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侵權行為范文

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侵權行為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侵權行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侵權行為

一、狹義的共同侵權行為

學界一般將《侵權責任法》第8條和第10條統稱為共同侵權行為。此處的“狹義共同侵權”則指《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的共同侵權行為。關于狹義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侵權責任法》第8條和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3條的規定不同,導致學界存在客觀說與主觀說。結合案例分析,本文認為,我國應堅持“過錯歸責”原則,并排除共同過失的適用,則上述案例的數個侵權行為的認定就不存在法條適用上的競合。

(一)狹義共同侵權行為的法律依據和學說觀點關于狹義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學界存在兩種觀點:第一,客觀說。其主要法律依據是《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3條第1款,“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人身損害賠償解釋》認為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認定不以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過失為必要,數個侵權行為直接結合造成損害結果,即可認定為共同侵權。第二,主觀說。其主要法律依據是《侵權責任法》第8條。該條在狹義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性認定上,認為數個侵權行為人對損害結果存在共同過錯,既包括共同故意,也包括共同過失,即否定了《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認定標準。《侵權責任法》的頒布實施并不直接導致《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失效。因此,當事人依據不同的法律維權,將給予法院過大的自由裁量權。

1.客觀說若依據客觀說,則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領域將無限擴大連帶責任的適用。客觀說認為,行為人的各自行為構成的整體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些行為可能是直接結合,也可能是間接結合。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民眾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承擔著各種侵權結果風險。這種侵權行為通常是由行為人缺乏謹慎注意和必要的技術或認識能力有限而造成的,且侵權主體的復數性也愈加明顯。特別是在交通事故中,通常會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的過失行為造成無辜第三方損害的情形。這種損害更多的是由兩個或兩個行為人的行為結合而造成的。案例一中,甲乙各自的行為并不能造成行人丙的死亡結果,但甲乙行為的結合則造成了損害結果,即甲乙行為的整體與丙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甲乙行為的直接結合造成了不可分的損害結果。若依據客觀說,甲乙對丙的死亡將承擔連帶責任。案例二中,乙的主觀過錯在于明知前燈沒及時維修卻依然駕駛危險車輛上路,但乙貨車前燈損壞的事實并不直接或必然導致甲所載人員丙的死亡。它只是丙死亡的損害結果的一個間接原因。若沒有甲駕駛摩托車超速行駛這一行為,就不會有損害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甲的超速駕駛行為才是丙死亡的直接原因。由于該案中丙的死亡時間無法確定,存在丙是被乙車碾死的可能性。但不能否認,這兩個行為的結合導致了丙的死亡這一損害結果,即甲乙的行為整體與丙的死亡存在因果關系。可見,案例一中,對于甲乙行為是直接結合還是間接結合,法官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我們知道,在侵權領域造成人身傷害,數個侵權行為之間對損害結果的發生的作用一般難以割裂,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領域尤其如此。依據客觀說將無限擴大連帶責任的適用,不符合現代侵權法所堅持的過錯歸責原則,即個人對自己的過錯負責的個體正義的要求。無限擴大連帶責任的適用也限制了個體的自由,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

2.主觀說若依據主觀說,則可能出現我國《侵權責任法》第8條和第12條的適用競合。案例二中,甲乙的過失比較明顯:一是甲的超速行駛行為,二是乙的前燈未及時修理。若沒有甲的超速行駛行為,就不會有丙被甩出繼而被乙碾軋的損害結果;但只有乙的過失行為,又不足以造成丙的死亡結果,故甲乙之間對丙的死亡均存在過失。那么,這種過失是否是部分學者所稱的“共同過失”呢?在案例二中,甲乙二人均從事駕駛行為,基于對丙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存在共同的疏忽大意而造成丙的死亡,依據《侵權責任法》第8條之規定,甲乙成立共同侵權行為,對丙的死亡結果承擔連帶責任。若甲乙主觀上不存在共同過失,則存在數份過失,且過失程度可依據當時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的認知水平加以確定。但是,各自的過失造成了不可分的損害結果,即只有甲和乙的行為的結合才能造成損害結果,除去任何一個行為,損害結果就不會發生。在此種情形下,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2條之規定,依據甲乙的主觀過失大小來判斷,甲乙對丙的損害結果的發生應屬分別侵權,二人應承擔按份責任。可見,我國《侵權責任法》第8條與第12條適用競合。若排除共同過失情形的判定,這種競合將不復存在。

(二)兩種學說導致認定分歧的實質

1.歸責原則我們認為,對于狹義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仍需依照我國《侵權責任法》所確定的過錯歸責原則。對特殊侵權行為而言,盡管加害人的過錯不是構成要件,但它對于責任的確定是具有意義的。所謂的“過錯歸責原則”,是指行為人只對自己存在過錯的行為負責。過錯歸責原則體現出在經濟方面強調以個人本位為核心的自由放任主義經濟政策,在思想方面重視理性與個人尊嚴和價值,在政治體制方面倡導民主政治。適用過錯歸責原則最能體現懲罰、預防、補償的侵權法功能。過錯也是道德上評價一個人行為的標準,這種歸責原則的適用也易被社會大眾接受,更重要的是最合于個人主義理性。任何一個被賦予意思自治的人,首先就被承認具有理性的能力。而過錯恰恰是理性的瑕疵。因此,對違反理性法則的人科以過錯責任,是符合理性的,邏輯推理上也能成立。在交通事故中造成的人身損害一般均不可分。若只以損害結果定性行為而認定責任,必然會造成連帶責任在交通事故領域的無限運用。在數個侵權行為人不存在任何過錯的情形下,如案例一中交通信號燈損壞,甲乙均不存在主觀過錯,要求其承擔全部責任顯然有失公平。

2.共同過失我們認為不應設立共同過失的概念。狹義共同侵權主觀上應只限于共同故意,而不包括共同過失,但我們并不否認過失的存在。共同過失之共同是指各個行為人對損害發生的可能具有共同的認識。有學者認為,機動車運行是高度危險作業活動。一旦機動車之間的距離進入合理范圍,機動車各方在法律上就負有防止交通事故發生的共同注意義務。因而發生危害結果時,行為人主觀上就可能存在共同過失。本文認為,每個人處在社會群體之中,與個體之外的人和物都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對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等提出了不同的行為要求。那么,每個人與另外一個人或多個人因為某種相同屬性而在行為規范上負有相同的義務。當發生損害結果時,就斷定這些加害人之間存在共同過失,這種武斷的結論的弊端顯而易見。因此,我們不贊成共同過失之說。一方面,共同過失的檢驗標準在司法實踐中賦予了法官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不符合法律本身應有的公平正義,且在各國的司法實踐中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和適用的排除情形。另一方面,共同過失的界定和適用困難會導致《侵權責任法》第8條和第12條產生適用競合。若排除共同過失的適用,則案例一中,甲乙主觀上不存在共同故意,故甲乙的行為不構成共同加害行為;案例二中,雖然甲乙存在過失行為,但只能是數份過失,故甲乙的行為也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

二、無意思聯絡的數人分別侵權行為

(一)無意思聯絡數人分別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侵權責任法》第11條和第12條明確規定了無意思聯絡的數人分別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即以數個侵權人的行為與同一損害結果之間是等價因果關系還是非等價因果關系,區分連帶責任和按份責任。《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則以數個侵權行為之間的間接結合為依據,根據數個侵權行為人主觀上的過失大小或者各個侵權行為與同一損害結果之間的原因比例大小判定行為人承擔按份責任。從法條可知,不論是《侵權責任法》還是《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對于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都要求數個侵權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存在可區分的因果關系。案例一中,甲乙之間主觀上不存在合謀,但造成了丙的死亡這一不可分割的損害結果,且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均存在因果關系。但由于本案中,甲乙各自的行為構成的整體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無法查清甲乙各自行為與損害結果的原因力,即甲乙各自的行為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是不明確的,若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2條后半句“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處理,則顯失公平。該條規定數個侵權行為人承擔平均責任,是因為數個侵權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構成獨立的因果關系,但各自因果關系大小難以確定。案例一中,甲乙各自的行為與丙的損害結果不構成獨立的因果關系,即缺少任何一個侵權行為,損害結果都不會發生。

(二)交通事故認定的事故責任應作為賠償責任的參考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條之規定,交警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應載明:交通事故當事人、車輛、道路和交通環境的基本情況;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當事人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及責任或者意外情況。責任份額是指造成事故的責任份額。它并不當然等于加害人之間對受害人的損失承擔按份責任的份額,只能作為承擔賠償責任份額的參考數據。在案例一中,交警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確定甲乙對丙的死亡均承擔責任,并不意味著甲乙各自的行為與丙的損害結果存在100%原因力,而是因無法分清各自原因力大小才模糊用詞。依據當時交通信號燈損壞的情況,可以判斷出甲乙不存在過失。盡管此時甲乙負交通事故責任,但這種責任認定只能作為甲乙承擔責任的參考。此時可適用類似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的規定處理。

三、共同危險行為

(一)共同危險行為的法律依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4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并造成損害后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后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該條表明,共同危險行為是兩人以上的共同行為所致,且無法確定具體的實際侵害人;兩個共同危險行為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選擇的因果關系,即損害不是所有共同危險行為共同造成的。而《侵權責任法》第10條規定的數人侵權行為并未強調兩個以上行為人須是共同行為人。我們認為這樣的立法才更加合理,而不是有學者認為的《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界定的共同危險行為有兩個以上共同行為人。若我國的共同危險行為仍然以行為人的行為存在共同性進行認定,必然會造成《侵權責任法》第8條和第10條的適用競合。此外,我國《侵權責任法》關于共同危險行為因果關系的規定只說明了加害人不明的情形,即數個侵權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選擇的因果關系。事實上,若不能將加害部分不明時的累積因果關系歸入共同危險行為的定性中來,必然會造成實務中共同危險行為與《侵權責任法》第12條規定的無意思聯絡的數人分別侵權行為的法條適用競合。

(二)共同危險行為中主觀過失與因果關系關于共同危險行為的認定,我們認為《侵權責任法》比《人身損害賠償解釋》更合理,即不以數個行為人之間存在行為的共同性為要求,共同危險行為人之間存在無意思聯絡即可。上文已排除了共同過失的適用,但不否認數個過失的存在。案例二中,甲存在超速行駛的過失,乙存在沒有及時維修前燈的過失,二人的過失行為對道路上其他安全、合理駕駛人而言是一種危險駕駛行為。甲乙之間不存在意思聯絡,但丙的死亡結果是甲乙行為結合造成的,且無法查清丙的死亡時間,即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的因果關系不明,屬于加害部分不明。在德國,共同危險行為中因果關系不明包括三種情形:加害人不明;加害部分不明;加害人不明且加害部分不明。關于加害人不明的情形,德國與我國的法律規定一致,即不能確定具體的侵權行為人。如果是加害部分不明,則說明每個侵害行為都有造成全部損害的可能,且每個人的實際加害部分無法明確。在案例二中,甲乙的侵權行為與丙的死亡結果是累積的因果關系,而不是我國《侵權責任法》第10條規定的加害人不明時的選擇因果關系。故此案中,甲乙的行為構成共同危險行為,二人應對丙的死亡的結果承擔連帶責任。

四、結論

通過分析負事故責任機動車各方對第三方的責任方式的爭議,探究我國“狹義共同侵權行為”、“共同危險行為”、“無意思聯絡數人分別侵權行為”在認定上存在法條適用競合的根源,得出應排除共同過失作為數個侵權行為的認定條件,對共同危險行為中的因果關系的認定不僅包含加害人不明的情形,還應包含加害部分不明和加害人與加害部分同時不明的情形的結論。此外,《侵權責任法》按意思聯絡來區分數人侵權行為的類型,按過錯原則來追究加害人的行為責任的立法理念較為科學合理,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與之不符的相關規定應予以廢除,以保障我國法律規范的統一,避免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本文來自于《湖北警官學院學報》雜志。《湖北警官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倪娟單位: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被吃奶跟添下面视频| 女人zozozo与禽交|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翁止熄痒禁伦短文合集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777奇米影视四色永久| 夫妇交换俱乐部微信群|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日本红怡院在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欧美黑寡妇黑粗硬一级在线视频|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一国产一区秋霞在线观看 |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尤物网站在线播放| 中文精品北条麻妃中文 | 日本高清免费xxx在线观看 |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jizz18日本人在线播放| 性一交一乱一伧老太|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网站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亚洲成人app|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无遮挡se|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被扒开胸罩| 国产a级特黄的片子视频免费| 被公侵犯电影bd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高清对白精彩国产国语|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