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導向標識的地鐵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過大量調查發現,國內現有的地鐵導向標識形態趨向統一化、標準化,具有很典型的工業化大生產的特點,是“功能主義”的體現。其設計者僅僅是將目光聚焦在人們直接注意到的導向標識形態的外延意義上,即其物理的功能屬性,卻忽略了與使用者心理和社會文化相關的內涵意義,從而使地鐵導向標識形態只具備基本的理性功能,無法貼切地反映出時代的潮流,欠缺本土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未能與使用者在情感上形成一種心理互動關系。對于地鐵乘客來講,在享受導向標識物理功能的同時,更加需要其提供精神文化層面的非理性意義,滿足人們深層次的感性需求。這需要設計師更多地對地鐵導向標識形態設計的內涵加以關注,追求內在精神與外在形式的統一,而不是僅僅將目光停留在外延意義的層面。如圖1所示為目前廣州地鐵導向標識形態的設計,站內導向牌采用黑色矩形,站外標識柱和導向柱采用紅柱身、黃箭頭的造型,缺乏對當地文化特色的表達和傳承。
2產品形態語意概述
“產品語意學”這一概念正式出現于1983年,由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定義:產品語意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態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征,并將此應用于設計中。即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有明確意義的形態或形態符號,應用到產品的形態設計中。它拓寬了“為人而設計”的研究領域,由人機學范疇,擴展到“心理、精神需求”領域。作為產品語意學的符號,產品形態在產品語意的表達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產品形態的構成要素主要有色彩、文字、圖形符號和造型,這些要素所包含的語意能傳達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并以人的感受方式體現產品的文化、性能、情感,賦予產品“人情味、親切感”。因此,地鐵導向標識的形態設計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入手。
3廣州地鐵廣佛線導向標識的形態語意設計
廣佛線是全國第一條橫跨兩個城市的地下城際軌道交通線路,連接廣州市和佛山市,線路呈東西走向,西起佛山市魁奇路,東達廣州市瀝滘,總長約32.16公里,共設21座車站。廣佛線作為廣佛都市圈及珠江三角洲經濟圈重要的交通樞紐,推進了廣佛“同城化”,加速了兩地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融合,在設計方面也充分融入了嶺南文化特色。如站點內墻材料摒棄傳統建筑材料搪瓷鋼,采用具佛山特色的輕質陶瓷磚鋪貼;地鐵出入口采用剪紙玻璃盒造型,以形態通透的玻璃材質為主,在外立面上嵌入剪紙、陶瓷元素,既有時代感又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在導向標識形態設計方面繼續沿用了廣州地鐵的設計規范,缺乏對廣佛線周圍環境、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等因素的考慮。如何將嶺南文化元素融入地鐵導向標識的色彩、文字、圖形、造型等各個要素之中,是設計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3.1色彩要素設計
在地鐵導向標識系統設計中,色彩是形成可識別性和系統性的重要方法,它能夠超越不同語言、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程度造成的障礙,傳達文字、甚至圖形無法傳達的信息。同時,色彩還是豐富視覺效果、渲染環境氣氛的重要手段,作為一種極具功能性又富含情感象征性的語言,色彩無疑是地鐵導向標識設計中不容忽視的要素之一。廣佛線導向標識系統的色彩設計過程中,首先應通過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嶺南藝術(建筑、繪畫等)、城市風貌(地理特征、近現代建筑、人文歷史等)及廣佛線的空間環境進行色彩信息取樣,進而對樣色進行提煉、比對、歸納,經過綜合考量,最后總結出廣佛線導向標識系統的色彩體系。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一是古代建筑的色彩。例如嶺南建筑色彩有著明朗淡雅的特點,喜愛用淺色淡色,同時又使用青、藍、綠等純色作為色彩基調。二是當地人們所喜愛的民間工藝和民俗色彩。例如佛山的陶瓷、剪紙、粵繡、飄色、彩燈、舞獅等。如圖2所示,通過對嶺南特色建筑、廣州市花、嶺南畫派、剪紙、飄色、茶藝、美食等色彩的提煉和分析,獲得代表嶺南特色文化的色彩體系,可從中選擇出廣佛線視覺導向標識系統的主色調。
3.2文字要素設計
文字是最直接的信息傳達方式,包括漢字、拉丁字母和數字,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文字,運用在地鐵導向標識設計中,都應以信息傳達的瞬間識別和準確判斷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增加其藝術性和文化特色。如何在保證文字功能高效發揮的情況下,增加文字的藝術性和文化特性呢?以字體為切入點,根據需要對現有字體進行改良設計,以適應新的使用環境。例如從書法字體出發,總結字體結構,結合導向標識系統字體的功能性需要及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對其進行簡化設計,使其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符合現代設計標準。嶺南書法源遠流長,它吸收了中原深厚的書法藝術,又凸顯嶺南地方的特色,涌現出“白沙書派”“、竹本派”、“康(有為)體”等嶺南書藝的流派和一批功底深厚的著名書法家。因此,將書法字體引入到地鐵導向標識的設計中,會帶給乘客與眾不同的情感體驗。廣州地鐵已經做了這方面的嘗試,將書法字體運用在地鐵站各站的站名上,為了彌補書法字體識別性弱的缺陷,將文字的尺寸放大,有效的增強了文字的識別強度,并形成了廣州地鐵特有的藝術風格。
3.3圖形符號要素設計
圖形符號具有簡潔清晰、通俗易懂的特點,能夠超越語言和文字的障礙,通過構建視覺形象語言來傳達給受眾所需的各種信息,被廣泛運用在地鐵導向標識的設計之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圖形標識的實用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設計時,應在不影響乘客理解意義的最大尺度內,增強圖形符號的地域文化性的表達。在對廣佛線導向標識的圖形符號進行設計時,應該充分了解線路各個站點的周邊環境、地理位置、特色文化等信息,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進行抽象、提煉、簡化等處理獲得可再設計的象征符號,將其融入到導向標識的圖形設計中。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設計:一是借鑒城市中標志性建筑的圖形符號,融入標志物形象的導向標識能夠傳播文化知識,引起乘客的情感共鳴。如佛山電視塔、世紀蓮、嶺南明珠、通濟橋、百花廣場等。二是尋找城市中的文物古跡,從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中提煉創意設計元素,來體現地域特色。如佛山的祖廟、南風古灶、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是從城市獨特的自然景觀出發,如佛山的南海西樵山、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千燈湖等自然景觀,將其融入地鐵導向標識的設計中,會給地鐵乘客帶來新的印象和感受。如圖4a所示,通過對嶺南建筑及其裝飾構建的抽象、簡化,提煉出了可以進行再設計的文化符號,并以廣佛線的祖廟站與千燈湖站為例,將提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圖形與中國印章元素相結合,在細節處對印章造型進行變換,塑造出兩列火車交錯行駛的場景,體現了現代交通的快速發展(如圖4b所示)。同時,這種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站名圖形符號,不僅增強了導向標識的識別性,還體現了嶺南地區獨特的氣質與性格。
3.4造型要素設計
地鐵導向標識中的文字、圖形、色彩等要素承載著引導乘客出行的大量信息,其功能的實現必須依附于某種載體才能介入到地鐵空間環境中將信息有效的傳達給乘客,這就涉及到了導向標識的造型設計。產品造型形態的生成不僅應具有基本使用功能,同時還應滿足使用者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地域文化為出發點的形態語意是造型設計的核心,將其核心精神融入造型設計之中重新加以整合,使造型具有文化性和藝術性,既可以提高乘客的情感體驗,增強標識的識別性,還可以美化地鐵的空間環境,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城市的整體形象。廣州、佛山是嶺南文化的興盛之地,形成了以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為特點的地域文化特色[10]。因此,在設計廣佛地鐵導向標識的造型時,可以通過運用抽象、簡化、分解、重構、異化等方法,依照現代設計審美觀念,找到恰當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夠為大多數人識別和理解的文化符號作為原型,將其再現于地鐵導向標識的造型設計之中。如圖5a所示,為廣佛線導向標識形態設計方案一,其基本造型形態取材于廣州市市花———木棉花,木棉象征蓬勃向上和生機勃勃,素有“英雄樹”之美稱,象征著英雄不屈服于邪惡的正義精神和高尚品質。通過將花瓣的造型進行提煉,并運用簡化、升華等藝術處理手段,形成了廣佛線導向標識的整體造型形態,色彩應用木棉花的本色———紅色,給人以熱情、溫暖的感覺。如圖5b所示,為廣佛線導向標識形態設計方案二,其基本造型形態來源于嶺南特色建筑———鑊耳屋,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代表,因其山墻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之意。柱子下方的曲線型裝飾融合了包羅萬象的太極圖案,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色彩采用褐色,增強識別性,并給人一種古樸、可靠、簡潔的心理體驗。兩種方案中導向牌和導向柱表面的符號設計主要應用了3.3節中所提煉的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圖形符號要素,整個設計使得地鐵導向標識的形態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韻味。
4結語
作為城市地鐵建設和運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鐵導向標識系統的設計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一個好的地鐵導向標識系統的設計不僅可以通過其形態語意傳達出其實用的功能性、舒適性,還能滿足人們深層次的精神需求,豐富地鐵視覺導向系統的內涵與外延,體現人文關懷和城市的文化形象。運用形態語意學的方法和技巧來有效地傳達地鐵導向標識系統的功能和目的,使其與所在的特定文化環境相協調并恰當地融合起來,彌補現今地鐵導向標識系統在形態語意傳達方面存在的缺失,已成為當代設計師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作者:曹云鳳劉林鐘銓熊志勇單位: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廣東廣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