且說那些高層辦公大樓幾乎必備的裙房部分。裙房一般均用作商店、餐飲、娛樂、集會場所。對于這些公共場所的空調,早期因缺少經驗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的方式比較多。后來,大多數有經驗的設計單位在設計文件中往往都宣稱須要用的是全空氣變風量方式。但實際上采用的卻是所謂的“變風量空調機組”。其實,這種變風量空調機組在功能上與風機盤管類似,只能視作大型風機盤管機組,無法真正變風量。采用這種簡易式的空調機組是不能滿足全年節能運行和充足的新風要求的。

那么,舒適性全空氣方式空調系統的標準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呢?歸納起來,一個規范化的舒適性全空氣式空調系統應該是完全自動控制并帶有雙風機,可實現全年新風量調節,冬、夏季能確保最少新風量,春、秋季能實現節能經濟運行的系統。這一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其簡單易行的控制原理見圖2.其相應的調節機構的控制作用見圖3、圖4和圖5.

需要說明的是,關于舒適性空調的節能自動控制方法,根據氣象分區的不同,可有多種多樣的多工況自動邏輯程序控制方式。這些方式在微機的支持下盡管實現起來并不難,但卻顯得十分繁雜。比較簡單易行、實用的當首推如圖2中所示的三種工況分程控制。不管是模擬式控制,還是直接數字式控制,其動作的原理都可用圖3、圖4和圖5比較直觀地反映出來。分程控制的特點是靠執行機構上的定位器(電子式或氣動式)預設的信號響應范圍(電壓或氣壓值范圍),來確保各調節機構(如聯動的新風和排風閥F1、F2,加熱閥V1和冷卻閥V2)不同時間、有序地相繼動作。在這里一共采用了三個調節器101、102、103.調節器101的作用主要在于確保冬夏季最小新風量的設定。調節器103的作用在于根據室外溫度,對室內溫度傳感器設定值進行自動再調。

新風閥F1和排風閥F2(還有與之聯動,但作用相反的回風閥F3)在過渡季根據室內熱負荷狀況逐步加大開度,以充分利用室外低溫空氣的自然供冷能力來代替制冷機運行。這種作用在國外統稱為“免費供冷”(freecooling)。“免費供冷”這是如今各國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中必有的非常重要的一條。

加拿大1995年國家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對非居住建筑空調系統的節能經濟運行的相應規范條文是這樣記述的:除用于公寓、旅館、汽車旅館之外的,風量在1200l/s(4320m3/h)、供冷容量在20kW以上的所有空調系統都應在設計中考慮按照下列途徑,利用室外空氣,以求減小機械供冷的能耗:

1、直接利用室外空氣供冷(新風節能運行系統)

a.直接利用室外空氣以降低機械供冷能耗的系統。在采用新風與回風混合的過程中應能使室外空氣取用量達到100%的程度,以獲得室內空調所需的進風溫度。

b.在如上所述的系統中應設有自動控制裝置以使當室外空氣溫度高于回風溫度,或者當室外空氣值大于回風空氣值時,能自動地把新風量控制在滿足室內空氣品質要求的最小限度。

c.除下述情況(即直接膨脹式系統,為避免因新風取用量過大而導致融霜的情況)外,在如上述各條文中規定的系統設計條件下,應能在即使機械供冷裝置已準備妥當隨時可用的情況下,也可做到使新風和回風混合后的溫度盡可能接近室內空調所需的送風溫度。

2、間接利用室外空氣供冷(水側節能運行系統)

關于第2種新風供冷能力的利用方法這里暫不討論,擬留在后面論及水系統時再予評述。

另外,說來十分有趣,而且也很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美國加州1991年的空調設計節能規范中,除上述類似的條文規定外,對如何確保室內新風量還作了若干十分明確的具體規定。規范要求,系統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認真的調試,以確保風量的平衡和新風量的導入。否則,每個系統必須在目的地安裝帶有讀數的就地或可遙測的新風量計測儀表,以利隨時直接觀察和監測。

由此可見,國外對于確保空調新風量的問題也像國內一樣,受到普遍的關切,在一些新建的豪華大廈中對這一點怎么強調也不過分。

顯然,采用帶自動控制的雙風機全空氣式系統是為滿足上述規范要求所必須的,因為這一方面可滿足關于新風供冷的節能經濟運行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隨時自動保持系統新風和排風之間的平衡,確保最小新風量的導入。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場合,不僅像那些具有較好客觀安裝條件的高層建筑裙房部分,以及全年不允許開窗生產的工業廠房舒適性空調中趨向于采用如圖2所示的系統,甚至某些新建的高層辦公大樓塔樓部分也開始出現采用這種系統的動向。

例如,本市正在建筑中的某一超高層辦公樓的設計方案是通過國際設計招標,由德國一家設計公司中標而確定下來的。在該方案中,設計師提出了如圖6所示的雙風機全空氣空調方式結合采用降溫吊頂(CoolingCeiling)方式。

該空調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每13層設1套全空氣式空調系統,機房設于中間一層,分別向上面6層和下面6層送風和排風;二是各室設置降溫吊頂,以作為夏季最熱期間的輔助降溫裝置。為防止冷水盤管表面結露,其入口水溫需自動控制保持高于16℃。所用全空氣式系統全年送風溫度范圍為16~24℃。過渡期可利用100%的全機關報風。冬季和夏季則用乙二醇溶液循環裝置對排風的廢熱進行回收利用。

三、大溫差或低溫送風

近年來,國外基于節省熱媒輸送能耗,推行大溫差小流量系統。對于空氣介質而言,這類系統便是大溫差的低溫送風系統。具體的做法是有時用5℃的低溫水,有時也可用7℃的通常冷水把空氣處理到10℃左右,作為一次風送入風機混合箱與回風混合,稍升溫后送入室內;也可直接通入變風量末端裝置,以誘導室內空氣與之混合,迅速減少送風溫差。低溫送風的好處主要有3點:①可減小送風量,降低風機動力消耗;②可減小送風管截面尺寸,有利于高層建筑層高的有效利用;③有利于降低室內相對溫度,改善舒適度。如今在上海采用低溫送風的工程有諸如88層的金茂大廈、上海證券大廈、原萬國金融大廈等高層和超高層建筑,也有像在建的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這類高標準的現代化醫院建筑。

四、置換式通風空調系統

置換式通風空調不同于通常的混合式空調方式,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a.采取下送上回的送風方式,可使清潔的送風氣流首先進入室內人員呼吸帶和有效活動區,形成有利于改善工作區的空氣品質。

b.采用低速送風,導致氣流緩慢擴散上升,形成垂直方向上的溫度成層和溫升梯度,提高了排風和回風溫度,可節省夏季運行能耗。

c.由于是下送風,送風溫度相對較高,對于全空氣式系統的運行,加大了過渡季利用新風自然供冷的潛力,延長了其節能經濟運行的周期,從而可更加縮短全年機械供冷的時間,進一步增大了節能效益。

鑒于上述特點,置換式通風空調方式普遍適用于一切以舒適性為目的公共場所,如影響劇院、體育館等。據悉,在建的上海大劇院建筑設計方案為法國建筑師的作品,其觀眾廳采用的即是座椅下送風的置換式空調方式。另外,據認為,置換式通風空調方式應用于一般被視作難題的中庭空調,可獲得獨特的效果。

總之,基于置換式通風空調方式的諸多優點,預計隨著其送風分布器的逐步國產化,必將在我國為人們所廣泛接受。

五、“地板下空調裝置”

這是日本一家設計公司在上海某高層建筑設計方案國際招標活動中標投標書中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空調方式的特定名稱。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參加投標的五家國外設計公司中有四家來自北美,一家來自日本。其中有4個方案提出采用以風機混合箱為基礎的變風量空調方式。但已記不清中標的日本公司的方案是否在這四者之列。不過,他們與眾不同,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是,除主要方案外,還提出了不少輔助性空調節能措施。“地板下空調裝置”即為其提出的為少數幾間高級領導人辦公室采用的新式空調裝置。據稱,這是一種獨立式超薄空調機,其厚度僅為240mm,既可發揮空調機的功能,又可兼作空間分隔的隔熱。這種設備顯然包括制冷機、風機、加熱器(電加熱)。據稱,它既看不到,也不需要在現場進行外部接管,而且其運行可按季節的變化,改變送風方式,即可實現夏季上送下回,冬季下送上回。

空調水系統

水側節能運行系統——室外空氣供冷的間接途徑

在上述§2.2中提到的加拿大1995年國家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對非居住建筑空調系統的節能經濟運行的條文中,只著重討論了直接利用室外空氣供冷(新風節能運行系統)的節能方式,對于另一種間接利用新風供冷的方法未能涉及,現在此展開討論。

1有關條文的引述

在加拿大的國家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相關條文的后續部分(間接利用室外空氣供冷—水側節能運行系統)是這樣規定的:

a.利用室外空氣通過直接蒸發、間接蒸發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來冷卻供冷流體,以減少機械供冷能耗的系統,應能在室外空氣濕球溫度等于或低于7℃的情況下,為冷卻送風空氣承擔系統預期的全部供冷負荷。

b.利用室外空氣通過顯熱交換途徑冷卻供冷流體,以減少機械供冷能耗的系統,應能在室外空氣干球溫度等于或低于10℃的情況下,為冷卻送風空氣承擔預期的全部供冷負荷。

2個人的見解

根據筆者的理解,結合近年來從各方面得來的信息,筆者以為,要遵守上述規定,傳統的空調水系統必須作出某些適應性的改變才行。這種改變可以舉出如下幾種:

a.過渡期和冬季,利用大樓新風系統的鷴風冷空氣對冷凍水的回水進行預冷卻。

如圖8所示的空調冷凍水系統是如今北美設計公司在國同人承接的某些高層建筑空調工程設計中常見的一種節能方法。圖中所示為全樓共用的一套中央集中供新風系統中的新風空氣處理機組。由于一直未有機會與北美國家的設計專家們作面對面的交流,所以,只能根據其示意圖與功能,按筆者本人的理解對這一方式作出相應的剖析。筆者以為圖中的前置換熱器1和后置換熱器2,主要用于過渡期和冬季的室外空氣“免費供冷”用。圖中的3只三通調節閥只作工況轉換閥,不作調節用。利用這3只電動三通調節閥和聯動的切換閥3的共同作用,便可實現冬季、過渡期和夏季3種工況的轉換。

例如,在冬季(當室外低于10℃)時,切換閥3置于下方通路。冷凍水先后依次通過各層空調器4和板式換熱器之后,進入新風空氣前置換熱器和后置換熱器2,在此與低溫的新風空氣連續進行二次熱交換。一方面利用室外的低溫空氣使冷凍水回水在進入機械制冷之前,先行“免費”預冷至某一稍低的溫度,例如13.9℃,則15.6-13.9=1.7℃,即為新風供冷的節能效益。與此同時,低溫新風經與相對較高溫度的冷凍水回水換熱后,得以加熱,從而節省了這部分新風加熱所必須的外部供熱量,這顯然可為系統的冬季運行提供雙重的節能效益。

夏季,利用切換閥3,開通上方通路,使冷凍水先經三通閥7、后置換熱器2和三通閥8后,進入各層空調器4、板式換熱器5,最后再通過前置換熱器1與三通閥6,返回冷水機組。在此過程中,高溫、高濕的新風空氣先后通過二次降溫、去濕換熱處理,可獲得所需的進風參數。

在過渡期,切換閥3開通下方通路,冷凍水則不經后置換熱器2,不與新風空氣進行熱交換,直接到達前換熱器1.顯然,這時水與室外進風空氣之間的溫差已大大減小,但仍可在不同程度上獲得部分預冷效果。

筆者以為,上述方式確實可為系統運行提供一定的節能效果,如果結合上述節能規范來看,這一節能效應尚遠遠不能滿足規范的要求,因為后者要求新風供冷應能承擔預期的全部供冷負荷。

b.采用風冷式冷水機組的一種派生型帶預冷卻的機組

這種機組的工作原理示于圖9.這一利用方式的缺點是,在平時(夏季)不利用室外空氣預冷時,會加大風冷冷凝器環路空氣側阻力,以致增大了相應的能耗。但它的好處是,風冷冷凝器可與預冷盤管同時工作,不必相互排斥,必須切換使用。

c.利用制冷系統冷卻系統冷卻水的密閉式冷卻塔進行室外空氣供冷

圖10所示即為這一方式的工作原理圖。在這一系統中是利用機械制冷系統中的冷卻水冷卻設備——密閉式冷卻塔,來實現冬季對自然冷源——室外空氣的利用。顯然,在這里,機械供冷與自然冷源供冷兩者是不能同時工作的,必須切換著使用。筆者以為,這一點也許就是在加拿大國家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中規定,以室外空氣干球溫度10℃或濕球溫度7℃為工況轉換標準,并強調“能承擔系統預期的全部供冷負荷”的道理所在。為使該裝置能在低于0℃的室外氣溫下正常運行,系統中需充以乙二醇溶液不凍液。

顯然,按照這一圖式,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即機械供冷系統必須采用密閉式冷卻塔。密閉式冷卻塔價格雖然十分昂貴,但隨著制泠系統對冷卻水水質要求的提高,在不少場合下其應用是不可少的。隨著新型高效、價廉的密閉式冷卻塔的面世,并考慮到其冬季運行期間自然供冷節能的效益,其普遍推廣應用的前景將更趨光明。

d.利用板式熱交換器的節能運行方式

如圖11所示的這一方式基本上與上述利用密閉式冷卻塔的方式相類似,只不過在這里是把直接蒸發式(開式)冷地塔與板式換熱器結合起來使用,以代替密閉式冷卻塔的功能而已。但是,在功能上它卻遠遜于前者,因為后者在室外溫度低于0℃時是無法運行的。

變流量系統

在我國,目前空調水系統采用定流量式系統比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它要求的的控制技術較簡單。但是,由于空調水系統的輸送動力消耗量大,而且空調負荷的特點又是絕大部分時間里處于低負荷狀態,這就為空調水系統的節能運行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所以,在上述的空調工程設計節能規范中對此均有相應的明確的條文規定。例如,美國ASHRAE/IES90.1-1989的節能標準中明確提出:“水系統應設計成變流量系統。其所用控制閥應能根據系統負荷的變化自動地調節開度或逐級開啟和關閉,系統應能將流量降低到設計流量的50%或以下。改變流量的方法不僅僅限于采用變速傳動泵一種,可有多種方案選擇,如多臺泵的臺數分段控制或泵的特性控制等。”

上述條文的規定是十分有道理的。一味追求變速傳動控制(如變頻控制),初次投資很大。特別是在水系統規模比較大、并聯水泵臺數較多時,比較經濟的方法還是多臺水泵并聯運行中的臺數控制。圖12所示即為典型的二次泵系統臺為九控制原理圖。

在該圖中,一次泵系統采用負荷控制原理,根據瞬時供、回水量及溫差的乘積,計算出實際的負荷量。當負荷量減小到一臺冷水機組的容量時,便停開一臺機組及相應的水泵。在二次泵系統中,由于系統負荷,也即流量的變化引起的供、回水干管中壓差的變化,由壓差傳感器感測到后,通過壓差調節器控制旁通閥的開度,以保持系統的穩定壓差。同時,當流量計測得的流量減少到一臺二次泵的流量時,便停開一臺二次水泵。

關于“三次泵”的應用

這里“三次泵”的名稱是筆者為敘述方便而采用的,相對于上述典型的二次泵圖式所作的一個非正式命名。實質上,它是指裝在某些空調換熱器(冷卻器、加熱器)前用于系統循環的水泵。三次泵的典型連接方式應用原理示于圖13.

采用三次泵的這一做法目前幾乎已成為歐美和日本等國家通行的標準做法。但是,這一技術在我國卻不為人們所理解,往往會被經手人員取消。與之對應的傳統的三通調節閥接管方式示于圖14.比較兩者不難看出,其間一個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可使子系統內保持恒定的水流量,適用于變流量的水系統。而后者的作用在于使子系統內的流量隨負荷而變化,適用于定流量的水系統。

按筆者的分析,采用三次泵決不是可有可無、徒添麻煩的事,其好處主要在于如下幾個方面:

a.改善子系統的水力工況和循環;

b.減少二次泵的揚程;

c.改善三通調節閥的運行條件。

關于這最后一點:筆者不得不多費此筆墨。在關于三通調節閥的運行方面,筆者曾有兩次難忘的親自經歷。一次是約10年前在對(國外某公司)1只DN80的三通調節閥進行調試時,發覺其閥芯會不停地旋轉,過不多久便被磨損不堪。供貨單位認為是因為系統壓力太大,以致閥前后壓差超過了允許的限度所致。其實,水系統中水泵的揚程尚屬常規,僅只0.25-0.3Mpa,基本上為克服系統阻力所必須。另外一次則是去年上海博物館空調工程的調試。所見也是一只較大規格的自動控制閥,結果控制閥難正常運行,以致冬季時常過熱,夏季又過冷。外方供貨單位也是堅持認為閥前后壓差太大,超出了調節閥的允許限度(大口徑閥的允許限度小),以致閥門無法關閉。這種種現象表明,我們過去通常習慣的設計手法不是沒有問題的。采用三次泵的做法無疑會大大改善三通調節閥所賴以正常運行的水力工況,因為三次泵的特性可完全針對所在子系統(盤管、調節閥)的水力狀況進行選定。

在述及三次泵及其與三通閥組成的子系統控制方式時,不能不提及最近出現的另一種更簡化的采用變頻調速型三次泵代替三通閥與定流量型三次泵的組合型圖式(圖15)。這種方式較之于圖13控制方式的優點是不言自明的。

關于空調水系統的垂直分區

考慮到標準型冷水機組、空調器中的熱交換器以及閥門、管配件對水靜壓的承載能力,迄今國內對于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空調水系統的常規做法,基本上都是按60m或100m的高度作垂直分區處理,即每隔60m或100m設置一個獨立的水系統,在適當高度的樓層上分別設置板式換熱器或者冷水機組,實現水力隔離。采用板式換熱器一方面加大了造價,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冷量和可供利用的溫度損失。按高度分區設置冷水機組,結果將是機房分散,管理不便,加之系統各自獨立,冷水機組不能互為備用,部分負荷下的運行效率比起統一的系統更低,能耗費用增大。美國某設計單位在上海88層420m高的金茂大廈空調水系統的初步設計中本來是考慮設置一個統一的水系統。全部冷水機組均集中設于地下層內,全樓不作垂直分區。為此,所有冷水機組、空調器、閥門管件均按高靜壓承載能力作特殊訂貨。美方專家說明,這種處理手法在境外不少超高層建筑中已經有過多次實踐經驗,技術上是成熟的、可靠的。后來,在實施中,中方有關專家提出了修改方案,按高度和負荷性質,分別組成3個獨立的系統,即高區系統、中區系統和低區系統。各區系統均是一竿子到底,不殖民地作垂直分區。這一作法的一個主要好處是可降低中區和低區系統所有設備和管件的承載能力,但無疑這也使系統失去了不少功能,如3個系統不能統一步調供冷,不能互為備用;在低負荷時,3個系統的冷水機組都要在低負荷下運行;另外,在管理上也增加了不少麻煩,因為各系統中的設備、閥門及管件的額定承壓能力不同,不能互換使用。總之,一個方案的優劣并不是絕對的,仁者見仁嘛。

大溫差、小流量的冷凍水系統

迄今為止,我國空調工程中空調用冷凍水系統的供、回水溫度的標準取值都是7/12℃,溫差△t=5℃,這也許可以說是幾十年一貫制了。但是,隨著境外設計單位,特別是北美國家設計公司在上海建筑市場上的成功進取,隨著蓄冷系統、低溫送風技術以及冬季水側經濟運行技術的發展,給上海也帶來了大溫差、小流量的空調冷凍水系統。大溫差、小流量水系統看來主要源自于美國和加拿大。日本近年來也在從事這方面的基礎性研究,并相繼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報告,對該項技術作出了肯定性的結論。

一般大溫差、小流量的冷凍水系統對供、回水水溫度和溫差大致是取5/15℃,溫差△t=10℃,。為了獲得5℃的低溫和10℃的溫差,一般有3種做法:①利用冰蓄冷系統提供低溫水與之混合;②采用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與離心式冷水機組串聯運行供冷;③是采用大溫差、低溫出水的離心式冷水機組。

冷凍水系統采用大溫差、小流量的好處主要在于:

a.減小系統的循環流量,降低水系統的輸送動力消耗。

b.減小管道截面尺寸,降低管道造價。

c.可減小管井截面積,減小敷設管道所需空間。

d.減小管道供冷時的沿程傳熱損失。

e.提高回水溫度,為冬季和過渡期實現新風空氣供冷擴大了利用的潛力。

另據日本的實驗研究,采用大溫差、小流量的冷水系統后,即使是把全部10℃的溫差完全落實在一級(圖8所示為二級冷卻)冷卻器上,對其空氣側的供冷性能影響也并不大,基本上可不必因此而另訂標準,加大換熱面積。

大溫差、小流量的冷卻水系統

國內冷水機組的冷卻水系統設計一般都是取進、出水溫度為32℃和37℃,冷卻水溫差為△t=5℃,上海地區也是如此,這幾乎也成了幾十年不變的常規。但是,近年來北美國家設計公司在上海的某些新建高層建筑中提出了加大冷卻水系統供、回水溫差的節資、節能、節地的新做法。譬如,他們在主海原萬國金融大廈的工程設計中采用的典型冷卻水供水和回水溫度分別為32℃和34℃,冷卻水溫差為△t=8℃。

冷卻水系統采用大溫差、小流量,除具有與冷水系統相同的好處外,還可減小冷卻塔的使用數量及其占地面積。這一點對于超高層建筑塔樓屋面面積為有限的情況下是十分有意義的。

當然,冷卻水系統加大溫差后,其平均溫度和出水溫度的提高必然會導致冷凝壓力的提高及相應能耗的增加。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冷卻塔出水水溫度32℃只是全年中僅有的少數最熱幾天若干小時內才會出現的設計值,而水泵的運行卻是全年,甚至盡夜不停的。這種能耗的一失一得,平衡之后的結果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該日本設計公司還為過渡季的節能,提出在玻璃幕墻的近側下部開窗作自然進風,上部排風的安排。

六、利用雙層中空地板風口進風的自然對流通風的節能方式

這是日本近年來在某些新建筑物設計中采取的一種典型方法。圖7所示為工霜建筑物的剖面及自然通風示意圖。建筑物中間是一個貫通全樓上下的中庭,各層地板均作成中空的夾層,充作風道。地板上設有帶或不帶風機的出風口。中間的屋頂上設有可進行自然排風的百葉。采用這種地板風道和地板風口可實現春秋季的自然對流通風的“免費供冷”、夏季夜間預冷及“個人空調”等多項功能。

對于自然對流“免費供冷”,由于比較直觀,這里不再說明。至于夏季夜間預冷,則是指當夏季必須進行機械供冷時,可利用夜間相對溫度較低的室外空氣進行自然或機械通風,以實現對室內家具及建筑物本身的預冷卻,從而減少白天空調供冷負荷和能耗。根據日本有關實測資料表明,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蓄熱熱性能進行夜間空氣供冷、預冷和蓄冷,具有十分明顯的節能效果。

在需要進行機械供冷、空調送風時,利用地板風口或靠地板夾層風道內的送風口,或利用地板風機式風口送風,由上部回風。利用地板夾層風道還可用短管連通側墻內風道,在需要的部位設置送風口或帶風機的風口,形成“個人空調”。

這種地板風道送風方式的好處主要有3方面:

a.可適應隔間分隔的自由、頻繁的變化。

b.可適應不同時間、班制工作人員靈活、自由的使用要求。

c.由于采用下部送風,進風溫度可提高。在“免費供冷”工況下,全新風空氣溫度可高達19.6℃,這比起一般送風方式只查達到15.6℃要高4℃。這無疑大大延長了“新風空氣經濟節能空調運行”的周期,增進了節能的效益。及至盛廈,由于送風溫度的提高,冷水機組的供水溫度可由7℃提高到9℃。機組的COP值可相應地由4.0提高到4.2.

參考文獻!

1NationalEnergyCodeforBuildings.1995.Canada

ASHRAEStandard90.1992.p2

ASHRAE/IES90.1-1989.ASHRAEStandardEnergyEfficientDesignofNewBuildingExceptLow-RiseResidentialBuildings

EnergyEfficiencyStandardsforResidentialandNonresidentialBuildings.1992.CaliforniaEnergyCommis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色亚洲|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残暴在线| 蜜柚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japanese中文字幕|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美女把屁股扒开让男人桶视频| 国产女人的高潮大叫毛片|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jealousvue成熟50maoff老狼|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久小说 | 免费少妇a级毛片人成网| 老师让我她我爽了好久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a级片免费观看视频| 尤物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欧美亚洲欧美区|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jizz18高清视频| 国产美女口爆吞精普通话|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小草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人六九视频jⅰzzz|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xxxxx做受vr|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年轻大学生情侣|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经典三在线|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