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石油脫硫菌的篩選與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油氣田地面工程雜志》2014年第六期
1脫硫菌脫硫條件的優化
(1)培養基的優化。以BSM培養基為基礎培養基,分別取5g/L葡萄糖、2.5g/L蔗糖、6mL/L乙醇、8mL/L甘油、4g/L乙酸鈉和1.2g/L檸檬酸鈉作為碳源,72h培養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并計算2—HBP含量,確定最適宜的碳源。以最佳碳源作為BSM碳源,分別取2.5g/LNH4Cl、2g/LNH4O3、5g/LKNO3、10g/L牛肉膏和25g/L蛋白胨作為氮源,72h培養后測定菌體產生2—HBP量,確定最適宜的氮源。(2)培養條件的優化。培養基選取最佳碳源和氮源,以DBT為唯一硫源,以2%、4%、6%、8%、10%的接種量培養72h。通過測定菌體產生的2—HBP量確定最佳接種量。在最佳碳源、氮源和接種量的培養基中添加濃度為20、40、60、80和100mg/L的DBT,培養72h確定最佳的DBT濃度。最佳培養基中設置6、7、8、9、10不同pH值,培養72h確定最佳的pH值。設置20、25、30、35、40℃不同溫度,培養72h確定最佳溫度。選取冰箱保存的菌株活化培養2、3、4、5天,將不同菌齡的菌分別接種于最佳培養基,培養72h確定最佳菌齡。設置不同裝液量,即每個250mL三角瓶分別裝液體培養基40、50、60和70mL,培養72h,研究通氣量狀況對菌體脫硫影響。
2結果與分析
2.1脫硫菌的富集與分離對煉化公司聚合物二廠工業廢水進行系列稀釋與劃線分離,在BSM平板上得到優勢菌6株,分別為B1~B6。菌落形態見表1。
2.2菌株降解效果的測定篩選得到的6株菌在以DBT為唯一硫源的BSM2培養基中發酵培養,產物與Gibb’s試劑在堿性環境中均可生成藍色復合物[5],證明產物含2—HBP。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出這幾種菌在610nm處的吸光度,代入回歸方程計算生成2—HBP量,以判定菌體脫硫能力的高低。通過不同菌株的降解效果對比可知,菌株B5的2—HBP濃度最高,說明B5脫硫效果最好。
2.3脫硫菌培養條件的優化
2.3.1培養基的優化碳源分別是葡萄糖、蔗糖、乙醇、乙酸鈉、甘油和檸檬酸鈉時B5的脫硫情況表明,該菌在幾種碳源作用下均可脫硫,但葡萄糖作碳源時,菌體脫硫效果最好,最高可產生7.97mg/L的2—HBP。從不同氮源對菌B5脫硫效果可看出,菌體在牛肉膏作氮源時最高可產生1.56mg/L的2—HBP。
2.3.2培養條件的優化從不同接種量對菌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以看出,接種量小,脫硫效果不好;隨著接種量的增高,脫硫效果有所提高,但接種量達8%以后,隨著接種量的增加,脫硫效果反而有所下降。接種量大容易造成雜菌污染[6],因此最佳接種量為8%,可產生2.23mg/L的2—HBP。從不同DBT濃度對菌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濃度為20mg/L時,B5最高可產生0.973mg/L的2—HBP,顯示這時脫硫效果最好;隨著DBT濃度的增高,脫硫有所減弱,在80mg/LDBT濃度以后脫硫效果隨著DBT濃度的增加大幅下降,分析可能與脫硫底物抑制物有關。從不同pH值對菌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脫硫效果在pH值為8時最好,可生成3.16412mg/L的2—HBP。從不同溫度(20、25、30、35、40℃)對菌株B5脫硫影響可見,溫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菌的脫硫效果;在30℃時,2—HBP產生量可達最大值,為4.569mg/L。
從不同菌齡的菌株(2、3、4、5天)對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活化3天以后的菌株脫硫效果最好,可產生5.47mg/L的2—HBP。裝液量的大小主要影響培養過程中的通氣及溶氧情況,從不同裝液量(40、50、60、70mL)對菌株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菌株的脫硫效果隨著裝液量的增多而減弱,這與好氧菌培養特點一致。根據以上優化實驗結果,配置以葡萄糖為碳源、牛肉膏為氮源的培養基,選擇3天菌齡的菌株,按8%比例接種,裝液量40mL,在pH值為8、溫度30℃的培養條件下研究脫硫狀況。實驗發現,B5菌株在前兩天脫硫效果不好;從第4天起,脫硫效果明顯增強,最高可產生13.12mg/L的2—HBP;但一周以后脫硫效果沒有明顯上升,結果與優化預期結果一致。
3結論
(1)實驗分離得到6株可降解DBT的脫硫菌,經比較確定了B5為高效脫硫菌株,需進一步進行菌種鑒定。(2)對B5菌株的脫硫條件進行優化,確定脫硫最佳培養基是葡萄糖作碳源、牛肉膏作氮源,最佳接種量為8%,最佳DBT的含量為20mg/L,最佳pH值10、溫度30℃,最佳菌齡3天,裝液量在最少的時候脫硫效果最好。
作者:張虹袁紅梅尤鳳麗黃永紅單位:大慶師范學院